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与舞蹈是有关系的,它们之间可产生共鸣,并产生一个美妙的画面,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可从节奏、速度、力度,舞台的表现效果,作品的情感层次,音乐和舞蹈的大众化等等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音乐;舞蹈;共鸣
一、音乐与舞蹈在节奏、速度、力度上产生的一些共鸣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音乐表现中是存在的重要地位的。主要以音的长短、强弱,以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缺少固定性和准确性这种特征,音乐的组织性就不强,就无法记忆,当然也就难以对人们起一定的作用。众所周知,不同节奏的音乐会给人产生不一样的听觉效果,正如我们听到节奏紧密的音乐,我们会感到很兴奋很激动,我们听到节奏松散的音乐,我们会感到很舒缓。我们来看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插曲《春天年年来到人间》,这首歌采用朝鲜音乐常见的三拍子节奏,塑造出委婉、质朴、优美而又忧伤的旋律。由此可见,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是巨大的,是不可忽视的。节奏的变换也会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美妙。
其次,我们再谈谈节奏在舞蹈上的一些体现,节奏在舞蹈上也是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舞蹈节奏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不称其为舞蹈。不同的舞蹈节奏都能表现出不一样的感情和情绪,给我们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比如,我们来看看舞蹈《映山红》,当我们看到前面部分的时候,节奏是很缓慢的,我们的心里很平静的,给人的感受是静静地盼望这红军的归来,到我们看到高潮的时候,节奏开始变快,给人感受就是好像在打战中,非常激烈,等看到后半部分,节奏慢下来了,给人一种红军阿哥马上就要胜利归来的感受。节奏的变换在舞蹈中同样能给一个作品得到一个完美的体现。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音乐与舞蹈在节奏上有着共鸣之处。节奏在音乐和舞蹈当中都起着一个不可代替的地位,节奏的安排对一个音乐或一个舞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中,也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就像一位专家说的:“节奏之于个体,是人的个性,节奏之于艺术,是作品的风格”。
我们知道,速度的快慢不管是在音乐作品上还是舞蹈作品上同样显得特别的重要,正如一个声乐作品,速度的控制需要特别的严谨,一定是要非常的合理恰当才行,速度是需要结合我们的气息来安排,不能一首歌下来一直都是提着气,那样的话,演唱者是会受不了的,如果一整首歌下来,速度没有一点的控制,那就算这首歌词写的再好,整首歌的质量也会下降一大截的。我们再比如一直都是匀速的,没有任何波荡起伏,欣赏者观看起来可能会有些枯燥、乏味。因为一直都是这样,5分钟下来,效果非但没有,反而会引起欣赏者的反感;相反,如果这个5分钟的舞蹈作品,在速度上动作的变换从头至尾一直都是快的,表演者可能能力会承受不住,再者说,这个作品,没有引子,高潮又应该是哪里?结尾又为什么会这么快速?突然一下子就结束了呢?这些所出现的问题也都将是欣赏者的疑惑。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速度的合理安排在音乐和舞蹈作品中都显得尤为重要!会需要根据作品展现者的一个气息承受能力来安排,也需要根据展现者体能承受能力来安排,也会需要根据这个作品想要呈现的内容来表达等等。
简单地说,力度就是指“用力的程度”。在音乐方面,我们常说的强弱,就是指力度。力度并不是音量!虽然在很多时候力度大会造成音量增大,但是音量的增大并不是指依靠力度的增加,音量的增大主要是靠共振,正像我们将音箱的音量旋钮转动就会引起音量的变化,这时测量音箱的纸盆的的共振就会发现它是随着音量的增大,纸盆共振的面积也会渐渐增大;相反,纸盆共振的面积就会渐渐减小。可以试着做一个小实验,将调音的音叉敲击一下,它会发出一个一个音,但是音量不大,这时可以将音叉的底部紧贴在桌子上,就能发现它的音量增大了,而你并没有改变敲击的力度。在音乐中,力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它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节拍中的力度:我们在演奏或者演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照节拍中的强弱规律来,不可随意改动。想象一下,如果把三拍子的乐曲唱成二拍子的的强弱规律,就会引起混乱;
节奏中的力度:即是在每一拍或者每两拍中的节奏类型所产生的不同的强弱规律。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一拍两音这种的节奏型的力度,应分的很清楚,不然效果一样是出不来的;
旋律中隐含的力度:旋律中的乐句也隐含着力度的变化,一般来说,乐句常用的力度变化形式是先渐强,然后渐弱,形成橄榄形,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别的变化形式,所以说在演奏或演唱之前要仔细分析乐谱中的结构,找到所隐含的力度规律,然后进行进一步改善与表现。
歌词中也隐含的力度:这仅仅局限于歌曲之中,我们知道,平常我们相互交流说话都是有重点的,要强调的话的,在歌曲中,一样也是,歌词中也有需要强调的重点词,如果要强调出来的,就要加重语气,而如果是在句子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就不能用过大的力度,反而需要弱化。
总之,力度是表现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只要抓住了力度的变化规律,就能很好地表现音乐,从而塑造出准确的音乐形象。
