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天是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梦想,只是苦于没有交通工具,数百年间这个梦想一直停靠在无数人的心里无法出海。明朝时,情况大为改变,随着一系列战争的进行,当时国内的兵器工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尤其是“火箭”技术的提高,使一个名叫万户的人最终将这个千百年的梦想付诸行动,成为世界航天史上的第一人!
万户生于明朝初年,原本是个富家子弟,和大名鼎鼎的明熹宗朱由校一样从小酷爱木工。两者所不同的是他喜欢钻研,进行技术改良或是发明创造,而朱由校则是纯粹的好做木匠活。万户为了让自己的天赋产生最大的价值,毅然放弃科考,参军入伍走上了保家卫国的第一线。这段时间,他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了一系列武器,刀、枪、箭、炮无所不包。当时明朝政府还和逃到北方的蒙古势力常有大规模交火,他的这些发明让明军屡获战功,大将班背因此十分欣赏他,把他调动到兵器局上班,专心于武器研发。事实上,班背也是个兵器爱好者,他的兴趣重点在当时火箭技术的改良上,并梦想能制造出一飞冲天的“飞鸟”。闲暇之余,班背就与万户一起讨论。有了大靠山,万户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然而,班背是个十分正直的人,舌头不会打弯,心眼也不会打弯,从来都是一根直肠子。没过多久,他就得罪了右中郎李广太,被炒了鱿鱼不算,还被关在拒马河上游的深山中。
看到好友受难,万户心神难安,想尽办法要加以营救。恰好这时燕王朱棣正广泛笼络人才,能工巧匠来者不拒。李广太看准了朱棣这棵大树,竭力巴结,并推荐了精通尖端兵器技术的万户。但是他知道万户和班背的关系,所以多次威逼利诱。万户为了帮好友早日脱离苦海,就答应了他。天算不如人算,拒马河靠近明朝边境,是蒙古骑兵经常遛马的地方。没等万户人到,班背就死在了蒙古人的刀下。遇难前,他让随从把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火箭书》带了出去,交到万户手上,希望完成自己的飞天梦想。
握着《火箭书》,万户立誓要造出“飞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钻研。其实,火箭这种技术早在弓箭诞生不久就已经有了,原本的含义是纵火之箭。通常作战时,士兵在箭头缠上甘草等易燃物品,点燃后射向敌人,达到大力度杀伤对方和焚烧粮草的效果。这种技术使用了很多年,在隋唐时期出现火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重大改良,即把易燃物换成火药,产生的效果就不仅仅是燃烧,还有更大威力的爆炸,这种火箭的名字叫做“弓射石榴箭”。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弓射石榴箭的动力基本还是来自于人的双臂,射程有限,无法达到理想的杀伤效果。这种情形在南宋时发生了改变,当时在与蒙古骑兵的长期对决中,为了有效地在远距离之外消灭对方的机动兵力,让骑兵的优势无法发挥,能工巧匠们开始用火药气体取代人的双臂,推进火箭发射。最初的时候,弓箭手们利用绑在箭杆上的火药筒喷出火药气体来增加射程,不过这是一项高难度工作,人的力量、弓的张力和射角的差别都必须达到完美的配合,才能产生最理想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我们聪明的祖先逐渐设计成完全依靠火药气体推进的发射形式,这就是最原始的单级火箭。
南宋之后的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醉心于帝国广阔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对火箭的技术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直到朱元璋揭竿而起,驱逐元朝,火箭原地踏步的情况才大有改善。经过数代人的研究,明朝的火箭在发射形式上大为丰富,总的来说包括以下三类:
1 简单架式发射:待发的火箭为1-5枚,如神机箭(3发)、龙架箭(单发)。
2 筒式发射:小型的待发箭同样为1-5枚,如小竹简箭(单发)、单飞神火箭(单发)、五虎出穴箭(5发)等;大型的为并列筒式,待发箭有数十枚,如“平旷步战随地滚”,有7个箭筒并列排开,两端有轮,火力强大。
3 箱式发射:可以一次射出20~100枚火箭用于对付密集阵型的敌人,发射箱为木结构,以一次性齐射为主,内部有前后两块带孔挡板,用于确定火箭在箱中的位置,平时用盖子盖上防潮,战时打开盖子点燃引线就可发射,火力猛又易于储藏,因此逐渐成了主要的火箭发射方式,主要品种有一窝蜂(32发)、群鹰逐兔箭(25发)、长蛇破敌箭(30发)、百虎齐奔箭(100发)、四十九矢飞廉箭(49发)。
