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4月,在原东方造船厂地块上的工地里依然施工隆隆,这让手执“中瑞·曼哈顿百万计划票”的温州炒房客们感到欣慰和期待。
根据中瑞近日公告完成的招投标结果显示,2月19日,东方造船厂1号地块地基工程开始施工。同一天,“中瑞·曼哈顿”样板间开放。这是一种良性的信号,特别是在外界风传中瑞退地的消息之后,该财团任何细微的动作都能引发众多猜测。
尽管开始动工,但两年来中瑞财团的表现使人无法对其打消质疑,“半开发半搁置”的事实与坊间“只是一种姿态”的传言,让各方对其走势均持保留甚至怀疑态度。
运气不佳的中瑞
中瑞很高调,中瑞很倒霉。近两年,中瑞财团几大项目无疾而终,金融梦想未动先折,地产突围诸多波折,“形象工程”中瑞·曼哈顿陷入一片泥沼——这是两年前的人们绝对无法预料得到的。
2004年11月8日,温州政府将留置了2年多的原东方造船厂地块抛出,目标直指成立已四月有余的中瑞财团。“面积173560平方米,出让起始价7.7亿元,只有号称可动用百亿资金的中瑞才能吃下。”炒房客们似乎嗅到某些潜规则而彼此传言:双方肯定有着某种“默契”。
“默契”是双方的共同诉求,之后政府与中瑞在原东方造船厂地块土地款的拉锯战则被视为一场趣味十足的博弈。
按照竞标协议,原东方造船厂地块15.3333亿元的土地款被允许分3次支付地价款,2004年1月6日,中瑞如期缴纳第一期款项。耐人寻味的是,本该在该年5月8日前支付的第二期款项,却被获准延期60天交纳。
然而时至今日,中瑞财团在财政局欠下的第二期地价款仍未付清,“中瑞的第二期尾款还有6000万元左右没有缴纳”,据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的官员透露,加上本该于2005年9月8日缴纳的第三期应付款项,截至目前,连同2422万元代建费,中瑞财团尚欠7.6亿元地价款未予缴纳。
而此前的消息是,中瑞曾要求有关部门把其拍卖时交纳的4600万元保证金,转换到第二期地价款里面,遭到了拒绝,随后,中瑞只好给财政局打了个欠条。
“由于地价款没有交齐,中瑞提交给建设和规划部门要求增加容积率的方案,没能通过,”一些数据显示,中瑞到今天,也只拿到了25%的土地证,第二期的土地证悬空,施工许可证更没办法到手。
无奈之下,2005年10月25日,中瑞财团再次向温州市政府提出请求退地,希望从曼哈顿项目中抽身,但未获批准,中瑞由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也让中瑞财团新闻发言人王振滔“空中别墅将在半年内完成地面施工,一年后交付第一期现房”的表态成为业界笑谈。
王时常跟外界提起的还有中瑞“强大的股东合力”,的确,“随时可以调动百亿资金”曾是中瑞手中的一张王牌,也是中瑞得以顺利拿下原东方造船厂地块的保障。
但消息灵通人士对中瑞的资金实力深表质疑,连3.83亿元的二期土地资金都要信托。加上,首任总裁杨新泉于2005年5月离奇卸任,也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该种猜测。
“一个注册资本才一亿多的企业,要操作一个30亿元的项目,好比让一个三岁的小孩去挑两百斤的担子,强人所难。”按照接近中瑞股东的当地人土的逻辑推理,如今并不是能否筹集到近7.6亿元的问题,已经转变为托市的考虑了。
谁能逆转风向标
2005年年底,“消失”多时的中瑞财团董事长郑胜涛恢复在外界的频繁露面,面对询问,他表示不会“退标”。虽然“退标”后,“无非是损失几千万违约金而已”,也即地价款的3%。
之前,中瑞财团负责东方造船厂地块项目的执行董事孙国敬也曾表态,中瑞绝对不会放弃该地块的开发,虽然中瑞目前为止还是享有选择“退标”的权力,他相信,“政府会和我们共渡难关。”
孙国敬的信心来自于对温州地产的危势判断。去年6月的房产新政之后,温州的地产界开始隐约出现颓势,其间传出过政府将联合地产公司托市的消息。观察人土认为,当地政府与地产商在不希望温州楼市受挫这一点上,是有着明显的共同利益的。
不可否认,中瑞·曼哈顿的走势对温州楼市影响深远,从2004年11月8日中瑞中标以后,曾经让整个温州楼市提升了1500元左右的均价。明眼人称,如果中瑞放弃,有可能重挫温州楼市。
温州市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透露,中瑞早在去年3月1日温州期房限转之后,就已经有退出东方造船厂地块开发权的想法,只是“有关方面找中瑞做了工作”,才使中瑞放弃了退标。这位官员坦言,中瑞之于温州楼市具有明显的风向标作用。
据温州市招投标中心提供的一些数据表明,从去年11月8日开始,温州以“招拍挂”方式出让了8个地块,合计净出让金279774.32万元,到4月9日,除龙湾中心区B-01地块按时缴清外,其余7个地块都以种种理由不按时缴纳地价款,累计拖欠金额达153425.53万元,再加上去年之前温州13个地块拖欠政府地价款8.6亿元,温州市本级目前共有2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拖欠地价款23.95亿元。
