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创新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2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现高效科技管理的创新,关键在于创新科技管理模式,通过培训和进修提高科技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增强管理服务意识,完善科技管理人员激励及评价机制,同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科技管理效率,从而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 高校 科技管理 创新体系
  高校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各批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阵地,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高水平的研究学者,是知识创造、科技创新、技术成果产生和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目前,高校的科技攻关、科研进程和管理工作都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实现创新发展,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大幅度更新,更要对现有的教育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同时进行大幅度改革。而在科技管理创新这一块,如何就科技管理体系,科研项目管理理念,科研项目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改变。
  1 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现状
  1.1 科技管理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高校科技管理理念还相对滞后。工作统一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直接面对院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来完成。主要体现是以严格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为管理依据的,片面强调服从性与统一性,却未形成综合、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的管理方式以及化管理理念的相对缺失与贫乏,导致了相应管理方式的按部就班。科技管理部门缺乏对科研工作的科学的调控手段,运行机制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科交叉和融合,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难以在校内外形成团队化、跨学科的大型研究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制科研创新中求新求异、积极参与竞争、勇于探索的精神。
  1.2 科技管理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现行宏观管理体制,但是许多高校还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科技管理模式,一直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思维治理大学,用行政职能部门的组织和操作程序替代学术职能机构的组织和操作程序;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介入过多,忽视了学术事务对于学者的内涵所在,学术自由和学术多样化在大学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机关官僚作风。另外传统的科研管理是程序化的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主要是针对每一个项目的立项、开发研究、验收鉴定、推广等过程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而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推动下,科技管理的涵盖范围包括了学校科研方向的确立、管理系统的设计、科研策略的制定以及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是把资源的配置、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的确立、项目的实施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把项目申请立项、专利技术开发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乃至技术转让后的服务看成是一个完整研究链,对其进行综合管理。因此,科研管理的范围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大幅度扩展。
  1.3 科技管理管理观念和服务观念不平衡
  高校的科技管理既有科研管理的一般属性,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学科门类广、层次多、服务面宽。既要为培养高端人才服务,又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还肩负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教师要承担高数额、高压力的教学任务,还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以至于专职的科研工作者不多。高校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留住优秀的科研人员。而受传统观念影响激励机制也不够完善,侧重于强调管理职能,对科研工作的服务功能不够。对科研的基础建设重视不够,以人为本的科研氛围打造不足,团队力量的科研团队难以发挥优势,管理者也只是被动地履行着管理职能,没有加强与科研工作者的相互沟通和协作,无法充分调动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所以服务理念的创新在于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物的多重联系中,找寻到突破点。
  1.4 科技管理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当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网络化带动了管理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及重大变革,也对高校科技管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起到了深刻影响,传统的科技管理方法和观念已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全部需要。目前我国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运用新型信息管理技术的理念、能力、水平和成效还远没有真正挖掘和体现出来,从而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能量,严重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体系的进程。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着力建设,但由于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的确立、决策支持、应用情况、信息利用效率、信息资源共享、组织管理、规范透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仍然没有搭建起实用高效的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因此,不同地域或者学校信息沟通便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制约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联合化的重要原因。
  2 高效科技管理体系的几点创新思路
  2.1 科技管理模式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革落后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建立起开放性的科技管理模式。通过克服传统高校科研队伍整合难和资源分散、科研管理和教育管理之间的矛盾,不断理顺学校研究机构的体制,扩大自主创新权,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基础雄厚、科技成果产出等各方面的优势,将教学、科研、经济服务功能紧密结合,依托优势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研项目,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和社会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队伍和科技创新团队。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为目标,点面俱到,只有管理模式激活了,才能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热情和活力,让人的创新精神得以全面自由的释放。
  2.2 科技管理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人为先”的原则