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力,明朝的火箭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当时的神火飞鸦、火龙出水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三种新产品独具匠心,宋朝火箭的战斗部是铁制的箭簇,杀伤力小,功能单一;神火飞鸦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的战斗部为爆炸型,并且含有铁片瓷片等破片来加大对人员的杀伤效果,火龙出水的战斗部则是纵火燃烧型的,在海战中可以焚毁敌舰。其次是推进用的火箭,以并列的火箭来增加推力,火龙出水更是采用了两级火箭,射程极远,在对日作战中曾经大显其威,让丰臣秀吉的倭兵们吃尽了苦头。
话归正题,万户多年的研究,逐渐从军中广泛使用的火箭中得到了灵感,设计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飞龙”火箭,射程可以达到1000米。理想终于完成,该是实现梦想的时候了,正如钱学森教授所说“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虽然是在600多年前,虽然是百分之百的送死,但是万户还是迈出了人类走向太空的第一步。当时没有宇宙飞船,他就用椅子代替,椅子后面捆绑了47支“飞龙”火箭,借助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太空似乎不再遥远。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想到了着陆问题,手里准备了两个大风筝,这样就可以平稳地降落。这几乎是当时所能用到、所能想到的最先进的优势组合了。
起飞那天,万户坐在飞天椅上,平静地吩咐仆人举起火把。班背的梦想,他的梦想,无数古人的梦想,那一刻在他的口中化作两个坚定的字——点火!随着一阵阵轰响声,火箭喷出一股股火焰,“飞龙”火箭把万户推向半空。正当地面观看的人群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一声巨响,万户连同“飞天椅”一起坠落在万家山……万户就这样走了,他牺牲在了自己梦想的征途中。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类航天先行者,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众人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将他的名字永远写在了他梦想触及的地方。
选自“新浪博客”
万户生于明朝初年,原本是个富家子弟,和大名鼎鼎的明熹宗朱由校一样从小酷爱木工。两者所不同的是他喜欢钻研,进行技术改良或是发明创造,而朱由校则是纯粹的好做木匠活。万户为了让自己的天赋产生最大的价值,毅然放弃科考,参军入伍走上了保家卫国的第一线。这段时间,他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了一系列武器,刀、枪、箭、炮无所不包。当时明朝政府还和逃到北方的蒙古势力常有大规模交火,他的这些发明让明军屡获战功,大将班背因此十分欣赏他,把他调动到兵器局上班,专心于武器研发。事实上,班背也是个兵器爱好者,他的兴趣重点在当时火箭技术的改良上,并梦想能制造出一飞冲天的“飞鸟”。闲暇之余,班背就与万户一起讨论。有了大靠山,万户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然而,班背是个十分正直的人,舌头不会打弯,心眼也不会打弯,从来都是一根直肠子。没过多久,他就得罪了右中郎李广太,被炒了鱿鱼不算,还被关在拒马河上游的深山中。
看到好友受难,万户心神难安,想尽办法要加以营救。恰好这时燕王朱棣正广泛笼络人才,能工巧匠来者不拒。李广太看准了朱棣这棵大树,竭力巴结,并推荐了精通尖端兵器技术的万户。但是他知道万户和班背的关系,所以多次威逼利诱。万户为了帮好友早日脱离苦海,就答应了他。天算不如人算,拒马河靠近明朝边境,是蒙古骑兵经常遛马的地方。没等万户人到,班背就死在了蒙古人的刀下。遇难前,他让随从把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火箭书》带了出去,交到万户手上,希望完成自己的飞天梦想。
