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芪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T细胞亚群、NK细胞计数及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太芪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含量、自然杀伤细胞(NK)计数及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初步探索该药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芪颗粒组、太芪培元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环磷酰胺注射法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服太芪培元颗粒及黄芪颗粒,4周后采血。结果:经造模处理后,模型组小鼠白细胞、淋巴细胞、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成功。经灌药处理后,
其他文献
外感病因在中医病因学理论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内容也相当丰富。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医古籍中“寒湿”理论的相关内容,并指出作为气候环境的寒湿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对病原体的易感性,从而导致外感病的发生;而作为病因的“寒湿”兼邪是以湿邪为本兼具寒邪的性质,侵袭人体导致的是湿病;寒湿兼邪可以“冒、伤、中”的方式侵袭人体,“冒”乃触冒之意,病势往往比较轻浅,寒湿以“伤”的方式侵袭人体则比较容易发生不同病位的传变;“中”则为外邪直中于里,病势一般比较重,而寒湿致病病情往往比二者单独致病更为复杂
目的 观察五虫通络汤辅助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清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6
河间学说自金元时期形成以来,便对《伤寒论》等传统理论形成巨大冲击,学界逐渐出现“寒温对立”的局势。笔者通过比较刘河间与张仲景的学术观点,深入辨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河间学说与张仲景思想并非水火不容。寒温之争看似激烈的原因在于刘河间依《黄帝内经》理论构建自身学术体系,并以《黄帝内经》思想阐释《伤寒论》中外感热病的内容,而据后世学者考证,《黄帝内经》与张仲景伤寒非出同源,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就使得后世在理解相关理论时产生误读与困惑。然深究两位先贤的临证思想则会发现,河间学说中的遣方用药仍沿袭张仲景经验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高脂饮食导致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水平、肠道菌群、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活力及其脂肪肝和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8周龄雌性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治疗组同时给予黄连解毒汤或阿托伐他汀干预,4周后常规检测血脂水平,检测血浆和肝脏的MAO活力;取小鼠结肠内容物,16S 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16S rDNA)检测肠道菌群,
蒲虔贯为宋代著名养生学家,著有养生专著《保生要录》专论日常摄生之术,其内容涵盖调神、气功、衣物、饮食、起居、药食等诸多方面,其中饮食养生颇具特色。而《黄帝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其价值无可比拟。本文基于《黄帝内经》中的相关养生思想,对该书从饮食的重要性、食物的分类与功效、饮食的节与度、饮食的寒热、食物的进食次序、饮食的五味和调以及四时五味养藏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其养生方法简便易行,养生观点有理可依,内容详实且对今人不无借鉴。
目的:通过观察行为学与相关脑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or molecule,Iba)-1的表达情况,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母婴分离小鼠的影响。方法:选用出生后经过连续10 d、每天8 h母婴分离的成年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以TGP进行4周的干预,通过旷场自由活动及社会交互行为实验观察行为模式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与下丘脑脑区Iba-1蛋白表达,观察小胶质细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中医证候所对应的骨代谢标志物表达的差异,为辨证客观化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3月至6月在北京市长辛店地区现场采集194例45~80岁女性及50~80岁男性中医证候、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信息,并比较不同证候骨质疏松症人群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差异。结果:19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男性25例,女性169例,平均年龄(65.39±6.53)岁,其中中医证候辨证属肾阳虚证42例,肝肾阴虚证71例,脾肾阳虚证66例,血瘀气滞证15例。血瘀气滞证患者25(OH)D3水平显著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埋线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致敏及卵清蛋白激发的方式建立AR模型,造模后西药组给予丙酸倍氯米松滴鼻治疗,埋线组给予“百会”“肺俞”“脾俞”穴埋线治疗连续4周,治疗后比较4组间鼻黏膜病理改变、血清和鼻黏膜中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IL)-4、-5、-17、磷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3只实验大鼠通过2次随机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干预同模型组只分离不结扎不插线)、模型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结合内囊注射N-methyl-D-
“天六地五”分类法是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界事物进行归类的分类法,是先哲的普遍认识,该分类法也伴随着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渗透入中医学中。五运六气学说将天地气运分为五运和六气也是受到“天六地五”分类法的影响。本文详细探讨了“天六地五”分类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在运气学说中的应用,并将之与“天五地六”对比分析,阐述了二者的本质区别,混淆二者将造成运气理论研究的本质性错误。研究“天六地五”分类法对运气学说发生的影响,有助于分析现阶段运气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错误,探讨运气学说形成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必然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