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微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学习,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本文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微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
1.确定任务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前让学生分组去收集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数据表,讨论该表应实现哪些功能。例如:个人工资表、家庭收支表、汽车销售表、学习成绩表等。最后选出与学生自己学习息息相关的学习成绩总表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学期成绩总表”任务,内容包括学号、姓名、科目、总分、平均分、排名、评优等级等,人数为本班人数。
2.任务分析
①该任务有以下特点:
(1)学生们都想知道学习成绩总表中的分数和排名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而且运算速度之快,这就使09电算班的学生对该任务有很大的参与热情。(2)“学习成绩总表”的统计用到了教学内容的大部分函数。(3)在制作过程中,既要用到排序、筛选、函数等新的知识,又要用到单元格格式化、设制条件格式等已学知识,既起到了复习作用,又是新课的引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该任务要求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应用于一个实际的项目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通过学习,学生能利用有关功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企业职工考勤表、计算个人工资表等,进一步了解Excel的实用价值,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知识的兴趣。
②任务总体实现步骤分析为:
(1)打开“成绩表.xls”文件,完善表头,添加“总分”、“单科最高分”等字段名,格式化单元格。(2)公式函数计算的应用。计算出总分、平均分、排名、评优等级、单科最高分、最低分等,其中,“评优等级”要用IF语句的嵌套,熟练运用自动填充柄。(3)对表格各字段名的数据筛选。显示“英语”成绩为85分以上且“总分”大于700分的记录。在实现过程中,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科目为条件进行筛选,并把筛选结果复制到其它位置。(4)排序。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要灵活使用按字段进行升序、降序排序。
3.实施过程
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就会大大提高,相反,如果学生对老师所设的“任务”不敢兴趣,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无法被驱动起来。
②因材施教,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有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计算机,有的学生又一点没有接触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布置“任务”时要顾及学生的全面。
③引导探索,拓展知识。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要适当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④归纳总结。“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记忆、理解,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二、使用任务驱动法的体会
1.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注重巡回指导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讲授,而是走到学生中间巡回指导,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讲解指导。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好课堂的控制
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差异,根据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一般可分为好、中、一般三个层次。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准备大量的素材和实例,难度适中,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同学,教师要多关注,多指导,可安排学习好的、又乐于助人的同学坐在他旁边。
3.教师要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把计算机知识要有机的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知识改善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以及解决其它领域的问题势在必行。因此,任务的设计还需要有“整合性”,即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
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适时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效果虽然好,但并不是所有班级都能运用,对于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认真或者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行不通的。必须由教师使用投影仪演示知识点后,学生才能操作。
总的来说,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玉珊.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中的运用.教育信息技术,2003(01):21-23.
[2]张新全.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之我见.甘肃农业,2005(10):171-172.
[3]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30):129-130.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
1.确定任务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前让学生分组去收集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数据表,讨论该表应实现哪些功能。例如:个人工资表、家庭收支表、汽车销售表、学习成绩表等。最后选出与学生自己学习息息相关的学习成绩总表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学期成绩总表”任务,内容包括学号、姓名、科目、总分、平均分、排名、评优等级等,人数为本班人数。
2.任务分析
①该任务有以下特点:
(1)学生们都想知道学习成绩总表中的分数和排名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而且运算速度之快,这就使09电算班的学生对该任务有很大的参与热情。(2)“学习成绩总表”的统计用到了教学内容的大部分函数。(3)在制作过程中,既要用到排序、筛选、函数等新的知识,又要用到单元格格式化、设制条件格式等已学知识,既起到了复习作用,又是新课的引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该任务要求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应用于一个实际的项目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通过学习,学生能利用有关功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企业职工考勤表、计算个人工资表等,进一步了解Excel的实用价值,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知识的兴趣。
②任务总体实现步骤分析为:
(1)打开“成绩表.xls”文件,完善表头,添加“总分”、“单科最高分”等字段名,格式化单元格。(2)公式函数计算的应用。计算出总分、平均分、排名、评优等级、单科最高分、最低分等,其中,“评优等级”要用IF语句的嵌套,熟练运用自动填充柄。(3)对表格各字段名的数据筛选。显示“英语”成绩为85分以上且“总分”大于700分的记录。在实现过程中,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科目为条件进行筛选,并把筛选结果复制到其它位置。(4)排序。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要灵活使用按字段进行升序、降序排序。
3.实施过程
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就会大大提高,相反,如果学生对老师所设的“任务”不敢兴趣,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无法被驱动起来。
②因材施教,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有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计算机,有的学生又一点没有接触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布置“任务”时要顾及学生的全面。
③引导探索,拓展知识。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要适当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④归纳总结。“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记忆、理解,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二、使用任务驱动法的体会
1.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注重巡回指导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讲授,而是走到学生中间巡回指导,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讲解指导。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好课堂的控制
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差异,根据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一般可分为好、中、一般三个层次。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准备大量的素材和实例,难度适中,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同学,教师要多关注,多指导,可安排学习好的、又乐于助人的同学坐在他旁边。
3.教师要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把计算机知识要有机的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知识改善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以及解决其它领域的问题势在必行。因此,任务的设计还需要有“整合性”,即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
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适时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效果虽然好,但并不是所有班级都能运用,对于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认真或者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行不通的。必须由教师使用投影仪演示知识点后,学生才能操作。
总的来说,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玉珊.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中的运用.教育信息技术,2003(01):21-23.
[2]张新全.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之我见.甘肃农业,2005(10):171-172.
[3]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3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