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是党内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读书之道主要体现在持之以恒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广读博览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注重研讨相结合、实践导向与用活书本相结合。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的新时代,重温毛泽东读书之道,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启示意义: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读书内容要系统全面,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兴趣和恒心。
[关键词]读书之道;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李东生(1986-),男,湖北随州人,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党校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
[中图分类号] A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7-0018-04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物欲娱乐文化的冲击,静下心来读书,越来越重要。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的新时代,通过重温毛泽东的读书之道,期冀指导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读书学习。
一、毛泽东读书之道的主要内容
(一)持之以恒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1、终身学习。毛泽东读书是终身的习惯。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毛泽东曾写过自励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有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在延安时,毛泽东说:“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在晚年时,毛泽东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视力减退,为了能够读书,专门请一位大学老师给毛泽东读书。为了方便读书,工作人员只好设计一副特殊的单腿眼睛,还为毛泽东准备了很多大字本的书。据有关记录,在9月8日晨即临终前一天的5时50分,毛泽东坚持读了7分钟的书。
2、善用时间。在长征那种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毛泽东坚持读书学习,“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在延安时期,针对一些党员干部提出工作忙,看不懂的问题,毛泽东强调要下苦功夫,善于钻研,要挤时间,钻进去,不能够把“没有功夫”当作“不要学习理论、懒惰”的借口。如果忙,就要想办法挤时间,毛泽东形象的说,就像开会学习一样,如果想坐在前面,就必须往前挤,才能有位置坐,“用‘挤’来对付忙”,如果看不懂,就要像木匠做木工活,加大力气钉钉子,“‘钻’进去”。①毛泽东晚年时,读书不分时间场合,只要有时间,就看书,“白天读,夜里读,常常通宵达旦的读”。②
3、遵循规律。认知是阶梯状的,必须遵循学习的规律。毛泽东青年时在致湘生的一封信里提出: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③在延安时,毛泽东号召党员干部学习哲学,但对一些干部而言,哲学书籍晦涩难懂,而且相当多的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碍于时间因素、战争环境、工作因素,没有学习哲学的兴趣和习惯,毛泽东指出,可以先看一些简单的,从“小册子、短篇文章”着手,激活学习的兴趣和挑战的心力,然后再看一些“七八万字的”薄一点的书,最后“再看那个几十万字一本的书”。④
(二)广读博览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1、广读博览。毛泽东一生到底读了多少本书,无法给予确切的答案,目前只能从现有的文献和毛泽东自己的藏書中来统计。从藏书的角度来看,有近10万册。从文献的收集来看,通过毛泽东自己留下的文字记录、其他党员干部群众回忆录、图书馆借阅记录、党员干部学习计划等文献资料,出版了《毛泽东读书集成》,收录了1242种毛泽东阅读和欣赏的图书、文章、戏剧、书法。从具体类别看,毛泽东不仅阅读了众多的马列主义经典书籍,还读了众多的历史典籍、报纸杂志、工具书、丛书类等。从学科范围来看,基本涵盖所有的学科大类。从内容来看,范围涵盖古今中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2、重读经典。对党员干部而言,特别要善于读经典书籍,特别是马列主义经典理论文献,毛泽东也非常重视读经典,比如《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在这本书的引导下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之路。在1939年底,他对党内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⑤还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300多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毛泽东读过“一十七遍”。对经典的历史小说,比如《红楼梦》,毛泽东强调“要读5遍”⑥。这里毛泽东不是把《红楼梦》当作爱情小说来看,而是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看,特别是当作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来看,希望从历史中启发思想。
(三)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
毛泽东曾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⑦。读无字之书就是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就深入湖南长沙附近几个县乡,深入了解民情。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湖南深入农户,启发农民,组织农会,发展党组织,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到寻乌、兴国、长冈乡等地广泛进行调查,深入农户、商铺,甚至土财主家中,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士兵中间,也深入书本,写出了不少资料翔实的调查文章,其中最出名的是《寻乌调查》。但是毛泽东不满足于此,还从哲学高度分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探索革命道路,为此,毛泽东写出了《调查工作》(又名《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在这些调查文章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提出关于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思想。
在建设时期,毛泽东继续读“天下国家万事万物”——“无字之书”,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泽东深入机关、工厂、学校,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家里,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祖国大地。这一时期,毛泽东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和《论十大关系》。这两部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自主学习与注重研讨相结合 1、独立思考。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不唯苏联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提出“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总是寻找各种机会来获取各种书籍、报纸,通过读书,毛泽东主张灵活的应对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毛泽东还希望通过读书,缓解自己的“知识饥渴”,希望通过读书,加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也试图从书中寻找革命道路的理论依据,回应教条主义者的指责。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不迷信,不盲从,坚持独立思考,写出了《论持久战》,有力地指导了抗日战争。正是毛泽东读书时重视独立思考,所以创造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毛泽东思想,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
