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
(一)解决问题。(1)如何改变目前学校很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理念陈旧的现象。我校目前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满堂灌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课堂效率低下。②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方法欠缺。③评价方式单一。我校急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生态。(2)如何让新教师快速地学会上课。我校每年新毕业教师较多,大部分人不知道怎么上好一节课。(3)如何让“学·问课堂”教学模式变得简单易操作,同时又保证课堂的高效。(4)“学·问课堂”的效果应如何评价。
(二)概念界定。学·问课堂:以“问”为载体、以“学”为主线,从问题入手,让师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探究,在探究中生疑,在解惑中生智。学与问相辅相成,同生共构,螺旋上升。“学·问课堂”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导学、精讲多练、发展评价”的教学原则,探索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创造性地运用“学、问、讲、练、评”五个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同时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而相对稳定又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地位、作用、相互关系的不同观点与处理、安排,以及所具有的时态序列,就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理论意义。关于学和问的课堂模式,众多研究和实践也证明了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在“学·问课堂”模式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学习怎么自主学习,学习怎么提问,课堂评价也由传统的师生评价转变为生生互评。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所有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高效、快乐、生本的思想理念。虽然国内外研究众多,但对具体课堂模式提出详实的课型研究目前却是空白的。在本课题中,在“学·问课堂”模式探究实践下,将对小学数学的内容进行分类,并为每种类型收集建立典范,让学生对“学”和“问”有明确的认识,也为新进的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提供典型案例。
(四)“学·问课堂”教学模式。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分类。小学数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活动课四类课型。针对每一类型,设计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类型的课,设定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学问课堂”我们初步提出五个环节:学(课前预习,课堂上的探究,课堂上的自学,课堂上的小组学习;特别重要的是学完以后是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这个环节是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阐述自己学习成果、观念和见解。)-问(是孩子们自学后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或者教师提前预设的核心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汇报后其他学生的质疑;还可以是我懂了,我认为你还没懂的地方,我要考考你,问是互动的)-讲(教师精讲。教师要注意点拔、梳理、强调、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后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拔。)-练(多练。强调对新知的巩固、运用、升华。)。-评(指发展评价,重发展性评价、鼓励性评价。每个教学环节要有适当的检测与反馈)。
(五)建立学问课堂评价标准。“学·问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为课堂教学理念,从“学、问、讲、练、评”五个教学环节出发,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标准。
(六)创新之处。 理念创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作用,我们以“学·问课堂”为切入点,帮助教师更快学会上课、学好上课,带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全方位构建,从而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研究内容创新: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分类,将小学数学课大致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活动课四类。针对该四个类型中的每一类型,设计一种课堂教学变式,然后对不同类型的课,设定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提升教师的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上课五环节建立学问课堂评价标准,实现高效、快乐、生本,帮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老师。研究方法创新:1.互动研究:以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互动为研究主体,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教与学的行为。2.个案研究:以典型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依托,以创新的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学科案例的收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验证课题研究假设,总结提炼规律性的东西。3.行动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学校为单位,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收获与发现
1.教学方式的变化,带来了课堂生态的变化。确定“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实现三个转变: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是一种改变传统课堂生态的教学策略。以“问”为载体、以“学”为主线,从问题入手,让师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探究,在探究中生疑,在解惑中生智。学与问相辅相成,同生共构,螺旋上升。学生动起来,就是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生关系也和谐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将小学数学内容大致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活动课四类课型。针对每一类型,设计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并设定相对固定的教学变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学会上课,更快成长。
3.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水平,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是教师。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以“学问”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上课水平,重视培养自己的教师团队,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端正了我组教师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科研工作的务实态度,为学校培养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提供了宝贵经验。
