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下生态粮仓的节地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t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人口大国,有很高的粮食需求,粮食问题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由于地下为天然的准低温仓,地下粮仓具有绿色储粮和节约土地的优势。地下仓位于地下,具有大的仓容才能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地下仓应有较深的深度和较大的直径来解决仓容。若利用5~30m深度的地下空间进行粮食储备,地下1~5m的空间则可用于其他用途,例如车库、仓库、人民防空洞等;而地上土地由于拥有一定的敷土层,则可作为绿化景观、广场、运动设施、地上堆场,甚至可以结合建构筑物进行设计,以此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和土地。
  关键词:地下粮仓;节约土地;多层空间开发
  一、研究背景
  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稳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消耗大量粮食,因此国家需要建设大量的粮库,来应对自然灾害或经济问题。虽然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但人均却很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出现了人口的高度聚集,伴随着城市交通的拥堵,地下空间资源日益重要,扩大城市容量、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韧性,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在我国,做任何建设都不能避开节约土地。
  在我国主要储粮仓型有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而进行长期储粮的仓型为平房仓。平房仓为地上储粮,不仅使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平房仓仓内热环境极易受到室外热环境影响。在夏季,室外温度高达30℃以上,为保持粮食不生虫生菌,因此常常利用空调冷却系统进行降温,并利用药物进行熏蒸,但空调冷却降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药物熏蒸不仅对粮食品质有损害,熏蒸后的药剂进入大气还会污染空气。这不符合我国提倡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地下温度因深度的不同和纬度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常年温度保持在15℃~20℃之间,属于天然的准低温仓。在准低温状态下,粮食内的虫菌处于抑制状态,不会生长,从而不需要进行耗能冷却和药物熏蒸处理,可以进行长期储粮。地下粮仓使用的是地下土地面积,并且粮仓位于地下,可以将地上土地面积另作他用。尤其是对于用地紧张的城市来说,节约地上土地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在研究地下粮仓仓型时,不仅要解决仓容问题,还要解决节约土地问题,从单仓到群仓,分别进行研究设计,结合工艺及结构,使所设计的仓型能够最大化地增加综合效益。
  二、地下仓型分析
  在1960年前后,我国为备战,研究建设了一些喇叭仓地下仓仓型,如图1所示。在此之后,对地下仓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在近些年,我国又建设了新的地下仓型,如图2所示,该仓型设计为地下筒仓,进出粮通过通向地面的孔洞进行操作。地下仓仓型要根据建筑、结构、工艺相互作用而设计,因此应从建筑、工艺和结构方面对仓型设计提出相应的要求,结合各个专业进行综合分析设计。
  其中建筑专业对地下仓提出的要求如下:第一,节约土地面积。地下仓两个突出的优点就是绿色储粮和节约土地,节约土地应做到所节约的地上土地面积可以另作他用。在喇叭仓仓型和图2的某地下筒仓仓型中,进出粮通过预留在地面上的洞口,一个仓突出5个洞口,破坏了地面的完整性,并且由于需要进出粮操作,所以在进出粮洞口边需要操作场地和道路,导致地上面积无法使用。在仓型设计中要保证地面的完整性,使其可另作他用。第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经研究表明,地下粮仓储粮,在位于地下4.5m以下,粮食温度能够保持不变,基本不受地上热环境影响,地下仓为增加仓容,深度会做得很深,可达地下30m。而地坪标高到地下4.5m处,易于和地上联系,并易使地上光环境进入地下,因此,該标高的地下空间可另作他用,如车库、仓库等,最大化地增加综合效益。第三,满足建筑设计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同其他建筑一样,地下仓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
  工业建筑设计中,工艺流程决定着建筑布局。工艺对地下仓的要求有如下:第一,满足进出粮工艺需求。粮仓建筑最基本的工艺为进出粮工艺,应简单方便地实现进出粮操作。第二,满足通风降温除湿、气调系统和熏蒸系统的需求,增加自动化控制与粮情检测系统。这些系统是现代化粮仓应具备的,在粮食品质发生变化时,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第三,减少固定设备的使用。地下仓作为储备仓,储存时间为3年至5年。因此在设计工艺流程时,由于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应尽量减少固定设备的数量,减少粮仓的投资成本。