2、勤动笔墨。毛泽东认为如果只是读,而不写读书笔记,就无法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学习层次。所以,毛泽东每次阅读都善用批注,根据档案材料,毛泽东的批注文字密密麻麻,有的书页的上下两端边白中缝都是。不仅如此,还划有各种符号。有的书页圈点密集,杠道不断,圈内有圈,杠外划杠。⑧毛泽东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合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哲学书籍,毛泽东也写下批语12000多字,最长的批注文字有1200余字。毛泽东读外国哲学著作,勤写批注,读国内著名理论和历史文化著作时,也勤写批注,在读马克思主义学者李达写的《社会学大纲》时,毛泽东写了3500字的批注。
毛泽东不仅善于用批注,更重要的是毛泽东还善于理论创造,毛泽东著述众多,如《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还有国外日本学者竹内实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集》(10卷)以及《毛泽东集补卷》《毛泽东集别卷》等,还有各种专题性的著作,如军事、外交、民族、新闻、西藏工作等具体领域工作方面的文选,还有毛泽东本人的书信选集、毛泽东读哲学、文史古籍等书籍的批注集。这些理论成果,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3、虚心求教。在求学期间,湖南一师聚集了一批有学识有见地有担当的老师,毛泽东经常去向他们请教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甚愿日日趋前请教”。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在李大钊的推荐下,毛泽东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北大的新闻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结识陈独秀。这时,毛泽东得以认识众多名人学士,学习进步理论,也促使毛泽东走向信仰马列主义之路。对于李大钊,毛泽东评价很高,认为李大钊是“大好人”,并把他看作是自己“真正的老师”。⑨李大钊不仅帮助毛泽东解决了在北京的工作问题,还帮助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陈独秀,毛泽东在北大工作时,经常与陈独秀讨论自己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讨论时局,讨论未来中国社会的出路,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给毛泽东留下极深刻的影响,这都促使毛泽东走上马列主义之路,毛泽东说,陈独秀对自己的革命信仰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⑩
4、注重集体讨论。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毛泽东组织过新民学会,毛泽东与会员经常性的讨论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研究苏俄等地区的革命经验和发展道路。在长沙工作时,毛泽东协助创办长沙文化书社。在这些学会中,毛泽东注重通过讨论,确定学习计划和工作方针,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革命理论和道路。在延安,为了研究搞清楚抗日战争的战略策略以及国共合作方针等军事问题,毛泽东专门组织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研究会,采用的方法就是讨论的学习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也注重集体讨论,为此组织过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学习小组。正是在集体讨论学习中,毛泽东提出了独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一些直到现在仍有指导意义。
(五)实践导向与用活书本相结合
1、读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读书。在外出求学时,毛泽东将立志求学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够学有所成。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毛泽东读书是为了寻求能够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真理,在青年时,毛泽东思想活跃,接受到不同的思想主张,有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观念,堪称思想的“大杂烩”,在经过种种实践和理论检视后,毛泽东最终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为国民革命出谋划策,亦主办编辑刊物,宣传革命思想;亦调查研究,阐释革命理论。在延安,毛泽东读书是为了总结革命经验教训,亦是为了指导新时期的战争,同时创造了新的理论成果,推动了全党的學习。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读书是为了创建建国方略,亦为了团结民主党派,壮大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读书,是为了防止党内出现骄傲自满情绪,加强党内的纪律教育,亦是为了学习苏联建设经验,提高建设新社会本领。1956年前后,毛泽东读书主要围绕反思苏联建设经验和模式,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来展开。在探索建设出现严重失误后,毛泽东率先意识到问题,并要求读书,希望通过读书,给全党“泼一些冷水”,使全党有一个清醒的头脑。60年代前期,毛泽东读书是为了纠正工作中的错误,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亦为了中苏论战和国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持马列主义,提升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2、把书本用“活”。毛泽东不仅自己读书,还注重通过读书提高全党的水平。从1945年党的七大开始,毛泽东先后四次向党内干部推荐马列著作,希望通过读书,建立中国共产党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队伍。毛泽东还积极向个人荐书,对林克,要求“广收博览”“多学理论”;对方志纯,要求“各种各样的书都要读一点”;对邵华,“要善于思考”;对毛岸英、毛岸青,提出“注意科学”;对许世友,《红楼梦》“要读5遍”等等。
二、毛泽东读书之道对当代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启示
就党员干部而言,怎么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新时代的读书学习,更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读书要把握正确方向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的学习与普通群众的学习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政党属性来看,党员干部的阅读学习首先要具有政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学习的航向,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局面下,站稳政治立场;才能在各种思想舆论斗争中,走在前列;才能在各种风险危机下,应对自如,转危为安。 同时,党员干部还要慎读书。对党员而言,更要有政治规矩和政治底线意识,一些党员因为没有慎读违反了党纪党规,对此要有理性的认识。理论忠诚的底线和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和利益观决定的。党员的理论忠诚首先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诚上。其次,这一要求与权利保护是一致的,按照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读书是个人自由权力,这种观点具有伪装性和欺骗性,自由不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专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倡导集体主义的,强调实践,人民中心和社会渐进发展,这更有利于保护个人权利。再次,党员首先具有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党章党纪党规对书籍认定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党员要时时刻刻遵守规范。
