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所谓市场涨跌的角度看中国股市,我倒是显得颇为乐观。随时都可能涨起来,而且可能大涨。我最担心的是,中国的基本面
《董事会》:在未来,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何在?中国股市会否崩盘?
P先生:中国股市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市场垄断,但是,一个国家所垄断的资本市场,是不能长久的。解决之道,在于打通银证。
市场受到价值理论和供求理论的“双向驱动”,价值因素,决定了个股的波动方向,供求理论,则决定指数的方向。可以这样说,一个市场,并非仅受到价值理论影响,同时它也要受“供求理论”的决定,对于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最主要的,还是看供求方面的脸色。
经历2001年的大跌以后,中国股市,屡创新低,只要基本的供求关系得不到真正的改善,股市的强弱即与市场的投资价值无关,市场的跌势也不会自然终止。
在最近4年之中,A股企业的平均盈利增长一倍多,平均市盈率下降一半还多,但是股指却一直震荡向下,并且击穿了1100点。这是供求失衡的明证。
在此背景之下,“全流通试点”开始启动。
今年两会以后,“国九条”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受到关注的主要还是与“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相关的内容。与今后中国股票市场的大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密切相关的,还有其他更为重要内容,比如“防范市场风险”、 “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才是重之中重。当我们把“国九条”落实到了“保护机制”这一内容,那么“国九条”就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所以,从长远看问题,落实“国九条”,仅在股市“内部制度”,比如“全流通试点”之上动脑筋,是没有任何前景的。
在资本市场,市场彼此进行“交换”的,只是“预期”。所以,通过改革,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以及生产力的充分释放,都是“全流通试点”成功的相关标志。只要政策面真正尊重投资者的选择,或者国有金融公司大量进入资本市场,“打通银证”,政府以“买方”的立场看问题,让“买方”的力量决定一切,市场的预期才能真正稳定。
有些人相信资本市场是由资金驱动的,这是供求理论的实际应用;有些人则相信这个市场是由企业的盈利能力所驱动的,这是价值理论的实际应用。所以,对于企业的股权结构如何,价值如何,补偿合理与否,都不是短期所能化解的问题。
以此观之,我有一句大实话:我们的A股市场,本来没有什么不正常。所谓不正常,是大家一起“忽悠”出来的必然结果,“忽悠忽悠就瘸了”。
Y先生:什么叫崩盘?如果按照市场下跌的程度以及市值损失的程度,中国股市早就崩盘了,如果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看,那么,中国股市几乎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不存在崩盘不崩盘的问题。我们一直讲“推倒重来”,从后面那层意思看,中国股市并不存在“推倒”的问题,只存在“重来”的问题。一位青年经济学家,在股权分置试点出台之前曾经悲观地说,为中国股市准备后事吧。如果将这个“后事”理解为“重建”可能更为积极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在合理补偿历史损失的前提下,尽快重建中国股市功能。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一个健康、正常的资本市场比中国改革开放的任何历史时期都来得重要。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金融高度依赖国有银行间接融资所带来的风险,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来加以分散。这一点,是在背后推动“国九条”出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至于从第一个层面,也就是所谓市场涨跌的角度看中国股市,我倒是显得颇为乐观。随时都可能涨起来,而且可能大涨。我最担心的是,中国的基本面,我所说的基本面并不仅仅是宏观经济,更不是单纯的GDP,而是更加宏大的包括政治、社会的一个基础问题,尤其是越来越严重的财富分配不均所造成的社会和政治不稳定。我一直强调,中国这个巨型社会的转轨,潜伏着一些特殊的不可预测因素。前26年的高增长不能证明任何东西,更不能证明中国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这实际上是中国股市最大的不确定性所在。事实上,中国经济已经出现相当多的异象,这些异象深究起来非常不祥。我有一种感觉,中国26年改革正在逼近最后摊牌的时期。这个发展是中国股市本身根本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又恰恰是中国与中国股市兴衰紧密相连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股市的现状实际上就反映了这个相当隐晦的基本面。一直有一种说法,中国股市没有反映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但这是瞎扯。从长期看,股市从来就不是单纯地反映什么经济面。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的综合体,因而反映的也就是这种不可捉摸的东西。以我的见解,股市反映经济基本面,完全是一种流行的错误观点。中国股市会不会崩盘,取决于中国的基本面会不会崩盘。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的投资者不可不察。
《董事会》:最后一个问题,有重量级人士最近说,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环境下,股市不如关了算了。这会不会像吴敬琏先生前几年说中国股市像赌市一样,变成一个真实的预言?
Y先生:这应该说的是一时的气话,不必太认真。小平当年说,股市可以试,试不好,可以再关掉。那也不是真的,只是一种改革策略。那个时候都不可能关闭股市,何况现在呢?我尤其想强调的是,现在虽然是中國股市名声最坏的时候(以至于有些人将做股民比喻成中国最耻辱的职业),但也是中国最需要股市的时候。这的确是一个让人烦恼的悖论,或者说是一种历史的困境,但历史困境往往也是最容易创造奇迹的时候。中国股市能不能创造奇迹,起死回生,一要看运气,二要看智慧。我相信,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不要多久,谜底就会揭开。
P先生:我同意。对此,我想说的是,自由市场经济距离中国股市之遥远,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最高想象”。
有一位美国老头(沃伦)曾经举过一个市场先生的例子:设想你在与一个叫市场先生的人进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场先生一定会提出一个他乐意购买你的股票或将他的股票卖给你的价格。问题在于,市场先生的情绪很不稳定,在有些日子,市场先生很快活,他只看到乐观的前景,这时市场先生就会报出很高的价格;但在其他日子,市场先生却相当懊丧,他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报出的价格很低;另外市场先生还有一个可爱的特点,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市场先生所说的话被人忽略了,他明天还会回来同时提出他的新报价。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市场精神,是我们将面对一个强势的“真市场”,让买方的力量来主宰市场;抑或构造一个弱势的“伪市场”,那么,我们每天都会面对一个“伪问题”,亦即“市场究竟有没有明天?”。
证券市场的组成是相当复杂的,市场中利益诉求者之间的复杂博弈,构成了市场的基本游戏规则。而诞生于体制转型特定条件下的中国证券市场,十几年来,也早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规则,这是一种以国企融资为导向、以二级市场价格投机为支撑的潜规则,这也是导致当前国内股市最终陷入危机而无力自拔的总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