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阐述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深入探讨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施条件、增值领域等内容,找出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质量的对策,以期对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 运行机制 增值评价
早在20世纪末国外大多数公司逐渐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这为内部审计的实务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相较于国外内部审计研究,我国的内部审计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均比较落后,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以国外企业状况为基础的相关研究并非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实务。如何衡量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其是如何为企业带来增值的,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运行现状又如何,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运行质量,诸多问题都值得进行探讨。于此,本文根据已有文献以及分析国内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情况,提出了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质量的对策。
1、增值型内部审计概念界定
传统的内部审计侧重于财务领域,而现代内部审计则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扩展,其通过开展审计活动合理审查和评价它们,以确定内控是否有效、风险管理是否可控、公司治理是否有效。内审人员可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和业务操作,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在这种新型审计理念的指导下,内部审计采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积极开展保证和咨询活动,通过评价改善企业内控、风险和公司治理三大领域,从而实现增值目标。
2、内部审计的增值机理
良好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本章在第二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点运行领域,以期指导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的建立。传统的内部审计以财务审计为主,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已在此基础上向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领域延伸。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和公司治理的内容,试图建立动态监控系统,合理整合企业资源,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水平,增强经济效益,为实现企业价值而努力。
2.1、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增值运行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性要素,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审人员立足企业内部,可以深入评价内控的健全有效性,通过及时改进内控的薄弱环节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促进组织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增值运行体现在保证和咨询两类活动上:一是保证活动。内部审计对现行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发挥了预期作用并合理保证了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二是咨询活动。开展审计实务工作时,内部审计对内控缺陷和问题具有警觉性,其注重对企业高管层提供改善措施,从而衍生出咨询服务,如内部控制培训、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等。
2.2、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增值运行
IIA(2002)指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是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由此看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SEC于2003年专门制定了公司治理的新规则,即要求上市公司都必须设置内审部门,这更凸显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确定了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可以说,公司治理的发展推动着内部审计的前进,内部审计的运作利于改善公司治理,二者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增值作用得到发挥的表现是,内部审计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服务活动,努力帮助公司治理各参与方有效履行受托责任,尽力改善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2.3、增值型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增值运行
相较外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而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内部审计扎根于企业内部,拥有信息优势,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迅速开展审计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再者,内部审计可以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积极主动的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规避经营风险和损失,改善风险管理流程,增加企业价值。
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合理性、信息沟通的及时性、风险控制程序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等进行评估,向董事会和高管层做出客观保证,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促进组织增值。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培训、风险咨询顾问、内部风险自我评估来增加企业价值。
3、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运行问题
3.1、内审部门的组织地位低
内审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1)隶属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2)隶属于财务部
(3)隶属于总经理
(4)隶属于监事会
(5)隶属于纪检部门
要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必须使内部审计拥有较高的隶属关系。一般而言,隶属的级别越高,内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越高,也就越能保障增值效用的发挥。而我国内审机构多由总经理或财务部领导,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对内审结果不够重视,阻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
3.2、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我国多数企业未能适时做出改变,向风险导向审计方向努力,而仍以传统审计模式为主,审计成本高,审计效果差,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第二,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手工审计上,形式单一。内部审计实施中较少采用风险评估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流层图软件、电子通信工具等技术和方法,使得内审部门难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未能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及时提出改善建议,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 3.3、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窄
我国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仍以财务方面审计为主,很少涉及战略管理审计、风险管理流程等领域,业务范围狭小,而且其过于强调咨询、查错纠弊功能,忽略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发挥。而国际大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关注点主要为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经营审计等,其早已完成了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的过渡,且其业务范围已向风险导向审计、治理程序审计、公司战略审计等方向拓展,这都很好的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增值性。因此我国内部审计应实现全面转型,积极向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方向发展,这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实力的增强,并有利于企业增值目标的实现。
4、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的对策
4.1、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良好的组织模式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赋予内审机构在企业中较高的组织层次,可以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发挥实际作用。国外的实践经验证明,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模式是内部审计受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国外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在该模式下,内审机构对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和业务分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审查评价,并向管理层报告;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考察监督并向董事会提交报告。
