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段阅读一】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写法点击
古往今来,凡能够穿越时空、脍炙人口,成为读者的精神食粮的文学作品,皆源于其本身的时代意义;更重要的是,作品能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海明威就把笔墨集中在特定时空的鱼叉上,“举”“扎”“靠”“推”等动词构成了精彩的特写镜头,让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体味到人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精段阅读二】
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交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做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做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做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做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根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明]吴承恩《西游记》
写法点击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种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与思想品质。节选部分出自《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作者大量运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将孙悟空与二郎神之间的打斗过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如画线部分就以“钉”“撇”“卸”“扑打”“搜”等一系列动词,展现出孙悟空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将二郎神打算降伏孙悟空的决心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第二段的“滚”字,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和敏捷;“张”“竖”等动词的使用,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孙悟空随机应变的个性特征。
【精段阅读三】
当这个人倾听着叔父那番激烈的口若悬河的谈论时,我观察他的这些特点。他的双臂交叉着,别人粗野地指手画脚的时候,他也是丝毫不动;如果他的意见相反,他的头从左面向右悄悄地转动;假若意见相同,他的头就略微向前低下,他的长发不会因此而移动。他对动作也是精打细算,几乎已经到达了吝啬的程度。
——[法国]儒勒·凡尔纳《地心游记》
写法点击
要写清楚一个人的动作,就必须要仔细观察他的每一个细节,“双臂交叉”“从左面向右”“略微向前低下”等这些细小的动作都表现了这位猎手的谨慎和善于聆听的性格特征。
【技法引路】
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如果同学们能在写作中完整地描绘出每个动作的前因和后果,并能表现出动作发生、发展及结束的过程,就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连贯动作描写法。连贯动作描写指连续描写相关的动作,一般用来表现动作技能的娴熟。
2.细节动作描写法。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且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变色龙》中“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这几句就通过对军大衣了穿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绘,淋漓尽致地勾勒出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
3.特写动作描写法。电影中经常会用到定格画面来凸显人物形象,这就是特写镜头。《背影》中“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每一个动作都凸显出父爱之深,父亲的背影就像一个特写镜头般定格在无数读者的心中。
此外,写人物动作,不仅要写好“做什么”,还要写好“怎样做”。“怎样做”就是在动作前面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如“走”这个动作,同学们就可以用“慢慢地朝前走”“大步流星地朝前走”“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懒洋洋地在江边走”等词句。不同的走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但如果没有“走”前的修饰语,读者就不知道是怎样的走法了。
【我写我秀】
微风轻拂着石阶前的小水塘,泛起的涟漪打乱了青翠的倒影,倒影中的小鸟被吓得扑扑翅膀朝下边飞去。隔着门前的铁栅栏,我摇摇矮小的藤椅,想象着外边的世界,嘴角不由得漾起一抹微笑。
外公靠在藤椅上,他的脚只要有节奏的摆动,矮小的藤椅就会“咯吱咯吱”地哈哈大笑起来。外公眯着眼,眉头自然而然地松弛着。
“外公,外公,为什么铁树这个怪东西不开花,不结果,怪叶子针扎的疼?”
