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贝多芬c小调主题变奏曲,是贝多芬众多变奏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全曲由一个主题和32个变奏组成,因而也被称为32变奏曲。这首变奏曲对演奏者而言,无论是从音色控制,还是从全曲的结构组织方面都是比较困难的。本论文将重点研究这首乐曲的触键方法、风格以及如何严谨的把握好整首作品的结构,仅为弹奏这首作品的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变奏曲;演奏技巧
引言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欧洲音乐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c小调主题变奏曲在和声和调性上仍然属于传统的古典和声体系,在曲式结构上也仍然保持古典主义时期的规整和严谨。然而在旋律技法、情感流露以及力度的对比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古典主义时期风格。这首作品篇幅庞大,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属于演奏难度较大的一首。无论在结构控制、情感的处理,还是在音色的控制上都有一定的难度。本论文主要就全曲的风格、结构的把握和触键方法等演奏技巧上对这首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为弹奏这首作品的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及风格
c小调主题变奏曲写于1806年秋,主题来自于一首西班牙舞曲,属于贝多芬中期的作品,也是他创作成熟期的作品。1806年,对于贝多芬而言应该是幸福的一年,他刚从前一段让他伤痛欲绝的感情中振作起来,并迎来了他感情中的又一个春天,按理说他的作品应该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然c小调本身给人的感觉就是伤感的。为何会如此,原因在于贝多芬已经不再是一个只为自己而活的狭隘的“人”了,他的思想觉悟已经升华,他想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全人类。他最崇拜的就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拿破伦,他向往法国启蒙思想所倡导的自由、和平和民主,当拿破伦领导法国开始大革命时给他带来了希望,然而随着大革命的成功,拿破伦却建立了拿破伦帝国,这时的贝多芬希望破灭了,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因而他的这首作品虽然有很强烈的悲惨、凄凉的哀伤,却仍然有着希望、有着对自由、和平和民主时代来临的憧憬。c小调主题变奏曲就是这样一首既失望又憧憬、既悲凉又美好的具有很强的戏剧冲突的作品。
二、演奏这首作品需要掌握的重点
这首作品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属于演奏难度较大的一首,由一个主题和32个变奏组成,篇幅非常庞大,因而在把握整首作品时,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一)在演奏时如何准确的把握整首作品的结构
哪些变奏应该连贯演奏,那些变奏之间应该有一定的间歇,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一方面我把32个变奏分成了以下几组:变奏1~14、变奏15~17、变奏18~22、变奏23~25、变奏26~30以及变奏31~32,这几组变奏都要尽可能连贯的演奏,而在这几组变奏间应有一定的间歇。值得一提的是变奏11到变奏12在调性上发生了变化本应该分开,但由于变奏11在最后的连续的音阶下行中为转调做好了铺垫,因而变奏11和变奏12要连续演奏。
(二)如何把握整首作品的层次感
这首作品在情绪上波动很大,在整首作品进行中出现了多次高潮似的起伏。然而,作为一个整体,总有轻重缓急之分。归纳如下:a:主题一直到变奏30都是由8个小节组成的方正型乐段,每一个变奏内部的高潮都出现在第6小节的第2拍处。b:就全曲而言变奏10~11、变奏18~22、变奏26~27、变奏31~32都出现了高潮似的走向,但是全曲的最高潮却是在变奏18~22。因而,要注意把握好其间的关系。
(三)要注意把握整首作品的形象