其中,在舞蹈方面,也有同样的体现,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一样,在舞蹈中我们常说的力度通常叫做力量素质。而力量的控制是由人体肌肉来控制的,肌肉的收缩程度也将直接关系到一个舞蹈形成后的效果的好坏。舞蹈节奏中的“力度”,不是纯生理的机械的力,也不是物理的力,而是发于“意”、起于“情”的力,“力”是“本与心”的内在内容,是舞蹈有生命的呼吸,是思想情感在舞蹈节奏中的体现。这点与音乐也有共鸣之处。
二、简单谈谈音乐和舞蹈在舞台上的表现效果
我们可以是通过耳朵来感受音乐的美妙,而舞蹈是我们通过眼睛来观赏的一种东西。一个是听觉上,一个是视觉上。虽然音乐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它们在舞台上呈现出的效果是一样的。表演的时候都是需要配合各种灯光、伴奏等。等各项都准备好了,就可表演了。 三、简单分析音乐和舞蹈在情感层面上的一些共鸣
音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音乐能够表达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种情感,从而引起人们在心灵上的共鸣。音乐不仅可以表达心灵,同时也可以感动心灵。音乐是对自然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艺术总结和提炼。除此之外,音乐还是情感信息的传播途径。音乐创作者或者表演者在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时将情感进行表达和传递。而不同的音乐作品传递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我们先了解一下它内容的背景。这首歌曲是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影片《红日》中的插曲,创作于上世纪的1961年,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作词谱曲,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演唱。这首歌的歌词朴实无华,叠字的使用使歌曲有口语化的倾向,反映出了孟良崮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也反映出了解放军战士热爱家乡保卫家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演唱者如果要把这首歌曲演绎的特别好,除了嗓音条件以外,最重要的是带着这种豪迈的气魄和抒情的韵律去演唱,心里一定要有这种饱满的感情,否则唱出来就会显得特别的白,没有内容。也就无法感动观众,无法把这种感情传递到观众的脑海里。
在舞蹈方面,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对生命的展示,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的内心世界,挖掘到世间的美好情感。而舞蹈作品上情感的表达的通过舞蹈演员用其肢体语言来诠释的。舞蹈动作是表达情感的主要表现手段,其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舞蹈演员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这是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情感。可以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舞蹈《中国妈妈》,这个作品讲述了一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一位日本遗孤女孩的故事。故事围绕着主题“母亲”贯穿全舞,所以在舞蹈的每一个环节都真实的用舞蹈的肢体再现了《中国妈妈》从最初对日本遗孤的抗拒,再到不忍,然后接受,最后关爱日本遗孤及不舍送行,通过整个过程来表现中国妈妈复杂的情感变化。这个作品主要就是情感上的表现,它没有用什么高超的技巧,只是用简单的劳动的动作,就这样构成了舞蹈的动作主题。不断的强化和发展的主题动作,层层渲染,层层强化,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大的震撼力,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拨动每个人的心弦,撼动着每个人的心灵。在这个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出情感的表达是特别的浓厚的,要求演员表演素质要特别高。
由此可知,不管是音乐还是舞蹈,在情感方面的表达上都有其共同的特点,都是根据主题,来进行情感的表达。表演者都必须要根据主题来演绎,紧扣主题,用饱满的情感把它表演完,把作品的情感传递到观众的心里去,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用意,这样整个作品的意义就可以由此凸显出来了。
四、关于音乐与舞蹈的大众化体现
音乐文化和舞蹈文化是我们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和舞蹈不同于其他其他的学术学科,它们寓教于美和乐,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音乐或者舞蹈,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在广场或是在公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跳着广场舞,他们认为这项运动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强身健体;我们还能看见在一个大的院子里或者家门口能看见有人拉着二胡唱着歌……可以看出音乐与舞蹈将会在我们身边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大众化。
五、结语
音乐和舞蹈的共鸣其实还可以从其他很多的方面体现,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点。总而言之,音乐和舞蹈除了在节奏、速度、力度,舞台的表现效果,作品的情感分析,音乐和舞蹈的大众化体现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共鸣,还有很多方面可以体现。
