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过程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之一,是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全面提升区域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素养
  人是有思维、有技术,有能力的载体,价值要通过人力来创造。因此在影响经济增长的众多因素中,人力资本是重中之重。有研究表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都是呈现“金字塔”结构的。高精尖人才在顶端,大量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处于金字塔底端。中高级技术人才不仅是需求的主体,更是企业团队的中坚力量,对于提高整个企业团队的技术素质、提升区域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而高职教育的主旨就是培养、锻就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高等职业教育慢慢深入人心,我国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但仍然要看到,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的比重仅占工人人数的5%左右,相比于发达国家40%的占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仍是我们未来几十年内的主要工作之一。
  (2)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新兴产业的引入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深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驱动方,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高职教育紧密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深化高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侧改革,有针对性地调整改造旧专业、开发新专业,创新性地设计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反过来,高职教育又是高等教育将实践技术技能嫁接给经济的最直接出口,通过技术型人才的供给以及人才在各产业中的配置来影响产业规模、发展方向,通过发明新产品、传播新技术、培育新人才来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
  (3)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科技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经济较为发达的美国、芬兰、日本等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而科学技术如何才能转化为生产力?高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职教育的使命就是把脉区域经济发展,把“技能”、“应用”、“实用”作为办学的方向,也承担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任,并且因为其与区域经济的密切渊源,使得其研究更接地气,更直接,转化率更高。
  影响机制分析
  (1)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要素
  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自身具有的、能为社会创造一定价值的品质,包括学识能力、技术技巧、健康、经验等,它需要大量的、长期的投资才能形成,是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尤为重要。人力资本投资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教育投资占据了主体地位,教育投资通过智力开放,能力训练,知识传授,文化熏陶,潜能挖掘等手段,系统地帮助人们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得相比物质投资更加丰厚的投资收益。
  有关经济增长要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生产要素总投入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其中,生产要素的总投入量包括劳动和资本,如就业人员数,工作时数,劳动者年龄、性别结构,受教育年限等;生产要素生产率包括知识的进步及生产应用,资源配置的改善,经济规模实现程度等。其中,人力资本是远超物质资本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
  (2)经济增长理论
  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点。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中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直接投入要素,可从两方面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表现为人力资本持续投资和积累会大幅度提升被投资者的知识与技能,使其具有更高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生产能力和决策能力,从而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工作收益的递增;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是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技术吸收与扩散必要渠道,知识具有非排他性,任何个人生产或发明的新知识都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整个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存量提升,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提高,促进经济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为“劳动技能”的“专业化的”无形人力资本相较表现为“纯体力”的有形人力资本来说,作用更关键,可以认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影响主体与过程
  从上述分析中可见,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来实现。这是一个多方互动合作的过程,其中政府、高职院校、企业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对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政府角色扮演
  第一,引导社会价值导向,重视职教发展。如何正确引導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作为。千百年来,我国教育的传统就是重视知识培养。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进行的就是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深入人心,其结果就是知识型人才铺天盖地,创造型人才凤毛麟角。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树立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和条件,制定各种鼓励政策,让社会公众意识到不靠学历,靠着自身精湛的职业技能也可以获得甚至更好的收入条件、职业晋升和未来发展前景,消除引导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良认识。
  第二,整体设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跟踪调查,立足区域特殊的状况与特征,建立一整套职业教育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的规划,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融合,保证技能型人才的成长空间与上升路径。完善职业教育的多渠道、广视野、宽吸附力等特征,使职业教育能广泛地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把技能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从小就培养孩子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动手能力,形成一两门基本职业技能,并逐渐养成职业精神。   第三,制订政策法规,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支持、扶助政策,实现校企合作常规化。一方面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给予合作办学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税收减免以及政府补贴等政策,来吸引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业加入与职业融合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学费减免政策,制定优惠的奖学、助学制度以及职业技能优先就业制度,吸引广大的学生和公众走上职业学习的道路。低标准入学,高标准毕业,严要求上岗。用好制度这把双刃剑,促进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
