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心理训练是关系到教师教育与培养、关系到教师的成长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每个听课学生未来成长的大事。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中最为欠缺的就是对教师心理的训练。正因为这样,我国的教育出现了许多因为教师本身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的教育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的甚至是触犯国家的法律,对学生及家长造成很大的伤害。从现实来看,我国的教师心理训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
教师心理训练的概述
所谓教师心理训练是指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使其形成教师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涉及到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总体来说,教师心理训练主要有:教师的感知训练、教师的表象训练、教师的思维训练、教师的情感训练、教师意志的训练、教师注意的训练、教师的个性训练、教师的心理健康训练。
教师心理训练是一个相当宽泛的系统,从这个系统中可以看到,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有适合教师职业的内在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心理素质,然而在我国现实的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中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缺口。
教师培养中教师心理训练的不足
1.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基础不扎实
我国现在的师范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基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是作为教育的基础理论课——心理学课的开设是相当不合理的。从教学时数上来看,可以说课时数少得可怜,象征性地安排了几节,还不足全部教学课程时数的5%,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又占去了一部分课程的时间,所以真正用到实处的教学时数更是少之又少。
另外心理学课在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中都是以选修课来加以安排的,这样一来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明显的不重视倾向,学习完以后的评价则是以考试及格为标准,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够在一到两周之内通过考试,以一个较高的成绩而取得心理学的学分,从而也就完成了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教授与学习方式下,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多少心理学知识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等到四年的大学毕业之后,学生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大部分已经忘却,最后出现严重的理论不足的问题。这是根本不能为教师的心理训练提供太多帮助的。
心理学基础课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专业的教师心理训练。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所师范院校专门开设教师心理训练实践课程,即便是有,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加以探讨,而且是作为限制性选修课或任意性选修课来安排的。实质上好多学校只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凑够学分的机会,没有实质性与实践性的内容。
2.实践机会不多,实践能力不强
我国现代师范教育存在学生实践机会不多,实践能力不强的情况。现在各大师范院校都有教育实习的安排,但是四年的师范院校学习,仅仅有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而且,在实习期间真正能够走上讲台,去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的更是少之又少,有一大部分的实习生,只是帮助指导教师批改作业,随堂听课等,没有体验真正的教师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正当实习学生有了一点教师的感觉,教育实习也就结束了。然后大学生毕业,走上讲台,但是有一大部分学生还不知道教师的基本职责,并没有真正培养起教师特有的心理素质,在面临众多的学生和多重角色的扮演中,新教师有明显力不从心的感觉。因而刚就业的教师经常会出现不能与学生正常的交流、上课怯场、感知敏锐力不高、教育机智表现不灵活、身心疲惫等身体、心理与工作上的不适应,尤其一些压力比较大的中小学老师。
所有的这些问题当然与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有关,但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教育的实践不足所造成的,师范类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前就没有更多的可供在将来教育实践之中操作的具体的或抽象的概念,所以就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问题。
3.工作压力分解不合理,情绪宣泄不当
我国现有的中小教师工作压力是相当大的,一周工作量二十到三十节课的教师比比皆是,而且还要盯早自习,上晚自习。学生作业还要带到家里批改。所以,教师的日工作时间远远大于八小时,有的时候能达到十二到十四个小时,而且教师还得照顾自己的家人与孩子。可以说许多中小学教师在工作期间几乎天天都处在高压的状态之下,没有一点可以使压力分解的机会。所以据新闻媒体与一些地方的教育统计显示,我国现在教师的心理素质到达了一个极度骇人听闻的地步。下面我们可以用一些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查出率达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程度较为严重。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杭州市教科所对本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由于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而且教师的情绪宣泄也没有合理的渠道,所以在现实中许多教师选择了不正当的情绪宣泄方法,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触犯了国家的法律。
4.教师继续教育不得力,心理训练不适宜
我国现在也存在教师继续教育不得力的问题,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也无非是把大学里学过的课程再拿出来学一遍而已,然后又是考试、结业、继续工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高,该有心理问题的照样有,该有的工作还得去从头到尾地做。而且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继续教育中没有针对不同教师进行适合于教师职业的心理训练,有许多教师接受过不止一次的继续教育,居然不知道有一个“心理训练”的词。这些情况说来,实质上是教师教育的失败,也是教育的不幸,同时也是许许多多的教师的不幸。
教师心理训练的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现在对教师心理训练的不足,下面提出一些对策,以予商榷。
1.夯实理论基础,加大实践力度
理论学习是实践的一个最主要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实践是很难规范地进行的。因此,我国现在的师范教育应加大对心理学理论的传授,让在校学生基本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去处理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师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自身的内在心理活动,能够总结自己在心理素质方面的长处与不足,能够应对一定的心理冲击,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 的不良情绪,能够敏锐地感知学生的变化,能够应用职业思维去思考学生与自身的变化等等。
