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关节在人体中身兼“重”任,除了承重外,跑跑跳跳也都离不开它。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 关节囊较薄而松弛,附着于各骨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固。关节内所有的结构都被覆着一层滑膜。内外侧半月板,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还有膝关节屈肌群、膝关节伸肌群。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
俗话说“人老膝先老”。膝关节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耕耘几十年,劳苦功高,往往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很多人到了退休年龄,膝关节就会越来越不争气,除了疼痛外,还常有变形,尤其是活动度受限。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老年人患病的膝关节重新灵活地动起来呢?
王老先生今年70多岁,搞了一辈子机械研究,为国家贡献了青春年华。本应安享晚年,怎奈近几年膝关节疼痛难耐,给日常生活增添了无尽烦恼。儿女想尽孝心,带老父亲旅游,他却不敢出远门。老先生便来找我看病,一来二去成了熟人。
记得他第一次来我门诊时,看上去身板硬朗,但手拄拐杖,走路时可以看出有些跛行,还有点罗圈腿。他见到我既满怀希望又难掩一丝愁容。见状,我的心中便已知晓了五六分。
“老先生,您怎么不好?”我开口问到。
“翁大夫,总算见到您了!”老先生显得有点激动,“我的膝关节疼了七八年,最初忍忍也就算了,但最近一两年逐渐疼得厉害,哪儿都去不了。”
“腿能伸直、能回弯吗?”我边问边查,发现他的膝关节活动度在5~90度,远小于正常人的0~150度。除此之外,还存在内翻畸形,关节间隙压痛阳性。
王老先生配合着我的检查,说:“上下楼时非常疼,也不敢走远路。”
“可不,关节已经变形了。”我让他拍膝关节X线片。
半小时后片子出来了。我把王老先生的X线片放上灯箱仔细察看,对他说:“根据你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是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王老先生疑惑地重复着。我向他讲解:“正常的膝关节有一层薄薄的软骨,相当于一个保护垫片。什么是软骨呢?就是我们平常吃鸡鸭时,吃到的白白的脆骨就是软骨。”
“软骨在X线片上不显影,因此可以看到关节间隙。但您看,您的内侧关节间隙几乎没有了,说明软骨已经磨损得相当严重。”听到这,王老先生点点头。我接着说,“没有了软骨的保护,走路时骨头磨骨头,骨膜上神经和血管丰富,因而十分疼痛。长此以往膝关节会长骨刺,甚至变形。”
“得这种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老先生是工科出身,遇事总想要一探究竟。
“这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换句话说,是人体衰老的表现。近年来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遗憾的是还并未找到确切的病因。可以肯定的是,肥胖、重体力活、运动过度等因素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从而加大患病的风险。”
“原来是这样。”他若有所思,“翁大夫,这种病该如何治疗呢?”
“早期的骨关节炎,软骨有一定程度的磨损,进行保守治疗,主要是吃药、打针、贴膏药、理疗等,目的是缓解疼痛、保护软骨、延缓病情发展。”我回答说,“骨头是可以再生的,哪怕90岁摔骨折了,也可以再长上。但软骨一旦磨没了,就不能再生。您的骨关节炎已经到了中晚期,保守治疗很难奏效。要想彻底治愈,只能做手术了。”
一听要手术,老先生似乎缺少思想准备,面露难色。他想了想,接着问到:“是什么样的手术呢?”
“我们把坏掉的软骨薄薄地切掉,换上人造的‘合金软骨’,关节中间再加上耐磨的垫片,让膝关节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灵活自如。术后两三天便可以下地,经过两三个月左右的康复训练,就基本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行走了。”随后,我给他展示了我们绘制的手术图谱,具体介绍了手术原理,搞了一辈子机械设计的王老先生听得饶有兴致。
“新换的软骨可以用多少年呢?”他接着问。
“只要不摔坏、不感染,用20年左右没有问题。据文献报道,有的最长用了三四十年。”
“什么岁数做这个手术最合适呢?”
“目前,由于人工组件使用寿命的限制,年轻人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这种手术。但对于患有中晚期骨关节炎的老年人,恰恰是越早做越好。”
“为什么对这部分老年人是越早做越好呀?”老先生有点不解。
“首先,得了严重骨关节炎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相当低,长年累月受病痛折磨,吃药打针不能起到完全缓解疼痛的作用,唯有越早做手术,才能早治愈、早享福。”他听后连连点头,我继续说,“另一方面,如果一味拖延,一旦老年人出现心肺功能不好等其他疾病,手术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也许到那时就算想做手术,恐怕也做不了。”
“翁大夫,很感谢您。”他说,“我回家和儿女商量商量。”
“好的,不客气。”
老先生离开后,又迎来下一位患者。忙碌的门诊工作继续着……
一周后,王老先生的一双儿女陪他来复诊。“最近怎么样?”我询问。没等老先生开口,他儿子抢先说到:“翁大夫,我父亲这膝关节,真是太痛苦了!这么一直拖着也不是办法,我们决定做这个手术。我们还想问问,手术风险大吗?”
“只要手术技术过关,术后不感染,手术成功率非常高。”我回答,“老先生,您自己怎么想呢?”“我这回来,就是想做手术。”他点点头,对我说,“翁大夫,我还有一个问题。”“您说。”“您能亲自给我做手术吗?”老先生向我抱以期待的目光。“当然可以!”
不久后,王老先生住院一周,儿女的照顾细致入微,一片孝心让我感动。手术顺顺利利,术后王老先生定期复查。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后的某天门诊,一位老人健步来到我面前。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工程师王老先生。
“翁大夫,我女儿刚带我出国旅游回来,我来看看您!”他笑得灿烂,不见了一年前的那丝愁容,人更年轻了。“最近感觉怎么样?”我微笑着问他。
“您瞧瞧!”话音未落,他已在诊室内快步走了两个来回。手术效果怎么样?不必问,全写在发自内心的笑容中了。
俗话说“人老膝先老”。膝关节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耕耘几十年,劳苦功高,往往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很多人到了退休年龄,膝关节就会越来越不争气,除了疼痛外,还常有变形,尤其是活动度受限。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老年人患病的膝关节重新灵活地动起来呢?
