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色彩感觉

来源 :人生与伴侣·极品课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622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作为给人第一视觉印象的艺术魅力更为深远。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因此作为美术工作者必须对色彩及其规律要有深刻的认识。然而感觉是认识的开端。那么如何来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呢?人类长期生活在色彩环境中,逐步对色彩发生兴趣并产生对色彩的审美意识。而我们的目的是要运用色彩知识来创造美术左倾或改造世界。然而色彩知识的积累应该源于我们每一个个体对自然界从新而深刻的感知与体验。所以我主张分为三大部分来对大自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感受与体验,去主动地感受色彩,寻找与发现隐藏在大自然中是色彩“密码”对于这一点没有捷径可走,要求我们必须身体力行。
  一、色彩的自然搭配
  自然界包含了所有令人惊奇的壮观色彩,从江河湖海到田原山川;从晨午暮夜到春夏秋冬;从风云雨雪到冰雾露霜;从花草树木到瓜果薯粮;从飞禽走兽到鱼贝昆虫;从宏观宇宙到微观世界……浩瀚的大自然五光十色,变幻无穷,向人们展示着她那迷人的景色。她毫不吝啬,任人们去享受、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能引起人们的美好情感,而突如其来的风雪变幻也能给人们带来感情的波动。历来许多色彩艺术家们长期致力于大自然色彩的研究,探索着自然色彩美的规律。凡.高就是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想像中的幻想。
  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因为生活是永不枯竭的源泉,然而在一般人眼里,生活是平淡的,是没有光彩的,因为他们的眼睛里缺乏敏感的神经,这是艺术教育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大自然是最优秀的艺术家,四季变迁就是它匠心独具的杰作。春夏秋冬,就各有色彩的主旋律:春,是斑斓的五颜六色;夏,是郁郁葱葱地浓绿;秋,是灿烂的金黄;冬,是皑皑的银白。所以大自然是为培养色彩感觉很好的欣赏对象,然而这四季的美又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因为见惯了,就会视而不见,麻木起来。那么怎么让我们对大自然的色彩敏感起来呢?
  老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初学者的色彩感觉最好是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用户外写生的方法感受大自然那五彩缤纷的色彩,向大自然学习它那神奇的色彩搭配,我们仔细观察它的叶子颜色到树、叶子。必须用感动驱除麻木,用惊喜燃起热情,抓住四季的色彩,这才是发展的美、变化的美、流动的美。
  在对大自然中的色彩进行过深入观察并写生后,你会知道色彩如何搭配才美;你也会明白如何自然和谐地衔接颜色、调和颜色。总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对色彩以及对色彩的应用与调和有可贵的收获。
  二、色彩的冷暖变化
  色彩的冷暖关系,即补色关系。人们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当我们观察物象色彩时,通常把某些颜色称之为冷色,某些颜色称之为暖色,这是基于物理、生理、心理以及色彩自身的面貌。这些综合因素,依赖于人和社会生活经验与联想而产生的感受,因此色彩的冷暖定位是一个假定性的概念,只有比较才能确定其色性。如我们看到青、绿、蓝一类色彩时常联想到冰、雪、海洋、蓝天,产生冷寒的心理感受,通常就把这类色界定为冷色,而看到橙、红、暖黄一类的色彩,就想到温暖的阳光、火、夏天而产生温热的心理效应,故将这一类色称为暖色。如红色光线射过来,物体受光的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寒色也即如此。问题在物体的背光部下又是什么色彩呢?往往初学者会在此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用暗红来处理,有些人则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画得又脏又燥。所以,常常作画失败,影响了色彩的提高。那么,暗部究竟应是一种什么色呢?这就要求我们对色彩冷暖变化规律作研究了,自然界中冷暖关系及其变化是无所不在的。冷与暖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暖便没有冷,没有冷便无所谓暖。但色彩中的冷暖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我们运用色彩去写生时,那就不能简单地用色轮上的冷暖色去划分。色彩的冷暖是在画面上比较出来的,有时黄颜色对于青是暖颜色,而它和朱红相比,又成了偏冷的色。在实际的色彩写生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冷暖变化规律,而不是机械、简单地套用一些模式。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初学者的色彩冷暖感觉呢?
