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收藏意味着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近几年,作为新鲜血液注入的中国80后收藏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瞩目,同时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他们正逐渐在国际上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和地位。
青睐当代和后现代艺术
南京四方美术馆的创立者陆寻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父亲是四方集团董事长陆军,英国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后开始接手父亲的事业,他偏爱当代艺术并从2009年开始正式收藏。现在四方美术馆的很多精品馆藏都来自他的独具慧眼。甚至他还亲身尝试,从2006年开始陆续邀请优秀的建筑师做一些有意思的设计,其中包括矶崎新,David Adjaye, Steven Holl等,以及普利策奖得主: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和王澍。
像陆寻一样,那些已经崭露头角的年轻藏家们,与中国当代最早那批大多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地产商或其他领域的成功者的本土艺术收藏家不同,他们大多有良好的家庭出身,通常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往往是在国外),有些甚至在主修商业、金融或其他学科的同时,还学习了艺术史。这意味着他们对中西方的当代艺术有很好的接受度(这也使他们成为西方画廊和艺博会青睐的人)。
实际上,很多80后收藏家都是当代艺术品的忠实拥泵。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周大为,目前为信都国际董事长,同时是年轻收藏家论坛——“艺术北京”的创办人,同样也是非常知名的80后收藏家。他清晰地记得第一件真正属于他的藏品是2005年从香港佳士得拍下的吴大羽蜡笔画。他的收藏不光是绘画和雕塑作品,还有很多当地的影像及装置艺术等。“现在对当代影像及装置艺术这一块的收藏,除我们小范围的一些藏家在介入外,国内还很少有专门收藏这一块的人。很多人对当代艺术还不理解,但我觉得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反映这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生活状态。现在,在西方当代艺术市场中,架上绘画和影像、装置作品所占的比重已经接近一半了,我相信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也会朝着这个趋势发展。”从2005年起涉足艺术收藏。他一直拥有并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判断。
年轻一代收藏者的收藏思路显然与老一代明显不同,他们极少因袭传统,往往能很轻松的发现超前的艺术美感。因为他们更加感性,也更加善于接受新的美学或媒介。但与此同时,他们的父辈或是出于投资或是因为一定经济实力的爱好,都或多或少从事收藏传统书画和古董家具,所以他们从小又对传统文化收藏十分熟悉。
传承中国文化
少时师承海派名家程十发的80后收藏家徐涵明就是这样,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习画,后又拜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为师,奠定了极为扎实的赏鉴功底。
徐涵明正式涉足书画收藏始于2002年,当时他还只是个大一新生。据徐涵明回忆,他收藏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清初“四王”之一王翚的《夏景园亭图》手卷。“这件作品可谓是王石谷的绝笔之作,画得非常精,极为传神,而且非常有意思。当时王石谷画完后还没来得及题款就去世了,后由他的学生陆道淮代王石谷题款。画作由赵叔孺题引首‘耕烟胜墨’,徐邦达跋尾,而赵叔孺恰好又是徐邦达的老师。所以一件作品中蕴含了诸多师生关系。这件作品先后由广东三水何氏田溪书屋和上海收藏大家蒋祖诒旧藏,是一件传承有序的精品之作。”徐涵明介绍说。
在徐涵明的眼中,往往一件中国传统的文物蕴含着非常浓郁的文化沉淀。著名书画家、金石篆刻专家刘少白曾在一次采访时称,拍场上的“80后”藏家不应该被低估,因为他们将是拍卖行未来最大的买家,也承担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复兴。
