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好声音—对一些播音发声误区的思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38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舒曼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好嗓子,切勿迟延,赶快加以锻炼,应当把它看作天赐与你的最好的礼物。也许舒曼针对的是歌唱者,但对于从事有声语言创作的人来说,看到这句话也会有些相同的感慨(当然,仅凭声音的形式是不能够准确、生动地传达意义、引起共鸣的;声音所承载的内容的优劣更需要我们去斟酌钻研)。
  然而,笔者想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说,在对好嗓子加以锻炼之前,切勿盲目行动、急功近利,不妨先厘清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思想意识指引,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也不例外。发声者既想让自己的声音美好,内心就一定有一个对于美好的标准。若是这个内心的标准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哪怕生理条件再得天独厚,发出来的声音也未必悦耳动听、打动人心。很多时候声音使用得好坏与否,不是由其先天条件决定,而是取决于后天对好声音的认识以及由此引导的声音训练和使用。
  因此笔者认为,针对目前比较突显的一些播音发声误区,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时比解决技术技巧上的缺陷更重要,也更紧迫。
  其实播音用声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生理基础、发声心理学、审美层次等等。本文只是从笔者自身的生活、工作实践出发,从思想认识的层面对比较普遍的几个发声误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方法进行思考。
  作为一名曾在广播电视一线实践过的播音员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通过最近几年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观察和接触,我发现很多同学在用声上没有正确且清晰的认识。虽然不乏勤勉刻苦之人,但由于陷入认识误区,练习的效果并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误区一:一味追求声音的“低”和“厚”。
  現今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当中,“压喉”的现象尤为明显。过去在男生当中容易出现这样的用声误区,但令人奇怪的是,这种压喉的现象没有逐渐被纠正消减,反而愈演愈烈。最初可能只是少数人压喉,现在压喉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压喉的问题以前也许在男生中容易出现,现在连女生都大量出现压喉现象。他们发声时向下挤压喉部,且发声位置靠后,导致声音发闷、浑浊、干涩,甚至完全不通畅。殊不知这样的发声方式不仅不能美化声音,而且长时间如此可能会使喉部产生一些疾病或对声带造成损伤。
  产生压喉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心理上的紧张、舌根下压或僵硬导致喉部不能自由充分振动等等。现在导致大量学生压喉的原因到底为何呢?我曾和不少学生谈话,通过交流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压喉问题出在思想认识上。
  长期以来,很多同学认为播音系偏爱“宽音大嗓”,低沉深厚的声音才是好声音。于是他们都想让自己拥有这样的声音条件,表现出所谓“大气”、“端庄”等声音气质。但如何获得“宽”和“大”的效果呢?他们想到了加强胸腔共鸣。要使胸腔振动的时间加长,振动幅度增大,就压迫喉头向下移动,发声位置偏下且靠后。
  于是,在这些压喉的学生中,先天声音条件就属于“宽音大嗓”的同学把声音挤压得沉闷、浑浊、干涩;而那些在生理上不具备宽音大嗓条件的同学在用声时不仅没有使声音变宽变厚,反而造成了声音干瘪不通,又噎又哑。大家的初衷是要追求一种大气的感觉,但是因为压喉,发出的声音非但没有一点大气,甚至连好听都谈不上,这不是适得其反了吗?
  因此,前面提到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审美标准的问题尤为重要。相当一部分人明明是小嗓却一味追求“宽音大嗓”,认为只有练成“宽音大嗓”才算合格的播音系学生;还有一部分人因为盲目喜欢别人宽洪浑厚的声音,一味模仿,不讲求方法上的科学。这两种人都是完全忽视了自身的声音条件。还有一些人就是错误地认为压喉后发出的声音是美的。
  误区二:想让声音具有更强的穿透力——“锐”和“亮”。
  和压喉误区类似,有一些人认为有穿透力的声音才是美的,于是努力加强声音的尖锐和明亮程度。提高声调,喉头吊高升起,口腔开度也较小,发出单薄而且发扁的声音,声音仿佛一路从喉部、口腔挤出,听起来生硬、无亲切感,甚至因频率过高而感刺耳。
  声音洪亮不是单纯追求声音的棱角,也不是通过挤压声带来实现的,而需要合理运用气息的推动,加之协调有力的口腔控制,才能达到结实明亮、具有穿透力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两种用声误区,导致音质变差之外,还极大限制了声音弹性的发挥,使有声语言表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其贫弱,僵化无味。那么针对这样的问题,有什么相应的解决办法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由上文可知,一些用声误区是因为发声主体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造成的。否则,如果认识到一件事物是“丑”的,人们一定会试图修正,而不是陶醉地坚持。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声音?
