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变动与大学生就业关联的研究现状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拉动社会就业需求,引起就业结构、就业数量以及就业质量的变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近年来,随着经济波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本文对现有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变动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相关观点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经济结构变动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启示。
  关键词:经济结构 大学生就业
  经济结构(Economic Structure),是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它有多重含义。本文从经济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角度,基于城乡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专业结构的分类对现有研究理论进行梳理。
  一、城乡结构与大学生就业
  城乡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和城乡二元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城市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城市化又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进程快。一方面,伴随城市化的进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扩张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王志凯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策划能公式化进程的互动》的研究中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是工业化。特别是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促使人口资源等要素集聚。可以推论城市化对人口的吸纳中对大学生就业的辐射作用。但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农业产业向工业的转移,农民脱离土地弃农从工、从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就业压力和挑战。沈汉溪《中国农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及预测》一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预测出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在未来十到二十年持续减少的绝对趋势,从实证意义上反映出农民就业的转型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挑战。此外,李宝芳等学者研究认为,城市化与大学生就业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留城的农村大学毕业生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二)城乡二元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二元结构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博克提出,是指一国内存在着两种在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等方面不同质的相互独立运行的社会子系统。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同时存在的以城市社会为一元和以农村社会为一元城乡二元发展未协调的社会二元结构。刘志强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农民社会地位不高等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是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田雄、朱考金通过对南京十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与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制约着农村大学生的就业行为选择。缪小勇、张艳霞、王淑珍研究分析指出,中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城乡劳动力就业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就业,加剧了就业难度。杨金平、徐福刚、杨志惠的研究认为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林海立足于二元结构的现实分析大学生就业难,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二、人口结构与大学生就业
  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等。本文主要从受教育程度角度研究人口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从1999年到现在,我国大学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规模也随之同步增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数据, 2004年毕业生人数280万,2005年333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2010年631万,而最新公布的2011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60多万,从2004年到201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了380多万,呈持续增长趋势。按照本科四年制推算,我们以2007年到2011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人数为依据,统计了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如表1所示,总计将达到2556.76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政策等因素影响,高考扩招成为近几年的惯例(以2008年为例,全国计划招生人数为599万,但当年报考人数1050万,录取率57.88%,即实际录取人数为607.7万人)。在市场经济不景气,就业市场压力大、岗位少,就业前景不明朗等大环境下,未来几年,暂且不说历年积压,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单是这二千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就给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庞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事关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展开了对适龄教育人口与适龄劳动人口研究。苗国、黎明泽等认为由于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承受不了逐渐增高的就业压力,现阶段中国每年新增适龄教育人口供大于求,但还未到达峰值,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见图二)。彭佳、黎龙翔从人口学分析视角《浅谈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思考》中提出推进人口生态建设,即,优化人口生育结构,提升人口素质,从而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张华更通过对未就业人口数据的统计,指出大学毕业生"待就业"人口在未就业人口中的显著比例,并呈逐年递增状态,进而反映了未来几年的社会就业压力。从受教育程度视角,人口结构清晰反应出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与困境。
  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
  当前,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需要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入手,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最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最大产业而超过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经济水平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又随生产力的发展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最大产业。按照产业就业互动理论,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带动就业结构出现一系列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将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呈阶梯式转移,从而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组合。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尚未达到最优发展模式,如表3所示,2005-2009年,在三次产业分类中,第一产业吸纳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从44.8%到38.1,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呈上升趋势,分别从23.8%到27.8和从31.4到34.1。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在三次产业分类中,第一产业从业人数绝对数额及其所占比重最大,二三产业比较显示,第三产业相对吸纳就业人数更多。结合各产业占GDP比重及其贡献率可以看出,三次产业发展中,第三产业的增长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解决就业问题。   国内众多学者针对产业结构与就业进行研究。王庆丰利用就业结构收敛速度测度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结构进行研究,认为需要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流动,缩小各产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提高就业结构收敛速度,以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詹虎、罗秀研究指出"产业结构演进带动了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导致了各学科相应学生规模、就业情况的变化。""各学科专业与三次产业的相关性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主要分布于第二、三产业。于宁,王义等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研究,比较一致地认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力量,由27.7%上升到34.5%,拉动大学生就业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此外,还有学者分行业研究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例如,王振存主张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大学生就业。闫莹、赵艳珍提出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
