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民间舞将我国悠久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受到人们的喜爱。民族民间舞教学既是对文化的传承又是培养民族民间舞专业学生的手段。但是,从目前的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民族民间舞教学法。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民族文化;情感
一、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以中国各民族风格舞蹈内容为主,具有突出的民俗特征,地域色彩分明的舞蹈。民族民间舞源自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各民族拥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而产生出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爱情友谊的民间歌舞,都是各自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呈现。当前我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存在教学方法传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保守,首先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陈旧,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水平提高,舞蹈欣赏能力不断提升,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要求提高。但是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却没有响应人民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达到观众的心理诉求。再者一些比较进步的学生对于当下的一些与民族民间舞蹈结合紧密的时尚元素很敏感,但是教材却不能与时俱进的吸收这些元素,致使学生觉得课堂上的教学过于古板而失去学习兴趣。其次我国的很多学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仍然填鸭式教学的阶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机械地教导学生基本的舞蹈动作,却不去引导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创新,使得学生的自主编舞能力得不到提升。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个性化不足,学生们吃的都是“大锅饭”,无法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由于老师开展一刀切教学策略,不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去与学生深入的探讨他们对于民族民间舞的理解造成的。这样就会使得的学生的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就像是流水线上生产的工艺品,没有灵魂。而民族民间舞是具有很深的中国文化的舞蹈,一个体现不出中国文化的舞蹈,一个没有灵魂的舞蹈必然是失败的。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忽视民族文化的渗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广泛的分布在祖国大地。民族舞蹈专业的生源来自各个民族,他们对于自己的民族风俗文化十分了解,对自己的民族舞蹈技巧掌握的也较为熟练。但是对于其他民族的舞蹈无论是文化还是技巧上都比较生疏,特别是对于不是自己民族的民族风格、动律特征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比如一位来自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东北地区的东北秧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东北地区的文化理解,就无法表现出东北秧歌的原始意义。
二、民族民间舞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中国民族民间舞丰富多彩,每种民族民间舞蹈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不同的舞种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比如说“安徽花鼓灯”这类舞蹈的动作都较为俏丽、活泼,内心情感戏较多,在“安徽花鼓灯”中的“三点头”教学中,首先应当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时我是这么对学生说的:“三点头”这个动作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么一个场景,一个羞涩的少年在喜欢的女孩面前,不敢轻易的表现出自己的情绪,但又忍不住要偷偷的观察女孩,抬头去看,发现女孩也朝他看来,迅速地收回眼神,发现女孩不再看自己了,又慢慢地,羞中带涩地看向女孩。给学生讲述了这么一个场景后,我又进行了慢动作的讲解与连续动作的示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理解舞蹈的情感,并掌握舞蹈动作。而对于“蒙族舞”的教学则应当更多的开展诸如硬肩训练等“重复性练习,硬肩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肩部的灵活性及控制力,这其中不涉及到情感因素,侧重于重复性练习更能达到效果。
(二)联系民族文化进行舞蹈教学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来源于各个民族的生产与日常生活,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要表现所以民族民间舞就不可忽视其中蕴含的文化的呈现。学生要想使自己的舞蹈散发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首先自己必须要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舞蹈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可以通过在舞蹈室挂图、摆放民族特色模型、播放具有民族文化的电影等方式使学生长期处于一个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日积月累的去浸染文化气息,让他们更贴近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例如,教师在教授傣族舞之前可以播放一段傣族的纪录片;在教授藏族舞之前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藏族地区的风景图片;在教授苗族舞之前可以穿上苗族的衣服,让学生讨论。又或者是从班上挑选少数民族的同学让他向大家讲述自己民族的风俗人情,帮助他们在舞蹈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
(三)把情感教学引入民族民间舞教学
把情感教学引入到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中,能够有效改变其教学现状中的重技能而轻情感的问题和其表演中存在的呆、木、死、僵等的弊端,为这种“可视的、非物质的、运动着的活的文物带来新的活力。而引进情感教学,并不意味着对技能教学的忽视,情感教学在情感经验的积累之中却依然重视了个人内心世界的个性化。情感教学以心理学课和情感心理学相关理论作为基础,符合了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教学和先进的国际相关教学接轨。在舞蹈教学的实践中,主动掌握情感教学法,既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高的有效性,又有广大舞蹈教育者的普遍接受性,这极大的促进了舞蹈教学模式的本土化进程。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任重道远,人和单一的教法都难以担当此任,因此,应积极探索情感教学和其他教法的融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四)实现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的衔接
民间舞是“美与情”的学习。在学与练中形成美的意识,既要懂美,更要会美。中国的少数民族舞蹈各具特色,如何表现各少数民族的美,是课堂教学重点。如藏族舞的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藏族特有的生活状态及特点。居住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服饰多为长袖、宽腰、长袍,对上身产生束缚,所以藏族舞蹈中,膝部关节得到解放,出现多种动律,配合上肢多前倾或倾斜的体态,形成藏族特有体态特征及审美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膝部关节颤膝动律、颤动律、顿颤动律的练习,体会在颤动律中藏族舞蹈的独特美感。让学生从简单动作着手将每个动作都融入美感,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美。加上想象和美感,重复的动作不再简单乏味。在进入课堂时就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便是舞台。想象、认识、理解美,同時也是在学习舞台表演。
三、结束语
通过民族文化典型性的符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诱发学生们的表现欲望与爱美情节,使学生在舞蹈状态中学会表现自己,同时,在教材的设置上也给与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使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进而培养学生爱美,欣赏美的能力与修养,让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
参考文献:
[1]韩晶.刍议民间舞教学中风格性的魅力[J].科教导刊,2013(14).