作者简介:王玉婷(1996-),女,江西信丰人,就读于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兴国班学生,研究方向:舞蹈学。
【关键词】音乐;舞蹈;共鸣
一、音乐与舞蹈在节奏、速度、力度上产生的一些共鸣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音乐表现中是存在的重要地位的。主要以音的长短、强弱,以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缺少固定性和准确性这种特征,音乐的组织性就不强,就无法记忆,当然也就难以对人们起一定的作用。众所周知,不同节奏的音乐会给人产生不一样的听觉效果,正如我们听到节奏紧密的音乐,我们会感到很兴奋很激动,我们听到节奏松散的音乐,我们会感到很舒缓。我们来看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插曲《春天年年来到人间》,这首歌采用朝鲜音乐常见的三拍子节奏,塑造出委婉、质朴、优美而又忧伤的旋律。由此可见,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是巨大的,是不可忽视的。节奏的变换也会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美妙。
其次,我们再谈谈节奏在舞蹈上的一些体现,节奏在舞蹈上也是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舞蹈节奏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不称其为舞蹈。不同的舞蹈节奏都能表现出不一样的感情和情绪,给我们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比如,我们来看看舞蹈《映山红》,当我们看到前面部分的时候,节奏是很缓慢的,我们的心里很平静的,给人的感受是静静地盼望这红军的归来,到我们看到高潮的时候,节奏开始变快,给人感受就是好像在打战中,非常激烈,等看到后半部分,节奏慢下来了,给人一种红军阿哥马上就要胜利归来的感受。节奏的变换在舞蹈中同样能给一个作品得到一个完美的体现。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音乐与舞蹈在节奏上有着共鸣之处。节奏在音乐和舞蹈当中都起着一个不可代替的地位,节奏的安排对一个音乐或一个舞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中,也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就像一位专家说的:“节奏之于个体,是人的个性,节奏之于艺术,是作品的风格”。
我们知道,速度的快慢不管是在音乐作品上还是舞蹈作品上同样显得特别的重要,正如一个声乐作品,速度的控制需要特别的严谨,一定是要非常的合理恰当才行,速度是需要结合我们的气息来安排,不能一首歌下来一直都是提着气,那样的话,演唱者是会受不了的,如果一整首歌下来,速度没有一点的控制,那就算这首歌词写的再好,整首歌的质量也会下降一大截的。我们再比如一直都是匀速的,没有任何波荡起伏,欣赏者观看起来可能会有些枯燥、乏味。因为一直都是这样,5分钟下来,效果非但没有,反而会引起欣赏者的反感;相反,如果这个5分钟的舞蹈作品,在速度上动作的变换从头至尾一直都是快的,表演者可能能力会承受不住,再者说,这个作品,没有引子,高潮又应该是哪里?结尾又为什么会这么快速?突然一下子就结束了呢?这些所出现的问题也都将是欣赏者的疑惑。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速度的合理安排在音乐和舞蹈作品中都显得尤为重要!会需要根据作品展现者的一个气息承受能力来安排,也需要根据展现者体能承受能力来安排,也会需要根据这个作品想要呈现的内容来表达等等。
简单地说,力度就是指“用力的程度”。在音乐方面,我们常说的强弱,就是指力度。力度并不是音量!虽然在很多时候力度大会造成音量增大,但是音量的增大并不是指依靠力度的增加,音量的增大主要是靠共振,正像我们将音箱的音量旋钮转动就会引起音量的变化,这时测量音箱的纸盆的的共振就会发现它是随着音量的增大,纸盆共振的面积也会渐渐增大;相反,纸盆共振的面积就会渐渐减小。可以试着做一个小实验,将调音的音叉敲击一下,它会发出一个一个音,但是音量不大,这时可以将音叉的底部紧贴在桌子上,就能发现它的音量增大了,而你并没有改变敲击的力度。在音乐中,力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它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节拍中的力度:我们在演奏或者演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照节拍中的强弱规律来,不可随意改动。想象一下,如果把三拍子的乐曲唱成二拍子的的强弱规律,就会引起混乱;
节奏中的力度:即是在每一拍或者每两拍中的节奏类型所产生的不同的强弱规律。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一拍两音这种的节奏型的力度,应分的很清楚,不然效果一样是出不来的;
旋律中隐含的力度:旋律中的乐句也隐含着力度的变化,一般来说,乐句常用的力度变化形式是先渐强,然后渐弱,形成橄榄形,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别的变化形式,所以说在演奏或演唱之前要仔细分析乐谱中的结构,找到所隐含的力度规律,然后进行进一步改善与表现。
歌词中也隐含的力度:这仅仅局限于歌曲之中,我们知道,平常我们相互交流说话都是有重点的,要强调的话的,在歌曲中,一样也是,歌词中也有需要强调的重点词,如果要强调出来的,就要加重语气,而如果是在句子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就不能用过大的力度,反而需要弱化。
总之,力度是表现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只要抓住了力度的变化规律,就能很好地表现音乐,从而塑造出准确的音乐形象。
其中,在舞蹈方面,也有同样的体现,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一样,在舞蹈中我们常说的力度通常叫做力量素质。而力量的控制是由人体肌肉来控制的,肌肉的收缩程度也将直接关系到一个舞蹈形成后的效果的好坏。舞蹈节奏中的“力度”,不是纯生理的机械的力,也不是物理的力,而是发于“意”、起于“情”的力,“力”是“本与心”的内在内容,是舞蹈有生命的呼吸,是思想情感在舞蹈节奏中的体现。这点与音乐也有共鸣之处。
