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转变理念、更新观念入手,将自己在新课改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些实际做法作了介绍,以达到促进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以使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优势能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方法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沙尘暴狂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增多,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等造成的危害,以及各种流行病、传染病相继出现扩散、蔓延,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威胁。如何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从学校教育、基础教育抓起。地理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地理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树立全新的环境教育理念
良好的环境教育理念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根本。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环境素质,较强的环境责任感,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环境教育素材,使整个地理教学始终贯穿全新的环境教育理念。全新的环境教育理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人与环境的和谐观。认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作用于其所处的环境,环境的任何变化都将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资源的持续利用观。要处理好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增强节约意识。(3)环境保护的全球观。认识到全球环境问题日趋凸显,有全球化的环保理念,才能推动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挖掘教育内容,发挥地理教学优势
1.利用课堂进行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中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教师要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通过讲授、讨论交流、小论文等方法来激发学生探讨、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兴趣。如教学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众多的人口”一节内容时,我采取“我国人口知识知多少”竞赛的办法。同学们纷纷发言:我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约1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我国平均每天净增4万人,每小时净增1700多人,每分钟净增29人……对学生的回答,我作出评价后,接着提出“人多了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有说,人多,吃的多、穿的多、用的多、消耗的资源多、产生的废物多、对环境的破坏多;有说,人多,会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工业污染,噪声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我又引导:人口过多、增长过快要带来很多问题,如何解决呢?学生又是一阵热烈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我国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结合国情进行环境教育。在学习了我国的人口、气候、自然资源等内容后,我让学生搜集近几年来有关我国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方面的资料,学生兴致勃勃的搜集到:
我国沙尘暴出现次数及危害: 20世纪50年代的10年间共发生5次;20世纪90年代10年间共发生23次,增加18次。2000年一年就发生12次,以后次数逐年增多。
1993年5月的一次沙尘暴,造成12万头牲畜死亡或失踪,500万亩农田受损,85人死亡,兰新铁路停运34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1996年6月更严重的一次沙尘暴震惊河西走廊,仅酒泉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亿多。
土地荒漠化加快:我国土地荒漠化以每年1000~2000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土地沙漠化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提出:你认为自己的家乡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最严重,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学生酝酿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看到城郊公路沿线、水渠旁垃圾成堆,严重污染环境。建议环卫部门、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和惩处力度,坚决治理脏乱差。有的说,我看到田间地头、交通沿线塑料袋、废地膜到处飞舞,白色污染非常严重。建议回收利用,限制地膜用量,提倡绿色消费,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我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一年的地膜用量和统计一个月内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数量。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了环境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并且非常严重。对我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但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少,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等基本国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我国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
1.邀请相关科目的教师,把环境保护的新观念、新知识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探索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2.向学生推荐一些国内外著作、报纸杂志以及有关环保的电视节目,如《人与自然》、《绿色时空》等让学生阅读、观看,来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供条件。
3.坚持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举行“弯一弯你的腰,让校园更美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环境道德情感,增强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4.教育学生改变生活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5.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不乱倒垃圾,乱倒生活污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6.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节日,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宣传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植树节前后,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家乡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总之,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方法很多,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活动。
[关键词]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方法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沙尘暴狂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增多,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等造成的危害,以及各种流行病、传染病相继出现扩散、蔓延,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威胁。如何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从学校教育、基础教育抓起。地理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地理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树立全新的环境教育理念
良好的环境教育理念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根本。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环境素质,较强的环境责任感,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环境教育素材,使整个地理教学始终贯穿全新的环境教育理念。全新的环境教育理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人与环境的和谐观。认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作用于其所处的环境,环境的任何变化都将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资源的持续利用观。要处理好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增强节约意识。(3)环境保护的全球观。认识到全球环境问题日趋凸显,有全球化的环保理念,才能推动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挖掘教育内容,发挥地理教学优势
1.利用课堂进行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中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教师要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通过讲授、讨论交流、小论文等方法来激发学生探讨、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兴趣。如教学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众多的人口”一节内容时,我采取“我国人口知识知多少”竞赛的办法。同学们纷纷发言:我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约1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我国平均每天净增4万人,每小时净增1700多人,每分钟净增29人……对学生的回答,我作出评价后,接着提出“人多了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有说,人多,吃的多、穿的多、用的多、消耗的资源多、产生的废物多、对环境的破坏多;有说,人多,会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工业污染,噪声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我又引导:人口过多、增长过快要带来很多问题,如何解决呢?学生又是一阵热烈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我国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结合国情进行环境教育。在学习了我国的人口、气候、自然资源等内容后,我让学生搜集近几年来有关我国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方面的资料,学生兴致勃勃的搜集到:
我国沙尘暴出现次数及危害: 20世纪50年代的10年间共发生5次;20世纪90年代10年间共发生23次,增加18次。2000年一年就发生12次,以后次数逐年增多。
1993年5月的一次沙尘暴,造成12万头牲畜死亡或失踪,500万亩农田受损,85人死亡,兰新铁路停运34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1996年6月更严重的一次沙尘暴震惊河西走廊,仅酒泉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亿多。
土地荒漠化加快:我国土地荒漠化以每年1000~2000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土地沙漠化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提出:你认为自己的家乡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最严重,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学生酝酿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看到城郊公路沿线、水渠旁垃圾成堆,严重污染环境。建议环卫部门、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和惩处力度,坚决治理脏乱差。有的说,我看到田间地头、交通沿线塑料袋、废地膜到处飞舞,白色污染非常严重。建议回收利用,限制地膜用量,提倡绿色消费,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我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一年的地膜用量和统计一个月内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数量。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了环境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并且非常严重。对我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但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少,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等基本国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我国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
1.邀请相关科目的教师,把环境保护的新观念、新知识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探索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2.向学生推荐一些国内外著作、报纸杂志以及有关环保的电视节目,如《人与自然》、《绿色时空》等让学生阅读、观看,来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供条件。
3.坚持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举行“弯一弯你的腰,让校园更美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环境道德情感,增强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4.教育学生改变生活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5.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不乱倒垃圾,乱倒生活污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6.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节日,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宣传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植树节前后,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家乡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总之,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方法很多,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