王老先生今年70多岁,搞了一辈子机械研究,为国家贡献了青春年华。本应安享晚年,怎奈近几年膝关节疼痛难耐,给日常生活增添了无尽烦恼。儿女想尽孝心,带老父亲旅游,他却不敢出远门。老先生便来找我看病,一来二去成了熟人。
记得他第一次来我门诊时,看上去身板硬朗,但手拄拐杖,走路时可以看出有些跛行,还有点罗圈腿。他见到我既满怀希望又难掩一丝愁容。见状,我的心中便已知晓了五六分。
“老先生,您怎么不好?”我开口问到。
“翁大夫,总算见到您了!”老先生显得有点激动,“我的膝关节疼了七八年,最初忍忍也就算了,但最近一两年逐渐疼得厉害,哪儿都去不了。”
“腿能伸直、能回弯吗?”我边问边查,发现他的膝关节活动度在5~90度,远小于正常人的0~150度。除此之外,还存在内翻畸形,关节间隙压痛阳性。
王老先生配合着我的检查,说:“上下楼时非常疼,也不敢走远路。”
“可不,关节已经变形了。”我让他拍膝关节X线片。
半小时后片子出来了。我把王老先生的X线片放上灯箱仔细察看,对他说:“根据你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是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王老先生疑惑地重复着。我向他讲解:“正常的膝关节有一层薄薄的软骨,相当于一个保护垫片。什么是软骨呢?就是我们平常吃鸡鸭时,吃到的白白的脆骨就是软骨。”
“软骨在X线片上不显影,因此可以看到关节间隙。但您看,您的内侧关节间隙几乎没有了,说明软骨已经磨损得相当严重。”听到这,王老先生点点头。我接着说,“没有了软骨的保护,走路时骨头磨骨头,骨膜上神经和血管丰富,因而十分疼痛。长此以往膝关节会长骨刺,甚至变形。”
“得这种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老先生是工科出身,遇事总想要一探究竟。
“这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换句话说,是人体衰老的表现。近年来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遗憾的是还并未找到确切的病因。可以肯定的是,肥胖、重体力活、运动过度等因素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从而加大患病的风险。”
“原来是这样。”他若有所思,“翁大夫,这种病该如何治疗呢?”
“早期的骨关节炎,软骨有一定程度的磨损,进行保守治疗,主要是吃药、打针、贴膏药、理疗等,目的是缓解疼痛、保护软骨、延缓病情发展。”我回答说,“骨头是可以再生的,哪怕90岁摔骨折了,也可以再长上。但软骨一旦磨没了,就不能再生。您的骨关节炎已经到了中晚期,保守治疗很难奏效。要想彻底治愈,只能做手术了。”
一听要手术,老先生似乎缺少思想准备,面露难色。他想了想,接着问到:“是什么样的手术呢?”
“我们把坏掉的软骨薄薄地切掉,换上人造的‘合金软骨’,关节中间再加上耐磨的垫片,让膝关节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灵活自如。术后两三天便可以下地,经过两三个月左右的康复训练,就基本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行走了。”随后,我给他展示了我们绘制的手术图谱,具体介绍了手术原理,搞了一辈子机械设计的王老先生听得饶有兴致。
“新换的软骨可以用多少年呢?”他接着问。
“只要不摔坏、不感染,用20年左右没有问题。据文献报道,有的最长用了三四十年。”
“什么岁数做这个手术最合适呢?”
“目前,由于人工组件使用寿命的限制,年轻人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这种手术。但对于患有中晚期骨关节炎的老年人,恰恰是越早做越好。”
“为什么对这部分老年人是越早做越好呀?”老先生有点不解。
“首先,得了严重骨关节炎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相当低,长年累月受病痛折磨,吃药打针不能起到完全缓解疼痛的作用,唯有越早做手术,才能早治愈、早享福。”他听后连连点头,我继续说,“另一方面,如果一味拖延,一旦老年人出现心肺功能不好等其他疾病,手术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也许到那时就算想做手术,恐怕也做不了。”
“翁大夫,很感谢您。”他说,“我回家和儿女商量商量。”
“好的,不客气。”
老先生离开后,又迎来下一位患者。忙碌的门诊工作继续着……
一周后,王老先生的一双儿女陪他来复诊。“最近怎么样?”我询问。没等老先生开口,他儿子抢先说到:“翁大夫,我父亲这膝关节,真是太痛苦了!这么一直拖着也不是办法,我们决定做这个手术。我们还想问问,手术风险大吗?”
“只要手术技术过关,术后不感染,手术成功率非常高。”我回答,“老先生,您自己怎么想呢?”“我这回来,就是想做手术。”他点点头,对我说,“翁大夫,我还有一个问题。”“您说。”“您能亲自给我做手术吗?”老先生向我抱以期待的目光。“当然可以!”
不久后,王老先生住院一周,儿女的照顾细致入微,一片孝心让我感动。手术顺顺利利,术后王老先生定期复查。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后的某天门诊,一位老人健步来到我面前。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工程师王老先生。
“翁大夫,我女儿刚带我出国旅游回来,我来看看您!”他笑得灿烂,不见了一年前的那丝愁容,人更年轻了。“最近感觉怎么样?”我微笑着问他。
“您瞧瞧!”话音未落,他已在诊室内快步走了两个来回。手术效果怎么样?不必问,全写在发自内心的笑容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