等了一会儿没声响,我低头一看,外公睡熟了。“睡咯,看我怎么搞你的树。”我调皮地用锥子在橡胶树上戳几个眼,若是夏季定产胶;然后掰下木棍,用剪子修一下,伸到胶里,用力搅一搅,再往地上的蚂蚁洞里一插,刚刚还神采奕奕的蚂蚁们就在棍上张牙舞爪了。
——广东中山市小榄花城中学 陈键明 《那段藤椅的时光》
点评
【课后练笔】
1.扩写句子。
扩写前:父亲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杏子,把杏子给了妹妹。
扩写后:
2.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
要求:①要有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②要符合人物的身份;③不少于200字。
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
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该校校长,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摘下一枝月季花,从容地向校外走去。他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便亲切地问:“小姑娘,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奶奶得病很重,好长时间没有下床了。我说花开了,她有点不信。我摘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來。”听了这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中一酸,他
。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写法点击
古往今来,凡能够穿越时空、脍炙人口,成为读者的精神食粮的文学作品,皆源于其本身的时代意义;更重要的是,作品能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海明威就把笔墨集中在特定时空的鱼叉上,“举”“扎”“靠”“推”等动词构成了精彩的特写镜头,让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体味到人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精段阅读二】
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交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做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做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做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做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根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明]吴承恩《西游记》
写法点击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种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与思想品质。节选部分出自《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作者大量运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将孙悟空与二郎神之间的打斗过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如画线部分就以“钉”“撇”“卸”“扑打”“搜”等一系列动词,展现出孙悟空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将二郎神打算降伏孙悟空的决心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第二段的“滚”字,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和敏捷;“张”“竖”等动词的使用,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孙悟空随机应变的个性特征。
【精段阅读三】
当这个人倾听着叔父那番激烈的口若悬河的谈论时,我观察他的这些特点。他的双臂交叉着,别人粗野地指手画脚的时候,他也是丝毫不动;如果他的意见相反,他的头从左面向右悄悄地转动;假若意见相同,他的头就略微向前低下,他的长发不会因此而移动。他对动作也是精打细算,几乎已经到达了吝啬的程度。
——[法国]儒勒·凡尔纳《地心游记》
写法点击
要写清楚一个人的动作,就必须要仔细观察他的每一个细节,“双臂交叉”“从左面向右”“略微向前低下”等这些细小的动作都表现了这位猎手的谨慎和善于聆听的性格特征。
【技法引路】
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如果同学们能在写作中完整地描绘出每个动作的前因和后果,并能表现出动作发生、发展及结束的过程,就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连贯动作描写法。连贯动作描写指连续描写相关的动作,一般用来表现动作技能的娴熟。
2.细节动作描写法。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且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变色龙》中“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这几句就通过对军大衣了穿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绘,淋漓尽致地勾勒出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
3.特写动作描写法。电影中经常会用到定格画面来凸显人物形象,这就是特写镜头。《背影》中“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每一个动作都凸显出父爱之深,父亲的背影就像一个特写镜头般定格在无数读者的心中。
此外,写人物动作,不仅要写好“做什么”,还要写好“怎样做”。“怎样做”就是在动作前面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如“走”这个动作,同学们就可以用“慢慢地朝前走”“大步流星地朝前走”“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懒洋洋地在江边走”等词句。不同的走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但如果没有“走”前的修饰语,读者就不知道是怎样的走法了。
【我写我秀】
微风轻拂着石阶前的小水塘,泛起的涟漪打乱了青翠的倒影,倒影中的小鸟被吓得扑扑翅膀朝下边飞去。隔着门前的铁栅栏,我摇摇矮小的藤椅,想象着外边的世界,嘴角不由得漾起一抹微笑。
外公靠在藤椅上,他的脚只要有节奏的摆动,矮小的藤椅就会“咯吱咯吱”地哈哈大笑起来。外公眯着眼,眉头自然而然地松弛着。
“外公,外公,为什么铁树这个怪东西不开花,不结果,怪叶子针扎的疼?”
等了一会儿没声响,我低头一看,外公睡熟了。“睡咯,看我怎么搞你的树。”我调皮地用锥子在橡胶树上戳几个眼,若是夏季定产胶;然后掰下木棍,用剪子修一下,伸到胶里,用力搅一搅,再往地上的蚂蚁洞里一插,刚刚还神采奕奕的蚂蚁们就在棍上张牙舞爪了。
——广东中山市小榄花城中学 陈键明 《那段藤椅的时光》
点评
【课后练笔】
1.扩写句子。
扩写前:父亲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杏子,把杏子给了妹妹。
扩写后:
2.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
要求:①要有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②要符合人物的身份;③不少于200字。
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
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该校校长,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摘下一枝月季花,从容地向校外走去。他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便亲切地问:“小姑娘,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奶奶得病很重,好长时间没有下床了。我说花开了,她有点不信。我摘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來。”听了这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中一酸,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