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生植物在中国园林水景中应用历史悠久。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净化水体,在美化园林景观的同时,改善水环境。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风景区生态密林区水生植物配置为例,阐述了水生植物的应用价值和配置方法。
【关键词】 水生植物;园林;水景;配置;应用
水生植物在中国园林水景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据《史记·孝武本纪》、《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修建章宫,凿“太液池”,植莲、菱等水生植物,制备游船,仿江南采莲的“越女舟”。这可能是最早的有关运用水生植物营造园林水景的文字记录。如今,水生植物已被广泛运用,大到湿地景观,小到迷你水培盆栽,几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水生植物。重要的是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净化水体,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不仅能美化园林景观,更能改善水环境,重现碧波荡漾,清水盈盈的自然美景。
一、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分类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国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種。在园林中,按其生态习性可分为五大类:
1、浮叶植物:根生长在水下泥土之中,叶柄细长,叶片自然漂浮在水面上。常见的有睡莲、荇菜、芡实、菱等。
2、挺水植物:其茎叶伸出水面,根和地下茎埋在泥里。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水葱、菖蒲等。
3、沉水植物:其根扎于水下泥土之中,全株沉没于水面之下。常见的有金鱼藻、黑藻等。
4、漂浮植物:其茎叶或叶状体漂浮于水面,根系悬垂于水中漂浮不定。常见的有浮萍、大漂、凤眼莲等。
5、滨水植物:其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耐水湿,短期内可忍耐被水淹没。常见的有水杉、落羽衫、水松等。
二、水生植物的应用价值
1、美化水面环境,丰富园林景观
水生植物以其灵动的身姿和多变的色彩装点着水面和堤岸,使得原本单调枯燥的水景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同时,水生植物与生俱来的清新、温润、婉约的独特观感又能烘托出水景丰富的意境和内涵。雨花台风景区江南第二泉景点原本仅是一眼泉水、一座假山、一方池塘,单调无趣,只因在池中栽了几株睡莲,搭配从假山垂下的几缕藤蔓,便多了几分诗情画意,显得意境深远、意味深长。因此,应充分利用水生植物营造园林水景,美化水面环境,丰富园林景观。
2、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
水生植物不仅具有美化水体的作用,还具备净化水质的功能。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繁殖,有利于水体的生物平衡,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是天然的水体净化器。例如,水葱能净化水中的酚类,芦苇具有净化水中的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的能力,能吸收汞和铅,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为65%;沉水植物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污染物的沉积,并可通过吸收、转化、积累来降低水中营养盐的含量,从而抑制水体内浮游藻类的繁殖,同时能防止底泥的再悬浮,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雨花台风景区生态密林区中的水体就栽植有水葱、芦苇、菱等水生植物,与景区内其它没有栽植水生植物的水面相较,其水质清澈、生态稳定,从未出现过有害藻类爆发的现象,因此说水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
3、营造良好生境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
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为各种亲水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成为它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而亲水动物的存在也促进了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雨花台风景区生态密林区水面原本仅是一处常年积水的洼地,了无生趣,自从改造完成并栽植上水生植物后,逐渐吸引了白鹭、野鸭、鸳鸯等各种亲水动物来游憩、栖息,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存在。总之,水生植物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是极其重要和无法代替的。
4、涵养水源,固土护坡
水生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强的穿扎固土、涵养水源的能力。栽植水生植物一方面可以保水蓄水,减少水资源流失;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或减轻水流、波浪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起到固土护坡作用。同时,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与性能,提高土壤持水性,增加土壤抗侵蚀能力。雨花台风景区生态密林区水面在改造之前虽然长期积水,但水量有限,在改造并栽植水生植物后,即使在夏季少雨且蒸发量大的时期也能够保持常规水位,水生植物保水蓄水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另外,在岸边种植水生植物不仅能够起到保持水土、固土护岸的作用,又能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所以利用水生植物来固土护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生态护坡形式。
三、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配置
