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企业市场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激烈,加快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本文将结合二者关系,提出深化良性党建氛围、建立以人文本原则、保持思政文化差异、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等策略,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思政工作;企业文化;道德教育
引言:企业文化是一个经济主体经过长时间发展进程累计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期背景下,企业想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要重视文化建设效果,以文化促进内部凝聚力。而思想政治工作属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将二者有效融合起来,对于企业创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具体措施。
一、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对于酒厂来说,经济效益是保证自身发展的动力,所以企业内的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需要建立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从二者关系上来看,其具有很强的统一性。首先在企业内部加强思政教育,核心目标是为了推进企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主体,使国民经济向着良性状态发展。而文化建设则是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运营氛围积极向上,从而更好的展示出精神文明与生产状态。所以二者在目标上具有统一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建立在企业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服务目标为市场经济主体,因此在促进思项与文化结合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要重视酒厂品牌形象的树立,同步企业社会效益。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统一性还体现在指导思想上,无论是思想还是文化,都需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将党的建设深入到各个工作环节当中。文化革新要紧跟党的各项方针,符合党的要求,确保社会主义思想的规范化。另外,思政和文化的作用主体都是人,因此在作用载体和作用目标上,两者也有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通过某种宣传模式,促进员工改观以往思想,或通过制度指标约束员工行为。由此可见,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无论从原则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很强的统一性[1]。
二、促进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策略
(一)深化良性党建氛围
为深化良性党建氛围,企业需要重视党建效果,在日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积极融合党建文化,巩固企业内的党组织服务效果。用党组织的思想觉悟带动全体员工和谐发展。在深化党建氛围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发挥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作用。在平时深化党建氛围,让党组织人员能够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承担起对应责任,发挥自身引导效果,全方位在员工群体中深化思政教育意义。
(二)建立以人文本原则
新时期背景下,酒厂落实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员工个人综合素质,促进国家整体利益。上文中提到,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文化建设,其最终的作用目标都是员工。因此在促进二者融合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多站在员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在制定思政教育计划时,从实际出发,考虑到职业道德素质与个人价值实现两方面因素。不仅仅要激发其工作热情,更加积极、活跃的投入岗位工作中。同时还要让其在工作的同时发挥自身最大价值,提高综合素养。因此,在平时管理中,企业领导者要打造人人平等的氛围,在制定决策时要吸收群众意见,使广大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公,激发自身集体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促进企业文化的长期发展。
(三)保持思政文化差异
虽然思政教育工作和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统一性,但是作用效果也有差异。在企业实际发展进程中,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而是要结合其差异性与统一性进行协调运作。例如: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打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也是一种影响员工思想道德意识的外部因素,并不具备党建教育的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将党建意识深入到员工思想当中,有教育意义。因此在实现二者融合时,需要找准二者差异性与不可代替性,保证建设内容符合二者自然规律。
(四)引入网络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进入到企业工作当中,并逐渐成为人才结构主体。此类人才群体的生长环境较为自由开放,所以决定其必然具有思维活跃、视野广泛、创新意识等特点,但是受到网络外来思想的影响,其在政治理念上也缺少老一代的坚定意识。想要对企业员工实现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就需要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较快,90后、95后对于网络信息的吸收速度不断递进,其中浏览数字媒体占据了其业余时间的80%,因此在落实文化建设工作时,移动媒体将成为效果更好的载体。年轻人对于移动媒体宣传模式接收效果也更好。因此企业在落实文化建设时,可以积极将文化活动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例如:在宣传某活动信息时,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转发的方式,加快信息在员工群体中的流通速度,使网络平台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延伸。在网络平台中,管理者还可以树立起榜样形象,积极挖掘青年员工的优秀事迹,在平台上加以宣传,以正能量、积极性的形象带动更多员工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在构建信息平台时,要重视影响力的分析,利用趣味性的编辑手段,引导员工加入思政宣传当中。联动线上线下共同开展活动,例如:个人实践技能展示、人才经验交流会、专题演讲、讲座等等。潜移默化中将文化建设打造成酒厂的独有品牌[2]。
(五)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很多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往往将其当做一种必然的工作任务,不能深入了解到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实际工作不能达成预期目标要求,出现“重管理,轻思想”的问题。在日常开展活动时,也往往是关注管理模式,通过硬性规定约束员工行为,例如:统一服装、统一口号,每天开早会的时候让所有员工站成一排喊出口号。这种方式过于“表面化”,不仅无法发挥出思政教育作用,同时还可能会引起员工的逆反情绪。为改善这一问题,发挥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的真正作用,就需要从教育方式入手。提高員工对思想文化教育的认同感,使其认识到文化与思想是企业的软实力,与其工作效益和工作环境有着重要联系。管理者需要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和文化建设划分到同等位置,保证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将党的指导作为思想教育的方向。例如:定期开展会议,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使党建精神深入到企业各个部分,突出思政工作对我党精神文明的弘扬与继承。
结论:综上所述,一直以来我国市场体系中,企业的发展过于关注经济,而忽视文化建设起到的作用。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实现文化建设是引导思想和生产相统一的重要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能够有效促进员工积极性,使其以更加饱满、充沛的热情投入到岗位当中,树立正确思想,规范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1]陈萍.借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打造和谐企业文化[J].现代企业,2018(08):67-68.
[2]张亚云.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思政教育结合之我见[J].智库时代,2018(32):27+30.
