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推比选”通过个别面谈、能力测试和实地调研等突出能力考察的环节,提高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并通过“晒能力、晒成绩、晒家产”等环节扩大了选人用人中民主评价的分量,提高了公信力。这种选拔干部的方式,对于选拔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虽然已不是第一次参加公选,但是站在“公推比选”的演讲台上,面对台下140名评委的“大场面”,抽中“二号签”的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蔡允革还是有点手心冒汗。
台上的他并不知道,这些评委是用人單位广东省外经贸厅机关的全体干部和直属单位的班子成员,他们认真地倾听、打分,寻找着心目中最优秀的厅长。
3月6日,广东省“公推比选”省外经贸厅厅长进入关键性的“6进3”环节,成功入选的3人将成为组织考察对象。按照比选规则,每人要登台演讲15分钟,闯过三道关:英语自我介绍,谈如何做好外经贸厅厅长,根据自己的调研报告回答考官的灵活提问。
凭借留学英国和曾在外资银行工作的经历,蔡允革用一口标准的英语完成了自我介绍,闯过第一关。他认为,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外经贸情况,具有国际视野是自己做好外经贸厅厅长最大的优势。
对另一名候选人广州市南沙区常务副区长孙雷来说,演讲台上的PK,是继东莞调研后的第二场“硬仗”。孙雷说,他写的调研报告《稳定存量创新增量——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堪比博士论文,7小时写出1万多字,反复修改删到3200多字,但台上短短几分钟,要展现报告中丰富的内容并不容易。
比选紧张有序地进行。演讲中,不时有监督员举起“还有十分钟、五分钟”的牌子,提醒候选人把握时间。由广东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的5名工作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坐在会议室一侧,全程监督比选过程。“6进3”结束后,蔡允革、孙雷、郭元强被确定为考察对象。
今年2月起,广东省委组织部向全省发出通知,决定采用“公推比选”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省外经贸厅厅长人选。这是广东首次拿出省政府组成部门正职进行公开选拔,也是首次采用“公推比选”方式选拔干部。
3月底,经过近一个月的层层比选,原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书记郭元强脱颖而出,并在4月初接任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
考察对象变成“透明人”
广东省委组织部介绍,为把干部考察准、考察实,广东在“公推比选”中通过制度设计扩大民主范围,强化民主评议,深化民主监督,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度和公信力。除了撰写调研报告和演讲台上公开PK的“晒能力”环节之外,参加“公推比选”的候选人还要公开其在原单位的工作成绩和详细家产。“晒成绩、晒能力、晒家产”的“三晒”环节,更让每个考察对象都成为“透明人”。
进入组织考察比选后,考察对象要在原工作单位“晒成绩”,交出近3年工作的成绩单。孙雷告诉记者,考察对象采取“一事一条”的方式,书面列举近3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将成绩单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并召开干部大会评议其工作绩效,“自己的工作成绩写出来给身边的同事看,不敢吹牛皮、注水分”。
考察之中还要“晒家产”,考察对象须如实填写廉政报告表。记者在报告表上看到,填写内容包括本人、配偶、共同生活子女的全年收入、储蓄存款、拥有房产等家庭财产情况,配偶及子女的投资经商情况及干部本人的廉洁自律情况。考察组在个别谈话时向谈话对象公开相关内容,听取对所填写内容的意见,对反映所填内容不真实的,要重点进行核实。
蔡允革说,“晒家产”就是让自己成了“透明人”,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我们必须如实填写,否则同事要反映不实情况。”郭元强说,填写廉政报告的内容细化到持有的股票,有没有接受过别人的礼金券等,这些都要向考察谈话对象公开,谁也不敢不如实填写。
郑轲说,“公推比选”通过三“晒”,一方面确保了程序公开、公正,另一方面提高了民主的质量,让干部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具体化,能力是否胜任、情况是否真实,都由一定范围内的干部予以评价,防止民主“走过场”。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克昌教授认为,在考察中增加“晒成绩”、“晒家产”的环节,表明组织部门由过去单纯注重在干部选任中发展民主,向民主和科学并重转变;由单纯注重知识考试,向德识、才学考察并重转变,使干部选任真正实现“人适其位、位得其人”。
“标杆效应”待深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参加此次“公推比选”的干部中,有不少人已是数次登上公选PK台。最后胜出的郭元强正是其中一员。他向记者坦言:“从技术型干部到管理型干部,我的成长伴随着广东省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广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受益者。”