郭正明是一位专注于酒文化相关收藏的年轻收藏家,今年4月20日他出现在江苏宿迁的古镇双沟举行的双沟老酒封坛仪式上。在当天的封藏庆典上,他看到了包括祭祀酒祖、拜师传道、封藏祭酒等一系列谨守传统礼制的仪式,也看到了苏酒集团酿酒艺人恪守古法,遵循传统的文化传承和酿酒精神。他认为虽然不是古玩,但这样承载着酿酒人对中国酒文化的虔诚与敬仰的双沟1955封藏酒更具投资收藏价值。“我的投资收藏不能仅仅是看重有多少升值空间,而是每件收藏的作品都是我确信会持久打动自己或者是能让我的感知震撼的。”
郭正明曾到法国学习过红酒和制酒知识,近年来‘80后’到西方留学的数量渐多。这代人去西方学习后,在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又更加深刻理解自己本民族文化。
注重与社会互动
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在业内还是在公众眼中,80后收藏群体似乎颇受好评,有经济学家认为,当这些年轻收藏家们开始关注和购买艺术品时,早有一群前辈藏家站在舞台上,中国当代艺术本身的发展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和经济上的成就。所以,尽管他们的到来代表着资金的输入,他们的态度却极少带有资本的傲慢。在展览开幕式和私人聚会里,他们和其他那些刚从学校毕业的人一样,有自己的国内国际艺术家偶像,他们管正值事业高峰期或更老一辈的艺术家叫老师,始终保持谦逊请教的姿态。而在他们的生活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青年潮流文化,包括限量版本的潮流单品,所以,同龄艺术家有时无法被自己老师理解的创作,对他们来说却毫无问题。
同时出于对于艺术的理解,通过成立私人美术馆、画廊或者举办展览等方式,年轻富豪分享自己的收藏,推动艺术的发展,也愿意重视艺术与社会大众的互动,以积极的方式投身建立商业或非盈利机制。对于社会与国民来说,这种投身公共艺术服务的行为甚至比单纯回购流失海外的文物更具意义,这样的他们更具社会责任感。
年轻总是好的,即使这批80后有些也即将迈入中年,但他们确实给投资收藏界带去了新鲜空气与艺术环境的新希望。“虽然这些新兴藏家还不是艺术市场里花钱最多的人,可他们所选择和喜欢的艺术,已经显示出了独有的特点,因此也在影响着艺术市场的走向”——一位资深媒体评论家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有知识、有胆量、敢于玩消费玩概念的80后是中国藏家的未来。
青睐当代和后现代艺术
南京四方美术馆的创立者陆寻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父亲是四方集团董事长陆军,英国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后开始接手父亲的事业,他偏爱当代艺术并从2009年开始正式收藏。现在四方美术馆的很多精品馆藏都来自他的独具慧眼。甚至他还亲身尝试,从2006年开始陆续邀请优秀的建筑师做一些有意思的设计,其中包括矶崎新,David Adjaye, Steven Holl等,以及普利策奖得主: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和王澍。
像陆寻一样,那些已经崭露头角的年轻藏家们,与中国当代最早那批大多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地产商或其他领域的成功者的本土艺术收藏家不同,他们大多有良好的家庭出身,通常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往往是在国外),有些甚至在主修商业、金融或其他学科的同时,还学习了艺术史。这意味着他们对中西方的当代艺术有很好的接受度(这也使他们成为西方画廊和艺博会青睐的人)。
实际上,很多80后收藏家都是当代艺术品的忠实拥泵。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周大为,目前为信都国际董事长,同时是年轻收藏家论坛——“艺术北京”的创办人,同样也是非常知名的80后收藏家。他清晰地记得第一件真正属于他的藏品是2005年从香港佳士得拍下的吴大羽蜡笔画。他的收藏不光是绘画和雕塑作品,还有很多当地的影像及装置艺术等。“现在对当代影像及装置艺术这一块的收藏,除我们小范围的一些藏家在介入外,国内还很少有专门收藏这一块的人。很多人对当代艺术还不理解,但我觉得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反映这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生活状态。现在,在西方当代艺术市场中,架上绘画和影像、装置作品所占的比重已经接近一半了,我相信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也会朝着这个趋势发展。”从2005年起涉足艺术收藏。他一直拥有并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判断。
