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会议于2016年11月19—20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来自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核工业第二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会议于2016年11月19—20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来自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机
其他文献
前兆异常是地震前区域范围内地球物理场变化的一种响应。地震时一般都伴随着前兆异常变化,所谓"月晕而风,日晕而雨"。寻找近源短临前兆异常变化特征,对于提高地震震中预测精度,实现具有防震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具有现实意义。对前兆特征的研究,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为以后的物理预报奠定基础。
为跟踪2017年度云南地区的震情发展,对滇南滇西南、滇东北、滇西北3个重点危险区14个温泉进行了现场测量和气体样品采集.经色谱和质谱分析测试,获得了14个温泉逸出气体全化学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其在沈阳以北由一支分为两支:NE向的依兰-伊通断裂带和NEE向的敦化-密山断裂带.依兰一伊通断裂带在吉林省境内称为伊通-舒兰断裂带,
我国地下流体观测数字化改造完成以后,积累了大量高频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而高频资料中所含有的丰富的构造信息,能够为我们识别前兆异常及震情跟踪提供有利条件。虽然高频资料异常丰富,但如何从分钟值甚至更高采样频率的观测资料中提取有用的前兆异常信息,成为目前地震地下流体资料分析人员首要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引用概率密度函数分布法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前南北地震带174组水位、水温分钟
祁连山地震带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东端与南北地震带相接,西与阿尔金山地震带毗邻,北界在金塔、龙首山,南界进入青海境内。带内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跃,有利于开展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测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地震带1970年以来M_L4.0地震和祁连山地震带西段2010年以来的M_L4.0地震的M-t图、频度图、震中分布图的细致分析以及相关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祁连山地震带1970—2018年M_L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震局的支持下,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10月25日至28日在烟台市联合召开
及时、正确分析宏观异常出现的原因及异常程度,了解正常的变化情况和规律,判断所发生的现象是否属于异常现象,正确地分析所引起异常的原因。近年来,云南小滇西地区地震活动较为活跃。通常,该区域一些宏观点有良好的地震对应情况。
我国地震监测前兆台网有300多个氡测点,测氡仪百余台,这些测氡仪器主要采用加拿大RN-150型与国产FD-3024型氡气氡气固体源进行校准.这种型号固体源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购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