该模式保障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对各分、子公司和经营部门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而且可以代表董事会对企业内其他职能机构进行审查监督,这既保证了审计的工作范围,又促使内部审计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还受企业规模大小、经营理念和可利用资源等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审机构组织模式。
4.2、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
为了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必须以现代审计技术为支撑,革新审计方法,以低成本高效率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4.2.1、革新内部审计方法,推广参与式审计
增值型应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模式转变,以应对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为了更好适应企业增值性需求,可以采取“参与式”审计策略,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计划、审计目标、审计程序等,以取得其支持;第二、寻求被审计部门的意见,征求与其合作;第三、及时与被审计部门讨论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共同探讨可行措施;第四、为解决问题避免损失,内审人员应及时传递信息并报告审计结果;第五、内审人员提交的审计报告内容,应重点关注问题的成因、影响及措施。采取参与式审计,有利于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的关系,增强二者的合作,使其共同为增加价值做出努力。
4.2.2、提高审计信息化程度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对审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我国应结合企业内审实际情况,以网络、电子信息系统、现代审计技术为手段,努力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实务操作平台与信息系统,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和运营工作的动态监控,提高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能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可以利用网络和电子技术等开展非现场审计,实现与现场审计的互补,从而大大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促进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风险进行监控、评估和应对,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利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4.2.3、拓展内部审计业务活动
内部审计通过保证和咨询服务努力改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领域,为组织增加价值。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我国内部审计仍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仅仅关注咨询、查错纠弊功能,这限制了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突破内部审计的传统领域,积极拓展业务活动,如提供培训咨询业务、推行风险审计和营销导向审计等,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实现组织增值目标。
参考文献:
[1]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EB/OL].http://www.coso.org/publications.htm:sept.2004.
[2]James Roth,Donald Espersen.Internal Auditor’s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Sarbanes-Oxley Compliance [M].The IIA Research Foundation.2003.
[3]王光远.消极防弊、积极兴利、价值增值—20世纪内部审计的回顾与思考[J].财会月刊,2003(A2-A6).
[4]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等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蔡春,车宣呈,陈孝.等著.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6]邢潇丹,徐晶,郝佳音.从传统内部审计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3(11).
[7]蒋文定,宋媛媛,蒋卉.基于SWOT分析的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4(19).
作者简介:
田彦超(1981-),男,山东德州人,会计师,工作单位:山东泰山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职务:财务科副科长。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 运行机制 增值评价
早在20世纪末国外大多数公司逐渐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这为内部审计的实务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相较于国外内部审计研究,我国的内部审计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均比较落后,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以国外企业状况为基础的相关研究并非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实务。如何衡量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其是如何为企业带来增值的,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运行现状又如何,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运行质量,诸多问题都值得进行探讨。于此,本文根据已有文献以及分析国内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情况,提出了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质量的对策。
1、增值型内部审计概念界定
传统的内部审计侧重于财务领域,而现代内部审计则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扩展,其通过开展审计活动合理审查和评价它们,以确定内控是否有效、风险管理是否可控、公司治理是否有效。内审人员可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和业务操作,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在这种新型审计理念的指导下,内部审计采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积极开展保证和咨询活动,通过评价改善企业内控、风险和公司治理三大领域,从而实现增值目标。
2、内部审计的增值机理
良好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本章在第二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点运行领域,以期指导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的建立。传统的内部审计以财务审计为主,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已在此基础上向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领域延伸。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和公司治理的内容,试图建立动态监控系统,合理整合企业资源,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水平,增强经济效益,为实现企业价值而努力。
2.1、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增值运行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性要素,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审人员立足企业内部,可以深入评价内控的健全有效性,通过及时改进内控的薄弱环节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促进组织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增值运行体现在保证和咨询两类活动上:一是保证活动。内部审计对现行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发挥了预期作用并合理保证了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二是咨询活动。开展审计实务工作时,内部审计对内控缺陷和问题具有警觉性,其注重对企业高管层提供改善措施,从而衍生出咨询服务,如内部控制培训、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等。
2.2、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增值运行
IIA(2002)指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是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由此看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SEC于2003年专门制定了公司治理的新规则,即要求上市公司都必须设置内审部门,这更凸显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确定了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可以说,公司治理的发展推动着内部审计的前进,内部审计的运作利于改善公司治理,二者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增值作用得到发挥的表现是,内部审计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服务活动,努力帮助公司治理各参与方有效履行受托责任,尽力改善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2.3、增值型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增值运行