早在2003年,时任深圳市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助理的郭元强,就在广东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的竞选中,成为了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2008年,广东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00名优秀年轻厅、处级干部,入选的郭元强又走上地方领导岗位,担任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记者在广东省委组织部和广东省外经贸厅采访了解到,郭元强接任外经贸厅厅长以来,其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受到了干部的普遍认可,其他考察对象也对“公推比选”的结果表示认同。
郭元强等人通过公选逐渐走上领导岗位的经历,也反映出多年来广东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2008年,广东省委树立“围绕科学发展观选人用人”、“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等用人导向,组织实施“双百”领导干部人才计划,通过公推比选、联合公选等方式,分别在本省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了100余名,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100名厅、处级干部。
受访专家认为,一次次公选,不仅选拔出一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在干部队伍中也形成了明显的“标杆效应”。广东省物价局副科级干部宛丹说:“通过公选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对普通公务员来说是一种激励,在基层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从“双百工程”到“公推比选”,历次公选的宝贵经验使选人用人机制逐渐完善。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妹说,“公推比选”的核心是更重视选人制度的内涵改革,提高选拔干部任用的民主质量,既强调过程规范严谨、公平公正,又注重优质高效、社会公认,做到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更好结合,目的是拓宽选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吴克昌认为,“公推比选”通过个别面谈、能力测试和实地调研等突出能力考察的环节,提高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并通过“晒能力、晒成绩、晒家产”等环节扩大了选人用人中民主评价的分量,提高了公信力。这种选拔干部的方式,对于选拔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虽然已不是第一次参加公选,但是站在“公推比选”的演讲台上,面对台下140名评委的“大场面”,抽中“二号签”的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蔡允革还是有点手心冒汗。
台上的他并不知道,这些评委是用人單位广东省外经贸厅机关的全体干部和直属单位的班子成员,他们认真地倾听、打分,寻找着心目中最优秀的厅长。
3月6日,广东省“公推比选”省外经贸厅厅长进入关键性的“6进3”环节,成功入选的3人将成为组织考察对象。按照比选规则,每人要登台演讲15分钟,闯过三道关:英语自我介绍,谈如何做好外经贸厅厅长,根据自己的调研报告回答考官的灵活提问。
凭借留学英国和曾在外资银行工作的经历,蔡允革用一口标准的英语完成了自我介绍,闯过第一关。他认为,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外经贸情况,具有国际视野是自己做好外经贸厅厅长最大的优势。
对另一名候选人广州市南沙区常务副区长孙雷来说,演讲台上的PK,是继东莞调研后的第二场“硬仗”。孙雷说,他写的调研报告《稳定存量创新增量——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堪比博士论文,7小时写出1万多字,反复修改删到3200多字,但台上短短几分钟,要展现报告中丰富的内容并不容易。
比选紧张有序地进行。演讲中,不时有监督员举起“还有十分钟、五分钟”的牌子,提醒候选人把握时间。由广东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的5名工作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坐在会议室一侧,全程监督比选过程。“6进3”结束后,蔡允革、孙雷、郭元强被确定为考察对象。
今年2月起,广东省委组织部向全省发出通知,决定采用“公推比选”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省外经贸厅厅长人选。这是广东首次拿出省政府组成部门正职进行公开选拔,也是首次采用“公推比选”方式选拔干部。
3月底,经过近一个月的层层比选,原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书记郭元强脱颖而出,并在4月初接任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
考察对象变成“透明人”
广东省委组织部介绍,为把干部考察准、考察实,广东在“公推比选”中通过制度设计扩大民主范围,强化民主评议,深化民主监督,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度和公信力。除了撰写调研报告和演讲台上公开PK的“晒能力”环节之外,参加“公推比选”的候选人还要公开其在原单位的工作成绩和详细家产。“晒成绩、晒能力、晒家产”的“三晒”环节,更让每个考察对象都成为“透明人”。
