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非常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结合。那如何根据课标使数学与学生生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让数学成为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呢?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思想到处存在于生活现实之中,我们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从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比高矮》这一课中,我设计了老师与同学之间来比高矮,特地让学生站在桌子上来跟老师比,这时学生比老师高,突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说“老师,这样比不公平” “是啊,我也觉得不公平……”我因势利导,围绕“不公平”让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比高矮的方法。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观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如在教学《几和几》时,我不是让学生照例简单地去摆红花,而是创设了一个“我是小主人”的生活情境:邻居家的两个小朋友来你做客,你拿出4个香焦招待他们,可以怎样分?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边动手操作学具,边交流,得出4可以分成2和2、3和1等结论。学生们通过联系生活、动手操作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体验和理解“几和几”的意义及其形成过程,并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去体验生活。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这句话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汽车站并在门上写着“市桥汽车站”5个大字,在教室里摆好5排桌子作为停放的公共汽车,每排桌子前都放一个醒目的标牌,上面写着“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等字样,然后每个学生发一个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对得数的乘客就可以进站上车。(卡片上的得数是几,就要乘坐几路公交车。)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非常积极,很快算出得数,让老师检票后,坐到了相应的位置上。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读了又读……整节课,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又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也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
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能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我清楚地记得上完《数数》一课后,我布置了一条这样的作业:孩子们,今天我们回家找数字!看看家中什么物品上写着象0、1、2、3……这样的数字?然后问问家长们這些数字在这是有什么用?课堂上学生精彩的汇报太出乎我的意料。记得我们班的小华同学发现最多,他一连说了五种:(1)电话机上有数字0、1、2、3……它的作用是用来拨号打电话的;(2)钟表上有数字0、1、2、3……它是用来表示时间;(3)空调上有数字是代表温度的;(4)体温表上的数字是代表身体的温度;(5)吊扇调速器上的数字用来表示电扇转动的快慢。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接着又有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补充。“车牌上的数字是为了区分车辆的”“我的彩笔盒上的8、12代表彩笔的数量”“鞋子上的数字表示鞋的大小”“我家的门牌号是802”……一个小小的问题拓宽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从生活情境中去提取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只侧重数学知识本身的讲解,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源头与发展及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人把它比喻成“中段烧鱼法”,即切头去尾,只选中段。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没能重视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使孩子们失去了对数学知识来源生活的感受,逐渐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渐渐懂得: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应该从孩子们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认识到:数学要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让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天地里学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兴小学 广东】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思想到处存在于生活现实之中,我们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从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比高矮》这一课中,我设计了老师与同学之间来比高矮,特地让学生站在桌子上来跟老师比,这时学生比老师高,突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说“老师,这样比不公平” “是啊,我也觉得不公平……”我因势利导,围绕“不公平”让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比高矮的方法。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观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如在教学《几和几》时,我不是让学生照例简单地去摆红花,而是创设了一个“我是小主人”的生活情境:邻居家的两个小朋友来你做客,你拿出4个香焦招待他们,可以怎样分?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边动手操作学具,边交流,得出4可以分成2和2、3和1等结论。学生们通过联系生活、动手操作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体验和理解“几和几”的意义及其形成过程,并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去体验生活。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这句话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汽车站并在门上写着“市桥汽车站”5个大字,在教室里摆好5排桌子作为停放的公共汽车,每排桌子前都放一个醒目的标牌,上面写着“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等字样,然后每个学生发一个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对得数的乘客就可以进站上车。(卡片上的得数是几,就要乘坐几路公交车。)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非常积极,很快算出得数,让老师检票后,坐到了相应的位置上。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读了又读……整节课,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又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也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
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能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我清楚地记得上完《数数》一课后,我布置了一条这样的作业:孩子们,今天我们回家找数字!看看家中什么物品上写着象0、1、2、3……这样的数字?然后问问家长们這些数字在这是有什么用?课堂上学生精彩的汇报太出乎我的意料。记得我们班的小华同学发现最多,他一连说了五种:(1)电话机上有数字0、1、2、3……它的作用是用来拨号打电话的;(2)钟表上有数字0、1、2、3……它是用来表示时间;(3)空调上有数字是代表温度的;(4)体温表上的数字是代表身体的温度;(5)吊扇调速器上的数字用来表示电扇转动的快慢。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接着又有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补充。“车牌上的数字是为了区分车辆的”“我的彩笔盒上的8、12代表彩笔的数量”“鞋子上的数字表示鞋的大小”“我家的门牌号是802”……一个小小的问题拓宽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从生活情境中去提取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只侧重数学知识本身的讲解,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源头与发展及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人把它比喻成“中段烧鱼法”,即切头去尾,只选中段。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没能重视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使孩子们失去了对数学知识来源生活的感受,逐渐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渐渐懂得: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应该从孩子们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认识到:数学要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让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天地里学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兴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