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方志敏精神在新常态下精彩绽放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方志敏精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弘扬方志敏精神,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做到全域传承、全新开发,把红色基因转变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软实力。
  [关键词]方志敏精神 全域传承 全新开发 软实力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强调,要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前列。以“爱国、创造、清贫、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方志敏精神,与井冈山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方志敏精神都是必须传承的红色基因和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弘扬方志敏精神,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红色文化价值,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做到全域传承、全新开发,把红色基因转变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软实力。
  一、方志敏精神具有无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方志敏精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态势下,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弘扬方志敏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价值之一:对党忠诚的政治价值
  方志敏一生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党的组织。深知凶险,他仍举兵北上,坚定地说:“我下了决心去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面对屠刀,他仍矢志不渝,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当前,在各种社会思潮的交织激荡下,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得了精神上的“软骨病”;不辨大是大非,做了政治上的“糊涂虫”。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理直气壮地把对党忠诚的主题唱响,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党中央看齐,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价值之二:勇于创造的改革价值
  方志敏革命生涯所昭示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实质就是创造精神。在无现成模式仿效、无外来支援仰赖的情况下,他首创股份制、股票、地雷战等等,开创了“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他对自己的创造有过这样的表述:“解决被敌人严密封锁的经济问题,解决经过八九年战争的财政问题,还解决其他许多重大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而是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的,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今天的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难题更为复杂,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改革创新。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传承敢闯新路的精神,敢于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体制、旧做法,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勇当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
  价值之三:甘守清贫的修身价值
  方志敏一向過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他“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习近平总书记曾感言:“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一些党员干部贪图享受,讲排场、比阔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淡忘了清贫精神。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主动去物欲、去贪欲、去奢靡、去虚荣,远离不义之财,懂得知足知止,保持“与其浊富、宁死清贫”的高尚情操。
  价值之四:立根固本的教育价值
  方志敏精神是对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对社会各阶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大资源。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全国红色资源富区已经掀起了建设红色干部学院的高潮,竞相打造红色教育品牌。例如,河南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2013年创建,不到三年分别承接各类班次970余个、580余个,分别培训学员6万余人次、5万余人次。可见,红色教育已经成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滋养,成为打造干部教育品牌特别是党性教育品牌的重要方式。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把红色基因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效果,不断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免疫能力”。
  价值之五:助推崛起的文化价值
  对上饶来说,方志敏精神是其他城市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随着发展转型升级,红色基因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重塑区域形象的软实力。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突破8亿人次,同比增长15%,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比例提高到1/4;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0%。近年来,上饶注重红色文化与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外界对老区的偏见,树立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形象。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发展需要文化尤其是红色基因的支撑。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凸显这一上饶特有的文化品牌,塑造形象,支撑发展,使其永远葆有鲜明的特色,永远葆有蓬勃的生机,成为推动上饶绿色崛起的不竭动力。