“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等待中瑞的下一步,才决定自己是否缴纳地价款”,该官员称,此时的温州政府部门不但不希望中瑞退标,甚至还会全力推进中瑞·曼哈顿的建设,虽然该工程已经被人用“空中楼阁”来戏称了。
硬汉的绝地逢生
目前的状态是,“硬汉”中瑞挺住了,在未缴清土地款,土地证、施工许可证未到位的情况下,他们的土地容积率方案获得通过,中瑞开始在政府的默许下进场施工。
2006年2月初,温州市招标投标网网站上,中瑞造船厂地块出让公告突然产生了变化,原先注有政府出让土地面积和出让结果的公告,现在只见出让结果,不见了土地面积。一星期后,温州都市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该地块的总建筑面积为26万余平方米。
“当初造船厂地块出让的用地面积为133亩、7500余平方米,容积率2.43,总建筑面积174000平方米,地价平均约每平方米9000元。但该报道称该地块的总建筑面积267余平方米,比原先的17万多平方米差不多增加了9万平方米。”上述媒体人士认为,面积的变化说明容积率提高方案已经通过,“增加9万平方米,土地成本已经降低到平均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
由此进一步分析道,政府已经妥协,“这与中瑞频繁的退地表态有关”。
其实,早在去年3月份,中瑞财团便已向有关领导口头表示要求放弃,但那时的表态更多的被视为一种战术,为后来要求推延二期土地款之需。
“该地块如果退还给政府后重新拍卖,10亿元就可以拿下,与损失4600万元的土地保证金比,如果是理性的 中瑞财团,应该壮土断腕,退还给政府。”然而,令分析人士大跌眼镜的是,中瑞却将皮球踢给了政府。
2005年5月,中瑞在二期土地款到期前一天递交了推延交付土地款的报告,他们想根据政府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在这份涉及3.83亿元金额的报告上,时任温州市市长刘奇让结果再起悬念——他选择了签字同意。同时,中瑞决定硬挺,在政府搭起的舞台上,他们继续“唱戏”。
2006年2月19日,原东方造船厂1号地块进场施工。而据温州市建设局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前置条件尚未具备,中瑞的施工许可证尚未取得。
九虎同啃一鸡肋
2006年年初,负责中瑞信托计划的金信信托停业整顿,在银监会浙江监管局的有关公告中,对金信信托的停业整顿解释为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有关人士表示,金信信托停业整顿,一旦被破产清算,各资金信托计划的发起人将损失惨重。
这对于中瑞财团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由于曼哈顿项目影响甚大,当初与中瑞达成信贷默契的温州当地银行在之后改变了策略,对其所有股东超过100万元的贷款都设置了障碍。
在资金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中瑞只能采取信托方式以解燃眉之急,“首期信托计划规模为4亿元人民币,信托的存续期为十五个月,一般信托募集期为一个月”,2005年8月中瑞财团对外宣布,已成功完成旗下中瑞·曼哈顿项目的房地产信托,融资金额高达3.2亿元。
在此之前,中瑞在信托还没有批下来前,即以个人名义的借款方式每套集资一百万,向市场公开出售东方造船厂地块房产,后来,这一举动被有关部门叫停。
这些类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票形式的东西,温州开始实施期房限转后从市面上消失,但到底有多少被退回给中瑞财团了,无法知晓。
而中瑞的信托风险在金信停业后突然显现,该项信托以其招投标所得地块为抵押,信托风险与中瑞楼盘是否顺利建成卖出成正比,换言之,如果在信托期间中瑞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缴纳土地款项,中瑞·曼哈顿的信托风险就会显露,尤其是在金信信托破产清算后,其信托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
“中瑞·曼哈顿项目,无疑是关乎中瑞存在与否的决定性筹码”,上述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用“鸡肋”来形容该项目在9大股东心中的地位,已经毫不过分了,“如果继续,肯定没赚头,而且预亏风险很有可是放弃的话,也许就代表放弃今后的项目,甚至是放弃中瑞。”
不仅如此,有温州当地的消息人士,凭借对其股东的了解认为,“虽然它每个股东,都有能力筹集到几亿元的资金,但房地产新政实施之后,谁也不愿意去做只赔不赚的项目。所以,中瑞·曼哈顿最终虎头蛇尾,并非没有可能,以往的合力甚至都会全部溃散。”