这首作品描述的是一个男性的,豪迈的英雄主义形象。在演奏时音色的控制非常关键,声音要坚定有力,饱满而富有弹性,切忌弹的过于生硬。
三、演奏这首作品时的触键技巧及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
这首作品是一首具有浪漫气息的和声主题变奏曲,因而在踏板上主要随和声变化而变换。
主题。一开始就是一个forte的c小调主和弦,旋律的发展动力性强。声音要坚定饱满而有弹性。力量靠前落到手指尖。附附点的十六分音符要弹的清晰果断,几个音阶式的上行要形成向上推动的韵律感,并且要有一个比一个推的高的层次感,直到第六小节的sf的和弦彻底推向主题的高潮。后面两小节的八分音符跳音要弹的平静,运用手指的力量弹奏,可以稍微渐慢。
下面将32个变奏分为六组详细说明:
第一组变奏1~14。变奏1~3出现了演奏中的第一个技术难点:四十六音型的连续快速的进行。手指主动触键、音与音之间速度虽快却要断开。
1和2变奏用了复对位(即两手交换)的创作手法,而变奏3则是1和2的综合, 3段中要注意层次感,每一段的高潮同主题一样在第6小节第2拍处,而3段间是一段比一段热情。1、2、3段变奏在踏板用法上可以由少到多,但总体上要少用踏板。变奏4~6。这三段变奏从动机上看,4和6用了同一动机发展而来,而第5段无论在织体上或是情感表现上明显不同于其它两个变奏,产生这段的第一个对比,可以看成是一个插入段,因而这一段的处理是必须注意的第二个难点:分解和弦的向上跳音进行和八度的连续进行。在跳音时要运用手指力量演奏,而在八度的时候要运用手腕带动,以求音的连贯和抒情。
4和6变奏则要弹的坚定有力,前者主要用手指的力量后者可以用前臂的力量落下形成更尖锐的音色从而带来另一个对比。虽然对比强烈,但要注意速度的一致,只能靠音色的变化带来对比冲突。变奏4的踏板在每小节的开头用短暂的一下,变奏5的踏板每小节换一个用的时间较长,而变奏6的踏板则是每一个三连音的第一个音都要用一次。变奏7~8用同一织体发展而来,变奏8比变奏7要弹的更为激烈热情,而变奏7则比变奏8要抒情柔和一些。演奏时要注意音的连贯性。在踏板上都是一小节一换。变奏9在情感上直转急下,由热情恢复到平静,可把它看成三个声部。在演奏二、三声部时要注意四对六节奏的规整,贴键演奏,声音要小但有点。第一声部的旋律音一定要出来,在旋律的进行中要表现出希望而又无奈的情感。变奏10~11带来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同样采用了复对位的写作手法。这是第三个难点:32分音符连续的背景,要连贯演奏形成绵绵不绝的感觉。主旋律则在另一边的八度进行中,用胳膊的力量直接落下演奏。每一个4分音符进行到16分音符的跳音时,注意用手腕带动。在每一句里面八度部分是从强到弱而32分音符部分是从弱到强,而在每一句中间则是一句比一句强直到推向每一变奏都具有的高潮处后然后恢复平静。 从变奏12开始调性发生了变化,从c小调转如它的同名大调C大调,因而在色彩上明朗很多。变奏12是主题的变体,似乎是转入C大调后的另一个主题。演奏中要注意保持速度与主题的一致。在力量上比主题要弱,因为它的和声织体变成了分解和弦,但在高音的旋律声部仍然要保持与主题一致的坚定。变奏13的主旋律在左手,要演奏出类似铜管乐器的浑厚音色。右手是背景,运用手指平稳而连贯的进行演奏出清亮优美的音色。变奏14是变奏13的加厚处理,不同的是右手的背景从连奏变断奏。这里的断奏是第四个难点:演奏时注意力量靠前使胳膊力量传到指尖,再加上一点手腕的上下律动。
第二组变奏15~17。变奏15、16从所运用的材料上看的基本一样,不同的只是节奏上前者是三对三而后者是休止一个音符的四对三。演奏变奏15时要比变奏16的右手更为连贯抒情,变奏16要演奏的比变奏15更为激烈热情。左手都是连贯的三连音进行。踏板每一个三连音换一个。
变奏17使调性恢复到了c小调,在情感上也恢复了平静,变的抒情,但是要注意,速度不要变慢。它的旋律技法和分解和弦的织体已经能够制造出它所需要的抒情性。在最后一小节处可以有略微的渐慢,以为整首作品第二个高潮也是最大高潮的来临做好铺垫。
第三组变奏18~22。这一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原则上来说,在这几段间除了本来所具有的休止外不要有额外的间歇。变奏18是很难演奏的一段,难点在于如何把握节奏的准确性,以及每一个音阶式从弱到强的进行,尤其是最后的那一个音一定要强而坚定的出来,尽量不要使用踏板。
变奏19在演奏时要注意每一小节的前一拍和后两拍在力度上形成前强后弱的对比,踏板也要强踩弱松。变奏20和21也用了复对位的手法。演奏时要注意三连音旋律部分强有力的推动,和弦也要弹的坚定有力。变奏22是很明显的复调进行,左右手音完全相同只是一个前一后在不同的音区里重复,弹奏时要注意胳膊力量完全落下,坚定而有力,两个手的旋律都要出来,在最后结尾处可以稍微渐慢为高潮的结束带来一点终止感。
