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芬人生的两道彩虹(报告文学)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co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八十五岁的葛文芬老师,一直怀着深深的敬意。她的长篇小说《公孙苑》,以宏大的叙述视角、深邃的历史意识、动情的风物描摹,再现了一个家族的变迁与荣辱。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是她八十五岁时的手笔。阅读作品,我每每惊异于她超常的观察力,细腻至极的文笔,照相机一般的记忆……与此同时,在大连市沙河口区的各项文学活动中,总是能见到葛老师矍铄而硬朗的身影。她经常身着唐装登台,给大家演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典老歌。那份无所不在的气场和感染力,让每一位与会者都备感亲切。
  在她的身上,看不到老年人的暮气,更看不到一个耄耋老人的迟钝与呆滞。相反,葛老目光如炬,思维活跃,妙语连珠,一派天然。我不由得想起世纪老人杨绛——任何情况下都保留着一颗闪烁的童心,还有内心深处的那分散淡与通透。岁月的苦难没有在葛老的身上留下什么痕迹,过往的伤痛更是幻化成了她笔下的深情往事。
  从小知书达理的葛老师,为人谦和善良,个性澄澈而真诚。從反右到“文革”,从乡村到城市,她历经人生的大苦难,尝遍人生的大况味。可是,这一切丝毫没有改变她乐观昂扬的心志。她从小就有两个梦想:做一名农学家,做一名作家。岁月在静静地流逝,但深藏在她心中的这两个彩虹般的梦,却从来没有远去,即便在那个消弭了理想与审美的动乱年代,她仍然将苦涩的日子过出了一片葱茏。
  葛文芬出身于辽宁省康平县一个大户人家,自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初中毕业后就读于熊岳农业学校。因为受当时苏联电影和苏联文学的影响,她立志成为一名农学家。她在校期间刻苦钻研业务,梦想着在中国这样一个辽阔无边的农业大国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她也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并写下了很多尚显稚嫩的抒情文字。因为深爱文学,她甚至在农校有过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两个钟情于缪斯的年轻人,在小镇寂静而芬芳的果园里约会,各自拿出自己心爱的作品,忘情地朗诵着……反右运动的到来,不仅仅扼杀了两个年轻人的美好的初恋,也让家庭出身不好葛文芬在毕业时几乎找不到可以落脚的地方。1959年8月,一个各科成绩全五分、却因政治思想考核不及格而没有获得毕业证书的女学生,默默地走出校门,来到了小城庄河。1960年,葛文芬被下放到财主房公社小财主房生产队劳动锻炼一年。自然灾害最艰苦的日子,她同社员群众一起同出同住同劳动,每天同吃二两粮食,以粗纤维代食品充饥果腹,为此造成了严重的胃下垂。胃痉挛经常发作,但她默默无声地忍耐,有一次竟昏倒在农家院里。在黑岛公社,葛文芬一待又是十几年。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乡亲们,是支撑着她一路走下来的所有动力。她的四个孩子,都出生在这个陌生的小岛,至今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庄河话。葛文芬身材弱小,身高只有一米四五,年轻时体重不足八十斤,下放到乡下后,却常年行走于田间地头,和广大社员打成一片,潜心从事她的庄稼和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夜半时分,她还要点亮一盏小油灯,一字一句地学习农业理论知识,开阔和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默默耕耘的葛文芬,却在不经意间,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之一——做一名出色的农学家。她提出了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理念,也就是说尽量不打农药或少打农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实现自然生态的平衡。在当时,她的这个理念被看作是旁门左道,主管部门的领导并不认同。但是葛文芬在自己的实验果园里,坚持自己的科学主张。结果,每每到了果实收获的季节,她的实验园总是产量最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年她在乡下的各种发明创造,真的为老百姓带去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效益,声名远播乡里。
  1974年,葛文芬调到了庄河县农业科研所。从此,她几乎不与外人打交道,总是躲在逼仄的实验室里,一心一意做植物保护和食用菌研究、推广工作。培育食用菌,对葛文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她珍惜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从来不让时光在自己的手心里虚度。她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屈的信念加辛勤的付出,终于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这期间,她的七篇科研论文获得了大连市一等奖。