  高校的专业设置分类与大学生就业呈直接相关关系,它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多数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刘海燕、董晓东认为,"目前我国高校专业结构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许多障碍,调整高校专业结构是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要求。"罗亚萍在《就业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以中国城镇就业量为基础》一文中指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应调整教育结构,使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适应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郑彩莲提出,"高校与地方产业必须梳理互动的共赢理念,整合社会资源,使高校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有相应研究针对我国的专业结构设置现状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宋洪山、鹿立通过对分行业人才就业弹性系数和人才就业产出弹性系数的计算,得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潜力较大与较小的专业结果。除此之外,蒋笃运提出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发展新兴学科。
  五、国外研究现状
  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看来,借由成熟的劳动力市场背景,高校毕业生总体被认为是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专门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文献并不多。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很多西方国家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例如,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到国家出现的大学生工资贴水的下降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等)。国外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中,主流是从供给--需求角度进行(Freeman ,1979;Katz and Murphy, 1992; Card and Lemieeux ,2001 )。主要表现在,一个时期内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的集中涌入,而劳动力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另外,从结构角度分析,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差异也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此,国外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有从期望收益、过度教育、个体差异等角度的实证分析。这些多角度的经验性研究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根源于特殊的国情,所以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国外的发展模式。
  六、总结与简要评述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对经济结构变动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科学严谨地对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大部分学者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但在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学者们多是从经济结构的某一方面展开对大学生就业的分析,鲜有学者进行综合性的探讨,研究视角的单一性,使得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研究数据的可参考性。经济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就本文所涉及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专业结构五种因素,它们如同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当一根手指起作用的时候,必然会扯动另外四根手指联动效应。五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相关联的同时,它们各自之间也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经济结构的变动,作用于大学生就业。例如,在分析产业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时,需要考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又不能缺少城乡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向互动,同时,人口结构与就业结构又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劳动力来源,需要综合多方视角进行思考。同时我们又要注意的是,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是知识劳动者,与普通劳动者有所不同,所以根据普通劳动者得出的研究数据不能直接挪用到大学生就业研究领域。因此,从宏观角度对经济结构变动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进行实证研究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必然所趋。
  参考文献:
  [1]李君甫.中国农民就业结构变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8).
  [2]沈汉溪.中国农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及预测[J].集体经济,2010,(4).
  [3]刘志强.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4]田雄、朱考金.农村大学生就业行为与社会结构关系研究--以南京市十所高校调查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4).
  [5]杨金平、徐福刚、杨志惠.农村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就业的可行性及对策探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80).
  [6]杨金平.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大学生就业的联动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
  [7]李宝芳.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大学毕业生的城市适应[J].社科纵横,2010,(9).
  [8]王志凯.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1).
  [9]詹虎、罗秀.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探索,2010,(10).
  [10]郑彩莲.对接高校人才优势推进地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J].广角,2010,(11).   [11]张文君.高校大学生就业积极关注国家产业振兴规划[J].现代农业科学,2009,(11).
  [12]苏剑、盛磊.刘易斯拐点、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问题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3).
  [13]于宁.浅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0,(7).
  [14]王义、周红、胡晓霞、张菊霞.浅析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15]闫莹、赵艳珍.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J].产业研究,2010,(06).
  [16]王庆丰.中国就业结构收敛问题研究[J].河南科学,2011,(1).
  [17]张华.2005--2020:中国青年就业三大难题与突围之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5,(03).
  [18]黎明泽.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人口学视角探析[J].青年探索,2007,(5).
  [19]彭佳、黎龙翔.浅谈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01).
  [20]苗国.生育率下降背景下高等教育扩张与大学生就业困难--从"98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次贷金融危机"[J].人口与发展,2010,(4).
  [21]宋洪山、鹿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口经济学分析[J].调查与思考,2005,(02).
  [22]刘海燕、董晓东.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J].科教纵横,2010,(5).