第四组变奏23~25。变奏23是高潮后的平静。演奏时尽量贴键,使声音安静而平稳的进行,踏板随和弦变化而变换。变奏24是如同变奏4和6似的三连音快速而跳跃的进行再次出现,和前面不同的是它轻巧灵活,似乎带着某种不安定的因素。演奏时要注意用手指灵巧敏捷的触键,即使是左手的和弦也要弹的比较轻盈。最后几小节的装饰音不要弹的过于清晰。变奏25是前一变奏的继续,演奏时注意右手的5指所弹的跳音一定要富有弹性,第一个跳音和后面的连音一定要区分开来,装饰音同样不要弹的太清晰,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拍可以略微渐慢,以预示另一高潮的来临。
第五组变奏26~30。变奏26在节奏上具有典型波兰舞曲风格,在情感上热情而奔放。而变奏27在感情基调上与变奏26完全一致,只是节奏有了变化。这两段的和弦是演奏这首作品的又一个难点:不用往常的反弹式的跳音弹法,而应把胳膊力量全部放在手指尖,直接落下,和弦要弹的集中,一直保持很强的音色,但其中的强弱对比也要出来。
变奏28是变奏17的变体,弹奏方法和情感处理基本相同。变奏29中忽强的连续三连音进行和前面形成强烈对比,注意其中巴赫式的阶梯式力度变化,下松上紧。变奏30不仅在音色上恢复平静,在速度上也放慢了速度,似乎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演奏这一段是要注意和弦弹的安静而集中。最后一小节有稍微的渐慢。踏板一拍一换。
第六组变奏31~32。变奏31是主题的再现。右手的主旋律同主题的完全一样,左手则变成了连续而快速的32分音符进行,其中更加入了五连音的进行。使音乐更加充满了紧张感。演奏时注意右手同主题一样坚定而有力的进行,但在力度上要从弱到强更增加一些恐怖而紧张的色彩。左手则保持贴键弹法使声音快速而连贯,就象是一波波的海浪前仆后继,延绵不绝。变奏32是所有的变奏中最特殊的一段,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变奏32的第1小节到第18小节,可以看作是变奏31的变化扩大发展。1到7小节是变奏31的变化再现,右手的演奏要注意突出每小节的第一个音,那是由主题旋律的变化发展而来,左手仍然保持同31变奏一样的弹法。8到18小节是扩大的部分,里面加入了新的材料。演奏时注意右手的连贯和左手和弦的坚定。第二部分是第19小节到最后。从这一小节开始,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了的主题。19到24小节出现了最后一个难点:右手是快速的四十六音符的进行,但要注意两个音一个力量的分句,速度注意不要因此而被拖慢。同时注意左手旋律音的突出。
25到32小节处注意最高和最低声部旋律音的突出。而33到最后分为结束部分,演奏时注意情绪的变化,这是最后的高潮。
四、结语
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非常的贫苦,常常被疾病缠身,然而他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非常宝贵的音乐财富,尤其是在钢琴和交响乐创作方面。贝多芬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个倔强的,桀骜不逊的性格形象,他的作品也常常让人感受到一种不拘一格的大气。
在作品的演奏技巧上除了手指技巧的娴熟音色控制的得当,更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他热情奔放的情感流露,以及作品内部既失望又憧憬、既悲凉又美好的强烈的戏剧冲突。c小调主题变奏曲,在曲式结构上虽然非常的规整,但在旋律的走向和音色的要求上却突破了海顿、莫扎特式的波澜不惊的优雅从容,而形成一种大起大落的强烈的情感波动。在力度上用了从ff到pp的多层次力度变化,并经常用到sf。这些对演奏者而言无疑加大了演奏难度。
本论文通过讲述其触键方法,风格以及结构的把握向演奏这首作品的人们提供一篇比较详细的演奏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贝多芬c小调主题变奏曲演奏法研究》孙翩.
[2]贝多芬《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的和声技法分析,王吉利(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3]《钢琴变奏曲主题研究》赖朝师.
[4]《贝多芬的创作原则及其音乐表现》[德]W.西格蒙-苏尔泽.
[5]《贝多芬论》[德]R.瓦格那.