进入组织考察比选后,考察对象要在原工作单位“晒成绩”,交出近3年工作的成绩单。孙雷告诉记者,考察对象采取“一事一条”的方式,书面列举近3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将成绩单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并召开干部大会评议其工作绩效,“自己的工作成绩写出来给身边的同事看,不敢吹牛皮、注水分”。
考察之中还要“晒家产”,考察对象须如实填写廉政报告表。记者在报告表上看到,填写内容包括本人、配偶、共同生活子女的全年收入、储蓄存款、拥有房产等家庭财产情况,配偶及子女的投资经商情况及干部本人的廉洁自律情况。考察组在个别谈话时向谈话对象公开相关内容,听取对所填写内容的意见,对反映所填内容不真实的,要重点进行核实。
蔡允革说,“晒家产”就是让自己成了“透明人”,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我们必须如实填写,否则同事要反映不实情况。”郭元强说,填写廉政报告的内容细化到持有的股票,有没有接受过别人的礼金券等,这些都要向考察谈话对象公开,谁也不敢不如实填写。
郑轲说,“公推比选”通过三“晒”,一方面确保了程序公开、公正,另一方面提高了民主的质量,让干部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具体化,能力是否胜任、情况是否真实,都由一定范围内的干部予以评价,防止民主“走过场”。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克昌教授认为,在考察中增加“晒成绩”、“晒家产”的环节,表明组织部门由过去单纯注重在干部选任中发展民主,向民主和科学并重转变;由单纯注重知识考试,向德识、才学考察并重转变,使干部选任真正实现“人适其位、位得其人”。
“标杆效应”待深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参加此次“公推比选”的干部中,有不少人已是数次登上公选PK台。最后胜出的郭元强正是其中一员。他向记者坦言:“从技术型干部到管理型干部,我的成长伴随着广东省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广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受益者。”
早在2003年,时任深圳市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助理的郭元强,就在广东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的竞选中,成为了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2008年,广东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00名优秀年轻厅、处级干部,入选的郭元强又走上地方领导岗位,担任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记者在广东省委组织部和广东省外经贸厅采访了解到,郭元强接任外经贸厅厅长以来,其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受到了干部的普遍认可,其他考察对象也对“公推比选”的结果表示认同。
郭元强等人通过公选逐渐走上领导岗位的经历,也反映出多年来广东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2008年,广东省委树立“围绕科学发展观选人用人”、“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等用人导向,组织实施“双百”领导干部人才计划,通过公推比选、联合公选等方式,分别在本省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了100余名,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100名厅、处级干部。
受访专家认为,一次次公选,不仅选拔出一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在干部队伍中也形成了明显的“标杆效应”。广东省物价局副科级干部宛丹说:“通过公选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对普通公务员来说是一种激励,在基层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从“双百工程”到“公推比选”,历次公选的宝贵经验使选人用人机制逐渐完善。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妹说,“公推比选”的核心是更重视选人制度的内涵改革,提高选拔干部任用的民主质量,既强调过程规范严谨、公平公正,又注重优质高效、社会公认,做到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更好结合,目的是拓宽选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吴克昌认为,“公推比选”通过个别面谈、能力测试和实地调研等突出能力考察的环节,提高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并通过“晒能力、晒成绩、晒家产”等环节扩大了选人用人中民主评价的分量,提高了公信力。这种选拔干部的方式,对于选拔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