  对科研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同时实行“以人为本、以人为先”的政策,才能达到双赢目的。从我国目前的科技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的科技管理者都是非管理专业人员,管理方面主要根据前人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在重复单调的劳动基础之上,工作局限性强,因而对工作的突破性不高,全面性也把握不够。一支专业的、能干的科技管理队伍必须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全方位管理,涵盖对科研活动基本规律的掌握能力,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集合分析能力,对科研发展方向的展望探索能力,与社会和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因此,科研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成长。同时,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创造培训和进修机会,把握指导实际工作的中短期的培训机会和外出学习的机遇。另外,在部门内部实行轮岗制是很可取的,让管理人员在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流动实践,深入、直观、面面俱到地了解科技管理工作中的所有程序,了解科技管理程序中的同和异,实现人员的动态管理和合理流动,让每个人发挥出最大、最合适的管理潜能。   而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并能充分发挥其才能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民主公开的用人机制,同时科研方面应树立正确导向,建立以创新为主体的价值方向,处理好科研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是“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这就要求科技管理人员把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上,树立起好的服务意识,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多为科研人员着想,主动了解并排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轻的富有创造精神的科研工作者,应彻底摒除传统的按资排辈的做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彻底的发挥,以保证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中,“人尽其才,优秀人才辈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源泉和动力才能永不枯竭。
  2.3 创新科技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
  以往的事实与经验表明,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成为一种优良的动力机制。因此,高校在科研管理中,需要引入适当的科研评价制度,优奖劣惩,从制度改革上激发出科研生命力,主要是从教学成效、科研绩效、成果产出等方面出发,摸索出一套契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科研评价体系,并作为职称评审的标准之一,这是激励机制创新的根本所在。只有在政策和制度上充分体现知识劳动和产权所属的价值,使有突出成绩、有所贡献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能经过自己的事实劳动获取较大幅度的收入增长,才能带动整个科研队伍的成长和良性循环,才能让科研管理者更好地为科研人才服务,让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神,不急功近利,潜心攻克科研难题,产生出重大的研究成果。
  2.4 科技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必要性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提高管理质量,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掌握、传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科技管理是面向高素质人才的高级管理活动,其服务对象和人员都表现出显著的高知识性、高创造性、高智力性,信息资源和信息需求也更为迫切。科技管理网络化是指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科研信息管理中,不仅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而且在项目评审、项目立项、项目中期检查、最后的成果鉴定和验收、项目后续跟踪等阶段,也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电子化技术手段,加强项目的各个流程管理和一定程度上的公开透明。同时开发管理网络系统,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的行政协调和利益引导,譬如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限给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权限所属范围内迅速方便查阅各类数据、资料、最新科研动态、提出问题,并能及时地处理相应的问题,实现信息普及、程序阳光、管理迅速。还可建立科研人才信息库、实验设备库、项目信息库等,以便熟练掌握学校的科研情况,并整合分散资源,冲击社会需求或重大前沿性研究课题,提高了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的行政协调和利益引导。
  2.5 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合作交流
  科研的精髓在于服务社会,作为高校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强调科技成果的转化。当前我国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总体而言不是很高。针对这一局面,国内高校进行了长时间和多角度的尝试,目前在高校内部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仍缺乏系统性和可引导性。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可以通过建立若干子平台的方式统一步调管理,可以由科研机构建设管理平台、在研项目跟踪管理服务平台、企业需求管理服务平台、对外成果管理服务平台、专家咨询平台、科研成果转化档案管理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等多个小平台组合而成。通过多渠道、多方向的科研成果传递平台,缩短成果转化乃至于产业化的运行时间。同时,高校与高校及科研之间的交流,国内与国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呈现出优势和规模变大,科研成果需要走进市场,政府、企业同时参与科研创新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增强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建成一系列水平高、共享资源的平台,有利于解决国家和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
  综上,科研事业的繁茂,为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也有了新的难题。增强高校科技管理能力,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不仅对高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科技管理创新是科技管理工作的促进剂,应该通过加强科技投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完善自身管理体制等措施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对于高校而言,一个适应国家创新体系的科研管理机制,就要用创新的理念来进行各项科研活动,打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最大程度上保障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同时建立一种有效的、公正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热情,保证科研创新活动的持续性。此外,高校还需要建立与完善和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交流机制,通过资源共享来承担综合性、交叉性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科研创新中发挥更大的效力。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模式,切入实际地做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高校自身的蓬勃发展则指日可待。高校科技管理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除了文中所述之外, 还有许多的领域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也将会对高校科技管理创新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科技管理创新工作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进。
其他文献
临摹在"国、油、版、雕"专业的基础教学中是非常普遍的应用手法。但在设计专业中,很多老师认为临摹会让学生失去自我,失去个性,从而失去创作的激情与能力。如果我们能对临摹教
随着高校深化改革,其发展规模也逐年扩大,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学校的效率,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建立一个较为
胡锦涛西藏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发展理论与西藏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西藏工作基本理论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胡
所谓的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其是相对于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构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卡内腈和季铵盐含量及其杂质铵、钾和钠的含量。样品采用IonPac CS 17色谱柱,2mmol/L甲基磺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在1.0mL/min条件下等度洗脱,电导检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理论知识基本够用、而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能够适应企业和市场需要,着力培养适合企业生产和运作实际需要的综合性实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综合考虑自身条件,更好利用各种条件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 中职汽车维修 实践教学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中职教育是为了培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胆固醇含量较高的蟹类。本实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胆固醇的定量方法,旨在评价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的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在5~200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