当然要达到符合教师职业的心理素质,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大量的实践作为前提。没有实践,理论永远是一句空话,正如“理论永远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所谈到的一样。在教师心理训练的实践之中,可以采用有形的训练,也可以采用无形的训练。心理训练可以在师范院校进行也可以在工作的岗位上进行。当然最好是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有一定的心理训练的经验,并且达到一定的效果,这样在将来的工作过程中再针对不同的教师与不同的环境进行差异性的训练提高,使得每一个教师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其教师的角色,以良好的心态和高效的教学来完成其教学任务。
2.提高教师压力承受能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教师也是有情感、有需要、有欲望的活生生的人,只是由于其职业与角色的不同而形成了社会、家庭、学生等等外界与自己内在的、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特殊的要求。
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而且每一种角色的要求都与教师职业不能截然地分开。社会赋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称,因而也对其行为与表现有相当高的要求。在学校工作中由于受传统和现实教学需要的交替作用使教师也难以胜任。比如说传统要求要“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实中学校与学生家长要求有较高的升学率,不能够在学生的升学问题上出现半点差错。因而,对教师来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相当大的。所以应该从各方面给教师减压,比如说可以适当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评价内容、社会与学生家庭多给教师一些宽容、允许教师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和一些教学上的自由度等等。
当然作为教师也有不良情绪的产生,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既然这是一个必然的问题,为什么要求教师强制压抑自己的情绪呢?因而应在现实中为教师提供合理的情绪宣泄的时机与场所,使教师能够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不是在恶性的教学事故发生之后再大力地呼吁“要加强、要禁止”等口号,一定要做到“禁于未发”。
3.进行专业心理训练,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训练是对教师本人负责、是对学生负责、是对学生的家庭负责、也是对全社会负责。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前途的一个职业,因为这个职业是培养人的职业,人永远是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决定因素。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引起巨大的连锁效应。然而现实中我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这个问题在前面的叙述中已经谈到,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进行补救与预防将来不幸的发生,而补救与预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加大对在职和将要成为教师的师范学生进行严格的职业心理训练,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教师,当然现在针对教师的一些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也有人做了不少的研究与实践,而且取得了相对好的效果,这对教师、对学生、对社会来说是一个福音。
教师职业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而教师心理训练却是个比较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解决,那么,中国甚至是世界的教育都会有巨大的发展,这是全人类的一大幸事。
教师心理训练的概述
所谓教师心理训练是指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使其形成教师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涉及到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总体来说,教师心理训练主要有:教师的感知训练、教师的表象训练、教师的思维训练、教师的情感训练、教师意志的训练、教师注意的训练、教师的个性训练、教师的心理健康训练。
教师心理训练是一个相当宽泛的系统,从这个系统中可以看到,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有适合教师职业的内在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心理素质,然而在我国现实的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中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缺口。
教师培养中教师心理训练的不足
1.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基础不扎实
我国现在的师范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基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是作为教育的基础理论课——心理学课的开设是相当不合理的。从教学时数上来看,可以说课时数少得可怜,象征性地安排了几节,还不足全部教学课程时数的5%,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又占去了一部分课程的时间,所以真正用到实处的教学时数更是少之又少。
另外心理学课在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中都是以选修课来加以安排的,这样一来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明显的不重视倾向,学习完以后的评价则是以考试及格为标准,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够在一到两周之内通过考试,以一个较高的成绩而取得心理学的学分,从而也就完成了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教授与学习方式下,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多少心理学知识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等到四年的大学毕业之后,学生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大部分已经忘却,最后出现严重的理论不足的问题。这是根本不能为教师的心理训练提供太多帮助的。
心理学基础课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专业的教师心理训练。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所师范院校专门开设教师心理训练实践课程,即便是有,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加以探讨,而且是作为限制性选修课或任意性选修课来安排的。实质上好多学校只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凑够学分的机会,没有实质性与实践性的内容。
2.实践机会不多,实践能力不强
