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遗嘱“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事变的演变在不知不觉中扯上了戴笠,且还是处在向和平转折的关键节点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戴笠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然危难之中的西安一行,毕竟烙上了历史的印痕,而戴笠本人也由此做足了文章。戴笠这一化险为夷的“妙招儿”,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亦是在无可奈何之中作出的自我保护之举。
  “特务天王”空前惨败
  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是戴笠的重点监视对象,戴笠与张、杨周围的亲信主动交往,以钱、色、情、职为手段,布下了不少棋子。
  张、杨都是有心机的政治人物,为麻痹戴笠、CC系(国民党内部以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代表的派系)所派特务们的监视活动,双方之间的往来采取“暗通明不通,上合下不合”的方法,有时还故意暴露一些双方矛盾对立的事件。老奸巨猾的戴笠满以为张、杨“强龙”和“地头蛇”斗争好戏会随着剧情的深入连续上演,却不知张、杨虚晃一枪,把戴笠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了。事实也得到印证,由于戴笠这一情报系统的重大受骗,导致西安扣押蒋介石事件的顺利进行。
  实际上,扣蒋的军事调配部署还是有不少响动的。自1936年12月8日张、杨决定实行兵谏后,双方分别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东北军方面,以一〇五师师长刘多荃为临潼行动总指挥,一〇五师第一旅两个团在华清池周围地带警戒,一〇五师第二旅旅长唐君尧率孙铭九的卫队第二营和王玉瓒的卫队第一营守卫华清池头道门,用一个连担任扣蒋任务。
  对于这些调配部署和目的性很强的军事演习,此前戴笠也得到一些不着边际的信息,但戴笠斟酌后否定了其可靠性。早在戴笠之前,陈诚亦向蒋介石汇报过。或许事前不知情还可推说是张、杨保密工作严密所致,但事后不知情,且应对速度如此之慢,则素以情报灵敏著称的戴笠就无法解释了。
  南京得到西安发生兵变的消息,是中央军樊崧甫部于1936年12月12日下午3时多发出的电报:“西安发生兵变,委员长消息不明。”戴笠获知西安异动后,如坐针毡,频频向西安秘密电台呼叫,可如泥牛入海。直至次日,特务处西北区区长江雄风才报告戴笠:张、杨异动,校长被押,情况不明。
  而此时,公开媒体都报出确切消息,张、杨《对时局宣言》在12月13日西安《解放日报》上刊登;宋美龄已收到张学良发出的电报,连远在香港的宋子文也获知确情。这无疑打了戴笠一记闷棍,他的情报机构全线哑巴。戴笠度日如年,特别是南京当局决定准备对张、杨大肆讨伐,戴笠更感事态严重,一旦战火发生,不仅校长性命不保,而且他的人生之路也将发生重大逆转,前途不仅仅是渺茫而已!
  正当戴笠万念俱灰之时,转折却突然到来,宋子文从西安返京后,即邀戴去自己住处,并告诉他将再次返回西安,并请戴一道同去营救委员长,这使他既吃惊又欣喜。
  12月22日中午,戴笠随宋氏兄妹、蒋鼎文、端纳、郭增恺同乘一架飞机经洛阳转至西安。
  急留遗嘱表忠心
  戴笠在西安约为两天时间,从迄今所见的史料看,此行张、杨并没有为难他,反而给予他很高的礼遇、自由的行动。也许为了弥补此前的严重失职、挽回政治和忠心上的失分,心机极深的戴笠却留下一份怪誕的遗嘱,遗嘱是这样写的:自昨日下午到此,即被监视,默察情形,离死不远。来此殉难,固志所愿也,惟未见领袖死不甘心。领袖蒙难后十二日,戴笠于西安张(学良)寓地下室。
  这份遗嘱实是戴笠城府之深的典型体现,它不是一般的矫揉造作,以便事后攫取遇危不乱、成功成仁的政治资本,为他进一步爬上高位再增加一块高高的垫脚石。
  这份“遗嘱”虽未署日期,然从文中“自昨日下午到此”及“领袖蒙难后十二日”推算,当写于12月23日,戴笠停留在西安的时间只两个晚上和一个多白天而已。那么,这两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先来看戴笠这两天的活动:
  22日傍晚,赴西安众人抵张学良公寓,稍作停留,宋美龄去了蒋介石处,而戴则随宋子文、蒋鼎文与张学良洽商有关西安事变之事的处理问题。此事见宋子文日记和蒋鼎文纪念集相关记载。
  是晚戴在张学良公馆用餐,一起用餐的有蒋鼎文和“西北剿总”的政训处处长曾扩情。曾扩情在《西安事变回忆》中说:“张(学良)把宋美龄、宋子文、端纳三人送到蒋介石处,留戴笠、蒋鼎文和我三人在家晚餐,戴、蒋两人住在他家,我仍回到省银行。”
  第二天,也即23日,张、杨提出西安事变谈判建议方案,宋子文感到棘手,于是赶忙召集蒋鼎文、戴笠商议对策,三人紧急会商后提出一个反建议方案,并报蒋介石批准,此事宋子文12月23日日记有较详细述及。
  而到了24日,戴笠“不辞而别”离开西安,宋子文12月24日日记作如是载:“戴(笠)的不辞而别令敌手甚为不悦。”
  假如事实真如戴笠所述“离死不远”,那么其时的戴笠就是“死囚”监管的待遇,他不可能参加谈判,不可能参加会商,更不可能在24日自由自在悄悄地离开西安。须知,其时在西安,张、杨若要除掉你,就像除掉笼中之鸟一样容易,戴笠纵有三头六臂,也难逃张、杨之网。
  历史笑柄
  张学良当年为什么同意宋子文把戴笠带来西安,无论从当时的情况看,还是晚年的张学良口述中,似乎都是在对戴笠的特务行径嬉笑怒骂,这位公子哥儿出身的政治家在尽情地戏谑这个不可一世的特工王。
  还在西安事变发生前,即8月底,在西安的特务们不通过张学良,就抓捕了张学良身边的人,包括东北大学的大学生宋黎、马绍周和关时润等。张学良愤然道:“捉人居然捉到我的头上来了。”于是乘机武力查抄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
  戴笠这次到西安后,张学良给了他一个小小的下马威。张学良当时的亲信高崇民是如此记述戴笠在机场缴枪以及戴是如何向张诉求的:“宋子文第二次是陪同宋美龄负着和平的使命来西安,蒋的特务头子戴笠亦随机来西安,戴下飞机后,腰中插的手枪被我方战士缴械,到金家巷见张学良时泣诉其事,张立即把自己带的手枪摘下赠戴。戴大为感动,口称副司令伟大不止。”如果张要让戴“殉难”,还会给他手枪?
  其后,张学良语带机锋地问戴笠:“老戴,你们的特务工作是怎么做的,我与杨司令搞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们都不知道?”
  戴笠也许没想到“西安事变”的当事人张学良、宋子文、蒋鼎文、陈诚以及曾扩情等都会有各种文字,通过不同渠道披露出来,梳理分析可知当时真相。足证戴笠的“遗嘱”是沽名掩世的“遗作”。
  选自《大河文摘报》
其他文献
缘 起  清末,河南多盗,捉盗贼要靠捕快,所以盗贼一多,捕快也多,大县列名“隶籍”的,竟有上千人之多。其实,正如俗语所说的“捕快贼出身”,白天坐在“班房”里的捕快,正是黑夜里明火执仗的强盗。  全河南最有名的一个捕快,是南阳府镇平县的胡体安,此人就是一个坐地分赃的大强盗。自己当然不出手,也不在本地作案,是指派徒子徒孙劫人于数百里外。由于手段狡猾,而且声气广通,所以很少出事。如果案子闹得太大,追得太
期刊
每年冬天来临,天气开始寒冷,待到中南海一结冰,这就是慈禧最喜欢的季节,也是她最高兴的时候。可是,与此相反,慈禧一高兴,宫女太监们却都要发愁了。  原来一到这时候,慈禧又要开始她特别的娱乐项目,变着法儿损人为乐了。  慈禧这项特别的娱乐项目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在冰上体验“飞”的感觉。这里所说的“飞”,实际上是指拖冰床。当冬天中南海的冰面结冰之后,慈禧就会带着众多的妃嫔、各府福晋、格格们坐在冰面的拖床上
期刊
元人陈秀民的《东坡诗话录》收录了一篇苏轼与米芾交往的故事,我把它命名为《苏轼“骗”砚》,为何称为“骗”砚?一是二人关系不错,彼此很随便,文人之间的一次互动、斗智而已,没有贬义;二是米芾此人有非常严重的洁癖,苏轼有机可乘,故此骗得到。  先从米芾说起:  米芾字元章,1051年生,小苏轼15岁。其母伺候过仁宗皇后,从小米芾经常出入宫中,20岁时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米芾一生做官太平,没有大起大落的
