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南极我的梦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eh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亲人发完最后一条告别短信,感觉有些悲壮
  我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从来没有终点,“终点”对我来讲和起点一样,都是静止的;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让我突然十分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每当我徒步在高原雪山、草原湿地时,让我感到一丝安慰,也让我变得平和。
  这次能去南极,纯属偶然,当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得知由“中国南北极测绘研究中心”组成的“中国南极科普考察团”组委会正式成立,考察目的是让人们了解人类最后的一块净土,通过一系列的极地探险、科普考察活动,宣传南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南极,我报了名。经过努力争取,终于成行。
  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做功课。根据自己的考察课题,查阅相关资抖,添置摄影器材,打理行装。为了更好的把“南极印象”带回来,还专程去了中国探险摄影家葛加林老师那儿,讨教有关极地特殊环境下的摄影技巧和器材的最佳配置。为了适应极地徒步探险,我也加大了运动量,锻炼身体,减轻体重。
  经过三个月的充分准备,我按时到达北京报到,经过短暂的集训,出发的日子如期而至。在欢送会上,我听到鄂栋臣领队说“保证把大家平平安安带回家……”并领到高额的保险单时,我才意识到探险极地存在的危险。
  当我在国内给亲人发完最后一条告别的短信后,坦白地说,当时的感觉的确有些悲壮,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感觉。
  我非常幸运,老天爷始终没给我尝试晕船的滋味
  今年元月28日15时,考察团登上“南极梦幻”科考船。初次登船,各功能区像个迷宫,地形复杂,好在我住的房间距离阅览室、电脑房和小型酒吧间很近。
  我打量着这间将伴我完成整个航渡生活的小屋,差不多是酒店标准间的一半大小,两张小床与船纵向布置,铺垫整洁,坐上去软软的,靠窗有张写字台,进门左侧是衣橱,右侧是单独洗手间,航行中二十四小时有热水供应,洗漱方便,屋里有暖气。就生活条件从客观上讲,两个人住一个房间,空间的确比较狭小,加之窗户不能打开,空气不流畅。对于这些,好在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快接近中午时,海浪伴着海涌席卷而来,突如其来的风浪,把船摇晃的越来越厉害,许多队员在毫无防备的情况开始晕船。我这才发现自己很幸运,不晕船。我努力坚持“船动我不动”,学着船员的样子,学习在摇晃中移步。
  没想到平常的走路此时变得异常艰难,船在几米高的涌浪里颠来倒去,走起来一会“上坡”,一会“下坡”来回变,当船冲你正面斜过来时就是上坡,你只能站稳了后,前倾身体往上走;当船忽然往回颠,上坡急转为下坡,收不住脚就不知会冲到那里去了,这时你必须停顿一下,也是先站稳了,再改变身体前倾为后仰,用脚尖瞪地往下走。特别是上下楼梯的时候双手要紧抓着扶手的,随时调整身体。船上的楼梯本来就陡峭,船一晃动起来有时候变得几乎垂直。然后觉得自己会跌下楼梯,脚步自然变快,变成冲下楼梯了,自己根本没法子控制的。这还是手抓住扶手呢。
  同行的雍教授在兴奋一阵后,还是认为不够刺激,但不久终于扛不住这上下左右来回摇晃,也开始晕船了。还是在刚才的位置,晕船让雍教授无法站立,也无力抬头和睁眼。可是他仍然紧靠窗台坐着,眷恋着风浪,干脆来了个既不睁眼,也不抬头,双手紧握摄相机对着窗外记录只有他心里才明白的东西,就这么一直坚持着。
  晕船的痛苦让部分队员始终呆在自己的房间,一两天都看不见人。这让我想起了在历次考察船中,老队员生动形象的总结出的一首"晕船顺口溜",一直在船上流传: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方无援,九卧不起,十(实)在难受。
  不过,我非常幸运,老天爷始终没给我尝试晕船的滋味。
  穿越西风带,差点被巨浪卷进大海
  我在出发前,重点查询了关于“西风带”的资料:西风带,又称暴风圈、盛行西风带,它位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极易形成气旋,常常是一个气旋未完另一个气旋已经生成。航行的船只在这里犹如小球一样,被大浪不断地上下剧烈颠簸,险象环生。据记载这里的最大浪高可达30米。
  乘坐的邮轮在海上航行,穿越西风带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回到船舱,用塑料袋把相机包了个结实,自信这样的防水土办法不错,穿上抗风防水登陆服,挎上大广角照相机,扶着拦杆蹒跚地走到船尾甲板上,选择了一个居高临下,视线开阔,自认为既安全,又不错的机位。等待着时机,随时抓拍惊险刺激的场面……
  迎面而来的强风夹带着针扎一般的雨点,左右单侧摆渡超过20度,我全然不顾这些,任凭风吹雨打,靠着船舷努力挣扎着站稳。根据我的经验,采用400感光度,把光圈锁定在2.8上,选择手动预先调整好焦距,打开连拍设置。只等着早就设想好的:“高昂的船头缓缓的扎进海里,瞬间被抛起的巨大白浪遮盖,前甲板上,一两米深的海水横滚而过,砸向船头的浪花轻易飞溅到顶层的驾驶室窗户上……”的惊险画面出现时迅速按下快门。