  二、方志敏精神开发仍在破茧挣扎、等待精彩
  近年来,上饶挖掘内涵、突显特色,强力推介、扩大影响,传承和弘扬了方志敏精神。但与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
  挣扎之一:机制缺陷,整体推进不聚力
  2003年和2004年,上饶相继成立上饶集中营名胜区管委会和上饶方志敏纪念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管委会,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管理体制缺陷。同一个红色文化资源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不同的部门在管理权限划分上往往交叉重叠、混淆不清。二是规划机制缺陷。全市至今没有制定红色文化开发规划,各地仍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各县也因此推进不平衡、不同步,主要表现为红色资源富区工作热度高于、教育效果好于红色资源贫区。三是开发机制缺陷。开发以政府为主体,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少。由于投入有限,不少红色区域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甚至于一些红色旧址、红色文物的挂牌保护也成了形式。   挣扎之二:转型迟缓,融合发展不深入
  经过十余年发展,红色旅游已经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但上饶红色旅游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融合不深、转型迟缓问题突出。一是与旅游景区融合不深。三清山、龟峰、婺源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也有红色文化,但由于开发推介乏力,红色文化未能借势成名,红色文化在品牌景区往往成了“鸡肋”。二是与文化产业融合不深。除20世纪拍摄的电影《上饶集中营》、正在拍摄的电影《方志敏》和少量戏曲外,鲜有上档次的红色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三是与休闲时代融合不深。红色区域除农家乐模式较为成熟外,仍是铜像广场、纪念馆(碑)、故居(旧址)“老三样”,是典型的“文物旅游”,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挣扎之三:受众参差,群体参与不平衡
  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面对的是大众,而不是特定人群,但目前存在“三热三冷”的反差现象:一是机关热,基层冷。党政机关红色文化教育相对较多,但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乡镇村居在传承红色基因上处于“四无”状态,即无意识、无活动、无投入、无效果。二是学校热,社会冷。学校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战场,但专门针对广大群众开展的红色教育活动相对较少,特别是务工人员、农民、工人和低收入群体成了红色基因传承的盲区,很多普通群众甚至不知方志敏其人其事。三是城市热,农村冷。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大都在城市里举行,广大农村和为数众多的农民群体几乎成为传承红色基因遗忘的角落。
  挣扎之四:模式老套,传承效果不理想
  各地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方志敏精神工作中普遍存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甚至存在“老年追随却难参与、青少年参与却是围观”的现象。一是展示方式落后。大多停留在静态形式,图片、文字、实物加上雕塑、画像、图片就是“红色教育基地”,缺乏直观性、生动性、体验性。二是教育手段固化。党政机关主要是召开报告会、座谈会,组织参加一些大型主题活动或重大红色纪念日活动;中小学则采用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方式。这种单一、固化的宣传教育手段远离大众的生活实际,导致受众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下降。三是网络教育匮乏。缺少红色基因传承网站,更缺乏对红色文化网络教育的评价机制和有效的引导机制,红色文化网络教育更多的是在自发、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三、方志敏精神需要全域传承、全新开发
  弘扬方志敏精神,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红色文化价值,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做到全域传承、全新开发,把红色基因转变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软实力。
  改革之一:健全機制,形成整体合力
  只有建立健全机制,完善顶层设计,才能有效地组织弘扬方志敏精神的工作。一是健全规划机制。由市委宣传部、市旅发委牵头,尽快研究制定全市方志敏精神传承与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原则、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重要措施。二是健全开发机制。成立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红色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和其他配套旅游项目。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将弘扬方志敏精神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干部考核体系,督促各地各部门各战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和参与到这项工程中来。
  改革之二:力推融合,加快转型升级
  弘扬方志敏精神应突破常规,大力实施“红色文化+”工程,构建全新产业链。一是实施“红色文化+名景区”工程。根据上饶红、绿、古三大旅游资源具有共生性特点,着力补齐知名景区红色文化宣传推介短板,精心打造“红色之魂、绿色之美、古色之特”的旅游形象。二是实施“红色文化+新业态”工程。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与观光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以及红色文化精品创作相结合,打造一批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三是实施“红色文化+新技术”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的数字化、虚拟化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模拟再现当年的真实场景,增强视觉冲击,增强情感震撼,从而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提高红色基因传承效果。
  改革之三:狠抓项目,打造永续动力
  弘扬方志敏精神,需要策划项目、兴建项目、发展项目。一是兴建方志敏干部学院项目。明确学院体制,明确办学方针,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成为省委组织部重点建设的干部学院之一。二是兴建多功能军事影视基地项目。上饶作为苏区,当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应走差异化竞争之路,突出军事主题,引进战略合作者,打造一个多功能军事影视基地。三是兴建红色文化休闲体验园项目。以“红色省会”葛源为重点,设计开发射击、攀爬、野战等体验型项目,打造一个集休闲、体验、度假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休闲体验综合园。四是兴建红色节庆赛事产业项目。传承当年赤色体育运动项目,融入现代体育元素,力争做成赣浙闽皖的品牌、全国品牌。