二、简单谈谈音乐和舞蹈在舞台上的表现效果
我们可以是通过耳朵来感受音乐的美妙,而舞蹈是我们通过眼睛来观赏的一种东西。一个是听觉上,一个是视觉上。虽然音乐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它们在舞台上呈现出的效果是一样的。表演的时候都是需要配合各种灯光、伴奏等。等各项都准备好了,就可表演了。 三、简单分析音乐和舞蹈在情感层面上的一些共鸣
音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音乐能够表达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种情感,从而引起人们在心灵上的共鸣。音乐不仅可以表达心灵,同时也可以感动心灵。音乐是对自然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艺术总结和提炼。除此之外,音乐还是情感信息的传播途径。音乐创作者或者表演者在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时将情感进行表达和传递。而不同的音乐作品传递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我们先了解一下它内容的背景。这首歌曲是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影片《红日》中的插曲,创作于上世纪的1961年,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作词谱曲,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演唱。这首歌的歌词朴实无华,叠字的使用使歌曲有口语化的倾向,反映出了孟良崮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也反映出了解放军战士热爱家乡保卫家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演唱者如果要把这首歌曲演绎的特别好,除了嗓音条件以外,最重要的是带着这种豪迈的气魄和抒情的韵律去演唱,心里一定要有这种饱满的感情,否则唱出来就会显得特别的白,没有内容。也就无法感动观众,无法把这种感情传递到观众的脑海里。
在舞蹈方面,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对生命的展示,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的内心世界,挖掘到世间的美好情感。而舞蹈作品上情感的表达的通过舞蹈演员用其肢体语言来诠释的。舞蹈动作是表达情感的主要表现手段,其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舞蹈演员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这是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情感。可以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舞蹈《中国妈妈》,这个作品讲述了一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一位日本遗孤女孩的故事。故事围绕着主题“母亲”贯穿全舞,所以在舞蹈的每一个环节都真实的用舞蹈的肢体再现了《中国妈妈》从最初对日本遗孤的抗拒,再到不忍,然后接受,最后关爱日本遗孤及不舍送行,通过整个过程来表现中国妈妈复杂的情感变化。这个作品主要就是情感上的表现,它没有用什么高超的技巧,只是用简单的劳动的动作,就这样构成了舞蹈的动作主题。不断的强化和发展的主题动作,层层渲染,层层强化,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大的震撼力,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拨动每个人的心弦,撼动着每个人的心灵。在这个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出情感的表达是特别的浓厚的,要求演员表演素质要特别高。
由此可知,不管是音乐还是舞蹈,在情感方面的表达上都有其共同的特点,都是根据主题,来进行情感的表达。表演者都必须要根据主题来演绎,紧扣主题,用饱满的情感把它表演完,把作品的情感传递到观众的心里去,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用意,这样整个作品的意义就可以由此凸显出来了。
四、关于音乐与舞蹈的大众化体现
音乐文化和舞蹈文化是我们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和舞蹈不同于其他其他的学术学科,它们寓教于美和乐,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音乐或者舞蹈,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在广场或是在公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跳着广场舞,他们认为这项运动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强身健体;我们还能看见在一个大的院子里或者家门口能看见有人拉着二胡唱着歌……可以看出音乐与舞蹈将会在我们身边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大众化。
五、结语
音乐和舞蹈的共鸣其实还可以从其他很多的方面体现,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点。总而言之,音乐和舞蹈除了在节奏、速度、力度,舞台的表现效果,作品的情感分析,音乐和舞蹈的大众化体现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共鸣,还有很多方面可以体现。
作者简介:王玉婷(1996-),女,江西信丰人,就读于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兴国班学生,研究方向: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