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务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现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业务概念、业务界面、业务流程。相应的业务创新业在这三个界面上展开。旨在分析证券创新内涵、业务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为之后学者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 证券业务创新;金融管制;汇率风险
  一、证券业务创新的内涵分析
  关于创新的界定尽管理论界有许多种说法,但熊彼特对创新研究的贡献很突出,他第一个给创新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具体表述如下[1]:即企业家对本企业的各种要素实行一种新的组合。证券行业其本质上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只是从事证券金融业务方面的服务。因此对服务行业的业务进行解构,也适用于证券业务。本文对业务系统的结构分析分为三个层次[2]:业务概念、业务界面、业务流程。相应的业务创新业在这三个界面上展开。
  (一)业务概念创新。证券业务核心是业务概念。传统证券业务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本源性,即更多关注自营、经纪、承销等方面。业务概念方面的创新就是要拓展业务概念的外延,其不仅仅指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业务,还可以向一些引申型业务拓展,例如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咨询,并购咨询,风险投资、产融结合、战略投资等等方面。即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券商掌握的资源进行业务概念外延的拓展。
  (二)业务界面创新。业务界面是券商与其所属客户之间建立的有效联系渠道,业务界面的创新就是指作为沟通和联系客户的渠道范围的拓展和扩大。经纪人、客户经理等这些可以作为业务拓展的人力资源界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可以作为线上证券业务拓展的虚拟界面。即除了传统的营业务的物理界面外,可以多方面、全方位的拓展业务界面。
  (三)业务流程创新。证券业务的实现过程即为业务流程。证券业务运作的方式。券商在业务流程的创新方面应该区分不同的客户,将个性化与大众化流程结合起来。同时券商还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与外部若干组织进行结盟,例如银行等,将本企业内部的流程延生到企业外部,逐步适应金融混业化的浪潮。
  二、证券业务创新的特点
  证券业务的创新也是创新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证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一)实践性。证券业务创新是市场规则与证券业务服务的设计结合。其重点不仅在设计,更着重于设计的实施阶段,以及初步实施之后从市场反馈的若干信息的修正修改。
  (二)时空性。证券业务创新具有很强的时间性、空间性,即它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所有业务的创新活动都因为时间不同、所处的地区差异不同有不同的特点。特定时空性也使得证券业务创新具有明显周期性。
  (三)传播性。由于证券行业竞争同质化比较严重,其特点是主要注重人力成本,即推出快、投入少。任何创新举措都可以很快的被同类型的证券公司借鉴模仿。另一方面,由于证券公司的一般创新举措很难申请专利,难以得到法律排他性的保护,这也使得业务创新传播很快。
  三、国外证券业务创新的发展历程
  国际经济的发展至1950年代以来,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使得国际金融业务动荡不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美元石油的冲击、国际债务危机、布雷森顿货币体系的瓦解。这种大背景下,国外证券业务的创新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3]:
  (一)业务创新的目的是规避金融管制阶段。1960年代战后,西方各主要经济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际资本数量规模都极具扩大。然而此时在国际货币市场上还是执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个阶段,证券业务创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逃避资本控制、金融控制。在利益驱使与竞争压力下,券商业务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概念的创新,即以资产性创新工具来逃避各国非常严厉的金融管制,寻找更高的利润增长点、增强流动性、转嫁风险。
  (二)证券业务创新的目的主要是规避汇率风险阶段。1970年代,凯恩斯主义纷争、布雷顿森体系瓦解,难以遏制的通胀率等都使的境内外机构的经营风险大增。同时另一方面,证券的金融管制并未也变得放松。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规避通胀、利率、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便成为了这一阶段证券业务创新的主体。这一阶段的业务创新特征是:此时不再局限于表内业务创新,出现了很多表外业务创新。资产工具、衍生工具的应用,都使的这一时期的创新外延大大拓展。其动机除了突破管制,同时还防范复杂多变的通胀率等。
  (三)证券业务创新目的主要是寻找更多利润源泉阶段。1990年代以后,由于政府管制的放松,各种证券业务创新不断出现,一方面是为了转嫁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在灵活便捷多样化的业务创新工具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此时的创新工具灵活、多样化,随着信用、股权方面的创新,业务创新市场的规模扩大。从创新的特点看,这一时期的创新更注重金融方式、技术方面,金融工程。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与传统证券业务的对接方面也涌现了很多创新产品。
  四、美国证券业务创新的现状分析
  国内券商的盈利结构中过于依赖资产管理、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等四项基本业务,虽然券商努力在新的资本市场上开展新的业务,致使传统盈利占比较大的通道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开始下降,但是大市场与小行业的矛盾依旧明显。因此,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新业务;增加券商的收入渠道;如何建设一个多元的、均衡的、风险可控的、布局合理的業务架构;这是券商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文从业务结构角度出发,分析美国的发展历史,试图通过比较研究这些国外证券业务结构,来为国内券商的业务创新提供参考。
  从券商业务创新的主体分析,其市场主体进一步机构化。市场主导力量逐步成为机构投资者。市场结构的深刻变化导致私人直接持有各种金融产品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而同时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大幅度上升。近年来私人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已经下降至约50%,而大型机构投资者在美国资本市场中的参与度大幅增长。美国互助基金、美国养老基金、美国保险公司等都是市场机构投资者中的代表。资本市场结构主体的变化也带来了金融工具的变化。从1970年来以来,金融长信不断涌现,OTC上的互换(swap)、组织化的金融期货、期权等都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同时伴随市场交易主体转变,衍生品市场兴起也同时发生。研究发现,对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难以进行精确的技术层面的分析是现时期金融市场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也正是资本市场中私人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另一方面,美国证券公司从成百上千家竞争整合为十来家,如摩根斯坦利公司、JP摩根、高盛公司、所罗门公司等。由于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使这十来家公司确立了在全球证券市场的垄断地位。
  从券商业务创新的载体分析,网上交易逐步流程化,低佣金的证券业务成为潮流,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些新的证券公司兴起。1990年代以来,美国互联网技术发展成熟,其用户数量大幅攀升,一些证券业务经纪零售公司抓住这个机遇兴起。由于其低佣金的成本优势,网上交易得到了爆发式的发展。在整个证券交易业务中其所占比例大幅扩大,现在已经成为各个主要券商的主要交易手段。
  参考文献
  [1]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2]王华庆.金融创新:理性的思考[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3]陈共、周升业、吴晓求.海外证券市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变电检修是一项技术性强、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问题。故此,在进行变电检修时,必须对现场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以确保变电检修的安全,从而确保变电检修的安全顺利进行。  关键词: 变电检修;危险点;控制对策  变电检修现场的危险点分析是对电力企业的用电安全和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变量的活动,所谓危险点分析就是在正式进行检修作业之前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点进行系统的判断和分析,并运用相关的
摘 要: 当前社会用电量极具上升,这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变电站作为供电网络的重要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了供电质量。对于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隔离开关这一部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变电站隔离开关的安装施工技术要点,并对常见的安装注意要点进行了陈述,希望能引起对变电站隔离开关安装的重视。  关键词: 隔离开关;线路;接地;技术要点  引言  所谓的隔离开关,就是没有灭弧功能
摘 要: 可持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宗旨,其中包括循环经济、低碳工业、新能源产业等方面,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绝缘技术的应用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所以,本文罗列了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绝缘材料,以及对运用绝缘材料发展的绝缘技术类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绝缘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绝缘材料;绝缘技术类型;应用探讨  前言:我国经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