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学科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彼此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相互启发,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尝试表达的习惯,便于教师把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调整教学策略,灵活施教。它的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堂讨论的认识不足,在课堂讨论中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堂讨论存在着重热闹、重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不足。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个人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一、深入教材,开放课堂,不断探讨课堂教学新途径
1.课前精心备课,成竹在胸
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编写的,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学习材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和达成“三维目标”的基本凭借。因此,教师要在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资源,进行巧取、善用,求实务本,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取得什么效果,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真心做到“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2.课中体现主体,注重主导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上既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有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因此,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先让学生尝试性地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真地发挥出来,不能放任自流。
3.给学生当堂练写的时间
课堂语文教学往往是动脑动嘴而不动手,写的训练常被忽视或拖到课外,既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可在每堂课结束的前十分钟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当堂练笔,教师在一旁巡视指导,结果学生书写认真,正确率高,速度也快,巩固所学知识。
4.课后及时反思,促进成长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欠缺,它将时时提醒我不要重蹈覆辙;反思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它会使教师自我突破;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它会让我少做一些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表面形式。
二、精心选择讨论内容
选择讨论内容必须遵循两点:一是讨论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学生个人在规定时间内难以解决。那么如何选择设计好讨论题呢?
1.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
2.针对一个问题,存在多种看法,甚至是绝然相反的意见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一要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二要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三要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四要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四、把握学生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一、深入教材,开放课堂,不断探讨课堂教学新途径
1.课前精心备课,成竹在胸
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编写的,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学习材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和达成“三维目标”的基本凭借。因此,教师要在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资源,进行巧取、善用,求实务本,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取得什么效果,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真心做到“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2.课中体现主体,注重主导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上既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有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因此,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先让学生尝试性地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真地发挥出来,不能放任自流。
3.给学生当堂练写的时间
课堂语文教学往往是动脑动嘴而不动手,写的训练常被忽视或拖到课外,既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可在每堂课结束的前十分钟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当堂练笔,教师在一旁巡视指导,结果学生书写认真,正确率高,速度也快,巩固所学知识。
4.课后及时反思,促进成长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欠缺,它将时时提醒我不要重蹈覆辙;反思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它会使教师自我突破;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它会让我少做一些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表面形式。
二、精心选择讨论内容
选择讨论内容必须遵循两点:一是讨论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学生个人在规定时间内难以解决。那么如何选择设计好讨论题呢?
1.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
2.针对一个问题,存在多种看法,甚至是绝然相反的意见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一要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二要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三要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四要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四、把握学生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