  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之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有绿青味。随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绿青味渐变成青紫味、蓝紫味等。尤其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夕阳橙红、橙黄的光源照射下,所有天空中的晚霞及所有物体受光面,都笼罩上橙红或橙黄色,暗部都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或紫青味。这种色彩冷暖、明暗强烈的补色现象,人的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彩照、彩色影视中的场面也科学地证明了色彩的互补现象。
  我更主张用室内写生的方法来培养色彩的冷暖和谐的感觉,在不同光源、不同环境、不同色彩冷暖强弱的情况下,通过对静物仔细入微的观察,从而进行纯粹客观地反映最真实的色彩,尽量挑战自己的极限。也就是画超级写实的色彩画,当然你选用什么材料都不重要,我建议初学者最好用油画颜料,这更容易达到目的,如果你真的想挑战极限,用水粉颜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难控制些。谈到写实,我不得不强调一下其重要性:它是一个人绘画能力的体现,是作为一个画家最基本的前提。对此我赞同前辈们的观点,在此我也不必浪费笔墨。
  在对室内静物进行过这样的艰苦训练后,你会对色彩的冷暖以及由光线强弱造成的微妙变化有所感悟,为你最终真正把握其规律而收集充分的感性材料和实践经验。
  三、色彩的空间透视规律
  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感,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小。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那么我们如培养初学者的色彩空间透视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户外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对初学者来说,观察远山和近山的色彩变化是最容易的。而室内静物写生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小。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就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而失去了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
  色彩空间透视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的视觉在一定距离限度内可以看清物体的形象和色彩特征,超越了这个限度,也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人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二是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层是含有微小颗粒的空问,其中有许多灰尘、水蒸气、烟雾和空气分子等,肉眼看去它似乎是透明的空间,其實并非如此。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空间变化规律后,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把握空间色彩层次的处理。画静物的空间色彩变化不是很大,但要在画面中处理好空间关系仍需认真对待。
  通过户外写生,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前后虚实关系,除了有明暗的对比度以外,还有色相的变化。到底是从什么颜色变成其它什么颜色,只有通过大量的写生才会对其规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那么这些规律为什么非常重要呢?又如何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呢?简单举两个例子:
  当你在画一幅静物写生画时,为了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视觉中心,在那有限的空间中,只有灵活运用色彩透视规律大胆地变化前后的颜色,从而达到加强画面空间感的艺术效果。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收集到的素材色彩关系不明确或仅仅是素描稿、速写稿。那么在运用这些材料来进行创作时,就离不开多年来坚持户外写生积累的关于色彩透视规律的知识。
  总之,培养色彩感觉,没有捷径可走,不要过于倚赖书本,书本知识是死的,并且具有一定局限性,或许仅代表部分人或个别人的经验与观点,而每个人对色彩感受是不完全一样的,色彩的基础知识又是那么的抽象和概念化,对于初学者很难理解掌握,因为没有深入感受过,也就不可能深入思考过,别人总结出来的知识也就不可能自己掌握,就连记忆都困难,因为只有与自己思想产生共鸣的东西才会刻骨铭心。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中学)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提到作文,都有点谈“作”色变。老师愁教学生写作文,学生愁写不出作文。真有点,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果真如此吗?其实,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能够找对路子,寻对方法,你会说,作文,想说爱你很容易。  上好作文课,让学生走近作文  作为语文老师,要想让学生走近作文,应当把作文课上好,要让学生听了你的作文课之后,有表达的冲动,有写作的欲望。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精心组织好作文教学。
期刊
能读会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作文是 他们语文水平高低、语文能力强弱的体现。作文也是学生知识、智慧、认知能力、创造才能的反映。写作文要求学生把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判断,重新加以组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既有形象思维训练,又有逻辑思维训练。所以,写作文可以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今年我承担了三
期刊
随着当今经济地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愈发变得明显,与此同时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伴随着经济交流深入地同时,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这也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加健康地发展下去成了我们当前教育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小学语文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其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们对英语这一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唯有循序渐进、逐步累积,最终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必不可少,合作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发现别人的优点以及自己的缺点,从而取长补短,有效地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还能够丰富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即英语口语表达交流的经验,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语言综
期刊
篮球运动是一项很普及的体育运动,很受大众的欢迎,现代的体育事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运动人才,大学也是培养和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大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好篮球这门运动技术和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课程教学中,篮球运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今,在大学教学中,体育教学要得到全面的深化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项运动中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学生也会通过篮球运动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大学篮球运动教学
期刊
语感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表现为瞬时性地理解言语和判断言语的能力。语感基于对语言的理解,但理解不能取代感受,两者互为体用,相得益彰。对语言感受越敏锐,丰富,听语,写文章也就越明白通畅,语病自然少了。由此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那么,培养语感能力的对策是什么呢?众所周知,语感能力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的运用和严格训练中形成的。它即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和有
期刊
在所有的班级里,几乎都有让老师头疼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美其名曰:学困生!实则成绩差生。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让我感受到成绩差生的情感一旦受到了伤害,失败的体验在他们的心头会蒙上阴影,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学习的信心,为了防止他们破罐子破摔,为了让他们重新鼓起希望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我们就必须同家长一起研究成绩差生的评价策略。  一、一点安慰,一点温暖,一点帮助  孩子没有考好,分数已经给了
期刊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目,需要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教学中沿用传统模式的情况,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其中,有效的方式便是巧用范例教学,将范例教学方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思考、总结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之路都是非常有益的。  一、范例教学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
期刊
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尔玛·赫伊拉说:“不要卖牛排,要卖吱吱声。”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音响的魅力所在。广播是依靠声音创造价值的媒体,它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诉诸人的听觉,精彩的音响能让广播节目变得富有魅力。  如今,各广播电台日常报道中,录音报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各类广播评奖中,纯文字的广播作品已经很难见到,“无响不奖”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音响对于广播节目的重要性。  好的广播音响可以更好地体
期刊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的学习越来越趋向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决定学生水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有无自己的认识,思维能力是否因此学习而得到培养,这才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社会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帮助,这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