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改进动画专业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从确立“大动画”的专业理念,规范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内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资源调整与开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84-02
近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动画产业,各大院校纷纷设立了动画专业。动画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向,这为众多院校开设动画专业提供了可能。大多数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都是按照艺术类高考中美术类考试来招收学生,也有部分院校的动画专业招生并非是艺术生,而是参加普通高考的理工类或文史类考生。这些非艺术类学生上大学之前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没有什么美术功底。当然,由于目前美术类招生考试无论什么专业都只考素描、色彩这两门基础课程,导致很多不了解动画的考生通过美术高考加入到动画队伍中。另外,由于艺术类考试文化课分数要求相对低,这就使文化功课较差的学生为了能上大学临时改学美术。这些学生的美术训练时间较短,他们的基础艺术素养是远远不够的[1]。因此,无论是“非艺术类”学生,还是“艺术类”学生,他们的美术基础都比较薄弱,事实上都属于非艺术类学生。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通过分析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新形势下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一、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动画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事动画创作的专业人员。在知识结构的教学上至少应包括:美术基础、电影语言、运动规律和动画软件四方面的能力。非艺术类动画专业的学生在起跑线上比艺术类学生欠缺了美术基础这部分课程。由于美术基础需要长期积累,艺术修养的提升也不是一日之功,因此,非艺术类的动画学生比美术功底较好的学生课业压力更大。而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缺乏美术基础,专业学习目的不清,缺乏在动画专业方向的创造力,同时更加缺乏专业精神,倾向于混文凭。因此,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动画专业培养目标片面化、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偏大等方面的问题。
1.动画专业培养目标片面化。一般来讲,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影视动画行业来设定的。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从事影视动画设计制作等工作。由于这些工作要求从业人员有很强的美术功底,注重美术训练成了培养重点。对于非艺术类学生来说,虽然学生接受了美术教学内容,已有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审美与手头功夫的培养也有一定作用,但仍然远远达不到行业要求的标准[2]。
还有部分院校鉴于非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缺乏美术基础,就侧重培养学生动画软件的应用能力。其中大多数都将三维软件的使用作为动画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至于动画专业培养目标片面化[3]。
2.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非艺术类学生都是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美术。艺术功底的建构需要大量时间,而影视理论学习和动画软件实践同样得占用大量时间。在总学时中,美术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间的比例如何分配才算合适?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美术基础课时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显然是不够的。一些高校在动画专业的教学中没有真正根据非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动画专业课程发展的美术基础教学计划。再如,部分高校把二维动画和flash动画混在一起讲授,把握不到重点,模糊了培养的标准。这些课程设置上不合理的方面也是影响非艺术类学生专业学习的问题[4]。
3.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现如今就业难成了困扰学生和高校的严峻问题,动画专业也不例外。动画专业就业情况有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动画企业大声疾呼“人才告急”,动画人才的缺口达到几十万;另一方面大量高校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工作难找”。从这个现象中可以看出,动画企业难以找到能满足其发展所需的动画专业或专门人才。艺术类的学生尚且不能满足动画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于非艺术类的动画专业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二、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师资等几个方面来采取具体对策。
1.确立“大动画”专业理念。“大动画”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主要以数字化形式为载体呈现出来,以内容的动态图形化为表达方式,结合计算机交互技术的新媒体艺术设计。针对非艺术类学生艺术素养不够的问题,把专业培养方向仅仅定位于传统影视动画创作人才,和艺术类动画专业培养方向完全一致,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的产业需求。传统影视动画生产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有限,我们的动画教育应根据动画产业的各个重要环节,如漫画插图出版、衍生产品设计、新媒体交互动画、游戏动画等,把人才培养也分成一个个的“环节链”,既可以独立成为一个门类,也可以互相整合。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将动画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优势设计应用型动画和数字型动画。所谓“应用型动画”是在“大动画”的理念下,将动画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应用于各行各业。这类动画业务广泛,如网络媒体、数字化教育、数字景观、虚拟现实、交互界面、数字化艺术表现等。所谓“数字型动画”是说现代设计不再局限于对象实体设计,而是以计算机三维形式,可视化、智能化、虚拟化的设计而存在。设计的生产、操作、展示、销售都将以数字化、信息流的方式完成。非艺术类动画专业具体教育方案有了“大动画”的专业理念为专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同高校就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学科发展动画专业。