[2]李娟.民族舞教学中的情感表现[J].大众文艺,2014年8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民族文化;情感
一、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以中国各民族风格舞蹈内容为主,具有突出的民俗特征,地域色彩分明的舞蹈。民族民间舞源自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各民族拥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而产生出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爱情友谊的民间歌舞,都是各自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呈现。当前我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存在教学方法传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保守,首先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陈旧,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水平提高,舞蹈欣赏能力不断提升,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要求提高。但是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却没有响应人民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达到观众的心理诉求。再者一些比较进步的学生对于当下的一些与民族民间舞蹈结合紧密的时尚元素很敏感,但是教材却不能与时俱进的吸收这些元素,致使学生觉得课堂上的教学过于古板而失去学习兴趣。其次我国的很多学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仍然填鸭式教学的阶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机械地教导学生基本的舞蹈动作,却不去引导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创新,使得学生的自主编舞能力得不到提升。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个性化不足,学生们吃的都是“大锅饭”,无法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由于老师开展一刀切教学策略,不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去与学生深入的探讨他们对于民族民间舞的理解造成的。这样就会使得的学生的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就像是流水线上生产的工艺品,没有灵魂。而民族民间舞是具有很深的中国文化的舞蹈,一个体现不出中国文化的舞蹈,一个没有灵魂的舞蹈必然是失败的。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忽视民族文化的渗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广泛的分布在祖国大地。民族舞蹈专业的生源来自各个民族,他们对于自己的民族风俗文化十分了解,对自己的民族舞蹈技巧掌握的也较为熟练。但是对于其他民族的舞蹈无论是文化还是技巧上都比较生疏,特别是对于不是自己民族的民族风格、动律特征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比如一位来自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东北地区的东北秧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东北地区的文化理解,就无法表现出东北秧歌的原始意义。
二、民族民间舞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中国民族民间舞丰富多彩,每种民族民间舞蹈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不同的舞种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比如说“安徽花鼓灯”这类舞蹈的动作都较为俏丽、活泼,内心情感戏较多,在“安徽花鼓灯”中的“三点头”教学中,首先应当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时我是这么对学生说的:“三点头”这个动作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么一个场景,一个羞涩的少年在喜欢的女孩面前,不敢轻易的表现出自己的情绪,但又忍不住要偷偷的观察女孩,抬头去看,发现女孩也朝他看来,迅速地收回眼神,发现女孩不再看自己了,又慢慢地,羞中带涩地看向女孩。给学生讲述了这么一个场景后,我又进行了慢动作的讲解与连续动作的示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理解舞蹈的情感,并掌握舞蹈动作。而对于“蒙族舞”的教学则应当更多的开展诸如硬肩训练等“重复性练习,硬肩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肩部的灵活性及控制力,这其中不涉及到情感因素,侧重于重复性练习更能达到效果。
(二)联系民族文化进行舞蹈教学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来源于各个民族的生产与日常生活,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要表现所以民族民间舞就不可忽视其中蕴含的文化的呈现。学生要想使自己的舞蹈散发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首先自己必须要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舞蹈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可以通过在舞蹈室挂图、摆放民族特色模型、播放具有民族文化的电影等方式使学生长期处于一个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日积月累的去浸染文化气息,让他们更贴近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例如,教师在教授傣族舞之前可以播放一段傣族的纪录片;在教授藏族舞之前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藏族地区的风景图片;在教授苗族舞之前可以穿上苗族的衣服,让学生讨论。又或者是从班上挑选少数民族的同学让他向大家讲述自己民族的风俗人情,帮助他们在舞蹈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
(三)把情感教学引入民族民间舞教学
把情感教学引入到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中,能够有效改变其教学现状中的重技能而轻情感的问题和其表演中存在的呆、木、死、僵等的弊端,为这种“可视的、非物质的、运动着的活的文物带来新的活力。而引进情感教学,并不意味着对技能教学的忽视,情感教学在情感经验的积累之中却依然重视了个人内心世界的个性化。情感教学以心理学课和情感心理学相关理论作为基础,符合了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教学和先进的国际相关教学接轨。在舞蹈教学的实践中,主动掌握情感教学法,既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高的有效性,又有广大舞蹈教育者的普遍接受性,这极大的促进了舞蹈教学模式的本土化进程。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任重道远,人和单一的教法都难以担当此任,因此,应积极探索情感教学和其他教法的融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四)实现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的衔接
民间舞是“美与情”的学习。在学与练中形成美的意识,既要懂美,更要会美。中国的少数民族舞蹈各具特色,如何表现各少数民族的美,是课堂教学重点。如藏族舞的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藏族特有的生活状态及特点。居住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服饰多为长袖、宽腰、长袍,对上身产生束缚,所以藏族舞蹈中,膝部关节得到解放,出现多种动律,配合上肢多前倾或倾斜的体态,形成藏族特有体态特征及审美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膝部关节颤膝动律、颤动律、顿颤动律的练习,体会在颤动律中藏族舞蹈的独特美感。让学生从简单动作着手将每个动作都融入美感,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美。加上想象和美感,重复的动作不再简单乏味。在进入课堂时就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便是舞台。想象、认识、理解美,同時也是在学习舞台表演。
三、结束语
通过民族文化典型性的符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诱发学生们的表现欲望与爱美情节,使学生在舞蹈状态中学会表现自己,同时,在教材的设置上也给与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使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进而培养学生爱美,欣赏美的能力与修养,让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
参考文献:
[1]韩晶.刍议民间舞教学中风格性的魅力[J].科教导刊,2013(14).
[2]李娟.民族舞教学中的情感表现[J].大众文艺,201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