我国现代师范教育存在学生实践机会不多,实践能力不强的情况。现在各大师范院校都有教育实习的安排,但是四年的师范院校学习,仅仅有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而且,在实习期间真正能够走上讲台,去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的更是少之又少,有一大部分的实习生,只是帮助指导教师批改作业,随堂听课等,没有体验真正的教师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正当实习学生有了一点教师的感觉,教育实习也就结束了。然后大学生毕业,走上讲台,但是有一大部分学生还不知道教师的基本职责,并没有真正培养起教师特有的心理素质,在面临众多的学生和多重角色的扮演中,新教师有明显力不从心的感觉。因而刚就业的教师经常会出现不能与学生正常的交流、上课怯场、感知敏锐力不高、教育机智表现不灵活、身心疲惫等身体、心理与工作上的不适应,尤其一些压力比较大的中小学老师。
所有的这些问题当然与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有关,但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教育的实践不足所造成的,师范类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前就没有更多的可供在将来教育实践之中操作的具体的或抽象的概念,所以就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问题。
3.工作压力分解不合理,情绪宣泄不当
我国现有的中小教师工作压力是相当大的,一周工作量二十到三十节课的教师比比皆是,而且还要盯早自习,上晚自习。学生作业还要带到家里批改。所以,教师的日工作时间远远大于八小时,有的时候能达到十二到十四个小时,而且教师还得照顾自己的家人与孩子。可以说许多中小学教师在工作期间几乎天天都处在高压的状态之下,没有一点可以使压力分解的机会。所以据新闻媒体与一些地方的教育统计显示,我国现在教师的心理素质到达了一个极度骇人听闻的地步。下面我们可以用一些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查出率达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程度较为严重。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杭州市教科所对本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由于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而且教师的情绪宣泄也没有合理的渠道,所以在现实中许多教师选择了不正当的情绪宣泄方法,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触犯了国家的法律。
4.教师继续教育不得力,心理训练不适宜
我国现在也存在教师继续教育不得力的问题,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也无非是把大学里学过的课程再拿出来学一遍而已,然后又是考试、结业、继续工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高,该有心理问题的照样有,该有的工作还得去从头到尾地做。而且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继续教育中没有针对不同教师进行适合于教师职业的心理训练,有许多教师接受过不止一次的继续教育,居然不知道有一个“心理训练”的词。这些情况说来,实质上是教师教育的失败,也是教育的不幸,同时也是许许多多的教师的不幸。
教师心理训练的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现在对教师心理训练的不足,下面提出一些对策,以予商榷。
1.夯实理论基础,加大实践力度
理论学习是实践的一个最主要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实践是很难规范地进行的。因此,我国现在的师范教育应加大对心理学理论的传授,让在校学生基本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去处理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师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自身的内在心理活动,能够总结自己在心理素质方面的长处与不足,能够应对一定的心理冲击,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 的不良情绪,能够敏锐地感知学生的变化,能够应用职业思维去思考学生与自身的变化等等。
当然要达到符合教师职业的心理素质,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大量的实践作为前提。没有实践,理论永远是一句空话,正如“理论永远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所谈到的一样。在教师心理训练的实践之中,可以采用有形的训练,也可以采用无形的训练。心理训练可以在师范院校进行也可以在工作的岗位上进行。当然最好是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有一定的心理训练的经验,并且达到一定的效果,这样在将来的工作过程中再针对不同的教师与不同的环境进行差异性的训练提高,使得每一个教师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其教师的角色,以良好的心态和高效的教学来完成其教学任务。
2.提高教师压力承受能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教师也是有情感、有需要、有欲望的活生生的人,只是由于其职业与角色的不同而形成了社会、家庭、学生等等外界与自己内在的、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特殊的要求。
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而且每一种角色的要求都与教师职业不能截然地分开。社会赋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称,因而也对其行为与表现有相当高的要求。在学校工作中由于受传统和现实教学需要的交替作用使教师也难以胜任。比如说传统要求要“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实中学校与学生家长要求有较高的升学率,不能够在学生的升学问题上出现半点差错。因而,对教师来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相当大的。所以应该从各方面给教师减压,比如说可以适当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评价内容、社会与学生家庭多给教师一些宽容、允许教师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和一些教学上的自由度等等。
当然作为教师也有不良情绪的产生,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既然这是一个必然的问题,为什么要求教师强制压抑自己的情绪呢?因而应在现实中为教师提供合理的情绪宣泄的时机与场所,使教师能够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不是在恶性的教学事故发生之后再大力地呼吁“要加强、要禁止”等口号,一定要做到“禁于未发”。
3.进行专业心理训练,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训练是对教师本人负责、是对学生负责、是对学生的家庭负责、也是对全社会负责。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前途的一个职业,因为这个职业是培养人的职业,人永远是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决定因素。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引起巨大的连锁效应。然而现实中我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这个问题在前面的叙述中已经谈到,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进行补救与预防将来不幸的发生,而补救与预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加大对在职和将要成为教师的师范学生进行严格的职业心理训练,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教师,当然现在针对教师的一些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也有人做了不少的研究与实践,而且取得了相对好的效果,这对教师、对学生、对社会来说是一个福音。
教师职业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而教师心理训练却是个比较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解决,那么,中国甚至是世界的教育都会有巨大的发展,这是全人类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