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的“课程化”建设探索

来源 :湖南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ncx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减”政策要求中小学校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目前,中小学开展的课后服务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通过深度整合开发,让课后服务按学校课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整合,将课后服务“课程化”,有利于提升课后服务内涵,丰富学校课程形式。这不仅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
其他文献
探讨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的用户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MaaS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是保证MaaS应用成功的重要前提。鉴于此,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为理论框架,基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使用意愿4个基础变量,引入信任、隐私担忧、创新性、社会影响、环保意识5个扩展变量,建立MaaS使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民生需求日益扩大。其中,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支付市场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期一种新支付方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文章以沈阳市高校生为调查对象,从样本基本情况,数字人民币认知情况,对支付方式的期待,对支付的意愿、顾虑等情况开展调查,获取数据,并运用描述性分析、交叉分析,辅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随后建立基于消费者使用意愿与使用顾虑的结构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结晶,彰显这独特的中国魅力。通过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进行分析解读,结合当前发展需求与社会政策、经济、文化发展状况,阐释其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必要性,探究传统工艺美术在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目的 旨在展示近30年来陶瓷艺术设计研究的热点和未来趋势,使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人员能够清晰地识别和理解这一领域的结构模式。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对1992—2021年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发表的2 299篇陶瓷艺术设计研究进行综述。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关键词图谱分析和突发检测,探索陶瓷艺术设计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新兴趋势。结果 陶瓷艺术设计领域在30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设计
针对青岛地铁的信息系统使用意愿问题,从员工—组织关系视角,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构建TAMGTTF整合模型.通过563份有效问卷进行假设检验,探究信息化进程中企业提升员工使用意愿的路径,揭示了员工—组织关系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规范、感知兼容性、任务技术匹配和个人技术匹配会影响员工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员工—组织关系对感知有用性与信
【目的/意义】针对用户在线医疗社区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文献中存在实证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对相关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方法/过程】采用元分析方法对用户在线医疗社区使用意愿相关的38篇实证文献、13033个独立样本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共有33个因素显著影响用户在线医疗社区使用意愿,其中情感信任因素的相关程度最高,感知风险因素的相关程度最弱,并且与用户使用意愿呈负相关。同时研究识别了被试对象特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需要满足日渐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及目标不完全明确的需求。该文以磁器口街区为实证研究案例,通过对磁器口传统街道空间场所特征吸引力的实地考查,以观察者明确节点的发现点与目标点的距离反映节点对游客吸引力的强弱。将吸引力作为空间“认同性”的评价指标,与空间形态特征、界面的美学特征、其他知觉体验等做关联性研究。以此挖掘面对吸引力目标所需要应对的内容和方法,从而为今后更为广
"课程化"是创造性落实国家课后服务政策的内在要求,也是克服课后服务"高耗低效"困境、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现实之选。要实现课后服务的"课程化",需要立足服务需求,明确课后服务课程的育人目标;与"常规课程"深度整合,构建层次清晰、覆盖全面、指向明确的课程结构体系;突出干预引导,充分发挥有干预的自主学习、标准导向的体验学习、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在课后服务课程实施中的导向作用;
期刊
随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最新政策出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再次成为企业享受税收红利的重点。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融资约束与制造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制造业企业绩效;融资约束不仅对制造业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还可以抑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