2.规范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院校有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本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制订出不同的培养目标。非艺术类学生确实很难从事美术设计、二维手绘动画等工作,但这不能说明非艺术类学生就不能从事动画制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二维手绘动画正逐渐被计算机动画所取代,动画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制作人才。我们的教学培养目标和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动画软件手段来弥补非艺术类学生手绘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目标应使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岗位工作侧重在计算机软件应用制作等方面,如影视制作公司、制片厂、电视台动画部、动画公司、广告公司、游戏公司从事动画三维建模、角色骨骼绑定、角色动作调节、材质渲染、多媒体软件和影视后期制作、管理等工作。 3.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非艺术类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大多养成了文理科的学习模式,善于理性思维,缺乏感性思维。而动画中造型设计这些教学内容对于感性思维、艺术感觉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对课程内容、教学思路及课程设置做适当的调整。动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要更加注意非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加大艺术欣赏的比例[6],加强基础课之间的联系,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有必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内人员进校讲课或举办讲座,传授给学生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7]。
4.注重教师资源调整与开发。教师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动画教学师资难求,除了少数院校的师资水平相对成熟之外,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动画专业的师资建设都处在探索阶段。针对非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资源调整与开发需要充分利用校内教师资源,特别是相关联课程教师协同教学。在“大动画”的专业理念指导下,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经常开展研讨,动画专业教师要适当学习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引导非艺术类学生利用动画这一表现形式来为其他专业服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如何使动画的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培养复合型动画人才是我们一直思考并需要付诸行动的问题。非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的培养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找到更加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各院校应结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动画人才培养之路,使非艺术类学生更加具有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雪梅.谈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9,(8):33.
[2]裘晓红.基于非艺术类生源的造型基础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08,(23):252-253.
[3]贺克.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装饰,2004,(3):88.
[4]卢盛继.谈Photoshop课程在非艺术类专业中的教学方法[J].职业教育,2009,(1):190-191.
[5]赵燕.设计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室新机制研究[J].新美术,2001,22(4):14-15.
[6]袁清.非艺术类院校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漫谈[J].大众文艺,2009,(13):148-149.
[7]林升粱,庄建文.如何提高非艺术类广告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J].广告教育,2009,(1):97-98.
关键词: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84-02
近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动画产业,各大院校纷纷设立了动画专业。动画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向,这为众多院校开设动画专业提供了可能。大多数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都是按照艺术类高考中美术类考试来招收学生,也有部分院校的动画专业招生并非是艺术生,而是参加普通高考的理工类或文史类考生。这些非艺术类学生上大学之前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没有什么美术功底。当然,由于目前美术类招生考试无论什么专业都只考素描、色彩这两门基础课程,导致很多不了解动画的考生通过美术高考加入到动画队伍中。另外,由于艺术类考试文化课分数要求相对低,这就使文化功课较差的学生为了能上大学临时改学美术。这些学生的美术训练时间较短,他们的基础艺术素养是远远不够的[1]。因此,无论是“非艺术类”学生,还是“艺术类”学生,他们的美术基础都比较薄弱,事实上都属于非艺术类学生。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通过分析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新形势下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一、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动画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事动画创作的专业人员。在知识结构的教学上至少应包括:美术基础、电影语言、运动规律和动画软件四方面的能力。非艺术类动画专业的学生在起跑线上比艺术类学生欠缺了美术基础这部分课程。由于美术基础需要长期积累,艺术修养的提升也不是一日之功,因此,非艺术类的动画学生比美术功底较好的学生课业压力更大。而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缺乏美术基础,专业学习目的不清,缺乏在动画专业方向的创造力,同时更加缺乏专业精神,倾向于混文凭。因此,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动画专业培养目标片面化、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偏大等方面的问题。
1.动画专业培养目标片面化。一般来讲,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影视动画行业来设定的。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从事影视动画设计制作等工作。由于这些工作要求从业人员有很强的美术功底,注重美术训练成了培养重点。对于非艺术类学生来说,虽然学生接受了美术教学内容,已有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审美与手头功夫的培养也有一定作用,但仍然远远达不到行业要求的标准[2]。
还有部分院校鉴于非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缺乏美术基础,就侧重培养学生动画软件的应用能力。其中大多数都将三维软件的使用作为动画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至于动画专业培养目标片面化[3]。
2.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非艺术类学生都是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美术。艺术功底的建构需要大量时间,而影视理论学习和动画软件实践同样得占用大量时间。在总学时中,美术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间的比例如何分配才算合适?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美术基础课时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显然是不够的。一些高校在动画专业的教学中没有真正根据非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动画专业课程发展的美术基础教学计划。再如,部分高校把二维动画和flash动画混在一起讲授,把握不到重点,模糊了培养的标准。这些课程设置上不合理的方面也是影响非艺术类学生专业学习的问题[4]。
