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QLI)、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量、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8(IL-18)的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SI、DQLI评分
【机 构】
: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 20043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QLI)、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量、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8(IL-18)的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SI、DQL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PASI、DQL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角质层含水量均增高(P<0.05),经表皮水分丢失量均减少(P<0.05);且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MGB1、IL-1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降低血清HMGB1和IL-18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捣刺法与提插法针刺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56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头部穴位采用捣刺法针刺,对照组头部穴位采用提插法针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指数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指数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8.6%(22/28),优于对照组的50.0%(14/28)(P<0.05).结论 捣刺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骨科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纳入80例下肢骨折且接受骨科全麻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imer)]和下肢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值(高切和低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黏附率以及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 观察耳尖放血联合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疼痛及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下肢骨折且将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为两组,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术前3 d开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行超前镇痛,观察组予耳尖放血联合塞来昔布行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状态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肿胀程度评级、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2 h、4 h、12 h、24 h和48 h)、下肢肿胀评级(术后12 h、24 h和48 h)及血清hs-
目的 观察温和灸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KOA患者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100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艾条温和灸,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运动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的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WOMAC总评分和各单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前后WOMAC总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