期刊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么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于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
期刊
武汉的解放,既没有经过浴血奋战,也没有通过和平谈判,而是多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座城市的解放,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座城市的解放,为什么会成为独一无二的解放模式?  1949年4月20日晚,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军队江防,解放南京及江北、江南广大地区。  4月27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及江汉、鄂豫等军区部队即自花园、河口一线向武汉外围之国民党军展开进击,至5月10日相继进占
期刊
凶险的历程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四月的一天,正在编撰城垒、军营等建筑的营造法式的北宋重臣沈括,突然被急召回京,令其出使辽国,沈括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宋辽两国自1074年起因为边界问题争执得你死我活,剑拔弩张,眼看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神宗舍不得失地,又惧怕大辽国的军事实力,因此派沈括出使辽国。  在临行前,宋神宗问沈括:“敌情难测。设欲危使人,卿何以处之?”沈括慷慨回道:“臣以死任之。”虽然这
期刊
春秋霸主郑庄公的母亲姜氏经历九死一生才生下他,不免心有余悸,所以厌恶地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寤生,逆生的意思。  三年后,姜氏又生了郑庄公的弟弟叔段,这次生产很顺利,姜氏对这个小儿子宠爱有加。  小时候,弟弟总是莫名其妙地独得母亲恩宠。  长大后,老爹郑武公患病要传位的时候,母亲跳了出来,非要让老头子把王位传给小儿子。  要知道,尊王守礼、传位嫡长子是当时天下人的共识,母亲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偏心
期刊
1914年的一天上午,英国皇家海军少校达芒和朋友正在伦敦街头酒馆喝啤酒,喝得酒兴正浓,达芒叫侍者去买一只烤鸡来下酒。不一会儿,酒馆里的侍者送来一只用报纸裹着的烤鸡。  达芒皱着眉打开报纸,发现烤鸡黄澄澄的胸脯上竟染上了黑色的铅字颜色,正要发火,注意力却突然被一行文字吸引过去──“邮船劳伦蒂克号昨晚触雷炸沉”。他叫侍者重新去买只烤鸡,自己聚精会神地看起那条消息来。  那张报纸还是几星期前的旧报。出事
期刊
一  狄仁杰正和参军洪亮开怀畅饮,就在这时,仆人匆匆来报,说御书房总管李成安求见。狄公赶紧放下筷子,准备出迎。哪知还未起身,李成安已匆匆走了进来,满脸焦虑之色,见了狄公,张口就道:“大人,您一定要救我!”狄公问其原委,李成安说,昨夜御书房被盗走了不少古玩字画,其中包括一幅《维摩诘像》,是皇上最欣赏的晋代画家顾恺之所作,朝廷命火速破案。狄公吃了一惊,不敢耽搁,带上洪亮,立即随李成安赶到御书房。  只
期刊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军当時兵力2.4万人,他们要在弹药口粮无补充的情况下,挡住5万余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难度可想而知。在半岛中间线附近的铁原,他们利用山峰作阵地,将187师、189师放在一线,188师作为预备队,摆开了防御阵型。  虽然有险可据,但“联军”的炮火过于猛烈。以往在国内打仗,炮弹声音可以分辨,但美军的炮就像刮风,一刻也不停。此时,美军急于向前推进,由于受到189、187师的顽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