[6]《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对贝多芬创作的影响》莫斯科音乐院外国音乐史教研组.
[7]《贝多芬创作的历史意义》[美]P.H.朗格.
[8]《贝多芬——三种风格》[美]P.库珀.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变奏曲;演奏技巧
引言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欧洲音乐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c小调主题变奏曲在和声和调性上仍然属于传统的古典和声体系,在曲式结构上也仍然保持古典主义时期的规整和严谨。然而在旋律技法、情感流露以及力度的对比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古典主义时期风格。这首作品篇幅庞大,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属于演奏难度较大的一首。无论在结构控制、情感的处理,还是在音色的控制上都有一定的难度。本论文主要就全曲的风格、结构的把握和触键方法等演奏技巧上对这首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为弹奏这首作品的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及风格
c小调主题变奏曲写于1806年秋,主题来自于一首西班牙舞曲,属于贝多芬中期的作品,也是他创作成熟期的作品。1806年,对于贝多芬而言应该是幸福的一年,他刚从前一段让他伤痛欲绝的感情中振作起来,并迎来了他感情中的又一个春天,按理说他的作品应该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然c小调本身给人的感觉就是伤感的。为何会如此,原因在于贝多芬已经不再是一个只为自己而活的狭隘的“人”了,他的思想觉悟已经升华,他想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全人类。他最崇拜的就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拿破伦,他向往法国启蒙思想所倡导的自由、和平和民主,当拿破伦领导法国开始大革命时给他带来了希望,然而随着大革命的成功,拿破伦却建立了拿破伦帝国,这时的贝多芬希望破灭了,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因而他的这首作品虽然有很强烈的悲惨、凄凉的哀伤,却仍然有着希望、有着对自由、和平和民主时代来临的憧憬。c小调主题变奏曲就是这样一首既失望又憧憬、既悲凉又美好的具有很强的戏剧冲突的作品。
二、演奏这首作品需要掌握的重点
这首作品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属于演奏难度较大的一首,由一个主题和32个变奏组成,篇幅非常庞大,因而在把握整首作品时,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一)在演奏时如何准确的把握整首作品的结构
哪些变奏应该连贯演奏,那些变奏之间应该有一定的间歇,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一方面我把32个变奏分成了以下几组:变奏1~14、变奏15~17、变奏18~22、变奏23~25、变奏26~30以及变奏31~32,这几组变奏都要尽可能连贯的演奏,而在这几组变奏间应有一定的间歇。值得一提的是变奏11到变奏12在调性上发生了变化本应该分开,但由于变奏11在最后的连续的音阶下行中为转调做好了铺垫,因而变奏11和变奏12要连续演奏。
(二)如何把握整首作品的层次感
这首作品在情绪上波动很大,在整首作品进行中出现了多次高潮似的起伏。然而,作为一个整体,总有轻重缓急之分。归纳如下:a:主题一直到变奏30都是由8个小节组成的方正型乐段,每一个变奏内部的高潮都出现在第6小节的第2拍处。b:就全曲而言变奏10~11、变奏18~22、变奏26~27、变奏31~32都出现了高潮似的走向,但是全曲的最高潮却是在变奏18~22。因而,要注意把握好其间的关系。
(三)要注意把握整首作品的形象
这首作品描述的是一个男性的,豪迈的英雄主义形象。在演奏时音色的控制非常关键,声音要坚定有力,饱满而富有弹性,切忌弹的过于生硬。
三、演奏这首作品时的触键技巧及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
这首作品是一首具有浪漫气息的和声主题变奏曲,因而在踏板上主要随和声变化而变换。
