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内容,景是形式,从而成“韵”;言为心声,情由心生,才是真“味”。语文教学的韵味来自于情感的自然生成,“如水在口,冷暖自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小学语文中除了诗歌外,最有韵味的莫过于词串识字了,而词串又往往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联系。以第三册语文的《识字1》为例,词串介绍了金秋十月,江南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水乡的秋天是那么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在读中产生一种意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意境,我还将词语进行了扩充,许多四字词语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如“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江南水乡,烟波浩淼。夕阳西下,渔歌唱晚,月光如水,树影婆娑,万家灯火,荷塘月色。”
我让学生结合曾经学习过的古诗、课文、儿歌等,由这10个词语深化开去:“你好像看见了什么?”“聽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部分古诗,所以当学生发现词串中描绘的意境与许多古诗有关,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首首古诗信手拈来。
说起“江南水乡”,立刻有学生想到了曾经学习过的古诗《江南》,很多学生当即背诵起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眼前出现的是一幅荷塘美景,拓展开去,大家想到关于荷花的很多古诗,如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谈到“烟波”这个比较难于理解的词语,有位学生背诵了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帮助大家营造一种烟波浩淼的意境来理解。联系水中植物“芦苇”学生想到了上个学期学习到的课文《小池塘》中的比喻句:“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一个学生还打了个谜语:“春天头发青,秋天头发白,远看像棉花,风来起白浪。”词串中描写秋天夜晚的景色,用了“夕阳、归舟、渔歌、枫叶、灯火、月光”,就有学生自然的想到了《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枫桥夜泊》中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舟夜书所见》中的:“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莹。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通过古诗名句的背诵,学生将词串进行了深层次的、有人文情感的丰富,使得词串不只是词语的串联,更是一首包含着情感的小诗,一篇有意境的文章。这时,我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词串的人文理解,闭上眼睛想象并描述出自己心目中的水乡。孩子们浮想联翩,对水乡充满了向往:一望无边的湖面烟波浩淼,水汽袅袅婷婷,像是给湖面穿上了了一件朦胧的纱衣,仿佛置身于瑶池仙境;金色的桂花散发出醉人的香气;娓娓动听的歌声仿佛从天际飘来,时近时远;夜晚,皎洁的月光洒满水面,微风拂过,水面上波光粼粼;满天的繁星闪烁着,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在词串、词语、短句、古诗的描述中,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金秋水乡那美丽生动的景色被充满立体感地勾勒出来,仿佛看着是一幅画,听着是一首歌,闻着就置身与芬芳甜美之中,闭上眼睛就可以切身体会到,如临其境。
韵味是一种想象力,是一种艺术的追求,是一种教学的品位和智慧。语文教学的韵味应该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发掘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才不至于徒有其表,才能真正将教材中的意境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才能自然地生成语文的韵味。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内容,景是形式,从而成“韵”;言为心声,情由心生,才是真“味”。语文教学的韵味来自于情感的自然生成,“如水在口,冷暖自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小学语文中除了诗歌外,最有韵味的莫过于词串识字了,而词串又往往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联系。以第三册语文的《识字1》为例,词串介绍了金秋十月,江南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水乡的秋天是那么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在读中产生一种意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意境,我还将词语进行了扩充,许多四字词语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如“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江南水乡,烟波浩淼。夕阳西下,渔歌唱晚,月光如水,树影婆娑,万家灯火,荷塘月色。”
我让学生结合曾经学习过的古诗、课文、儿歌等,由这10个词语深化开去:“你好像看见了什么?”“聽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部分古诗,所以当学生发现词串中描绘的意境与许多古诗有关,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首首古诗信手拈来。
说起“江南水乡”,立刻有学生想到了曾经学习过的古诗《江南》,很多学生当即背诵起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眼前出现的是一幅荷塘美景,拓展开去,大家想到关于荷花的很多古诗,如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谈到“烟波”这个比较难于理解的词语,有位学生背诵了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帮助大家营造一种烟波浩淼的意境来理解。联系水中植物“芦苇”学生想到了上个学期学习到的课文《小池塘》中的比喻句:“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一个学生还打了个谜语:“春天头发青,秋天头发白,远看像棉花,风来起白浪。”词串中描写秋天夜晚的景色,用了“夕阳、归舟、渔歌、枫叶、灯火、月光”,就有学生自然的想到了《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枫桥夜泊》中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舟夜书所见》中的:“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莹。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通过古诗名句的背诵,学生将词串进行了深层次的、有人文情感的丰富,使得词串不只是词语的串联,更是一首包含着情感的小诗,一篇有意境的文章。这时,我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词串的人文理解,闭上眼睛想象并描述出自己心目中的水乡。孩子们浮想联翩,对水乡充满了向往:一望无边的湖面烟波浩淼,水汽袅袅婷婷,像是给湖面穿上了了一件朦胧的纱衣,仿佛置身于瑶池仙境;金色的桂花散发出醉人的香气;娓娓动听的歌声仿佛从天际飘来,时近时远;夜晚,皎洁的月光洒满水面,微风拂过,水面上波光粼粼;满天的繁星闪烁着,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在词串、词语、短句、古诗的描述中,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金秋水乡那美丽生动的景色被充满立体感地勾勒出来,仿佛看着是一幅画,听着是一首歌,闻着就置身与芬芳甜美之中,闭上眼睛就可以切身体会到,如临其境。
韵味是一种想象力,是一种艺术的追求,是一种教学的品位和智慧。语文教学的韵味应该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发掘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才不至于徒有其表,才能真正将教材中的意境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才能自然地生成语文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