根据中瑞近日公告完成的招投标结果显示,2月19日,东方造船厂1号地块地基工程开始施工。同一天,“中瑞·曼哈顿”样板间开放。这是一种良性的信号,特别是在外界风传中瑞退地的消息之后,该财团任何细微的动作都能引发众多猜测。
尽管开始动工,但两年来中瑞财团的表现使人无法对其打消质疑,“半开发半搁置”的事实与坊间“只是一种姿态”的传言,让各方对其走势均持保留甚至怀疑态度。
运气不佳的中瑞
中瑞很高调,中瑞很倒霉。近两年,中瑞财团几大项目无疾而终,金融梦想未动先折,地产突围诸多波折,“形象工程”中瑞·曼哈顿陷入一片泥沼——这是两年前的人们绝对无法预料得到的。
2004年11月8日,温州政府将留置了2年多的原东方造船厂地块抛出,目标直指成立已四月有余的中瑞财团。“面积173560平方米,出让起始价7.7亿元,只有号称可动用百亿资金的中瑞才能吃下。”炒房客们似乎嗅到某些潜规则而彼此传言:双方肯定有着某种“默契”。
“默契”是双方的共同诉求,之后政府与中瑞在原东方造船厂地块土地款的拉锯战则被视为一场趣味十足的博弈。
按照竞标协议,原东方造船厂地块15.3333亿元的土地款被允许分3次支付地价款,2004年1月6日,中瑞如期缴纳第一期款项。耐人寻味的是,本该在该年5月8日前支付的第二期款项,却被获准延期60天交纳。
然而时至今日,中瑞财团在财政局欠下的第二期地价款仍未付清,“中瑞的第二期尾款还有6000万元左右没有缴纳”,据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的官员透露,加上本该于2005年9月8日缴纳的第三期应付款项,截至目前,连同2422万元代建费,中瑞财团尚欠7.6亿元地价款未予缴纳。
而此前的消息是,中瑞曾要求有关部门把其拍卖时交纳的4600万元保证金,转换到第二期地价款里面,遭到了拒绝,随后,中瑞只好给财政局打了个欠条。
“由于地价款没有交齐,中瑞提交给建设和规划部门要求增加容积率的方案,没能通过,”一些数据显示,中瑞到今天,也只拿到了25%的土地证,第二期的土地证悬空,施工许可证更没办法到手。
无奈之下,2005年10月25日,中瑞财团再次向温州市政府提出请求退地,希望从曼哈顿项目中抽身,但未获批准,中瑞由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也让中瑞财团新闻发言人王振滔“空中别墅将在半年内完成地面施工,一年后交付第一期现房”的表态成为业界笑谈。
王时常跟外界提起的还有中瑞“强大的股东合力”,的确,“随时可以调动百亿资金”曾是中瑞手中的一张王牌,也是中瑞得以顺利拿下原东方造船厂地块的保障。
但消息灵通人士对中瑞的资金实力深表质疑,连3.83亿元的二期土地资金都要信托。加上,首任总裁杨新泉于2005年5月离奇卸任,也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该种猜测。
“一个注册资本才一亿多的企业,要操作一个30亿元的项目,好比让一个三岁的小孩去挑两百斤的担子,强人所难。”按照接近中瑞股东的当地人土的逻辑推理,如今并不是能否筹集到近7.6亿元的问题,已经转变为托市的考虑了。
谁能逆转风向标
2005年年底,“消失”多时的中瑞财团董事长郑胜涛恢复在外界的频繁露面,面对询问,他表示不会“退标”。虽然“退标”后,“无非是损失几千万违约金而已”,也即地价款的3%。
之前,中瑞财团负责东方造船厂地块项目的执行董事孙国敬也曾表态,中瑞绝对不会放弃该地块的开发,虽然中瑞目前为止还是享有选择“退标”的权力,他相信,“政府会和我们共渡难关。”
孙国敬的信心来自于对温州地产的危势判断。去年6月的房产新政之后,温州的地产界开始隐约出现颓势,其间传出过政府将联合地产公司托市的消息。观察人土认为,当地政府与地产商在不希望温州楼市受挫这一点上,是有着明显的共同利益的。
不可否认,中瑞·曼哈顿的走势对温州楼市影响深远,从2004年11月8日中瑞中标以后,曾经让整个温州楼市提升了1500元左右的均价。明眼人称,如果中瑞放弃,有可能重挫温州楼市。
温州市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透露,中瑞早在去年3月1日温州期房限转之后,就已经有退出东方造船厂地块开发权的想法,只是“有关方面找中瑞做了工作”,才使中瑞放弃了退标。这位官员坦言,中瑞之于温州楼市具有明显的风向标作用。
据温州市招投标中心提供的一些数据表明,从去年11月8日开始,温州以“招拍挂”方式出让了8个地块,合计净出让金279774.32万元,到4月9日,除龙湾中心区B-01地块按时缴清外,其余7个地块都以种种理由不按时缴纳地价款,累计拖欠金额达153425.53万元,再加上去年之前温州13个地块拖欠政府地价款8.6亿元,温州市本级目前共有2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拖欠地价款23.95亿元。