3.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现如今就业难成了困扰学生和高校的严峻问题,动画专业也不例外。动画专业就业情况有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动画企业大声疾呼“人才告急”,动画人才的缺口达到几十万;另一方面大量高校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工作难找”。从这个现象中可以看出,动画企业难以找到能满足其发展所需的动画专业或专门人才。艺术类的学生尚且不能满足动画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于非艺术类的动画专业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二、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非艺术类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师资等几个方面来采取具体对策。
1.确立“大动画”专业理念。“大动画”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主要以数字化形式为载体呈现出来,以内容的动态图形化为表达方式,结合计算机交互技术的新媒体艺术设计。针对非艺术类学生艺术素养不够的问题,把专业培养方向仅仅定位于传统影视动画创作人才,和艺术类动画专业培养方向完全一致,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的产业需求。传统影视动画生产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有限,我们的动画教育应根据动画产业的各个重要环节,如漫画插图出版、衍生产品设计、新媒体交互动画、游戏动画等,把人才培养也分成一个个的“环节链”,既可以独立成为一个门类,也可以互相整合。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将动画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优势设计应用型动画和数字型动画。所谓“应用型动画”是在“大动画”的理念下,将动画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应用于各行各业。这类动画业务广泛,如网络媒体、数字化教育、数字景观、虚拟现实、交互界面、数字化艺术表现等。所谓“数字型动画”是说现代设计不再局限于对象实体设计,而是以计算机三维形式,可视化、智能化、虚拟化的设计而存在。设计的生产、操作、展示、销售都将以数字化、信息流的方式完成。非艺术类动画专业具体教育方案有了“大动画”的专业理念为专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同高校就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学科发展动画专业。
2.规范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院校有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本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制订出不同的培养目标。非艺术类学生确实很难从事美术设计、二维手绘动画等工作,但这不能说明非艺术类学生就不能从事动画制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二维手绘动画正逐渐被计算机动画所取代,动画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制作人才。我们的教学培养目标和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动画软件手段来弥补非艺术类学生手绘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目标应使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岗位工作侧重在计算机软件应用制作等方面,如影视制作公司、制片厂、电视台动画部、动画公司、广告公司、游戏公司从事动画三维建模、角色骨骼绑定、角色动作调节、材质渲染、多媒体软件和影视后期制作、管理等工作。 3.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非艺术类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大多养成了文理科的学习模式,善于理性思维,缺乏感性思维。而动画中造型设计这些教学内容对于感性思维、艺术感觉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对课程内容、教学思路及课程设置做适当的调整。动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要更加注意非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加大艺术欣赏的比例[6],加强基础课之间的联系,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有必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内人员进校讲课或举办讲座,传授给学生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7]。
4.注重教师资源调整与开发。教师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动画教学师资难求,除了少数院校的师资水平相对成熟之外,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动画专业的师资建设都处在探索阶段。针对非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资源调整与开发需要充分利用校内教师资源,特别是相关联课程教师协同教学。在“大动画”的专业理念指导下,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经常开展研讨,动画专业教师要适当学习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引导非艺术类学生利用动画这一表现形式来为其他专业服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如何使动画的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培养复合型动画人才是我们一直思考并需要付诸行动的问题。非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的培养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找到更加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各院校应结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动画人才培养之路,使非艺术类学生更加具有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雪梅.谈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9,(8):33.
[2]裘晓红.基于非艺术类生源的造型基础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08,(23):252-253.
[3]贺克.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装饰,2004,(3):88.
[4]卢盛继.谈Photoshop课程在非艺术类专业中的教学方法[J].职业教育,2009,(1):190-191.
[5]赵燕.设计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室新机制研究[J].新美术,2001,22(4):14-15.
[6]袁清.非艺术类院校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漫谈[J].大众文艺,2009,(13):148-149.
[7]林升粱,庄建文.如何提高非艺术类广告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J].广告教育,2009,(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