  “文革”结束后,葛文芬把她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用在了食用菌的研究和开发上。她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拥有相当不错的资金支持。作为拔尖科研人才,她被选为庄河市人大代表、庄河市人大常委。由于中日国际科研项目合作的需要,葛文芬历尽千辛万苦,调到了大连理工大学应用菌研究中心担任副主任。这对她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一个“文革”前的老中专毕业生,要在大连理工大学这样的名校里从事最前沿的科研工作,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葛文芬坦然面对这一切。对她来说,从反右和“文革”的岁月里走过,所有的磨难早已成为她心中的财富。她迅速适应了新的角色,把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不久后,她又晋升为高级农艺师——一个中专生就这样在全国重点大学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葛文芬的人生是曲折的,但是在那些艰涩的日子里,她仍然感受到了一丝一缕的人间温情。在庄河,年轻的葛文芬遇到了出身书香世家、同样家庭出身不好的孙肇东先生。孙肇东被这个表面柔弱但内心坚强的女子深深地打动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孙先生看重的是葛文芬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那种植根于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情怀……一对年轻人,在困境中结为夫妻。他们不害怕苦难,不畏惧苦难,不相信苦难。婚后,俩人孝敬父母,并含辛茹苦抚养着四个子女。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一家人没有被干裂的黄土所淹没,而是坚守着心中的梦想,并且孜孜不倦地拼搏着。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丈夫由于肺结核在普兰店住院,而婆婆身患重病,常年卧床不起。羸弱的葛文芬挑起了这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婆婆家的老屋,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茅草屋,墙是用石头和泥土砌成的。一到下雨天,便四处漏雨。一到刮风天,便四处通风。至于冬天,凛冽的北风从来就没有让这个老居温暖过。可葛文芬愣是硬生生地把这一切挺了过来,带着她的四个孩子和年迈的老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创造着温馨与爱。每天,她要步行八里路到公社上班,再步行八里路回来给老人和孩子做饭。饭后,还要辅导孩子们的功课,叮嘱孩子们读书练字。小女儿孙晓彤说起儿时的往事,记忆最深的就是,妈妈每天无论忙到多么晚,自己有多么劳累,都要拨亮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静静地读书。这份催人奋进的感染力,激励着她走过了最苦涩的青春。梅花香自苦寒来,葛文芬调进大连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后,丈夫孙肇东也调进理工大学图书馆,专攻语言文字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因为书法出众,孙肇东还当起了理工大学的书画协会主席。   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退休以后、年事已高的葛文芬会拿起手中的笔,写起了长篇小说。本来已经到了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可葛文芬却开始向着自己的第二个梦想启程。开始时,很多人以为,葛文芬的写作姿态就是一种体验式的追忆,或者是对过往人生的回溯,对晚年孤寂生活的描摹。其实不然,早在二十年前,葛文芬就在《鸭绿江》杂志上发表了《黄与灰的困惑》等短篇小说,随后又陆陆续续在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她本人也加入了辽宁省作家协会。但这些,都不是葛文芬的终极目标。她要完成的,是自己少女时就藏在心中的那个梦想。她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她要构筑自己心底的春与秋,她要著书立说,她要为一个时代去敘述,她要为故土抒写壮丽的史诗。
  八十五岁的葛文芬老人,因为一部长篇小说《公孙苑》,而走进大连的文化记忆里。要知道,记忆是有生命有温度的,记忆一定要伴随着深邃的文化表征。长篇巨制《公孙苑》,洋洋四十八万余字,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葛文芬老师奔波曲折的一生,注定了在她的脑海里储存了许多让她挥之不去的记忆片段。当这些片段,被她在退休的时光里一一打捞出来时,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链。葛文芬老师的辽北往事,就是在她最熟悉的故土里展开的。那里,有她童年的记忆原点。那里,闪烁着她儿时的诗意幻影。公孙苑,本身就极富象征意义。因为一棵八百年的古树,这座位于圣柳树村的民间院落,就有了这样一个别样的称呼。朱、白两家在这个寂静的北国小院里,演绎着自己的爱恨情仇。从九一八事变拉开故事的帷幕,到解放前夕故事缓缓收尾,一部饱含着血泪的家族史,也是一部丰盈的东北抗战史和解放史。85岁的葛文芬老师,在她自己的文字世界里舞蹈。她丰盈的生命力,她闪烁的文字,她昂扬的写作姿态,都让我们深深地相信:一个好作家是没有年龄的!