5.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课题组教师为核心,调动全数学科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生态。近三年来,我校数学组教师参加全区、全市的课堂教学比赛,连获佳绩,不但有效的推动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课题研究加快了我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步伐,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一)解决问题。(1)如何改变目前学校很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理念陈旧的现象。我校目前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满堂灌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课堂效率低下。②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方法欠缺。③评价方式单一。我校急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生态。(2)如何让新教师快速地学会上课。我校每年新毕业教师较多,大部分人不知道怎么上好一节课。(3)如何让“学·问课堂”教学模式变得简单易操作,同时又保证课堂的高效。(4)“学·问课堂”的效果应如何评价。
(二)概念界定。学·问课堂:以“问”为载体、以“学”为主线,从问题入手,让师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探究,在探究中生疑,在解惑中生智。学与问相辅相成,同生共构,螺旋上升。“学·问课堂”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导学、精讲多练、发展评价”的教学原则,探索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创造性地运用“学、问、讲、练、评”五个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同时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而相对稳定又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地位、作用、相互关系的不同观点与处理、安排,以及所具有的时态序列,就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理论意义。关于学和问的课堂模式,众多研究和实践也证明了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在“学·问课堂”模式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学习怎么自主学习,学习怎么提问,课堂评价也由传统的师生评价转变为生生互评。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所有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高效、快乐、生本的思想理念。虽然国内外研究众多,但对具体课堂模式提出详实的课型研究目前却是空白的。在本课题中,在“学·问课堂”模式探究实践下,将对小学数学的内容进行分类,并为每种类型收集建立典范,让学生对“学”和“问”有明确的认识,也为新进的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提供典型案例。
(四)“学·问课堂”教学模式。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分类。小学数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活动课四类课型。针对每一类型,设计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类型的课,设定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学问课堂”我们初步提出五个环节:学(课前预习,课堂上的探究,课堂上的自学,课堂上的小组学习;特别重要的是学完以后是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这个环节是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阐述自己学习成果、观念和见解。)-问(是孩子们自学后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或者教师提前预设的核心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汇报后其他学生的质疑;还可以是我懂了,我认为你还没懂的地方,我要考考你,问是互动的)-讲(教师精讲。教师要注意点拔、梳理、强调、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后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拔。)-练(多练。强调对新知的巩固、运用、升华。)。-评(指发展评价,重发展性评价、鼓励性评价。每个教学环节要有适当的检测与反馈)。
(五)建立学问课堂评价标准。“学·问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为课堂教学理念,从“学、问、讲、练、评”五个教学环节出发,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标准。
(六)创新之处。 理念创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作用,我们以“学·问课堂”为切入点,帮助教师更快学会上课、学好上课,带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全方位构建,从而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研究内容创新: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分类,将小学数学课大致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活动课四类。针对该四个类型中的每一类型,设计一种课堂教学变式,然后对不同类型的课,设定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提升教师的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上课五环节建立学问课堂评价标准,实现高效、快乐、生本,帮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老师。研究方法创新:1.互动研究:以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互动为研究主体,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教与学的行为。2.个案研究:以典型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依托,以创新的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学科案例的收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验证课题研究假设,总结提炼规律性的东西。3.行动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学校为单位,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收获与发现
1.教学方式的变化,带来了课堂生态的变化。确定“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实现三个转变: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是一种改变传统课堂生态的教学策略。以“问”为载体、以“学”为主线,从问题入手,让师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探究,在探究中生疑,在解惑中生智。学与问相辅相成,同生共构,螺旋上升。学生动起来,就是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生关系也和谐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将小学数学内容大致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活动课四类课型。针对每一类型,设计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并设定相对固定的教学变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学会上课,更快成长。
3.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水平,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是教师。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以“学问”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上课水平,重视培养自己的教师团队,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端正了我组教师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科研工作的务实态度,为学校培养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提供了宝贵经验。
5.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课题组教师为核心,调动全数学科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生态。近三年来,我校数学组教师参加全区、全市的课堂教学比赛,连获佳绩,不但有效的推动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课题研究加快了我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步伐,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一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