  我正为做了这样的准备工作暗自得意时,突然余光感觉左舷一股巨浪跃起,侧脸一看,“不好”!一大片白色浪花已经从左舷扑上来,顷刻间漫过驾驶室前沿,铺天盖地的直扑右舷,船剧烈震动着向左舷海面倾斜……好家伙,巨浪没有按我的设计从船头扑来,而是在我完全没有一点预感的情况下,从左舷向我袭卷而来。说是迟那是快,条件反射让我一个侧身后闪躲到驾驶室外的右舷后方,躲过一劫。驾驶室内的船员急忙跑出来,惊讶我居然还在船板上,立即扶我进了驾驶室,并锁上了门。
  我站在驾驶室,隔窗看着船头一会高高仰起冒过海平线;一会重重的落入海平线以下。高耸的桅杆与海平线上左右交替的变换着倾斜的角度。我摸着脖子上挂着的红丝带深深一声“谢谢”!也为自己选择的进退自如的“地形”而庆幸。
  南极大陆,到了跟前也不是想登就能登
  原计划下午登陆波特湾参观阿根廷尤巴尼科学站,晚上登陆乔治王岛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但因前两天浪涌很大,错过了下午的登岛时机。轮到晚上该登陆长城站了,海上忽然风云突变。刚才的一大遍紫红色晚霞,转眼间躲到了很远的天际,头上一大片乌云压向海面,海风又一次卷起波涛。登陆计划再次被迫取消。   好在我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往南极半岛的行程从来就没有原则性的规定路线,一切视天气而变。
  2月1日清晨,无风无浪,也无太阳,我们第一次的登陆的地点确定在位于格林威治岛和罗伯特岛之间的Aitcho岛。
  第一次登陆让我十分兴奋,我按规定穿上夏考服,套上登陆服,防寒帽、手套、登陆靴、防紫外线的眼镜一样不少,再穿上救生背心,顿感身上相当臃肿,最后还要背上十二公斤重的摄影器材和三脚架,在船上有暖气的屋子里实在是让人受不了。
  登橡皮艇,要先翻牌,按分组排队沿船旁的挂梯下到橡皮艇旁,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用前两天学的规范动作上艇。橡皮艇缓缓的离开母船,然后加速,登岸的航程用了十几分钟,寒风迎面吹来并不好受。橡皮艇到达海滩后,又必须用规范动作下艇。当我涉水第一次踏上这块神秘大陆的瞬间,着实的让我长吸一口气,南极——不再是梦!
  登岸后脱下救生衣便可以自由活动了,我立即被海滩上大腹翩翩迎上来的企鹅所吸引。由于这时的南极正当夏季,岛上较低的地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冰雪覆盖,冰雪溶化后露出各种各样的山石纹理,或是因大地应力撕开无规则的石缝;或是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海水冲刷,形成自然的曲面,有序的堆积成小山。时而平缓,时而陡峭。
  成群的阿德雷企鹅聚集在裸露的山石上,或是三俩只低头私语,或是仰天嘶鸣,呼妻换子;更多的则是呆呆地站在那里享受日光浴。在远处的雪山作为背景下,充满着只有南极特有的生机。
  南极边缘的海岛上,由于气候相对较暖,岛上长有一些苔藓类植物,动物亦较多,因此很腥臭,有点像动物园里的味道,随风飘得很远。海滩上偶尔可见巨大的鲸鱼骸骨的化石,队员们纷纷在骸骨前留影,人和“鲸鱼”碰到一起,这才知道鲸鱼有多大。
  我们在岛上有意无意的会敲下一块冰,放进嘴里,冰不仅清纯甘冽,而且它在手里溶解时,冰晶体中的气泡溢出时会发出清脆的响声,美妙悦耳。
  在地球最遥远的大路上,五星红旗随风飘扬
  在长城站,我们参观了站上的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了解我国在南极开展的气象学、电离层、高空大气物理学、地磁和地震等学科的常规观测。也对地质学、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冰川学、生物学、环境学、医学和海洋学等现场科学考察作了综合性了解。
  鄂教授专门带我们来到一栋已经生满铁锈的深红色建筑前说:“23年了,这是考察站第一栋建筑……”,可以想象,在莽莽冰原上的考察站,我们的科学工作者们,在这里一住就是几个月是怎样的情景。
  二十三年来,为征服南极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我国数以千计的科学工作者,前仆后继,奔向南极洲,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为我们今天能够认识神秘的白色大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欣赏南极美丽风光的同时,也对他们表示我们崇高的敬意。
  在剩余的时间里,考察团的每个队员拿出早以准备好信封、名信片,盖上北京设在最远的《中国邮政》的邮戳,也盖上其它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印章。
  2007年2月5日20时,当我们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驻守在“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科考队员时,一声普普通通的——“再见”,却催人泪下……
  在我回头那一瞬,夕阳的红霞映照着中国南极长城站,五星红旗在南极乔治王岛上空高高飘扬,此情此景让我从心底感受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其他文献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内蒙古这个地方,就是“草原”的代名词,提起它,就会想起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歌谣。  是的,内蒙境内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等,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那里丰美的水草,也是牛羊等动物的牧养天堂。  丰美的水草天然的牧场,是动物理想的家园  据资料记载,内蒙古大草原面积8666.7万公顷,其中有效天然牧场6818万公顷,