  一篇宏伟的长篇巨制,就这样被这位永不言败的老人完成了!葛文芬老师这一生,对事业对爱情对亲情对文学,永远秉持着坚忍、坚韧、坚持、坚强的态度,这份执着和投入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呢?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在飞驰的列车上阅读经典名著。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从熟悉拼音字母开始,走进网络写作的语境里。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安静地坐在电脑旁,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着键盘,终于像春蚕吐丝一样创作出了五十万字的《公孙苑》和九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云山不在高》。大女儿孙晓丹清晰地记得,当年自己和妹妹的孩子都小,但由于各自的事业都在爬坡期,根本无暇照看。葛文芬老师不仅把两个孩子接到了身边,同时还要照料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老伴。那个时候的居住条件不好,六十四平方米的小两室一厅,除却孩子们和老伴的空间,几乎没有多余的地方。葛文芬只能在一家人都睡着了的时候,一个人搬来一把小板凳,在逼仄的厨房里争分夺秒地写作。是啊,葛文芬老师无比热爱时间,她这一辈子都在和时间赛跑。一个永远行走的老人,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老人!
  葛文芬老师还喜爱音乐,热爱手工布艺和剪纸艺术。在自己刻苦写作,大量阅读中外名篇的同时,也通过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四个孩子熏染传统文化精神和美育教育。葛老师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一个比一个出色,一个比一个有孝心,一个比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一个比一个有人文情怀……大儿子孙晓光,著名建筑设计师,在澳大利亚拥有自己的建筑设计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大女儿孙晓丹,现在是国内某远洋渔业公司的老总,公司拥有专业的船队,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二女儿孙晓彤,留学日本和英国,现任国内某集团企业CEO。二儿子孙晓宇,现在斐济从事国际贸易及餐饮业务,自己名下拥有多家特色餐馆。
  在葛老师干净整洁的家中,具有一种极为诗意和通达的生活态度:充满艺术气息,一切井然有序,怀旧的味道,花草的萦绕……很难想象,85岁的葛老师仍然自己一个人生活:自己照顾自己,自己阅读自己,自己审视自己,自己愉悦自己的生活。在葛老师那里,似乎看不到终点,看不到衰败,而永远是春光明媚,四季里洋溢着淡淡的花草香。
  一个真正的写作者,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一个慢慢走向衰老的人,怎样才会打磨出一份源于心灵的通透。 葛文芬老师,分明已经找到了答案。不与岁月争短长,不在梦里数春秋,热爱每一个嘹亮的早晨,珍惜每一个闪光的文字。
  葛文芬老师说,写作已经是她生命的一部分。虽然现在已发表了三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但文学之路是没有尽头的。新的长篇正在酝酿,新的构思也让她激动,新的叙述正一步步走进她的脑海……
  【责任编辑】  陈 曹
其他文献
据悉,美国杜邦公司和丹麦丹尼斯科公司按50:50出资比例组建的合资公司杜邦丹尼斯科纤维素乙醇公司日前表示,公司计划2010年前开启位于田纳西州Vonore的一套纤维素乙醇的试验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流渠道的日渐丰富,使数字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使用先进数字设备作为日常办公、社交工具的新兴人类越来越多,各个厂商也纷纷推出了时尚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造技术分会第三届感应加热专业会议于2002年8月14日~8月16日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宾馆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召集组织。中国第一汽车集
以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形形色色针对我服装出口的新贸易壁垒正日益显现,已成为未来我国服装出口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充分认识世贸组织框架下国际服装贸易新态势,适时调整和采取应付措施,十分重要。
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3月,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是对海内外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作为国内扶贫领域中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
《内燃机防火细则》为陆用、船用及机车用等各种内燃机的使用规定了一些附加要求,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由发动机及其部件和辅机引起的火灾危险。文中对内燃机防火提出十项防护
软骨肉瘤是喉腔罕见恶性肿瘤。1995年,BoughID复习世界医学文献仅有200例完整报道[1],我科自1985年~1996年12年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共1168例,其中2例为喉腔原发性软
我厂有女职工6251人,占职工总数的34.4%。近两年来,我们把抓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维护她们的身心健康,作为“为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首要任务进行落实,取得
钢琴演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技能,但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钢琴训练,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重点。文章通过对
[本刊讯] 英特尔公司推出四款基于业界领先的90纳米制造工艺批量生产的新型奔腾4处理器(先前代号为Prescott)。这批处理器是英特尔6款新型台式机芯片中的其中4款,它们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