作者简介:
宋美蓉,(1981年10月18日),籍贯到市(山西省太原市),民族(汉),职称(助理政工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单位名称(山西省太原市太原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单位所在省市(山西省太原市),单位邮编(030013)
关键词:思政工作;企业文化;道德教育
引言:企业文化是一个经济主体经过长时间发展进程累计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期背景下,企业想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要重视文化建设效果,以文化促进内部凝聚力。而思想政治工作属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将二者有效融合起来,对于企业创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具体措施。
一、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对于酒厂来说,经济效益是保证自身发展的动力,所以企业内的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需要建立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从二者关系上来看,其具有很强的统一性。首先在企业内部加强思政教育,核心目标是为了推进企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主体,使国民经济向着良性状态发展。而文化建设则是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运营氛围积极向上,从而更好的展示出精神文明与生产状态。所以二者在目标上具有统一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建立在企业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服务目标为市场经济主体,因此在促进思项与文化结合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要重视酒厂品牌形象的树立,同步企业社会效益。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统一性还体现在指导思想上,无论是思想还是文化,都需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将党的建设深入到各个工作环节当中。文化革新要紧跟党的各项方针,符合党的要求,确保社会主义思想的规范化。另外,思政和文化的作用主体都是人,因此在作用载体和作用目标上,两者也有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通过某种宣传模式,促进员工改观以往思想,或通过制度指标约束员工行为。由此可见,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无论从原则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很强的统一性[1]。
二、促进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策略
(一)深化良性党建氛围
为深化良性党建氛围,企业需要重视党建效果,在日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积极融合党建文化,巩固企业内的党组织服务效果。用党组织的思想觉悟带动全体员工和谐发展。在深化党建氛围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发挥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作用。在平时深化党建氛围,让党组织人员能够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承担起对应责任,发挥自身引导效果,全方位在员工群体中深化思政教育意义。
(二)建立以人文本原则
新时期背景下,酒厂落实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员工个人综合素质,促进国家整体利益。上文中提到,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文化建设,其最终的作用目标都是员工。因此在促进二者融合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多站在员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在制定思政教育计划时,从实际出发,考虑到职业道德素质与个人价值实现两方面因素。不仅仅要激发其工作热情,更加积极、活跃的投入岗位工作中。同时还要让其在工作的同时发挥自身最大价值,提高综合素养。因此,在平时管理中,企业领导者要打造人人平等的氛围,在制定决策时要吸收群众意见,使广大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公,激发自身集体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促进企业文化的长期发展。
(三)保持思政文化差异
虽然思政教育工作和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统一性,但是作用效果也有差异。在企业实际发展进程中,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而是要结合其差异性与统一性进行协调运作。例如: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打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也是一种影响员工思想道德意识的外部因素,并不具备党建教育的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将党建意识深入到员工思想当中,有教育意义。因此在实现二者融合时,需要找准二者差异性与不可代替性,保证建设内容符合二者自然规律。
(四)引入网络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进入到企业工作当中,并逐渐成为人才结构主体。此类人才群体的生长环境较为自由开放,所以决定其必然具有思维活跃、视野广泛、创新意识等特点,但是受到网络外来思想的影响,其在政治理念上也缺少老一代的坚定意识。想要对企业员工实现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就需要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较快,90后、95后对于网络信息的吸收速度不断递进,其中浏览数字媒体占据了其业余时间的80%,因此在落实文化建设工作时,移动媒体将成为效果更好的载体。年轻人对于移动媒体宣传模式接收效果也更好。因此企业在落实文化建设时,可以积极将文化活动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例如:在宣传某活动信息时,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转发的方式,加快信息在员工群体中的流通速度,使网络平台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延伸。在网络平台中,管理者还可以树立起榜样形象,积极挖掘青年员工的优秀事迹,在平台上加以宣传,以正能量、积极性的形象带动更多员工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在构建信息平台时,要重视影响力的分析,利用趣味性的编辑手段,引导员工加入思政宣传当中。联动线上线下共同开展活动,例如:个人实践技能展示、人才经验交流会、专题演讲、讲座等等。潜移默化中将文化建设打造成酒厂的独有品牌[2]。
(五)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很多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往往将其当做一种必然的工作任务,不能深入了解到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实际工作不能达成预期目标要求,出现“重管理,轻思想”的问题。在日常开展活动时,也往往是关注管理模式,通过硬性规定约束员工行为,例如:统一服装、统一口号,每天开早会的时候让所有员工站成一排喊出口号。这种方式过于“表面化”,不仅无法发挥出思政教育作用,同时还可能会引起员工的逆反情绪。为改善这一问题,发挥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的真正作用,就需要从教育方式入手。提高員工对思想文化教育的认同感,使其认识到文化与思想是企业的软实力,与其工作效益和工作环境有着重要联系。管理者需要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和文化建设划分到同等位置,保证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将党的指导作为思想教育的方向。例如:定期开展会议,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使党建精神深入到企业各个部分,突出思政工作对我党精神文明的弘扬与继承。
结论:综上所述,一直以来我国市场体系中,企业的发展过于关注经济,而忽视文化建设起到的作用。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实现文化建设是引导思想和生产相统一的重要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能够有效促进员工积极性,使其以更加饱满、充沛的热情投入到岗位当中,树立正确思想,规范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1]陈萍.借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打造和谐企业文化[J].现代企业,2018(08):67-68.
[2]张亚云.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思政教育结合之我见[J].智库时代,2018(32):27+30.
作者简介:
宋美蓉,(1981年10月18日),籍贯到市(山西省太原市),民族(汉),职称(助理政工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单位名称(山西省太原市太原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单位所在省市(山西省太原市),单位邮编(0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