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汉地封印文化影响,吐蕃最早视印章为“盟誓诏书”(bka\'gtsigs kyi yi ge)或上级发放敕令的有效凭证.吐蕃时期的印章遗存可分为实物遗存和文书押印印痕两种.近年来,学界已从不同视角对此展开了充分研究.吐蕃王朝奔溃之后,其后裔在西藏阿里象雄故地新建地方政权——古格王国(10世纪末至17世纪初).该时期印章形制与特征,因缺乏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故学界对此悬而未解.2016年,托林寺佛塔出土文书印痕的发现,为学界探究古格王国早期印章形制、功能打开了一扇窗口.本文基于此次佛塔出土古格早期官方文书印痕,从内容形制与图像特征人手展开分析,旨在讨论其与吐蕃时期印章形制、功能之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