  改革之四:夯实基层,确保全域覆盖
  坚持把基层作为弘扬方志敏精神的着力点,确保资金投向基层,活动进入基层,强音响自基层。大力推进红色基因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等“六进”活动。具体是:组建由专家学者、老红军后代、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宣讲团,深入各行各业讲述“红色故事”;精选各类红色图书、红色电影,在企业、农村、社区开展“读红书、看红色电影”活动;抽调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深入基层一线传播红色文化;组建红色文化演出小分队,深入基层一线表演红色节目;充分利用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等活动阵地,认真组织开展红歌会、红色经典诵读、全民红色健身等一系列持续性的群众红色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让红色文化为广大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真正将红色基因和方志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责任编辑/张荣辉
其他文献
法纪,人民军队制胜的法宝。1927年10月毛泽东等领导工农红军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开始了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人民军队怎么建设,靠什么建设,突出地摆在党和红军领导人面前。面对严酷的战争环境以及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马列主义的引领下,红军把严明的法纪挺在前面,立规矩,守法律,惩贪腐,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开了人民军队法纪建设之先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90周
期刊
[摘要]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论断,勾勒出从“理论—现实的人—实践”这一逻辑建构框架,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发展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想前提、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这三个重
期刊
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彭勃一行赴南城、黎川、广昌、兴国等四县,就如何在红色遗址、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中发挥党史部门的作用进行专题调研。本次调研行程1600多公里,参观考察了红色遗址、纪念设施15处,在重温我党领导下的“倒海翻江卷巨澜”的光辉历史的同时,对江西的红色遗址、纪念设施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党史人身上的担子有了更紧迫的体会。  一、红色遗址、纪念设施保护开发利用的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民众,为广大民众接受和实践的过程。从政治传播的视角来观照瞿秋白五卅时期的实践活动,不仅对于探究瞿秋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梳理五卅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特征。  [关键词]瞿秋白 五卅时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政治传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重视政治传播的开展,并将政治传播作为发展组织、开展革命的重
期刊
82年岁月的流逝,不能流走人们对先烈的记忆。82年历史的尘封,不能封灭后代对英雄的缅怀。钱壮飞被周恩来、邓颖超盛赞为“传奇式的英雄”,1935年牺牲于乌江渡口一带。  钱壮飞,原名钱壮秋、钱潮。1915年考入北平医科专门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行医、开办电影公司、编写电影剧本,以及充当美术教员和小报编辑为职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国民党通缉,其后转移至上海。他一方
期刊
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
期刊
[摘要]长征途中,毛泽东努力纠正“左”倾错误,使真理由少数人掌握变成多数人的自觉行动,这个过程充满着曲折和艰辛。充分体现了革命领袖执著的信念、求真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在今天仍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关键词] 毛泽东 长征 “左”倾错误 真理  真理往往首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真理只有被多数人掌握,才能形成巨大物质力量。从1931年赣南会议开始长达三年时间里,毛泽东在被孤立被排挤
期刊
张宏卿的博士后报告《乡土社会与国家建构——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央苏区的土改为中心的考察》出版了,嘱我写个书评,作为他博士后的合作导师我很乐意为之。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发行,扉页中的“内容简介”写着:本书运用政治学、制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长时段与短时段、区域比较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江西土改为中心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后土改过程中乡村社会的变迁及其与国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回顾人民军队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光辉历程、展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光明前景的同时,高屋建瓴地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进行了科学评价。他说:“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1]如何正确评价南昌起义的伟大历史
期刊
[摘要]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色省会,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传统,必须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生态性整合。在旧址群的保护、修缮、整理、挖掘中要体现历史的原生态,并以生态发展的理念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生态旅游,让旧址与文物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为党员、干部和高校学习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史奉献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赋予红色文化资源以永恒的生命力,助推赣东北老区经济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