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开展专题性研究学习,使教师和学生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转变,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问题。下文便是本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历史专题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探索。
高三历史有一个知识点——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教师结合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圈地运动的推行、大量农业人口流入非农产业或城镇等方面来讲解。然而,农村人口流动在英国历史上远远不止一次,人口的自由流动不仅促进了英国近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还改变了英国传统经济结构,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为此,我决定再用一课时,将《近代以来英国农村人口的流动》作为专题让学生学习。
一、课前充分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与本专题相关的网络资源,指导他们对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近代以来英国农村人口迁移的过程和影响,史学界对英国人口流动问题的认识和评价。
2.让学生收集中国农村人口迁移的新闻报道,使其了解大中城市对农民工住房、医疗卫生、福利待遇、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政策及实施情况,使学生初步了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以及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重要作用。
3.指导学生梳理、归纳与专题相关的曾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课前复习圈地运动时期英国农村人口的流向(人教版世近史第二章第一节)、工业革命时期劳动力的流动(人教版世近史第三章第一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的流动(人教版中现史第八章第二节)等内容。
4.准备一人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 以中国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为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英国多次农村人口的流动状况,以及人口的流动给英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后果,让学生通过对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分析,总结任何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进程都要遵循的规律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规律的认识可为我国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提供某些借鉴,并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如我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教学情景PPT,以此导入专题。
材料:目前,重庆主城区有600多万人口,其中常住城镇人口约为300万,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约有200万,他们的待遇及生存状况在很多方面都不容乐观。那么,进行人性化管理之后,又将给农民工带来哪些好处呢?据称……(配以图片)
2007-01-20华西都市报
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量农民工进城之后,与我们一样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分子,但他们进城后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的生活现状直接影响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这一新闻热点的呈现使学生必然联系到今天讨论的主题“历史上的英国人口流动对城市化的影响”。
分析问题 指导学生对课前准备的资源、教师提供的专题网页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及意义。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普遍认识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正在迈向现代化,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经验对我国有多方借鉴意义和启示。
三、探索后结论
1.专题学习内容较多,课时紧张,教学过于急促。英国农村人口的流动过程较复杂,学生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又不十分清楚,这给中英两国劳动力迁移影响的比较带来了困难。如能把培养学生的记忆、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分散到不同专题之中,一个专题重点解决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效果会更加理想。
2.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给专题学习带来不少麻烦。现实是,学生单元复习没过关,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要想在全体学生中推广这种学习模式,尚有一定困难。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
高三历史有一个知识点——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教师结合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圈地运动的推行、大量农业人口流入非农产业或城镇等方面来讲解。然而,农村人口流动在英国历史上远远不止一次,人口的自由流动不仅促进了英国近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还改变了英国传统经济结构,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为此,我决定再用一课时,将《近代以来英国农村人口的流动》作为专题让学生学习。
一、课前充分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与本专题相关的网络资源,指导他们对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近代以来英国农村人口迁移的过程和影响,史学界对英国人口流动问题的认识和评价。
2.让学生收集中国农村人口迁移的新闻报道,使其了解大中城市对农民工住房、医疗卫生、福利待遇、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政策及实施情况,使学生初步了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以及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重要作用。
3.指导学生梳理、归纳与专题相关的曾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课前复习圈地运动时期英国农村人口的流向(人教版世近史第二章第一节)、工业革命时期劳动力的流动(人教版世近史第三章第一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的流动(人教版中现史第八章第二节)等内容。
4.准备一人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 以中国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为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英国多次农村人口的流动状况,以及人口的流动给英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后果,让学生通过对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分析,总结任何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进程都要遵循的规律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规律的认识可为我国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提供某些借鉴,并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如我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教学情景PPT,以此导入专题。
材料:目前,重庆主城区有600多万人口,其中常住城镇人口约为300万,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约有200万,他们的待遇及生存状况在很多方面都不容乐观。那么,进行人性化管理之后,又将给农民工带来哪些好处呢?据称……(配以图片)
2007-01-20华西都市报
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量农民工进城之后,与我们一样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分子,但他们进城后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的生活现状直接影响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这一新闻热点的呈现使学生必然联系到今天讨论的主题“历史上的英国人口流动对城市化的影响”。
分析问题 指导学生对课前准备的资源、教师提供的专题网页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及意义。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普遍认识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正在迈向现代化,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经验对我国有多方借鉴意义和启示。
三、探索后结论
1.专题学习内容较多,课时紧张,教学过于急促。英国农村人口的流动过程较复杂,学生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又不十分清楚,这给中英两国劳动力迁移影响的比较带来了困难。如能把培养学生的记忆、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分散到不同专题之中,一个专题重点解决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效果会更加理想。
2.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给专题学习带来不少麻烦。现实是,学生单元复习没过关,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要想在全体学生中推广这种学习模式,尚有一定困难。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