主题。一开始就是一个forte的c小调主和弦,旋律的发展动力性强。声音要坚定饱满而有弹性。力量靠前落到手指尖。附附点的十六分音符要弹的清晰果断,几个音阶式的上行要形成向上推动的韵律感,并且要有一个比一个推的高的层次感,直到第六小节的sf的和弦彻底推向主题的高潮。后面两小节的八分音符跳音要弹的平静,运用手指的力量弹奏,可以稍微渐慢。
下面将32个变奏分为六组详细说明:
第一组变奏1~14。变奏1~3出现了演奏中的第一个技术难点:四十六音型的连续快速的进行。手指主动触键、音与音之间速度虽快却要断开。
1和2变奏用了复对位(即两手交换)的创作手法,而变奏3则是1和2的综合, 3段中要注意层次感,每一段的高潮同主题一样在第6小节第2拍处,而3段间是一段比一段热情。1、2、3段变奏在踏板用法上可以由少到多,但总体上要少用踏板。变奏4~6。这三段变奏从动机上看,4和6用了同一动机发展而来,而第5段无论在织体上或是情感表现上明显不同于其它两个变奏,产生这段的第一个对比,可以看成是一个插入段,因而这一段的处理是必须注意的第二个难点:分解和弦的向上跳音进行和八度的连续进行。在跳音时要运用手指力量演奏,而在八度的时候要运用手腕带动,以求音的连贯和抒情。
4和6变奏则要弹的坚定有力,前者主要用手指的力量后者可以用前臂的力量落下形成更尖锐的音色从而带来另一个对比。虽然对比强烈,但要注意速度的一致,只能靠音色的变化带来对比冲突。变奏4的踏板在每小节的开头用短暂的一下,变奏5的踏板每小节换一个用的时间较长,而变奏6的踏板则是每一个三连音的第一个音都要用一次。变奏7~8用同一织体发展而来,变奏8比变奏7要弹的更为激烈热情,而变奏7则比变奏8要抒情柔和一些。演奏时要注意音的连贯性。在踏板上都是一小节一换。变奏9在情感上直转急下,由热情恢复到平静,可把它看成三个声部。在演奏二、三声部时要注意四对六节奏的规整,贴键演奏,声音要小但有点。第一声部的旋律音一定要出来,在旋律的进行中要表现出希望而又无奈的情感。变奏10~11带来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同样采用了复对位的写作手法。这是第三个难点:32分音符连续的背景,要连贯演奏形成绵绵不绝的感觉。主旋律则在另一边的八度进行中,用胳膊的力量直接落下演奏。每一个4分音符进行到16分音符的跳音时,注意用手腕带动。在每一句里面八度部分是从强到弱而32分音符部分是从弱到强,而在每一句中间则是一句比一句强直到推向每一变奏都具有的高潮处后然后恢复平静。 从变奏12开始调性发生了变化,从c小调转如它的同名大调C大调,因而在色彩上明朗很多。变奏12是主题的变体,似乎是转入C大调后的另一个主题。演奏中要注意保持速度与主题的一致。在力量上比主题要弱,因为它的和声织体变成了分解和弦,但在高音的旋律声部仍然要保持与主题一致的坚定。变奏13的主旋律在左手,要演奏出类似铜管乐器的浑厚音色。右手是背景,运用手指平稳而连贯的进行演奏出清亮优美的音色。变奏14是变奏13的加厚处理,不同的是右手的背景从连奏变断奏。这里的断奏是第四个难点:演奏时注意力量靠前使胳膊力量传到指尖,再加上一点手腕的上下律动。
第二组变奏15~17。变奏15、16从所运用的材料上看的基本一样,不同的只是节奏上前者是三对三而后者是休止一个音符的四对三。演奏变奏15时要比变奏16的右手更为连贯抒情,变奏16要演奏的比变奏15更为激烈热情。左手都是连贯的三连音进行。踏板每一个三连音换一个。
变奏17使调性恢复到了c小调,在情感上也恢复了平静,变的抒情,但是要注意,速度不要变慢。它的旋律技法和分解和弦的织体已经能够制造出它所需要的抒情性。在最后一小节处可以有略微的渐慢,以为整首作品第二个高潮也是最大高潮的来临做好铺垫。
第三组变奏18~22。这一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原则上来说,在这几段间除了本来所具有的休止外不要有额外的间歇。变奏18是很难演奏的一段,难点在于如何把握节奏的准确性,以及每一个音阶式从弱到强的进行,尤其是最后的那一个音一定要强而坚定的出来,尽量不要使用踏板。
变奏19在演奏时要注意每一小节的前一拍和后两拍在力度上形成前强后弱的对比,踏板也要强踩弱松。变奏20和21也用了复对位的手法。演奏时要注意三连音旋律部分强有力的推动,和弦也要弹的坚定有力。变奏22是很明显的复调进行,左右手音完全相同只是一个前一后在不同的音区里重复,弹奏时要注意胳膊力量完全落下,坚定而有力,两个手的旋律都要出来,在最后结尾处可以稍微渐慢为高潮的结束带来一点终止感。
