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和实践、以形成他们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中学思想教育一般通过“三线一面”的途径得以实现,一是以学校集会、团队活动、晨会等为主线;二是通过班会等活动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的一条线;三是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隐形的德育教育。“一面”是指在各科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和贯穿思想教育,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
现行课程计划把思想政治课单独设立,并配有相应的教材,规定了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任务,这使一部分教师步入了思想教育实现途径的一个误区。而政治课照本宣科,叫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以对付考试拿高分的有之;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课老师的事,靠政治课完成的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之。如此,思想品德教育便无法真正得到体现。在某些学校或一部分教师中,他们的劳动,与其说是教书育人,不如说是教死书,死教书。这与新课改理念完全是相违背的。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目标有着非常可怕的认识差距。随着考试制度、考核内容、评价体制的改革,人才的界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的“以高分论英雄”已经深化为“高分、高能、高品德方为人才”,而且把思想品德放在了首要位置。可见,学校教育首要的是“思想品德”,主要的是“知识和技能”。然而,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许多老师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但既然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我们就应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大胆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教无定法”不等于“教学无法”,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工作方法和选择的途径是否得当,下面是笔者的一段教学活动实录,对以上观点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举证。
九义教材初三英语,其大部分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因素,事实性、知识性很强,如:Unit 3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 tiful”这一单元就是围绕“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现在完成时态”的。我利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话题把动能与语言语法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It is duty to keep our environment”“If everyon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以及环境保护有关的主要话题来展开教学活动。在进行词、句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讨论问题中让学生检讨自己,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对以下问题充分讨论:1、Have you ever spat on the floor……(你曾经做过……)?2、Have not you ever……曾经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在热烈而又活跃的讨论中学到词、句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解读过程中,我随意问:“Have you ever thrown any litter on the floor in the classroom or at school”(你曾经在教室里、校园里或其他公共场所随意扔过垃圾吗?)“Have you ever drown on wall ?”(你曾经在教室墙壁上乱画过吗?)“Have you ever cut down trees?”(你曾经乱砍过树吗?)……“Have you ever spat on the floor or in public place? ”(你過去常常随地吐痰吗?)等等,通过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既学习了生词、句法、时态,又让学生深刻地检讨了自己过去曾经有过的不良行为。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设计“你该怎么做”的问题,如:“What will you do when see a litter before or ”(当你看到面前有一点垃圾的时候,你该怎么办?)“What will you do when see someone draws on the wall”(当你看到有人在墙上乱画的时候,你该怎么做?)“When yousee someone picks flowers or cut young tree,what will you do? ”(当你看到有人摘花或者砍树的时候,你该怎么做?)……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到“环保”中来,互相监督,共同遵守。最后小结时,一是提炼知识点,二是深化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我所带的班级卫生工作搞得非常出色,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班班委在学校门口立了一块写有如下内容的小黑板——
“假如你随手捡起一块垃圾,不良行为将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有一天放学途中,我听见身后有人用英语这样说道:“Why? Have you used to do that?”(为什么,你过去常这样吗?)一位其他班的同学很抱歉地说“Sorry!”(对不起!),并随手捡起了自己扔的果皮。
我们设想:在教学以上课文时,如果还是采取以前那种把生词、句法、时态提出来反复教读和讲解,应付考试得高分可能没有问题,但能否出现以上那种自觉保护环境那种令人欣慰的场面就值得怀疑了!