1、开阔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开阔水面水生植物的配置主要以群植和片植的方式为主,注重营造“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观赏效果,如荷花花海、芦苇荡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等。此外,在开阔水面上,还可以利用浮床、浮岛栽培水生花卉,形成“流动的水上花园”,为水面增添景致。雨花台风景区生态密林区水面相对较开阔,因此采用芦苇和水葱群植,勾勒水岸线,搭配睡莲、菱等多种水生植物营造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
2、较小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面积有限的水面,水生植物配置主要以点植和局部片植为主,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较高的要求。水生植物配置时不能太拥挤,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飘浮植物比例不宜超过1/3,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进而影响观赏效果。雨花台风景区木樨园内水榭前的一方池塘,局部栽植一小片睡莲,几尾锦鲤游弋其中,别有一番韵味。
3、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人工溪流的宽度、深浅一般均比自然河流小,硬质池底上常铺设卵石或少量种植土。种植水生植物一般数量不宜太多,种类也不要太繁杂,点缀即可。雨花台风景区雨花石文化区的人工溪滩,以雨花石与卵石铺设溪底,栽植几株睡莲,点缀几丛再力花,体现出水生植物的形态之美。
4、水体边缘的水生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指近水面与堤岸的交界处。水体边缘栽植植物既能装饰水面,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过渡,一般选择浅水植物或滨水植物。雨花台风景区各水体边缘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栽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如需要从水面到岸边自然过渡,一般选择栽植水葱、芦苇等,如需要与岸边高大乔木衔接或需要营造一定高度的树际线则会选择水杉、落羽杉等。
值得注意的是,水生植物只是水景的点缀,不宜过密布置,否则会喧宾夺主,既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视线,也会影响水体的流动。同时,一味地栽植水生植物,而不进行适当的控制,使得某些品种大量繁殖,势必会造成营养、光照、生长空间等的争夺,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反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总之,充分挖掘水生植物的特性、特色,并加以合理适当地运用,能够给园林水景增添多一抹色彩,赋予多一层内涵,体现多一点风情。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2]喻勋林,草铁如《水生观赏植物》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蓝先琳《园林水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关键词】 水生植物;园林;水景;配置;应用
水生植物在中国园林水景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据《史记·孝武本纪》、《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修建章宫,凿“太液池”,植莲、菱等水生植物,制备游船,仿江南采莲的“越女舟”。这可能是最早的有关运用水生植物营造园林水景的文字记录。如今,水生植物已被广泛运用,大到湿地景观,小到迷你水培盆栽,几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水生植物。重要的是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净化水体,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不仅能美化园林景观,更能改善水环境,重现碧波荡漾,清水盈盈的自然美景。
一、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分类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国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種。在园林中,按其生态习性可分为五大类:
1、浮叶植物:根生长在水下泥土之中,叶柄细长,叶片自然漂浮在水面上。常见的有睡莲、荇菜、芡实、菱等。
2、挺水植物:其茎叶伸出水面,根和地下茎埋在泥里。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水葱、菖蒲等。
3、沉水植物:其根扎于水下泥土之中,全株沉没于水面之下。常见的有金鱼藻、黑藻等。
4、漂浮植物:其茎叶或叶状体漂浮于水面,根系悬垂于水中漂浮不定。常见的有浮萍、大漂、凤眼莲等。
5、滨水植物:其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耐水湿,短期内可忍耐被水淹没。常见的有水杉、落羽衫、水松等。
二、水生植物的应用价值
1、美化水面环境,丰富园林景观
水生植物以其灵动的身姿和多变的色彩装点着水面和堤岸,使得原本单调枯燥的水景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同时,水生植物与生俱来的清新、温润、婉约的独特观感又能烘托出水景丰富的意境和内涵。雨花台风景区江南第二泉景点原本仅是一眼泉水、一座假山、一方池塘,单调无趣,只因在池中栽了几株睡莲,搭配从假山垂下的几缕藤蔓,便多了几分诗情画意,显得意境深远、意味深长。因此,应充分利用水生植物营造园林水景,美化水面环境,丰富园林景观。
2、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