第四组变奏23~25。变奏23是高潮后的平静。演奏时尽量贴键,使声音安静而平稳的进行,踏板随和弦变化而变换。变奏24是如同变奏4和6似的三连音快速而跳跃的进行再次出现,和前面不同的是它轻巧灵活,似乎带着某种不安定的因素。演奏时要注意用手指灵巧敏捷的触键,即使是左手的和弦也要弹的比较轻盈。最后几小节的装饰音不要弹的过于清晰。变奏25是前一变奏的继续,演奏时注意右手的5指所弹的跳音一定要富有弹性,第一个跳音和后面的连音一定要区分开来,装饰音同样不要弹的太清晰,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拍可以略微渐慢,以预示另一高潮的来临。
第五组变奏26~30。变奏26在节奏上具有典型波兰舞曲风格,在情感上热情而奔放。而变奏27在感情基调上与变奏26完全一致,只是节奏有了变化。这两段的和弦是演奏这首作品的又一个难点:不用往常的反弹式的跳音弹法,而应把胳膊力量全部放在手指尖,直接落下,和弦要弹的集中,一直保持很强的音色,但其中的强弱对比也要出来。
变奏28是变奏17的变体,弹奏方法和情感处理基本相同。变奏29中忽强的连续三连音进行和前面形成强烈对比,注意其中巴赫式的阶梯式力度变化,下松上紧。变奏30不仅在音色上恢复平静,在速度上也放慢了速度,似乎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演奏这一段是要注意和弦弹的安静而集中。最后一小节有稍微的渐慢。踏板一拍一换。
第六组变奏31~32。变奏31是主题的再现。右手的主旋律同主题的完全一样,左手则变成了连续而快速的32分音符进行,其中更加入了五连音的进行。使音乐更加充满了紧张感。演奏时注意右手同主题一样坚定而有力的进行,但在力度上要从弱到强更增加一些恐怖而紧张的色彩。左手则保持贴键弹法使声音快速而连贯,就象是一波波的海浪前仆后继,延绵不绝。变奏32是所有的变奏中最特殊的一段,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变奏32的第1小节到第18小节,可以看作是变奏31的变化扩大发展。1到7小节是变奏31的变化再现,右手的演奏要注意突出每小节的第一个音,那是由主题旋律的变化发展而来,左手仍然保持同31变奏一样的弹法。8到18小节是扩大的部分,里面加入了新的材料。演奏时注意右手的连贯和左手和弦的坚定。第二部分是第19小节到最后。从这一小节开始,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了的主题。19到24小节出现了最后一个难点:右手是快速的四十六音符的进行,但要注意两个音一个力量的分句,速度注意不要因此而被拖慢。同时注意左手旋律音的突出。
25到32小节处注意最高和最低声部旋律音的突出。而33到最后分为结束部分,演奏时注意情绪的变化,这是最后的高潮。
四、结语
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非常的贫苦,常常被疾病缠身,然而他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非常宝贵的音乐财富,尤其是在钢琴和交响乐创作方面。贝多芬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个倔强的,桀骜不逊的性格形象,他的作品也常常让人感受到一种不拘一格的大气。
在作品的演奏技巧上除了手指技巧的娴熟音色控制的得当,更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他热情奔放的情感流露,以及作品内部既失望又憧憬、既悲凉又美好的强烈的戏剧冲突。c小调主题变奏曲,在曲式结构上虽然非常的规整,但在旋律的走向和音色的要求上却突破了海顿、莫扎特式的波澜不惊的优雅从容,而形成一种大起大落的强烈的情感波动。在力度上用了从ff到pp的多层次力度变化,并经常用到sf。这些对演奏者而言无疑加大了演奏难度。
本论文通过讲述其触键方法,风格以及结构的把握向演奏这首作品的人们提供一篇比较详细的演奏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贝多芬c小调主题变奏曲演奏法研究》孙翩.
[2]贝多芬《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的和声技法分析,王吉利(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3]《钢琴变奏曲主题研究》赖朝师.
[4]《贝多芬的创作原则及其音乐表现》[德]W.西格蒙-苏尔泽.
[5]《贝多芬论》[德]R.瓦格那.
[6]《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对贝多芬创作的影响》莫斯科音乐院外国音乐史教研组.
[7]《贝多芬创作的历史意义》[美]P.H.朗格.
[8]《贝多芬——三种风格》[美]P.库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