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全过程机制探析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持续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起到了定位明向的指引作用.发挥美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高等精神,有助于开发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人格与全面发展.落实美育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全方面的具体举措,要求高等院校积极构建体现自身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提升美育教育资源“供给侧”水平,建立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高等院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
其他文献
创作到了一定阶段,感性需要理性认识的升华来进入一个更高精神层面的认知,梳理和思考伴随着创作全过程.但由于经常用画表达,写文章总是不如画画那么顺手和直接,只能以随笔的方式用简单的语言说出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能更适合自己的表达习惯.
期刊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文艺心理学和色彩心理学虽形成体系较晚,但其跨学科视野下的独特应用价值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以心理学相关理论切入,探索马王堆T型帛画色彩使用所折射出的文化心理和隐喻密码.作者发现,绘画色彩偏好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由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共同造就.马王堆T型帛画的色彩偏好呈现出兼具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文化心理.色彩和文化心理的互动关系紧密.一方面心理学作为一种解读艺术的工具,我们可以借助艺术作品一窥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文艺创作中既需要遵从“创意”,又需加载丰富的“蕴意”.
景观和神话共同影响了汉代仙山图像的形成和演变,山体景观的现实形态为图像创作提供了必要基础,而仙山图像背后的仙山神话则是仙山具象化的依据.随着汉代社会环境变化,仙山在升仙神话中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相应地仙山元素在图像中也演变为仙人故事的场景,不再单独象征仙境.
路洪明(此次研讨会主持人、《中国书画报》常务副主编、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执行副主编):今天在这里召开“群峰竞秀”的研讨会,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这次的展览在天津美术学院举办,和一般的展览是有区别的,在学校里面举办展览,丰富的美术现象可以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为规律传达给学生,可以为天津美术学院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这个展览之所以叫“群峰竞秀”,就是说参展艺术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我们大家都知道黄山有36峰、72峰,不同的峰有不同的美,“群峰竞秀”展就是将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集合在
期刊
“中国年——文化与设计系列展”是中国美术学院在2021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多个展览组合,它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为理论指引,围绕着中国年的年俗、文化、器用、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学术梳理,并邀请了国内五所设计院校,以课程实践的方式参与年文化视觉的当代创新,对于年的适应性发展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期刊
吴伯荣(1773—1843)系道光年间嘉兴书画鉴藏之大家,其所撰《辛丑销夏记》记所藏书画的题跋、印识及自跋.吴氏《辛丑销夏记》刊录宋画达十七件,诸多自跋,且跋文多以品赏考鉴相关.故本文取其中典型之例,试图对《荔枝图》、《芦雁卷》、米家《云山得意卷》之题跋内容进行考释,以此揭示作品真伪及作者归属问题;又其所录夏圭《长江万里图》亦载于王砢玉《珊瑚网》及高士奇《江村销夏录》,然于尺寸、跋者、跋语与印识等皆有所差异,故对此三刊本所载之图进行比对、考证,试对其真伪辨之.
在今天,谈论性别,仿佛是一个时髦的话题,甚至被视为一种观念的正确.rn伏波娃提出“第二性”,认为性别是社会塑造的产物,之于男性,女性是社会的他者,这也造成在很多时候女性依附于男性,被其意志左右,因此,对于女性的认知,往往无法摆脱“第二性”的观念束缚,力求凸显女性特质;反之,很多女性主义者在要求平权的进程中,开始模糊性别界限,追求“像男人一样”,但其中也蕴含着性别的另一层焦虑……
期刊
本文以意大利未来主义与民国决澜社两个艺术团体的宣言为切入点,将其时代背景、社会现状、传播途径、艺术观念、创作方式、借鉴因素等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探讨宣言背后两个艺术运动具有的相似性、相异性、局限性及影响.
漳州木版年画是闽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俗文化符号.它的诞生是相关审美元素符号化的过程.本文结合符号学理论提出创新性的设计角度与归纳思路,运用符号演绎中的双轴活动推导出漳州木版年画艺术的真实文本——造型特色、形式语言.漳州木版年画聚合轴选择窄小,若结合刺点突出聚合变化,可以设计出创新性的文本组合方式.在文创转译的过程中,结合当下社会消费感知、文化符号表意的改变,在保留大部分真实文本的基础上拓宽某一聚合组分,既可以保证文化意蕴的正宗,又可以设计出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这对于发扬传统民俗文化的璀璨魅力、
作为乾嘉文人中引人注意的文坛中心人物,法式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此前已有多位学者撰文研究.本文从文本分析、图像分析、社会关系等多视角,对《玉延秋馆图》卷的图像、题跋展开调研,并以法式善同时期征集的绘画与本人诗集为参考,来探讨其晚年生活与精神追求.不仅如此,从此件合卷作品出发,我们也了解到清代乾嘉文臣与画家间、文臣与文臣间的精神交流与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