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安徽省中考中,现代文阅读中的说明文阅读往往是隔年考一次。比起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阅读相对较容易,大部分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都能找到。即使这样,仍有许多考生失分较多。只要学生平时掌握说明文阅读常考的题型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在中考中做说明文阅读题就能得心应手。
一、判断一篇说明文类型
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以实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能等)和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两种类型。
二、找出文章说明的对象
1.事物说明文标题一般就是说明对象。
2.事理说明文要找准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一般用一个短句“介绍了XX(对象)的XX(内容)”来概括。
三、指出说明文语言上的特点
首先了解说明文语言上的两种特点:平实的说明和生动的说明。
其次在答题中指明:①平实的说明,是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XX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②生动的说明一般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或故事或拟人等形式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有趣。
四、某文章运用生动的说明,简述生动的原因
这类题型应从两方面思考答题:①分析文章中运用了哪种形式(对话、故事、修辞)使其生动。②指出这种形式的作用。
五、文中使用哪种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先要判断使用哪种说明方法(用三个字概括);再分析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不能丢掉关键的词语)。
1.举例子。作用是:举了XX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分类别。作用是:对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条理清楚。
3.列数字。作用是:通过列举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突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或权威性。
4.作比较。作用是:把XX同XX作比较,突出强调了XX特点,易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5.下定义。作用是:简明、周密、科学、准确地说明XX本质特征,使读者对XX有了准确地了解。
6.打比方。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列图表。作用是: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了XX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8.作诠释。作用是:对XX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要注意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下定义是一个完整、简洁、科学的判断句。而作诠释并不完整、严密,目的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9.摹状貌(类似记叙文中描写)。作用是:对XX事物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资料。作用是:引用XX资料(诗文、谚语、俗语),使说明内容更具体、充实,增强文章说服力。如果引用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六、概括文章说明内容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XX说明顺序,把XX事物(事理)的XX构造(作用、原理、功用、本质特点)等说清楚。
七、某文(某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首先掌握说明文三种基本顺序,再掌握每种顺序的作用,分析判断后答题。
1.时间顺序(程序顺序)。
2.空间顺序(含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由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常用方位词)。
3.逻辑顺序(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关键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
三种顺序的作用都可用这样语句概括:本文(本段)使用XX说明顺序,对XX事物(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八、说出某文(某段)采用何种结构形式
在答题时从两方面思考:
1.判断某文(某段)属于说明文常见的三种结构形式中哪一种。常见的三种结构形式有①总分式(含“总分总”、“总分”、“分总”);②并列式;③递进式。
2.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等。
九、说明文标题(小标题)有何特点
从两方面思考答题:①分析语言特点(修辞手法)。②体会其作用:目的是为了说明XX。
十、说明文标题有何好处
从四方面思考答题:①用XX语言(修辞),使文题有XX好处。②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④启发人们领悟到XX。
十一、说出文章(某段、某句)表达效果
答出文章(某段、某句)“表达了作者XX感情”即可。
十二、说明文运用第一人称有何好处
从四方面思考答题:①增加亲切感、真实感。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让枯燥无味的说明变得有情有味。
十三、找出文章(文段)中心句
从两方面思考答题:①从中心句出现的位置上找。它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②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注意叙述句、描写句、阐述句、疑问句一般不能作中心句。
十四、概括某文段的中心句
从两方面思考答题:①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主要、次要都要关注。②紧扣表秩序的“首先”、“其次”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十五、加点词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XX词语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故XX的特征或事理。
十六、词语能否替换,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①判断: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③所换词语的意思。④换了以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十七、某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格式:①判断(往往是不删)。②这个词语在句子中所起到何种限制作用。③若删去,原来XX意思就变成了XX意思了,不符合实际。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十八、指示代词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从而方面思考答题:①一般指代的内容是代词前面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②找出后把内容代替代词放入句中,看句意是否改变来校正。