相较外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而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内部审计扎根于企业内部,拥有信息优势,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迅速开展审计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再者,内部审计可以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积极主动的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规避经营风险和损失,改善风险管理流程,增加企业价值。
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合理性、信息沟通的及时性、风险控制程序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等进行评估,向董事会和高管层做出客观保证,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促进组织增值。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培训、风险咨询顾问、内部风险自我评估来增加企业价值。
3、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运行问题
3.1、内审部门的组织地位低
内审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1)隶属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2)隶属于财务部
(3)隶属于总经理
(4)隶属于监事会
(5)隶属于纪检部门
要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必须使内部审计拥有较高的隶属关系。一般而言,隶属的级别越高,内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越高,也就越能保障增值效用的发挥。而我国内审机构多由总经理或财务部领导,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对内审结果不够重视,阻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
3.2、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我国多数企业未能适时做出改变,向风险导向审计方向努力,而仍以传统审计模式为主,审计成本高,审计效果差,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第二,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手工审计上,形式单一。内部审计实施中较少采用风险评估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流层图软件、电子通信工具等技术和方法,使得内审部门难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未能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及时提出改善建议,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 3.3、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窄
我国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仍以财务方面审计为主,很少涉及战略管理审计、风险管理流程等领域,业务范围狭小,而且其过于强调咨询、查错纠弊功能,忽略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发挥。而国际大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关注点主要为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经营审计等,其早已完成了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的过渡,且其业务范围已向风险导向审计、治理程序审计、公司战略审计等方向拓展,这都很好的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增值性。因此我国内部审计应实现全面转型,积极向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方向发展,这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实力的增强,并有利于企业增值目标的实现。
4、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的对策
4.1、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良好的组织模式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赋予内审机构在企业中较高的组织层次,可以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发挥实际作用。国外的实践经验证明,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模式是内部审计受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国外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在该模式下,内审机构对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和业务分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审查评价,并向管理层报告;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考察监督并向董事会提交报告。
该模式保障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对各分、子公司和经营部门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而且可以代表董事会对企业内其他职能机构进行审查监督,这既保证了审计的工作范围,又促使内部审计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还受企业规模大小、经营理念和可利用资源等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审机构组织模式。
4.2、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
为了保障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必须以现代审计技术为支撑,革新审计方法,以低成本高效率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4.2.1、革新内部审计方法,推广参与式审计
增值型应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模式转变,以应对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为了更好适应企业增值性需求,可以采取“参与式”审计策略,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计划、审计目标、审计程序等,以取得其支持;第二、寻求被审计部门的意见,征求与其合作;第三、及时与被审计部门讨论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共同探讨可行措施;第四、为解决问题避免损失,内审人员应及时传递信息并报告审计结果;第五、内审人员提交的审计报告内容,应重点关注问题的成因、影响及措施。采取参与式审计,有利于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的关系,增强二者的合作,使其共同为增加价值做出努力。
4.2.2、提高审计信息化程度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对审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我国应结合企业内审实际情况,以网络、电子信息系统、现代审计技术为手段,努力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实务操作平台与信息系统,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和运营工作的动态监控,提高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能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可以利用网络和电子技术等开展非现场审计,实现与现场审计的互补,从而大大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促进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风险进行监控、评估和应对,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利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4.2.3、拓展内部审计业务活动
内部审计通过保证和咨询服务努力改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领域,为组织增加价值。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我国内部审计仍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仅仅关注咨询、查错纠弊功能,这限制了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突破内部审计的传统领域,积极拓展业务活动,如提供培训咨询业务、推行风险审计和营销导向审计等,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实现组织增值目标。
参考文献:
[1]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EB/OL].http://www.coso.org/publications.htm:sept.2004.
[2]James Roth,Donald Espersen.Internal Auditor’s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Sarbanes-Oxley Compliance [M].The IIA Research Foundation.2003.
[3]王光远.消极防弊、积极兴利、价值增值—20世纪内部审计的回顾与思考[J].财会月刊,2003(A2-A6).
[4]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等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蔡春,车宣呈,陈孝.等著.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6]邢潇丹,徐晶,郝佳音.从传统内部审计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3(11).
[7]蒋文定,宋媛媛,蒋卉.基于SWOT分析的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4(19).
作者简介:
田彦超(1981-),男,山东德州人,会计师,工作单位:山东泰山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职务:财务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