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教师在教学歌曲合唱的过程中,常常因不同声部的旋律、节奏相互混淆和影响而烦恼。本文提出在新颖别致的形式下展现合唱之美、在赏析训练的作用中展现合唱之美、在协调示范中展现合唱之美,从而提升歌曲合唱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歌曲合唱 新颖别致 赏析训练 协调示范
很多音乐教师都深受歌曲合唱的困扰,要么节奏不准确,要么音调不稳定。不少教师鲜有其法,致使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那么,如何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的合唱训练,从而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的这一困难呢?
一、在新颖别致的形式下展现合唱之美
1.以生动的形象激活情感。
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身体的姿势、脸部的表情都是重要的合作资源。教师可以采用镜子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准确地复制歌唱时的身体姿势、认知状态及内在情感。
在镜子原理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老师视为一面镜子,教师为学生示范合唱时必要的神态表情,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模仿,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合唱状态。这就要求在学生初期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伴随学生的合唱做出示范性的表率,为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调整提供较好的示范。
长此以往,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而且能够促成学生歌唱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内在情韵的调整下,其声音的质态和速度节奏都有相应的变化,此时学生进行合唱训练,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2.以变化的距离调整音准。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发现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声部的不同,会产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就成为合唱最大的困扰。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先隔离,再融合的策略,即让学生在分声部练习时,让不同声部的站立在音乐教师的对角上,彼此远离,让声部音准之间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学生音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缩短彼此的距离,最终形成声部的融合。
例如在教学《手拉手,地球村》时,在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首歌曲的旋律后确定第二声部的学生,然后拉开他们的距离,让学生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彼此的声部旋律较为固定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然融合,实现合唱效益的最大化。
这一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距离逐渐缩短的过程中享受彼此成功的愉悦,为合唱境界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在赏析训练的作用中展现合唱之美
1.在合唱赏析中唤醒记忆。
合唱技术的提升不仅仅在于严格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欣赏感受到高品质的音乐过程中丰厚音乐底蕴,还是对学生艺术的最好熏陶。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教师为学生播放具有较高声誉的合唱团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天籁之音的过程中唤醒记忆,激发学生的合唱动力。
例如在教学歌曲《弹月琴的小姑娘》时,我并没有花费过大的精力在学生合唱技巧的指导上,而是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把握及歌词意境的体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歌曲所表达的情韵中,感受歌曲内在的生命魅力。然后,播放音乐制品的范唱,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声部之间的巧妙融合及情感的处理技巧,并引导学生想象合唱者在不同的旋律中可能出现的表情。
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短小优美的合唱旋律,让学生在静心聆听中锻炼听觉意识,强化对细微之音的辨析能力。
2.在扎实训练中强化节奏。
强化学生的声部感觉和意识,是提升学生内在感觉的重要方法。这种感觉要求在聆听感受合唱作品中,不仅要感受到作品的主旋律,更要辨析出其他声部的音准。我认为可以从多声部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渠道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请你唱支歌吧》时,我以森林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尝试四部和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扮演成为各种不同的动物,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歌曲的意境,在多个声部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到声部的表现魅力。此外,我还采用声部、各种打击乐器、相机朗诵的方式,旨在增强学生的内在节奏感。
三、在协调示范中展现合唱之美
1.准确定位,各司其职。
既然是合唱,就要讲究相互协调和彼此配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自身声部的旋律与节奏,而且要对其他声部的要求有通透的掌握,这样才能为声部之间的融合奠定基础。
当下课堂中对合唱声部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两个声部,这对于音乐素养尚不够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生彼此之间在嗓音、音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各司其职的融合具有较强的挑战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示范地歌唱,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声部不同特点的情况下配合。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声部单独表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声部特点,从而为有效融合奠定基础。
2.榜样示范,渐入佳境。
合唱的魅力在于许多人围绕同一个主题,抒发同一情感,不同的声音却能形成一种情感的凝聚力。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合作想象为一个人的表演,从中探寻出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几个悟性较高的学生,让他们亮出嗓音,而其他学生以和音陪衬,感受正确的表达方法,然后让其他学生逐渐加大音量促使整体声音向纯美的方向迈进,形成音色和谐的合唱境界。
合唱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范畴,音乐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的合唱策略,激发合唱动力才能真正提升合唱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歌曲合唱 新颖别致 赏析训练 协调示范
很多音乐教师都深受歌曲合唱的困扰,要么节奏不准确,要么音调不稳定。不少教师鲜有其法,致使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那么,如何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的合唱训练,从而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的这一困难呢?