  结构方面,地下粮仓由于受力较为复杂,结构设计对仓型的影响也非常关键,仓壁和底板不仅受到粮食对仓壁的侧压力,还受到地下水和土层对仓壁、仓底的压力,仓顶受到敷土的压力和地面以上的活动荷载的压力和抗浮等。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储粮仓型去解决仓容问题。如在一种矩形筒围成的地下粮仓设计中,通过对矩形筒组合,来保持仓壁具有良好的侧向刚度。在对地下仓结构的研究中,仓体多设计为筒状,也是因为圆筒仓壁具有良好侧向刚度的优点。地下粮仓中,仓壁和底板不仅受到粮食的压力,还受到地下水和土层的压力,仓顶受到敷土的压力和地面上的活动荷载的压力。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建设地下仓,抗浮也同样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因此,在仓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荷载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结构设计的有限元法、仓顶、仓壁以及仓底结构选型及优化、抗浮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三、多层空间开发与利用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不足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可以结合地下仓,对其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进行综合设计,最大程度发挥综合效益。其优势有以下几点:
  第一,气候优势。地下空间受到室外热环境影响小,温度稳定,且可应对外部恶劣天气。将粮食储存于地下,能够避免室外热环境对粮食的影响。
  第二,节约土地。结合地下仓,将地下不同的深度分层使用,增加土地综合效益。
  第三,环境保护。由于节约地上面积,地上可以用于绿化等,改善城市环境。且由于地下储粮能够减少药物熏蒸,避免药物进入空气中,减少空气污染。
  第四,热工性能。地下温度较为稳定,将地下作为粮仓不仅可以储粮,还可以利用其地位环境作为冷库,储存其他需要储存的物资。   第五,环境安全。粮食是关系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战争时期,会为敌国作为打击对象,地下仓位于地下,具有不宜发现且不易被打击的优点。
  第六,城市景观保护。地上粮仓中,平房仓占地面积过大,筒仓过高,都会影响城市的景观建设。地下仓不仅建筑位于地下,节约的地上面积也能够种植绿化植物。
  在进行仓型设计时,结合各专业对仓型所提出的要求,可将地下可以将垂直空间分为三个部分,即深层地下空间、浅层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图3)。
  在城市空间的开发中,人类活动密集的空间,深度开发较浅,人类活动少的空间,开发深度较深。深层地下空间温度稳定,适合储粮,也可更改工艺储存其他物资。研究表明,地下4.5m以下,温度基本不受室外热环境影响,能够保持15℃~20℃的准低温状态,因此,深层地下空间用于储粮,能够降低城市能耗。浅层地下空间为地面以下到深层储粮空间以上的空间。这个深度的空间比较容易把光线、空气等自然环境因素引入地下部分,比较容易使人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接受,由于地下深度不深,常常采用坡道或楼梯形式进入,比较容易和地上空间共同设计,常见的该深度的设计有停车、商业服务、公共步行交通集散等,可开展娱乐、文化、体育、音乐等活动。地上空间可以作为绿地景观、城市广场、公共体育设施使用,也可以结合厂房进行设计。
  四、结语
  地下仓作为准低温仓,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化学药剂的熏蒸,实现绿色储粮。地下仓的设计应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储粮工艺,从单仓到群仓布置,首先要确保地下仓的储粮部分能够达到准低温储粮的效果,然后使浅层地下空间和地上部分能够节约出土地作为他用,做到真正地节约土地。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地下深层部分温度稳定,可解决仓容问题;与地上部分联系较大的浅层地下空间,可以供人们日常使用,作为城市的车库、物资储备空间等;地面以上的面积,可以作为广场、绿化、运动场地等他用,或结合厂房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郑培,王振清,于汉华.我国地下仓的简史及特点[J].粮油加工,2009(1):90-94.
  [2]熊晓莉,金利兵,师先银.地下粮仓结构设计研究现状及选型关键问题浅谈[J]粮食流通技术,2014(2):10-14.
  [3]仇国斌.地下仓安全储粮技术[J].西部粮油科技,2002(4):56-58.
  作者简介:
   王薇,河南工業大学建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闫泽文,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与快速传播,暴露出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过于密集、开放公共空间缺乏、建筑密度过大等,不利于公共卫生防护,影响居民身体健康。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健康城市建设与发展需求出发,从合理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科学控制人口密度、改善提升城乡公共卫生和公共空间环境、规划建设防灾避难城市空间体系和卫生隔离绿带等方面,探讨满足疫情防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专程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云南要把“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并明确要求把“着力推
报纸
随着科技的发展.R&D活动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R&D投入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本文在梳理近几年安徽省各市R&D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安徽省各市
女童性侵犯是我国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文章从年龄分布及婚姻情况、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与被害女童的社会关系、侵害手段、性侵女童罪犯罪名、性侵案发地点、案件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