年轻一代收藏者的收藏思路显然与老一代明显不同,他们极少因袭传统,往往能很轻松的发现超前的艺术美感。因为他们更加感性,也更加善于接受新的美学或媒介。但与此同时,他们的父辈或是出于投资或是因为一定经济实力的爱好,都或多或少从事收藏传统书画和古董家具,所以他们从小又对传统文化收藏十分熟悉。
传承中国文化
少时师承海派名家程十发的80后收藏家徐涵明就是这样,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习画,后又拜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为师,奠定了极为扎实的赏鉴功底。
徐涵明正式涉足书画收藏始于2002年,当时他还只是个大一新生。据徐涵明回忆,他收藏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清初“四王”之一王翚的《夏景园亭图》手卷。“这件作品可谓是王石谷的绝笔之作,画得非常精,极为传神,而且非常有意思。当时王石谷画完后还没来得及题款就去世了,后由他的学生陆道淮代王石谷题款。画作由赵叔孺题引首‘耕烟胜墨’,徐邦达跋尾,而赵叔孺恰好又是徐邦达的老师。所以一件作品中蕴含了诸多师生关系。这件作品先后由广东三水何氏田溪书屋和上海收藏大家蒋祖诒旧藏,是一件传承有序的精品之作。”徐涵明介绍说。
在徐涵明的眼中,往往一件中国传统的文物蕴含着非常浓郁的文化沉淀。著名书画家、金石篆刻专家刘少白曾在一次采访时称,拍场上的“80后”藏家不应该被低估,因为他们将是拍卖行未来最大的买家,也承担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复兴。
郭正明是一位专注于酒文化相关收藏的年轻收藏家,今年4月20日他出现在江苏宿迁的古镇双沟举行的双沟老酒封坛仪式上。在当天的封藏庆典上,他看到了包括祭祀酒祖、拜师传道、封藏祭酒等一系列谨守传统礼制的仪式,也看到了苏酒集团酿酒艺人恪守古法,遵循传统的文化传承和酿酒精神。他认为虽然不是古玩,但这样承载着酿酒人对中国酒文化的虔诚与敬仰的双沟1955封藏酒更具投资收藏价值。“我的投资收藏不能仅仅是看重有多少升值空间,而是每件收藏的作品都是我确信会持久打动自己或者是能让我的感知震撼的。”
郭正明曾到法国学习过红酒和制酒知识,近年来‘80后’到西方留学的数量渐多。这代人去西方学习后,在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又更加深刻理解自己本民族文化。
注重与社会互动
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在业内还是在公众眼中,80后收藏群体似乎颇受好评,有经济学家认为,当这些年轻收藏家们开始关注和购买艺术品时,早有一群前辈藏家站在舞台上,中国当代艺术本身的发展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和经济上的成就。所以,尽管他们的到来代表着资金的输入,他们的态度却极少带有资本的傲慢。在展览开幕式和私人聚会里,他们和其他那些刚从学校毕业的人一样,有自己的国内国际艺术家偶像,他们管正值事业高峰期或更老一辈的艺术家叫老师,始终保持谦逊请教的姿态。而在他们的生活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青年潮流文化,包括限量版本的潮流单品,所以,同龄艺术家有时无法被自己老师理解的创作,对他们来说却毫无问题。
同时出于对于艺术的理解,通过成立私人美术馆、画廊或者举办展览等方式,年轻富豪分享自己的收藏,推动艺术的发展,也愿意重视艺术与社会大众的互动,以积极的方式投身建立商业或非盈利机制。对于社会与国民来说,这种投身公共艺术服务的行为甚至比单纯回购流失海外的文物更具意义,这样的他们更具社会责任感。
年轻总是好的,即使这批80后有些也即将迈入中年,但他们确实给投资收藏界带去了新鲜空气与艺术环境的新希望。“虽然这些新兴藏家还不是艺术市场里花钱最多的人,可他们所选择和喜欢的艺术,已经显示出了独有的特点,因此也在影响着艺术市场的走向”——一位资深媒体评论家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有知识、有胆量、敢于玩消费玩概念的80后是中国藏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