一、在新颖别致的形式下展现合唱之美
1.以生动的形象激活情感。
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身体的姿势、脸部的表情都是重要的合作资源。教师可以采用镜子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准确地复制歌唱时的身体姿势、认知状态及内在情感。
在镜子原理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老师视为一面镜子,教师为学生示范合唱时必要的神态表情,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模仿,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合唱状态。这就要求在学生初期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伴随学生的合唱做出示范性的表率,为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调整提供较好的示范。
长此以往,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而且能够促成学生歌唱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内在情韵的调整下,其声音的质态和速度节奏都有相应的变化,此时学生进行合唱训练,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2.以变化的距离调整音准。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发现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声部的不同,会产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就成为合唱最大的困扰。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先隔离,再融合的策略,即让学生在分声部练习时,让不同声部的站立在音乐教师的对角上,彼此远离,让声部音准之间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学生音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缩短彼此的距离,最终形成声部的融合。
例如在教学《手拉手,地球村》时,在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首歌曲的旋律后确定第二声部的学生,然后拉开他们的距离,让学生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彼此的声部旋律较为固定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然融合,实现合唱效益的最大化。
这一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距离逐渐缩短的过程中享受彼此成功的愉悦,为合唱境界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在赏析训练的作用中展现合唱之美
1.在合唱赏析中唤醒记忆。
合唱技术的提升不仅仅在于严格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欣赏感受到高品质的音乐过程中丰厚音乐底蕴,还是对学生艺术的最好熏陶。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教师为学生播放具有较高声誉的合唱团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天籁之音的过程中唤醒记忆,激发学生的合唱动力。
例如在教学歌曲《弹月琴的小姑娘》时,我并没有花费过大的精力在学生合唱技巧的指导上,而是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把握及歌词意境的体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歌曲所表达的情韵中,感受歌曲内在的生命魅力。然后,播放音乐制品的范唱,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声部之间的巧妙融合及情感的处理技巧,并引导学生想象合唱者在不同的旋律中可能出现的表情。
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短小优美的合唱旋律,让学生在静心聆听中锻炼听觉意识,强化对细微之音的辨析能力。
2.在扎实训练中强化节奏。
强化学生的声部感觉和意识,是提升学生内在感觉的重要方法。这种感觉要求在聆听感受合唱作品中,不仅要感受到作品的主旋律,更要辨析出其他声部的音准。我认为可以从多声部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渠道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请你唱支歌吧》时,我以森林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尝试四部和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扮演成为各种不同的动物,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歌曲的意境,在多个声部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到声部的表现魅力。此外,我还采用声部、各种打击乐器、相机朗诵的方式,旨在增强学生的内在节奏感。
三、在协调示范中展现合唱之美
1.准确定位,各司其职。
既然是合唱,就要讲究相互协调和彼此配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自身声部的旋律与节奏,而且要对其他声部的要求有通透的掌握,这样才能为声部之间的融合奠定基础。
当下课堂中对合唱声部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两个声部,这对于音乐素养尚不够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生彼此之间在嗓音、音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各司其职的融合具有较强的挑战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示范地歌唱,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声部不同特点的情况下配合。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声部单独表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声部特点,从而为有效融合奠定基础。
2.榜样示范,渐入佳境。
合唱的魅力在于许多人围绕同一个主题,抒发同一情感,不同的声音却能形成一种情感的凝聚力。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合作想象为一个人的表演,从中探寻出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几个悟性较高的学生,让他们亮出嗓音,而其他学生以和音陪衬,感受正确的表达方法,然后让其他学生逐渐加大音量促使整体声音向纯美的方向迈进,形成音色和谐的合唱境界。
合唱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范畴,音乐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的合唱策略,激发合唱动力才能真正提升合唱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