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非义务教育阶段,是公益事业,对人一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重视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自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对幼儿教育有了广泛的了解,幼师专业成了热门,幼儿教育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基础较差、观念未适应社会与教育的现代化等原因,幼教师资的培养在质量、层次、结构等方面都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农村地区尤其如此,甚至在幼儿教师数量上也得不到保障。所以,重视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提。
一、幼儿教育师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高层次、综合能力高的幼教师资匮乏
幼儿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欠缺。目前,幼儿园教师以中专学历者居多。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9月某市共有幼儿教师3538人,研究生毕业4人,本科毕业206人,专科毕业1568人,高中毕业(含职业学校)1623人。80年代的幼师毕业生,知识含量相对比较低,专业学校也缺乏培养幼师的专业人才,只有临时找几个教师转行教幼师,缺乏应有的经验。信息社会呈现出开放教育的背景,教育环境充分展开,幼儿接受知识的范围已不局限于幼儿园,比以往要丰富许多。所以,幼儿教师原有掌握的文化知识已远不够今天幼儿所需要的,幼儿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应成为幼儿认识世界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艺体技能学习训练不够,师范特性综合能力不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许多家长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对孩子的要求高,对教育机构的层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更高。幼儿教师应该是“文武全能”的,需要具备各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组织、艺术表达、教科研等能力。而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在入校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技能和艺体技能学习和训练。所以,有一些教师虽然会一些专业技能,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这就造成家长在幼儿园学习美术还要去别的地方学画画,上了故事课还要学口才,形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幼儿园教师待遇、专业发展及职后培训得不到保障
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偏低,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近1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但在实际当中,幼儿教育虽然列为基础教育,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与中小学校的投入相比是不均衡的。对于广大幼儿园教师来说,幼儿园工作是一件既辛苦而收入又相对微薄“不保准”的工作。幼儿教师既谈不上对工作的热爱,更谈不上敬业,有特长、表现突出的就跳槽到其他行业,留下的几乎是中等及以下层次的,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幼儿教师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得不到很好保障。《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具有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教师为合格学历。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就学历层次来说,幼儿园教师恐怕是最低的。更有甚者未受到正规的幼儿教育学习,尤其是农村,一些年老、体弱的,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充当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培养和发展成为主要问题。
二、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幼儿教育的管理力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全发展
1.发挥政府职能,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
近年来,国家政府应该说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了,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比如,在1998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有学前教育发展的明确规划。1999年李岚清副总理主持召开了两次学前教育的会议。“全教会”也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写进了国家教育“十五”规划。这些举措在宏观上为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政府职能部门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农村幼儿教师),制定出学前教育发展的长、短期计划,使学前教育发展持续、稳定。这样就间接的保障了幼儿教师队伍稳定。
2.建立和完善评估机制,保证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以公办园为示范,民办园为主体的幼教新格局。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各类幼儿园的发展速度、规模,根据实际给予调节、控制、指导,促进其扬长避短,使之科学、合理、健全的发展。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这是调控幼儿园数量和幼儿教师的重要举措,严格审批办园的程序,不具备办园基本条件的应不予开办,对一些不能适应发展的幼儿园,应让其自然淘汰。通过评估机制,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全发展。幼儿教育发展了,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增加了,再利用报纸、新闻等舆论导向,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的待遇。
(二)加强幼儿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优化,培养复合型教师
1.搞好幼儿教师职前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知识的多少影响着能力的表现。当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就能表现出从容和自信,借助知识展示教学的能力和才华,真正使教学成为科学和艺术的结晶。随着知识增长的加快,对教师的要求无论从知识的深度上、广度上还是科学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幼师必须进行深入的学习,拥有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中的问题。只有深刻的掌握知识的内涵,才能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师生观、教育观、质量观,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职前的专业学习中,文化课的分量轻,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就有了局限性,可通过职业高中或成人中专、大专,培养幼儿教师,尽管这类幼师毕业生的总体质量比全日制幼儿教师逊色些,但仍不失为重要手段。
2.注重在职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
很多专家做过这样的调查,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量在实际工作中只用百分之十,九成的知识都是毕业后在工作中获得的,所以在职培训是一条最为经济快捷的途径。一线教师具有许多实践知识,而实践知识是教师在实践中获得的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形式,在很多时候表现为经验的形式,这种没有经过思维的知识形式是零散、片面的,它往往与具体情景相联系,具有个人特征。在表现形式上是隐性的、潜在的,它根植于实践者过去的个人经验和教学实践,丰富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所以定期举办一些讲座、现场交流、观摩教学、技能技巧大赛、短期的培训和进修等,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的实践知识有效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能祢补理论知识的不足。
3.培养高级的综合能力人才
幼儿教师不能是单一的知识体系,需要体现幼教专业的特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能力培养方面,突出幼师性,就是要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所特有的教育技能、教学技能、艺体技能学习和训练。而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调查也是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总之,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既要不断提高幼教研究的学术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具有专门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具备教育实践的能力和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三)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制约学前教育改革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同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创造者一样。他们社会角色的实现是和知识紧密联系的。”所以专业化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工具性学科方面的基本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教学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同时要强化进行园本培训,重视幼儿园教科研活动及取得的成果,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应加快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审查认定和注册管理制度,提高其严谨性、学术性,真正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性。