以上答题技巧仅仅作为参考。“文无定法”,在遇到具体文章时,还需认真推敲。相信学生如能掌握这些解题方法,在考试中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在说明文的阅读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判断一篇说明文类型
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以实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能等)和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两种类型。
二、找出文章说明的对象
1.事物说明文标题一般就是说明对象。
2.事理说明文要找准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一般用一个短句“介绍了XX(对象)的XX(内容)”来概括。
三、指出说明文语言上的特点
首先了解说明文语言上的两种特点:平实的说明和生动的说明。
其次在答题中指明:①平实的说明,是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XX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②生动的说明一般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或故事或拟人等形式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有趣。
四、某文章运用生动的说明,简述生动的原因
这类题型应从两方面思考答题:①分析文章中运用了哪种形式(对话、故事、修辞)使其生动。②指出这种形式的作用。
五、文中使用哪种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先要判断使用哪种说明方法(用三个字概括);再分析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不能丢掉关键的词语)。
1.举例子。作用是:举了XX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分类别。作用是:对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条理清楚。
3.列数字。作用是:通过列举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突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或权威性。
4.作比较。作用是:把XX同XX作比较,突出强调了XX特点,易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5.下定义。作用是:简明、周密、科学、准确地说明XX本质特征,使读者对XX有了准确地了解。
6.打比方。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列图表。作用是: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了XX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8.作诠释。作用是:对XX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要注意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下定义是一个完整、简洁、科学的判断句。而作诠释并不完整、严密,目的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9.摹状貌(类似记叙文中描写)。作用是:对XX事物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资料。作用是:引用XX资料(诗文、谚语、俗语),使说明内容更具体、充实,增强文章说服力。如果引用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六、概括文章说明内容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XX说明顺序,把XX事物(事理)的XX构造(作用、原理、功用、本质特点)等说清楚。
七、某文(某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首先掌握说明文三种基本顺序,再掌握每种顺序的作用,分析判断后答题。
1.时间顺序(程序顺序)。
2.空间顺序(含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由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常用方位词)。
3.逻辑顺序(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关键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
三种顺序的作用都可用这样语句概括:本文(本段)使用XX说明顺序,对XX事物(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八、说出某文(某段)采用何种结构形式
在答题时从两方面思考:
1.判断某文(某段)属于说明文常见的三种结构形式中哪一种。常见的三种结构形式有①总分式(含“总分总”、“总分”、“分总”);②并列式;③递进式。
2.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等。
九、说明文标题(小标题)有何特点
从两方面思考答题:①分析语言特点(修辞手法)。②体会其作用:目的是为了说明XX。
十、说明文标题有何好处
从四方面思考答题:①用XX语言(修辞),使文题有XX好处。②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④启发人们领悟到XX。
十一、说出文章(某段、某句)表达效果
答出文章(某段、某句)“表达了作者XX感情”即可。
十二、说明文运用第一人称有何好处
从四方面思考答题:①增加亲切感、真实感。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让枯燥无味的说明变得有情有味。
十三、找出文章(文段)中心句
从两方面思考答题:①从中心句出现的位置上找。它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②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注意叙述句、描写句、阐述句、疑问句一般不能作中心句。
十四、概括某文段的中心句
从两方面思考答题:①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主要、次要都要关注。②紧扣表秩序的“首先”、“其次”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十五、加点词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XX词语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故XX的特征或事理。
十六、词语能否替换,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①判断: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③所换词语的意思。④换了以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十七、某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格式:①判断(往往是不删)。②这个词语在句子中所起到何种限制作用。③若删去,原来XX意思就变成了XX意思了,不符合实际。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十八、指示代词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从而方面思考答题:①一般指代的内容是代词前面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②找出后把内容代替代词放入句中,看句意是否改变来校正。
以上答题技巧仅仅作为参考。“文无定法”,在遇到具体文章时,还需认真推敲。相信学生如能掌握这些解题方法,在考试中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在说明文的阅读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