“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等待中瑞的下一步,才决定自己是否缴纳地价款”,该官员称,此时的温州政府部门不但不希望中瑞退标,甚至还会全力推进中瑞·曼哈顿的建设,虽然该工程已经被人用“空中楼阁”来戏称了。
硬汉的绝地逢生
目前的状态是,“硬汉”中瑞挺住了,在未缴清土地款,土地证、施工许可证未到位的情况下,他们的土地容积率方案获得通过,中瑞开始在政府的默许下进场施工。
2006年2月初,温州市招标投标网网站上,中瑞造船厂地块出让公告突然产生了变化,原先注有政府出让土地面积和出让结果的公告,现在只见出让结果,不见了土地面积。一星期后,温州都市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该地块的总建筑面积为26万余平方米。
“当初造船厂地块出让的用地面积为133亩、7500余平方米,容积率2.43,总建筑面积174000平方米,地价平均约每平方米9000元。但该报道称该地块的总建筑面积267余平方米,比原先的17万多平方米差不多增加了9万平方米。”上述媒体人士认为,面积的变化说明容积率提高方案已经通过,“增加9万平方米,土地成本已经降低到平均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
由此进一步分析道,政府已经妥协,“这与中瑞频繁的退地表态有关”。
其实,早在去年3月份,中瑞财团便已向有关领导口头表示要求放弃,但那时的表态更多的被视为一种战术,为后来要求推延二期土地款之需。
“该地块如果退还给政府后重新拍卖,10亿元就可以拿下,与损失4600万元的土地保证金比,如果是理性的 中瑞财团,应该壮土断腕,退还给政府。”然而,令分析人士大跌眼镜的是,中瑞却将皮球踢给了政府。
2005年5月,中瑞在二期土地款到期前一天递交了推延交付土地款的报告,他们想根据政府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在这份涉及3.83亿元金额的报告上,时任温州市市长刘奇让结果再起悬念——他选择了签字同意。同时,中瑞决定硬挺,在政府搭起的舞台上,他们继续“唱戏”。
2006年2月19日,原东方造船厂1号地块进场施工。而据温州市建设局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前置条件尚未具备,中瑞的施工许可证尚未取得。
九虎同啃一鸡肋
2006年年初,负责中瑞信托计划的金信信托停业整顿,在银监会浙江监管局的有关公告中,对金信信托的停业整顿解释为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有关人士表示,金信信托停业整顿,一旦被破产清算,各资金信托计划的发起人将损失惨重。
这对于中瑞财团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由于曼哈顿项目影响甚大,当初与中瑞达成信贷默契的温州当地银行在之后改变了策略,对其所有股东超过100万元的贷款都设置了障碍。
在资金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中瑞只能采取信托方式以解燃眉之急,“首期信托计划规模为4亿元人民币,信托的存续期为十五个月,一般信托募集期为一个月”,2005年8月中瑞财团对外宣布,已成功完成旗下中瑞·曼哈顿项目的房地产信托,融资金额高达3.2亿元。
在此之前,中瑞在信托还没有批下来前,即以个人名义的借款方式每套集资一百万,向市场公开出售东方造船厂地块房产,后来,这一举动被有关部门叫停。
这些类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票形式的东西,温州开始实施期房限转后从市面上消失,但到底有多少被退回给中瑞财团了,无法知晓。
而中瑞的信托风险在金信停业后突然显现,该项信托以其招投标所得地块为抵押,信托风险与中瑞楼盘是否顺利建成卖出成正比,换言之,如果在信托期间中瑞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缴纳土地款项,中瑞·曼哈顿的信托风险就会显露,尤其是在金信信托破产清算后,其信托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
“中瑞·曼哈顿项目,无疑是关乎中瑞存在与否的决定性筹码”,上述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用“鸡肋”来形容该项目在9大股东心中的地位,已经毫不过分了,“如果继续,肯定没赚头,而且预亏风险很有可是放弃的话,也许就代表放弃今后的项目,甚至是放弃中瑞。”
不仅如此,有温州当地的消息人士,凭借对其股东的了解认为,“虽然它每个股东,都有能力筹集到几亿元的资金,但房地产新政实施之后,谁也不愿意去做只赔不赚的项目。所以,中瑞·曼哈顿最终虎头蛇尾,并非没有可能,以往的合力甚至都会全部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