总之,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问题,他需要幼儿教师自身的不断调整,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自我更新创造,追求专业化水平。这样才能拥有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拥有教育实践的专业幼教工作者,才能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幼儿教育师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高层次、综合能力高的幼教师资匮乏
幼儿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欠缺。目前,幼儿园教师以中专学历者居多。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9月某市共有幼儿教师3538人,研究生毕业4人,本科毕业206人,专科毕业1568人,高中毕业(含职业学校)1623人。80年代的幼师毕业生,知识含量相对比较低,专业学校也缺乏培养幼师的专业人才,只有临时找几个教师转行教幼师,缺乏应有的经验。信息社会呈现出开放教育的背景,教育环境充分展开,幼儿接受知识的范围已不局限于幼儿园,比以往要丰富许多。所以,幼儿教师原有掌握的文化知识已远不够今天幼儿所需要的,幼儿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应成为幼儿认识世界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艺体技能学习训练不够,师范特性综合能力不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许多家长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对孩子的要求高,对教育机构的层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更高。幼儿教师应该是“文武全能”的,需要具备各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组织、艺术表达、教科研等能力。而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在入校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技能和艺体技能学习和训练。所以,有一些教师虽然会一些专业技能,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这就造成家长在幼儿园学习美术还要去别的地方学画画,上了故事课还要学口才,形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幼儿园教师待遇、专业发展及职后培训得不到保障
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偏低,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近1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但在实际当中,幼儿教育虽然列为基础教育,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与中小学校的投入相比是不均衡的。对于广大幼儿园教师来说,幼儿园工作是一件既辛苦而收入又相对微薄“不保准”的工作。幼儿教师既谈不上对工作的热爱,更谈不上敬业,有特长、表现突出的就跳槽到其他行业,留下的几乎是中等及以下层次的,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幼儿教师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得不到很好保障。《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具有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教师为合格学历。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就学历层次来说,幼儿园教师恐怕是最低的。更有甚者未受到正规的幼儿教育学习,尤其是农村,一些年老、体弱的,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充当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培养和发展成为主要问题。
二、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幼儿教育的管理力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全发展
1.发挥政府职能,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
近年来,国家政府应该说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了,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比如,在1998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有学前教育发展的明确规划。1999年李岚清副总理主持召开了两次学前教育的会议。“全教会”也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写进了国家教育“十五”规划。这些举措在宏观上为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政府职能部门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农村幼儿教师),制定出学前教育发展的长、短期计划,使学前教育发展持续、稳定。这样就间接的保障了幼儿教师队伍稳定。
2.建立和完善评估机制,保证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以公办园为示范,民办园为主体的幼教新格局。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各类幼儿园的发展速度、规模,根据实际给予调节、控制、指导,促进其扬长避短,使之科学、合理、健全的发展。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这是调控幼儿园数量和幼儿教师的重要举措,严格审批办园的程序,不具备办园基本条件的应不予开办,对一些不能适应发展的幼儿园,应让其自然淘汰。通过评估机制,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全发展。幼儿教育发展了,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增加了,再利用报纸、新闻等舆论导向,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的待遇。
(二)加强幼儿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优化,培养复合型教师
1.搞好幼儿教师职前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知识的多少影响着能力的表现。当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就能表现出从容和自信,借助知识展示教学的能力和才华,真正使教学成为科学和艺术的结晶。随着知识增长的加快,对教师的要求无论从知识的深度上、广度上还是科学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幼师必须进行深入的学习,拥有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中的问题。只有深刻的掌握知识的内涵,才能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师生观、教育观、质量观,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职前的专业学习中,文化课的分量轻,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就有了局限性,可通过职业高中或成人中专、大专,培养幼儿教师,尽管这类幼师毕业生的总体质量比全日制幼儿教师逊色些,但仍不失为重要手段。
2.注重在职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
很多专家做过这样的调查,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量在实际工作中只用百分之十,九成的知识都是毕业后在工作中获得的,所以在职培训是一条最为经济快捷的途径。一线教师具有许多实践知识,而实践知识是教师在实践中获得的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形式,在很多时候表现为经验的形式,这种没有经过思维的知识形式是零散、片面的,它往往与具体情景相联系,具有个人特征。在表现形式上是隐性的、潜在的,它根植于实践者过去的个人经验和教学实践,丰富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所以定期举办一些讲座、现场交流、观摩教学、技能技巧大赛、短期的培训和进修等,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的实践知识有效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能祢补理论知识的不足。
3.培养高级的综合能力人才
幼儿教师不能是单一的知识体系,需要体现幼教专业的特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能力培养方面,突出幼师性,就是要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所特有的教育技能、教学技能、艺体技能学习和训练。而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调查也是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总之,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既要不断提高幼教研究的学术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具有专门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具备教育实践的能力和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三)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制约学前教育改革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同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创造者一样。他们社会角色的实现是和知识紧密联系的。”所以专业化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工具性学科方面的基本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教学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同时要强化进行园本培训,重视幼儿园教科研活动及取得的成果,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应加快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审查认定和注册管理制度,提高其严谨性、学术性,真正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性。
总之,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问题,他需要幼儿教师自身的不断调整,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自我更新创造,追求专业化水平。这样才能拥有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拥有教育实践的专业幼教工作者,才能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焕发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