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后勤服务从福利性到公益性的转变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i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后勤服务是福利性的,或者是公益性的,还是盈利性的?作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由行政组织转变为经济组织的高校后勤,到底应该是竞争性的经济组织还是非竞争性的经济组织呢?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 福利性 公益性盈利性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来认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的性质问题,具体地说,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后勤服务是福利性的,或者是公益性的,还是盈利性的?
  
  一、公益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的基本性质
  
  所谓公益性是相对经济组织的盈利性而言的。经济组织的类型不同,其行为模式和目标也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经济组织市场化程度或其活力大小,一般可将经济组织划分为竞争性经济组织和非竞争性经济组织。竞争性经济组织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组织,从经营机制和内在动因看,竞争性经济组织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因此,盈利性是其本质特征。非竞争性经济组织包括垄断性经济组织和社会公益性经济组织,其目标不完全在于经济组织自身的盈利或其他经济利益,而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某些政策性目标。相对而言,这类经济组织自主性较低、对政策和行政部门有一定的依赖性,其行为一般也要遵从价值规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既不能非法牟取暴利,又必须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良性循环,公益性是其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的经济组织应该是竞争性、盈利性的,但为保证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将保留相当一部分的非竞争性、公益性的经济组织。
  那么,作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由行政組织转变为经济组织的高校后勤,到底应该是竞争性的经济组织还是非竞争性的经济组织呢?换句话说,高校后勤服务是盈利性的还是公益性的?我们认为,高校后勤服务应该是而且必须是后者,这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决定的。
  高校后勤是高校实现高等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高校的根本任务,为培养人才提供物质条件和物质保障。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中已经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它必然要遵循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但它仍然要为教育服务,遵循教育规律。高校后勤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其作为经济组织的目标不完全在于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教育实现公共产品的目标,毫无疑问具有公益性的特点。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一方面国家投入教育的财力还比较有限,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总体上并不富裕,人民群众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对经济的承受能力还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高等学校采取了多渠道筹集资金办学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大学生的收费标准,但仍然考虑到大学生及其家庭的承受能力。作为经济组织的高校后勤,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加强服务成本的核算,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把改革的成本和服务的成本全部转嫁到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头上,只有坚持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才能符合我国的国情,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建立起有特色的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系统。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要求作为经济组织的高校后勤充分体现其应有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而有特色的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要求作为经济组织的高校后勤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充分体现其应有的教育属性和事业属性。作为经济组织的高校后勤必须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公益性。正如陈至立同志指出的,“高校后勤实体不等同于社会上一般的企业,绝对不能把它看成是一般的社会企业,这些都是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因此,作为经济组织的高校后勤,与社会上的第三产业相比较,既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普遍性,又有教育公益事业的特殊性,高校后勤的本质是为高等教育服务,公益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的基本性质。
  公益性既与盈利性相区别,也和福利性有着根本的不同。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高校后勤服务长期以来是福利性的,福利性的特点是无偿服务,这种福利性可以说是传统高校后勤服务的基本性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福利性的高校后勤服务不仅违背了经济规律,成为高校后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而且也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资源配置方式转变条件下高校后勤体制上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完善,是对福利性的彻底摒弃。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高校后勤服务从福利性到公益性的转变
  
  我们说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的性质既不是福利性的,也不是盈利性的,而是公益性的,这既是高等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公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要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实现从福利性向公益性的转变,既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必然结果。毕竟福利性的高校后勤服务是与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的,而盈利性的高校后勤服务又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不相融的,只有坚持公益性的高校后勤服务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才能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相符合。从福利性高校后勤服务向公益性高校后勤服务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后勤服务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质是高校后勤服务从福利性向公益性的转变。在社会化改革中,既要坚决避免盈利性高校后勤服务的倾向,也要坚决克服那种固守或者重新回到福利性高校后勤服务的倾向。完成从福利性高校后勤服务到公益性高校后勤服务的转变依然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重要任务。
  高校后勤服务要从福利性向公益性转变,一方面要求高校后勤组织从传统的行政组织向新型的经济组织转变,从行政管理方式向现代的经济管理方式转变,从不计成本向成本核算转变,充分体现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的经济属性,彻底地摒弃高校后勤服务的福利性;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和学校通过制定相关的高校后勤服务优惠政策,真正降低高校后勤服务的成本,充分体现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的教育属性,使高校后勤服务向公益性转变,避免高校后勤服务的盈利性倾向。
  高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虽然最终通过高校后勤组织在服务过程中来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依靠高校后勤组织就可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从福利性向公益性转变,关键还是要通过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金融、税务、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高校后勤服务的运行成本;学校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零租金或提供必要的后勤服务设施投入,合理地分担学校在后勤服务过程中的成本,达到降低高校后勤服务的必要成本的目的;高校后勤组织则是要通过科学管理,严格控制政府和学校优惠政策以外的各项非服务成本性支出,在服务价格上充分地体现出其公益性的特点。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其他文献
除了翟娃蛋这样死于乞讨外,还有乞童被致伤致残乃至丢失。这些孩子大多在三四岁时,被父母出租给翟雪峰这样的“丐头”,领到各地乞讨。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它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最为严重,若治疗不及时,就会造成鸡的大量死亡,给养鸡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1鸡大肠杆菌
新课程改革是整个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它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教育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一晃几年过去了,经对几年中小学的调查,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却呈现出这样的现状:    1 上层领导的评价体系没有改革    新课程改革中主张,首先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课程改革的设计者,每一所学校都成为课程发展和改革的中心,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教师们都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过程,本病不分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发病,但以3月龄内的小猪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以寒冷的早
目的探讨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51例患者在护理工作严密配合下,成功取
目的:观察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25眼)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流行于甘肃省榆中县的地方小曲——青城小调的历史、演出形式、乐队组织、演出内容以及现状作了初步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