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强调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和价值,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使小学生能够懂得在获得他人帮助后学会感恩,并且能够关爱和乐于回馈他人。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58-02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必要性和价值
(一)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国家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使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尤为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养育模式存在着过分包揽与溺爱的现象,造成一些孩子不仅缺乏独立意识,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往往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和感恩他人的意识,由此可见,学校应该认识到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使学校担负起教育学生知恩图报,健康成长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引导学生对三观有更正确的认识,能够对生命和生活有更深的领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1.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是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年龄阶段,通过感恩教育,使小学生明白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并在学校感恩教育的引导下听从父母师长的教诲,体会他们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的殷殷期盼,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逐渐培养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感。
2.有利于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塑造健全人格,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價值还在于使小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处理事情,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当前,社会上对一些不懂事,任性妄为的孩子称之为“熊孩子”,殊不知“熊孩子”背后产生的原因却是因为“熊家长”。正是由于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缺乏正面教育,过分呵护和溺爱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一点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淋,欠缺处理负面情境和应对人际交往的能力,难以自立自强。而感恩教育有利于使小学生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来正视面对的困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
3.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对生活的感恩,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生活的重视,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善待人生。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于生命和死亡这一类比较严肃的字眼缺乏基本的认识和思考,因而对生命和生活不够珍视,没有感悟到生命的内涵和宝贵,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不仅会由心感激父母的生命之恩,也会感激社会的呵护之意,这是对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制定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
要想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施,需要从识恩到感恩,最终到施恩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要在德育课堂上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及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等等措施,才能将感恩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培养小学生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一)营造感恩的情感氛围,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小学德育课堂上,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能再把德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要真正认识到德育教学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德育课堂上转变传统落后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古板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感恩图片,播放感恩教育视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情感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对感恩有更好的认识,提高了德育课堂的时效性,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布置感恩教学任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将感恩的理念渗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将感恩的名人故事编入教材中,做几期与感恩相关的手抄报,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可以时时感受到感恩教育氛围,时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面对父母师长。教师要在德育课堂结束后,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等不同,给学生布置一些感恩教育任务,像是帮父亲洗一次脚,给母亲梳一次头,给老师递一杯水等等感恩教育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进一步增强了感恩意识。
(三)建立感恩奖励机制,参加施恩活动
施恩是感恩教育的升华,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感恩情感认知后,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的施恩公益活动,帮助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人。另外,学校为了鼓励学生更好进行感恩活动,可以建立起相关的感恩奖励机制,使学生可以在完成各种感恩活动后,得到一种实际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三、利用课堂时间,渗透感恩教育
对于一个充满热情与动力,对于现在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初期接触的课程及相关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标准。因此,教师要教好学生的第一课:感恩。而这看似简单的人生第一课,仍需教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中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借助课本。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中,并不缺少关于感恩的内容,比如《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这篇文章,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文章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我”的父母爱“我”吗?父母对“我”的爱有什么表现?“我”应该怎么感谢父母?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加之教师对于整体方向的把握,让学生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父母。通过课本可以让学生开始理解感恩,而通过课堂小活动则能让学生牢记感恩。通过这些课堂感恩小活动,唤醒学生对于父母、家人、自然、世界的感恩之情,让学生懂得珍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想更好的将感恩教育工作进行下去,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配合,需要教师在德育课堂上的正确引导,通过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感恩故事短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认识感恩,增强感恩意识,并最终能够达到感恩的升华——施恩,使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58-02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必要性和价值
(一)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国家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使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尤为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养育模式存在着过分包揽与溺爱的现象,造成一些孩子不仅缺乏独立意识,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往往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和感恩他人的意识,由此可见,学校应该认识到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使学校担负起教育学生知恩图报,健康成长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引导学生对三观有更正确的认识,能够对生命和生活有更深的领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1.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是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年龄阶段,通过感恩教育,使小学生明白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并在学校感恩教育的引导下听从父母师长的教诲,体会他们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的殷殷期盼,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逐渐培养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感。
2.有利于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塑造健全人格,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價值还在于使小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处理事情,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当前,社会上对一些不懂事,任性妄为的孩子称之为“熊孩子”,殊不知“熊孩子”背后产生的原因却是因为“熊家长”。正是由于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缺乏正面教育,过分呵护和溺爱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一点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淋,欠缺处理负面情境和应对人际交往的能力,难以自立自强。而感恩教育有利于使小学生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来正视面对的困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
3.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对生活的感恩,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生活的重视,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善待人生。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于生命和死亡这一类比较严肃的字眼缺乏基本的认识和思考,因而对生命和生活不够珍视,没有感悟到生命的内涵和宝贵,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不仅会由心感激父母的生命之恩,也会感激社会的呵护之意,这是对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制定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
要想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施,需要从识恩到感恩,最终到施恩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要在德育课堂上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及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等等措施,才能将感恩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培养小学生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一)营造感恩的情感氛围,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小学德育课堂上,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能再把德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要真正认识到德育教学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德育课堂上转变传统落后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古板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感恩图片,播放感恩教育视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情感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对感恩有更好的认识,提高了德育课堂的时效性,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布置感恩教学任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将感恩的理念渗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将感恩的名人故事编入教材中,做几期与感恩相关的手抄报,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可以时时感受到感恩教育氛围,时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面对父母师长。教师要在德育课堂结束后,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等不同,给学生布置一些感恩教育任务,像是帮父亲洗一次脚,给母亲梳一次头,给老师递一杯水等等感恩教育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进一步增强了感恩意识。
(三)建立感恩奖励机制,参加施恩活动
施恩是感恩教育的升华,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感恩情感认知后,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的施恩公益活动,帮助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人。另外,学校为了鼓励学生更好进行感恩活动,可以建立起相关的感恩奖励机制,使学生可以在完成各种感恩活动后,得到一种实际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三、利用课堂时间,渗透感恩教育
对于一个充满热情与动力,对于现在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初期接触的课程及相关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标准。因此,教师要教好学生的第一课:感恩。而这看似简单的人生第一课,仍需教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中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借助课本。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中,并不缺少关于感恩的内容,比如《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这篇文章,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文章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我”的父母爱“我”吗?父母对“我”的爱有什么表现?“我”应该怎么感谢父母?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加之教师对于整体方向的把握,让学生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父母。通过课本可以让学生开始理解感恩,而通过课堂小活动则能让学生牢记感恩。通过这些课堂感恩小活动,唤醒学生对于父母、家人、自然、世界的感恩之情,让学生懂得珍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想更好的将感恩教育工作进行下去,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配合,需要教师在德育课堂上的正确引导,通过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感恩故事短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认识感恩,增强感恩意识,并最终能够达到感恩的升华——施恩,使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