  每个人的胜利条件都不相同,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其特质。我们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目的是要美化声音,使其动听。而动听的标准有很多,“宽音大嗓”,黄钟大吕,这自然是一种大气的美,但这不是唯一的美。还有很多种声音的感觉也可称之为美:如鸟儿鸣叫般清亮明快的;如潺潺溪流般温润委婉的;如拂面清风般清爽细腻的;如清脆小鼓般激越明亮的……一个人的声音不可能适合所有类型的稿件或节目,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风格,这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影响的(但生理结构不是影响声音风格的唯一因素)。
  因此,在使用和训练声音之前,要对自己的声音有客观的认识和判断。如果本身就属于宽音大嗓的类型,或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稍加调整就可以达到宽音大嗓,那么就让自己的声音把宽音大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如若不是,就认清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形成个人特点,使自己的声音更具可听性。
  另外,好声音的判断标准也是具有时代性的,“宽音大嗓”在革命年代所具有的标志性突出地位正在发生改变。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千姿百态,需要更加多样且具有标识性的声音,这在客观上也使声音的评判标准多样化。
  有了以上的认识以后,还要明确的是“通透”的重要。科学的发声方法不是体现在“宽”和“大”上,而体现在“通”上。只有做到“通”,才能谈到声音的宽、厚等特点,以及声音变化的能力。所以“通”才是科学发声要达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的。   当然,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下,声音不必要极其贯通。这种情况在此不做详细分析。
  因此,我认为在对好声音的认识上,是有这样几个层面的。最基础的是要通透、自然;再则需要具有弹性,也就是声音的承载和变化能力;最后是追求自己的个性化声音,具有较高识别度和独特魅力。
  第二,合理运用共鸣。
  对声音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后,为了避免压喉,在播音发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比如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的运用。以上所述两种用声误区,在技术上来说,都有共鸣运用不合理的原因。
  (一)转移对胸腔共鸣的注意力
  有压喉问题的话,试着多关注口腔共鸣,适度忽视胸腔共鸣,有助于解放喉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越是强调或者暗示自己不要在意一件事情,就会越来越在意这件事情。也就是说,越想放松喉部,结果喉部越紧;越想找到更多的胸腔共鸣,越是适得其反。
  所以不妨转移注意力,适度忽视胸腔共鸣。不在意的时候,胸部反而会相对放松,真正成为了气息经过和运动的一个通道,会产生更自如和充分的振动。而胸部的放松也会带动喉部的放松,真正使气息贯通和运动起来。
  (二)关注口腔共鸣
  关注口腔共鸣,也要适度和恰当。上文提到的误区二的造成,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合理利用口腔共鸣,只是一味用力挤压口腔。而良好的口腔共鸣要配合扎实的吐字归音的基本功。
  第三,正确理解一些特定用语。
  在播音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经常会通过一些描述性的形象语言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用声方式,有时会说一些特定的常用语,比如“气息托住”、找到“胸部支点”等等。但是通過和学生的沟通,我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完全领会甚至会完全错会这些用语的意涵。尤其是初学者,若老师没有详细阐述和解释,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理解出的结论往往具有极大偏差。由此,学生课下自己练习时便按照错误的会意反复研习,误入歧途,恶性循环。
  比如气息要“托住”这个说法,很多学生一听到“托”字便会联想到用手或器具承着某种物品,向上用力。而这种“向上托举”的想象,导致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较高的位置上——要么把力气放在胸腔,要么在喉部使劲,想把声音“托举”出来。这样一来反而忽略了体会小腹的支撑。
  再如“胸部支点”,“是指在口语表达中,随着气息声音的变化,胸部产生的一种振感点。”在初学时,若是老师解释不详不当,初学者很难清晰领会这句话,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胸部,反倒不能放松,使整个胸部甚至连带肩部紧张,气息反倒僵持,不能自如运动。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定要多沟通。老师尽量清晰详尽地阐释,学生也善于描述和揣摩用声的感受,才能避免认识误区的出现。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播音发声这部分产生的问题误区等很多时候都是由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导致的,未必是生理结构的限制、缺乏练习或能力不够。它不同于吐字归音的训练,吐字归音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因为这需要筋肉的记忆过程和培养良好发音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过程。而在某些用声的问题上,如果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如审美观)后,可能学习者会顿悟,从而使发声状态发生质变。
  发声学在播音主持理论体系和整个教学流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声这部分的学习又很艰难和辛苦,不仅因为这其中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学生领悟的东西,还因为要改变和修正旧有的不良发声习惯非常困难。而我想在诸多困难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因此希望师生双方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勤于思考。只有头脑清醒,认识正确,才能在在进行播音实践时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赵歆喆(1983-),女,硕士,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助教。)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在投资者的个人资产组合篮子中,国债都占有一定的比重.不仅因为国债的收益率通常比银行的存款收益率高,收益所得无需缴纳利息税,更重要的是国债的发行者为国家,安全
挖掘学生的认知再创潜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自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
很多同学对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在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时常常无从下手.其实,我们只要熟记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两个概念的特征——三“不含”两“相同”
期刊
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不仅要思考“问”什么,还要思考怎么“问”。即问题的表达要科学规范。题干的表达要求清晰明了,不能冗长复杂。选项的设计要有清晰的层次性,要能够概括所有可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将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平凡故事、家庭矛盾、感情纠葛等作为主题,搬上荧幕,为他们提供倾诉交流、寻求帮助的平台.但与此同时,情感类谈话节目将个人及家庭隐
鲜红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象征着新中国成立与烈士们所付出的代价,它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Scarlet red scarf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科
小说是非常有魅力的文学体裁,不管是语文教学中,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小说都展显出极大的吸引力.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面对的是“心灵敏感”的初中学生,他们需要获得情感的满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提出下,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下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
摘要: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正常运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工作时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肩负的责任也比较大。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寄宿生活中心理变化明显,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所以如何扮演好寄宿制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多面性角色,引导学生正常健康的发展,笔者总结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借助这篇文章浅析一下管理工作中的技巧。  关键词:寄宿制高中;班级管理;有效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