握着《火箭书》,万户立誓要造出“飞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钻研。其实,火箭这种技术早在弓箭诞生不久就已经有了,原本的含义是纵火之箭。通常作战时,士兵在箭头缠上甘草等易燃物品,点燃后射向敌人,达到大力度杀伤对方和焚烧粮草的效果。这种技术使用了很多年,在隋唐时期出现火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重大改良,即把易燃物换成火药,产生的效果就不仅仅是燃烧,还有更大威力的爆炸,这种火箭的名字叫做“弓射石榴箭”。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弓射石榴箭的动力基本还是来自于人的双臂,射程有限,无法达到理想的杀伤效果。这种情形在南宋时发生了改变,当时在与蒙古骑兵的长期对决中,为了有效地在远距离之外消灭对方的机动兵力,让骑兵的优势无法发挥,能工巧匠们开始用火药气体取代人的双臂,推进火箭发射。最初的时候,弓箭手们利用绑在箭杆上的火药筒喷出火药气体来增加射程,不过这是一项高难度工作,人的力量、弓的张力和射角的差别都必须达到完美的配合,才能产生最理想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我们聪明的祖先逐渐设计成完全依靠火药气体推进的发射形式,这就是最原始的单级火箭。
南宋之后的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醉心于帝国广阔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对火箭的技术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直到朱元璋揭竿而起,驱逐元朝,火箭原地踏步的情况才大有改善。经过数代人的研究,明朝的火箭在发射形式上大为丰富,总的来说包括以下三类:
1 简单架式发射:待发的火箭为1-5枚,如神机箭(3发)、龙架箭(单发)。
2 筒式发射:小型的待发箭同样为1-5枚,如小竹简箭(单发)、单飞神火箭(单发)、五虎出穴箭(5发)等;大型的为并列筒式,待发箭有数十枚,如“平旷步战随地滚”,有7个箭筒并列排开,两端有轮,火力强大。
3 箱式发射:可以一次射出20~100枚火箭用于对付密集阵型的敌人,发射箱为木结构,以一次性齐射为主,内部有前后两块带孔挡板,用于确定火箭在箱中的位置,平时用盖子盖上防潮,战时打开盖子点燃引线就可发射,火力猛又易于储藏,因此逐渐成了主要的火箭发射方式,主要品种有一窝蜂(32发)、群鹰逐兔箭(25发)、长蛇破敌箭(30发)、百虎齐奔箭(100发)、四十九矢飞廉箭(49发)。
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力,明朝的火箭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当时的神火飞鸦、火龙出水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三种新产品独具匠心,宋朝火箭的战斗部是铁制的箭簇,杀伤力小,功能单一;神火飞鸦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的战斗部为爆炸型,并且含有铁片瓷片等破片来加大对人员的杀伤效果,火龙出水的战斗部则是纵火燃烧型的,在海战中可以焚毁敌舰。其次是推进用的火箭,以并列的火箭来增加推力,火龙出水更是采用了两级火箭,射程极远,在对日作战中曾经大显其威,让丰臣秀吉的倭兵们吃尽了苦头。
话归正题,万户多年的研究,逐渐从军中广泛使用的火箭中得到了灵感,设计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飞龙”火箭,射程可以达到1000米。理想终于完成,该是实现梦想的时候了,正如钱学森教授所说“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虽然是在600多年前,虽然是百分之百的送死,但是万户还是迈出了人类走向太空的第一步。当时没有宇宙飞船,他就用椅子代替,椅子后面捆绑了47支“飞龙”火箭,借助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太空似乎不再遥远。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想到了着陆问题,手里准备了两个大风筝,这样就可以平稳地降落。这几乎是当时所能用到、所能想到的最先进的优势组合了。
起飞那天,万户坐在飞天椅上,平静地吩咐仆人举起火把。班背的梦想,他的梦想,无数古人的梦想,那一刻在他的口中化作两个坚定的字——点火!随着一阵阵轰响声,火箭喷出一股股火焰,“飞龙”火箭把万户推向半空。正当地面观看的人群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一声巨响,万户连同“飞天椅”一起坠落在万家山……万户就这样走了,他牺牲在了自己梦想的征途中。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类航天先行者,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众人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将他的名字永远写在了他梦想触及的地方。
选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