  (2)企业角色扮演
  第一,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加入人才产品生产的过程,明确所需求的产品的规格、标准、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并提供适当的资源辅助,就会缩短生产的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率”。这不仅节省了企业人才招聘和筛选的時间与物力,解决了“用工难”的困境,更重要的,这是对职业教育的重大支持,是企业服务社会,提升社会知名度,体现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提供技术、资源、指导等方式与职业院校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派遣技术标兵、能工巧匠、资深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将生产管理一线的经验技能融合到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顶岗;帮助职业教师到企业搜集科研信息,促进科研成果在企业的转化,邀请资深专家到企业参观、指导,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前沿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实现二者互惠互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双赢结果。
  第二,进行教育投资。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形成多元化投资、多种形式办学的“百花齐放”状态。对于企业来说,投资高职教育是一项风险小,综合收益高的可行项目。一方面,投资可以为企业减少人力成本,人才录用、人才培训、人才考核等多项工作转移到高职院校来完成,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便于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独特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的人才;另一方面,利用学生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机会获取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减少了企业人才使用的成本。而且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扶持政策也会慢慢浮出水面。社会公众对自我认知的提高也使得技能培训课程收到越来越多人的瞩目,投资前景一片大好。最重要的是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经营,可以促进企业综合化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打造品牌特色。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指导效能办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形式。
  (3)学校角色分析
  第一,做好供给侧改革。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不断自我革新,成长。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尤其对于一些新兴行业、新兴的岗位、职位,高职院校要有足够的预见力,能够应和时代的发展,甚至先于时代的发展,做好未来需求人才的招纳与培养。除了依靠政府支持和企业合作之外,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养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有干劲、后劲足的双师队伍,精诚合作,群策群力,做好市场调查与跟踪,与时俱进地调整办学方向,增减专业,修订人才培养规划,改革旧的教学管理制度,倡导新的知识技能、方法手段。深度开发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用教学资源、实训资源,实施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综合素质拓展课,加大宣传,协调就业。做好人才就业创业引导,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理想,了解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引导其正确自我认识,自我培养,增强社会适应力。同时,加强创业知识培训,在学校能力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
  第二,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除了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之外,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力度。典型的做法如,承接职业技能、职业证书认证工作,提供场地、提供专家、提供配套服务;承接企业职工培训,传播前沿专业知识、技术技巧;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定期到人才缺乏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指导、讲座,传播新技术;重视科研兴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多学习,多创造,多做有实践意义的科学研究,多搞实用新型发明制作,并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等。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关注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关注国家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协助政府推动各行业的协调、快速发展;义务传播正能量,弘扬传统文化和朴素的中国精神文明,扩大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为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全面素质贡献一份力量。
  结论
  历代著名经济大师的研究都表明: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培养、调整、输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这一过程除了需要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与其他高校资源共享,与社会各行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同盟,还需要政府的政策协调和制度保证,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火力发电厂对全厂废水零排放的要求,结合烟气脱硫系统外排废水的技术特点,采用较成熟的脱硫废水预处理方法,并根据电厂实际运行情况和自身特点,深入探讨、研究选取适宜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APl000核电除氧器中天井板的制造技术,为保证产品精度,采用适当的方法防止不锈钢薄板成型过程中回弹的工艺技术。
财务共享中心(FSSC)快速扩充的同时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水涨船高,财会人员需要具备掌握计算机技术运用、扩宽专业知识结构、构建复合知识体系等素质能力,为培养这些素质能
废旧印刷电路板元器件拆解技术的研究是电子废弃物有效利用的重点环节。通过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拆解过程中氟硼酸浓度,双氧水浓度和时间对铅、锡焊料的溶出率的
引言 失业问题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因各自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异,失业率高会影响社会稳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经济学将失业定义为一个人愿意
期刊
为研究低温条件下温室型犊牛舍内的环境状况,研究分析了舍外平均气温为(-10±1)℃、(-15±1)和(-20±1)℃条件下,温室型犊牛舍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有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