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活体右半肝移植中的流出道重建技术,预防肝静脉淤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1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标准肝体积为1150.1~1629.8 cm3,供肝重量为585~920 g,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为43%~67%,与受者重量比为0.82%~1.59%,供者残肝体积百分比为32%~55%,供肝大泡脂肪变性均<10%.对于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将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开口修整成尽可能大的三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活体右半肝移植中的流出道重建技术,预防肝静脉淤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1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标准肝体积为1150.1~1629.8 cm3,供肝重量为585~920 g,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为43%~67%,与受者重量比为0.82%~1.59%,供者残肝体积百分比为32%~55%,供肝大泡脂肪变性均<10%.对于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将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开口修整成尽可能大的三角形开口,供肝植入时,与受者肝右静脉扩大的三角形开口行端侧吻合.不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如存在粗大的肝中静脉属支(直径超过5 mm),则用自体或异体血管搭桥(无粗大的肝中静脉属支者采用肝右静脉)与受者腔静脉直接吻合.供肝门静脉右支直接与受者门静脉主干吻合,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右肝管与受者肝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1例供肝中,4例含肝中静脉,17例不含肝中静脉,其中有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5例采用冷冻的异体髂动脉搭桥,10例采用肝右静脉直接与受者腔静脉吻合.术后1个月,重建肝中静脉属支的7例受者流出道均通畅.含肝中静脉者、不含肝中静脉的血管搭桥者及不含肝中静脉且未使用血管搭桥者术后1年存活率分别为75%、85.7%和70%,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受者发生胆道并发症7例;发生小肝综合征1例,经脾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术后供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31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一例死亡.结论 含肝中静脉与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植入后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果右半供肝不含肝中静脉,采用自体或异体血管重建肝中静脉属支是预防肝淤血和保证移植肝功能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ProtEx~(TM)外源蛋白修饰技术将外源蛋白FasL修饰于靶细胞,观察其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1.将嵌合蛋白FasL(SA-FasL)修饰于大鼠脾细胞,检测蛋白的表达效率及其对脾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影响;分别以近交系WF大鼠和ACI大鼠作为供者和受者,进行异位心脏移植,按围手术期注射供者细胞的不同将受者分为3组:(1)SA-FasL组(n=23):注射经SA-FasL修饰的供者脾细
随着肾移植例数的增长,近年来国内外各大移植中心的移植物功能丧失及致敏受者也迅速增多.2007年美国器官获取及移植网络(OPTN)和器官移植受体科学登记处(SRTR)的年报显示,在等待肾移植的患者中高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80%)占15.8%.体内预存的高水平的抗HLA抗体不仅可诱发各种类型的排斥反应、延缓移植物功能恢复,而且还与移植物功能丧失相关.目前,对致敏受者的临床处理尚缺乏公认的理想措施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发病高峰年龄超过60岁,采用传统化疗的患者2年总存活率仅为10%~15%[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AML较有效的手段,但因老年患者的并发疾病多,若行标准预处理强度的allo-HSCT,受者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
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对移植免疫学认识的加深以及强有力免疫抑制剂的问世,器官移植近期效果明显提高.以同种肾移植为例,移植物1年存活率已高达90%以上,但远期效果并未同步提高.为此,更高的长期存活率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肾移植1年以后,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原因中,受者带肾功能死亡和慢性移植肾功能异常各占50%.心血管疾病、感染和肿瘤是受者带肾功能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感染和肿瘤与免疫抑制过度有关,
目前,随着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的增多,联合器官移植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器官联合移植后如何预防排斥反应,是从事器官移植研究者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联合器官移植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反应性。
目的 总结小肠移植术后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的时机及该技术对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免疫抑制方案的不同,将15例小肠移植受者分为3个阶段.1994-1995年为第1阶段(3例),2003-2006年为第2阶段(7例),2007年以后为第3阶段(5例).第3阶段进行计划性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的监测,既术后第3天进行首次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此后活检的频次在术后第1个月为2次
器官移植后,受者的性功能和牛育能力逐渐恢复,易出现非意愿妊娠,这会给移植受者、移植物及下一代带来影响.因此,对育龄期移植受者必须采取避孕措施.对有怀孕意愿的移植受者,在达到理想的怀孕状态前.也必须进行避孕.移植后采用何种避孕措施更为合理,如何正确进行避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医务工作者和移植受者必须积极面对.现将器官移植后避孕措施的现状作如下综述。
2.两组受者肝移植后出现进展性肾功能不全(PRD)的比例比较:在三联组[吗替麦考酚酯(MMF)+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糖皮质激素(S)]和二联组(CNI+S)受者中,3年内无PRD的比例分别为36.8%和30.8%.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二联组比较,三联组未发生PRD的比例较高(P<0.01);Cox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基线特征后,出院时使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是使PRD风险降低
2.在不降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由吗替麦考酚酯(MMF)转换为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商品名:米芙)可增加麦考酚酸(MPA)的水平. Shelaata等在英国19个中心进行的前瞻性研究中,因使用MMF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或曾因消化道不良反应而减量的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一组继续使用MMF治疗,另一组将MMF转换为EC-MPS,比较两组间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
肝移植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其结核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我院有1例肝移植受者于术后32个月时发生肺结核和结核性腹腊炎,经抗结核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