  [23]罗亚萍.就业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以中国城镇就业量为基础[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4]王振存.现代服务业促进大学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思考[J].科技观察,2010,(4).
  [25]林海.二元经济结构下大学生就业特征及成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
  [26]缪小勇,张艳霞,王淑珍.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2,(2).
  [27]Freeman R.B.The Effect of Demographic Factors on Age-Earnings Profile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79,14(3).
  [28]Katz L.F.,Murphy K.M. Changes in Relative Wages , 1963-1987: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1).
  [29]Card D,Lemieux T. Can Falling Supply Explain the Rising Return to College for Younger Men A Cohort-Based Analysi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sc,2001,116(2).
  作者简介:原伟超(1986-),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住房公积金是我国住房保障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住房公积金的使用原则是"定向专用",及紧紧围绕着保障人民住房安全的职能展开运作。本文主要通过讨论住房公积金的运行管理,对运行管理做一下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结合国外相关城市的成功经验,试图在公积金的运行管理上找到中国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住房保障 运行管理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住房制度在计划经济体
期刊
摘 要:影响外卖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直接关系到商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论文研究了大学校园外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以及其影响程度。针对一些主要影响因素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口味、卫生及配送速度这三个因素对购买可能性的影响最为显著,以此为依据对商家提出了管理改进措施。  关键词:外卖;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学院周边出现
期刊
摘 要:作为西部地区的龙头城市,成都开始进入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大都市区。本文在概括大都市区形成机制、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对成都已经进入大都市区的事实进行说明并分析了成都在大都市区化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为成都大都市区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成都,城市化,大都市区  大都市区作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的城市空间结构组织方式在二战之后成为了世界城市化的主导发展趋势。在我国,改革开放
期刊
摘要:近年来供电企业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供电企业的管理工作水平也逐渐提高。但是随着供电企业的发展,供电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逐渐受到关注。当前供电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本文主要是对当前供电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供电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供电企业;消防安全;管理  供电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
期刊
摘 要: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本文分别从要素禀赋、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性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环境、市场机遇以及政府这六个方面来对南京市核心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京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等高级和专业要素基础雄厚,发展后劲十足。但也发现了一些阻碍南京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些因素:政府过于强势,"越界"行为对市场自由竞争的影响较大;国有企业、党政军单位规模过于庞大,而
期刊
摘 要:绩效管理是供电企业的核心管理职能之一,是供电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当通过恰当的绩效管理措施和文化,使企业中每位员工都发挥潜能,为实现企业绩效最优做出贡献。本文以珠海供电局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主基二元法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在供电企业的创新应用,可作为供电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提供参考。  关键词:员工绩效;主要绩效;基础绩效;供电企业  绩效管理是供电企业的核心管理职能之一,
期刊
摘 要: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与国务院的部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在2020年正式建成,航运中心的建成,其实质就是规划和部署上海自由港的建设。自由港作为一个全球航运与贸易的特殊承接口,对上海的地区发展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旨在介绍现今自由港的功能形态及地区作用,并通过与上海现有的保税港区的比较来论证上海建设自由港的必要,并对上海自由港的功能与定位做出分析。  关键词:航运中心 自由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近年来海外EPC项目风险管理日趋重要。本文通过西亚XX铁路改造项目,对海外EPC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借鉴。目前中资企业承担的海外EPC项目越来越多,但中资企业在这些项目的风险管理方面,能力还显不足。在此背景下,本文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海外 EPC项目 风险 管理  一、引言  近十几年来,中资企业在海外EPC工程总承包市场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期刊
摘 要: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深入,铁路"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在这日新月异的铁路大发展中,多年建立和完善起来的铁路企业职工教育网络和体系发挥了很大作用,为铁路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铁路的发展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装备现代化和相应设施设备的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铁路企业职工培训管理进一步凸显了其基础和保障作用,同时,承担铁路职工培训管理机构
期刊
摘 要: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否高效运行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的银行业历经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仍缺乏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的制度。就我国的银行业而言,银行规制体制在本质上具有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功能,能否建立起一种有效的银行规制体制是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银行规制体制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我国银行业政府规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银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