水生植物不仅具有美化水体的作用,还具备净化水质的功能。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繁殖,有利于水体的生物平衡,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是天然的水体净化器。例如,水葱能净化水中的酚类,芦苇具有净化水中的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的能力,能吸收汞和铅,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为65%;沉水植物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污染物的沉积,并可通过吸收、转化、积累来降低水中营养盐的含量,从而抑制水体内浮游藻类的繁殖,同时能防止底泥的再悬浮,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雨花台风景区生态密林区中的水体就栽植有水葱、芦苇、菱等水生植物,与景区内其它没有栽植水生植物的水面相较,其水质清澈、生态稳定,从未出现过有害藻类爆发的现象,因此说水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
3、营造良好生境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
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为各种亲水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成为它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而亲水动物的存在也促进了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雨花台风景区生态密林区水面原本仅是一处常年积水的洼地,了无生趣,自从改造完成并栽植上水生植物后,逐渐吸引了白鹭、野鸭、鸳鸯等各种亲水动物来游憩、栖息,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存在。总之,水生植物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是极其重要和无法代替的。
4、涵养水源,固土护坡
水生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强的穿扎固土、涵养水源的能力。栽植水生植物一方面可以保水蓄水,减少水资源流失;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或减轻水流、波浪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起到固土护坡作用。同时,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与性能,提高土壤持水性,增加土壤抗侵蚀能力。雨花台风景区生态密林区水面在改造之前虽然长期积水,但水量有限,在改造并栽植水生植物后,即使在夏季少雨且蒸发量大的时期也能够保持常规水位,水生植物保水蓄水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另外,在岸边种植水生植物不仅能够起到保持水土、固土护岸的作用,又能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所以利用水生植物来固土护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生态护坡形式。
三、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配置
1、开阔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开阔水面水生植物的配置主要以群植和片植的方式为主,注重营造“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观赏效果,如荷花花海、芦苇荡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等。此外,在开阔水面上,还可以利用浮床、浮岛栽培水生花卉,形成“流动的水上花园”,为水面增添景致。雨花台风景区生态密林区水面相对较开阔,因此采用芦苇和水葱群植,勾勒水岸线,搭配睡莲、菱等多种水生植物营造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
2、较小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面积有限的水面,水生植物配置主要以点植和局部片植为主,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较高的要求。水生植物配置时不能太拥挤,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飘浮植物比例不宜超过1/3,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进而影响观赏效果。雨花台风景区木樨园内水榭前的一方池塘,局部栽植一小片睡莲,几尾锦鲤游弋其中,别有一番韵味。
3、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人工溪流的宽度、深浅一般均比自然河流小,硬质池底上常铺设卵石或少量种植土。种植水生植物一般数量不宜太多,种类也不要太繁杂,点缀即可。雨花台风景区雨花石文化区的人工溪滩,以雨花石与卵石铺设溪底,栽植几株睡莲,点缀几丛再力花,体现出水生植物的形态之美。
4、水体边缘的水生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指近水面与堤岸的交界处。水体边缘栽植植物既能装饰水面,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过渡,一般选择浅水植物或滨水植物。雨花台风景区各水体边缘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栽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如需要从水面到岸边自然过渡,一般选择栽植水葱、芦苇等,如需要与岸边高大乔木衔接或需要营造一定高度的树际线则会选择水杉、落羽杉等。
值得注意的是,水生植物只是水景的点缀,不宜过密布置,否则会喧宾夺主,既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视线,也会影响水体的流动。同时,一味地栽植水生植物,而不进行适当的控制,使得某些品种大量繁殖,势必会造成营养、光照、生长空间等的争夺,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反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总之,充分挖掘水生植物的特性、特色,并加以合理适当地运用,能够给园林水景增添多一抹色彩,赋予多一层内涵,体现多一点风情。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2]喻勋林,草铁如《水生观赏植物》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蓝先琳《园林水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