期刊
(T:《旅游世界》J:蹇盛伟)  T:极地之旅往往意味着探险,它和普通的户外探险旅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J:如果说跟户外探险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是去南极旅行,是属于严格控制的有限度旅行。  T:怎么理解“ 严格控制的有限度”旅行?  J:在南极,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首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在登上南极大陆前,邮轮上的科考专家会对登陆南极的安全措施做出详细的说明,必须确保客户完全了
期刊
“让阿尔山流过我的梦境,让阿尔山浸过马的膝盖,当毡房里第一缕奶茶飘香的时候,我的爱,我的阿尔山在马头琴上流淌……”  阿尔山,它并不是一座山的名字。在蒙古语中,它的全称应为“哈伦·阿尔山”,意思是“热的圣水”。这里的姑娘说,阿尔山的矿泉罗列充满天机,像极了一个南北躺卧的人体形,有“头泉”、“五脏泉”、“脚泉”,里面细看还能分出“眼泉”、“胃泉”,传说,不同部位的泉水对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的器官病变……
期刊
在荷兰,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当上帝创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荷兰人填海造地,积年累月,才形成了今日的辉煌,因此,他们比任何国家都崇尚绿色环保。  在荷兰,我常常沉醉在阿姆斯特丹运河的静谧与悠闲中。在这里,自行车等环保交通是流行和时尚,纯净而祥和的小镇生活是主流,物质文明与大自然完美统一,人们在没有任何束缚和压力的环境中,享受真正的自然、自在、自由,看似低调
期刊
这是一个神奇的树种,它的生长总是和凤凰与鲜血紧密相连……  这是一个多变的树种,春夏为绿色,深秋为黄色,冬天为红色……  这是一个坚强的树种,活着三百年不死、死后三百年不倒、倒后三百年不朽……  这是一个最能魅惑人心的树种!它妩媚的风姿、倔强的性格、多舛的命运激发人类太多的诗情与哲思。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胡杨景观最有名的地方,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中张曼玉和章子怡一场树林决战而使之名扬
期刊
在这里,您可以沐浴着人间第一缕阳光,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体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在这里,您可以流连于晨光闪烁的山间小道,沉浸在醉人的清香中;在这里,您可以翻阅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篇,追溯尘封已久的历史,感受好运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您可以尽情享受温带海滨度假游、水上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您可以吃渔家饭、干渔家活、体验“渔家乐”民俗风情,感受海滨的休闲情趣……这里,就是荣成。  阳光、沙滩、海水
期刊
曾经读过林徽因写的一段文字,“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总觉着这段文字也是写给那些喜欢在路上的人,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地方,有了奇妙的感觉。在内蒙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走到根河,就像戳中了心绪的闸门,把烦忧、
期刊
俗话说,一名合格的导游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素质之外,还要具有不凡的艺术素质和知识储备。他们要同相声演员一般,懂得说学逗唱,还要同百科全书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游客冷暖,知未来刮风下雨。别说,这样的导游员在导游大赛上还真是比比皆是,让人大开眼界。  10月24日下午,为期两天的“莱商银行杯”第三届山东省导游大赛暨2012全国导游大赛选拔赛决赛在济南落下帷幕。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出席大赛,并
期刊
“浩特”在蒙古语里是城市的意思,“二连”来自咸水湖“额仁达布散淖尔”中“额仁”的汉语发音,它的原意是“五彩斑斓、梦幻、海市蜃楼”的意思。那么二连浩特,实际上就是“五彩斑斓,梦幻一般的城市”。  二连浩特是一座“新兴”的“古老”城市,又是地质幽远神秘莫测的恐龙城市,还是一座蒙汉民族杂居的移民城市,更是一座中蒙相邻交通的边境城市。地球生命、人类历史、民族风采、异国风情和现代文明在此交融会和翩迁起舞,正
期刊
乌兰布统坝上草原的秋天来得特别早,北京的红叶还未尽染,这里却早已遍地枯黄。但晚秋的阳光洒在无边的黄色草原上,山坡上沐浴着金色光芒的牧群、风沙中飞驰的骏马和点点白色蒙古包,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别有一番韵味和壮美。  未到乌兰布统的坝上草原之前,我们中大部分人对于草原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层面上,所以,当我们看到草原边上缓慢起伏的山坡,山坡上一丛丛的白桦树,山坡下偶尔一潭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