由此可见,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完全取决于老师的认识态度、方法和策略。再如,对待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传统的方法是批评教育,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收到的效果是出奇的好。在我担任学科的学生作业本上常有这样的批语,“你今天的作业进步多了,要是把字再写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你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学生,但别让书写问题束缚了你学习的手脚”,“小心!书写问题有可能给你今后的成功带来不小的麻烦”,“有信心把字再写得好一点吗?!”等等。当然,教学是双向的,功夫不到,目的也就不可能全部实现,有一次,一个书写本来就较差的学生当天的作业书写特别乱,我立即从侧面进行了了解,原来他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所致,于是我在他的作业后面批道:“看到你能带病坚持学习,老师太高兴了,祝你早日康复!”我采取回避主要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利用“自知之明”明白老师的用意,其结果当然是达到了我要的目的。
看似简单的批语却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其结果是使学生变接受批评的压力为主动学习的动力。新旧方法、表扬与批评,就因为观念的更新,手段的不同而产生了截然两样的效果。
以上实录,虽不能代表“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的全部,但如果我们用以小见大的眼光去透视和拓展,要实现思想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将不再成为难事,“教无定法”也将不再成为我们参与教改,大胆探索和进取的脱辞。
现行课程计划把思想政治课单独设立,并配有相应的教材,规定了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任务,这使一部分教师步入了思想教育实现途径的一个误区。而政治课照本宣科,叫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以对付考试拿高分的有之;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课老师的事,靠政治课完成的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之。如此,思想品德教育便无法真正得到体现。在某些学校或一部分教师中,他们的劳动,与其说是教书育人,不如说是教死书,死教书。这与新课改理念完全是相违背的。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目标有着非常可怕的认识差距。随着考试制度、考核内容、评价体制的改革,人才的界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的“以高分论英雄”已经深化为“高分、高能、高品德方为人才”,而且把思想品德放在了首要位置。可见,学校教育首要的是“思想品德”,主要的是“知识和技能”。然而,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许多老师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但既然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我们就应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大胆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教无定法”不等于“教学无法”,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工作方法和选择的途径是否得当,下面是笔者的一段教学活动实录,对以上观点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举证。
九义教材初三英语,其大部分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因素,事实性、知识性很强,如:Unit 3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 tiful”这一单元就是围绕“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现在完成时态”的。我利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话题把动能与语言语法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It is duty to keep our environment”“If everyon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以及环境保护有关的主要话题来展开教学活动。在进行词、句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讨论问题中让学生检讨自己,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对以下问题充分讨论:1、Have you ever spat on the floor……(你曾经做过……)?2、Have not you ever……曾经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在热烈而又活跃的讨论中学到词、句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解读过程中,我随意问:“Have you ever thrown any litter on the floor in the classroom or at school”(你曾经在教室里、校园里或其他公共场所随意扔过垃圾吗?)“Have you ever drown on wall ?”(你曾经在教室墙壁上乱画过吗?)“Have you ever cut down trees?”(你曾经乱砍过树吗?)……“Have you ever spat on the floor or in public place? ”(你過去常常随地吐痰吗?)等等,通过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既学习了生词、句法、时态,又让学生深刻地检讨了自己过去曾经有过的不良行为。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设计“你该怎么做”的问题,如:“What will you do when see a litter before or ”(当你看到面前有一点垃圾的时候,你该怎么办?)“What will you do when see someone draws on the wall”(当你看到有人在墙上乱画的时候,你该怎么做?)“When yousee someone picks flowers or cut young tree,what will you do? ”(当你看到有人摘花或者砍树的时候,你该怎么做?)……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到“环保”中来,互相监督,共同遵守。最后小结时,一是提炼知识点,二是深化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我所带的班级卫生工作搞得非常出色,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班班委在学校门口立了一块写有如下内容的小黑板——
“假如你随手捡起一块垃圾,不良行为将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有一天放学途中,我听见身后有人用英语这样说道:“Why? Have you used to do that?”(为什么,你过去常这样吗?)一位其他班的同学很抱歉地说“Sorry!”(对不起!),并随手捡起了自己扔的果皮。
我们设想:在教学以上课文时,如果还是采取以前那种把生词、句法、时态提出来反复教读和讲解,应付考试得高分可能没有问题,但能否出现以上那种自觉保护环境那种令人欣慰的场面就值得怀疑了!
由此可见,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完全取决于老师的认识态度、方法和策略。再如,对待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传统的方法是批评教育,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收到的效果是出奇的好。在我担任学科的学生作业本上常有这样的批语,“你今天的作业进步多了,要是把字再写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你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学生,但别让书写问题束缚了你学习的手脚”,“小心!书写问题有可能给你今后的成功带来不小的麻烦”,“有信心把字再写得好一点吗?!”等等。当然,教学是双向的,功夫不到,目的也就不可能全部实现,有一次,一个书写本来就较差的学生当天的作业书写特别乱,我立即从侧面进行了了解,原来他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所致,于是我在他的作业后面批道:“看到你能带病坚持学习,老师太高兴了,祝你早日康复!”我采取回避主要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利用“自知之明”明白老师的用意,其结果当然是达到了我要的目的。
看似简单的批语却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其结果是使学生变接受批评的压力为主动学习的动力。新旧方法、表扬与批评,就因为观念的更新,手段的不同而产生了截然两样的效果。
以上实录,虽不能代表“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的全部,但如果我们用以小见大的眼光去透视和拓展,要实现思想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将不再成为难事,“教无定法”也将不再成为我们参与教改,大胆探索和进取的脱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