(二)要坚持系统全面的学习
对党员干部而言,必须系统全面的学习,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知识和本领。首先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其中的核心要义、观点方法。
除了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外,同时,还要阅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书籍,阅读本领域的理论、方针、路线、政策和专业技能方面的书籍,这是开展工作必须做的准备,也是重要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还要认真阅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历史,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要阅读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书籍,学习传统常规业务技能,学习钻研先进理念和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阅读各种文学书籍,启蒙心智,格物致知,提升自己的修养。
(三)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陷入困境。只有经过思考,经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能为自己所用。否则,再丰富的知识也发挥不了最優的作用。思考总是基于自己的知识背景、兴趣、工作需要,思考的基础是阅读。
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要有问题意识,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和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要抓住问题,用问题去激活学习,全面寻找问题,科学分析问题,辩证看待问题,正确解决问题。
(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主要有三点内容:学会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积极研究现状、研究历史;要善于加强彼此的联系。
读书还要善于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端正求真务实的作风,同时必须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另外,还要改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各种数量分析工作,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调查才能取得实效。
(五)读书有兴趣有恒心
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毛泽东是典范,毛泽东已经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党最重视学习,但同时一些党员干部读书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一些被动式学习、运动式学习、行政化的学习等。这种情况是要竭力避免的。因为通过行政的力量强制大家进行学习,让学习丧失了应有的乐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变成了完成一种任务,必然会变成一种装模作样的表演。被动学习的效果不好,但如果学习者不能悟到自己需要学习,那么除了给他们压力,强迫他们学习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通常也无法促进自主学习,如果没有弄清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调动人们学习的兴趣的。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习者主动去研究问题,还要尽可能的提供好服务。
读书要有恒心,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党发展壮大的经验。历史和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把读书作为终身的课题。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0-182.
②徐中远.毛泽东读书十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
③徐中远.毛泽东读书十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95.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96.
⑤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243.
⑥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199.
⑦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8.
⑧石仲泉.我观党史四集(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178.
⑨李新芝,郑明俊.毛泽东纪事(1893—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4.
⑩毛泽东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
?陈晋.毛泽东阅读史略(二)[J].中共党史研究,2013(07):9.
?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问题[N].学习时报,2011-11-23.
[关键词]读书之道;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李东生(1986-),男,湖北随州人,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党校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
[中图分类号] A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7-0018-04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物欲娱乐文化的冲击,静下心来读书,越来越重要。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的新时代,通过重温毛泽东的读书之道,期冀指导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读书学习。
一、毛泽东读书之道的主要内容
(一)持之以恒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1、终身学习。毛泽东读书是终身的习惯。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毛泽东曾写过自励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有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在延安时,毛泽东说:“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在晚年时,毛泽东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视力减退,为了能够读书,专门请一位大学老师给毛泽东读书。为了方便读书,工作人员只好设计一副特殊的单腿眼睛,还为毛泽东准备了很多大字本的书。据有关记录,在9月8日晨即临终前一天的5时50分,毛泽东坚持读了7分钟的书。
2、善用时间。在长征那种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毛泽东坚持读书学习,“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在延安时期,针对一些党员干部提出工作忙,看不懂的问题,毛泽东强调要下苦功夫,善于钻研,要挤时间,钻进去,不能够把“没有功夫”当作“不要学习理论、懒惰”的借口。如果忙,就要想办法挤时间,毛泽东形象的说,就像开会学习一样,如果想坐在前面,就必须往前挤,才能有位置坐,“用‘挤’来对付忙”,如果看不懂,就要像木匠做木工活,加大力气钉钉子,“‘钻’进去”。①毛泽东晚年时,读书不分时间场合,只要有时间,就看书,“白天读,夜里读,常常通宵达旦的读”。②
3、遵循规律。认知是阶梯状的,必须遵循学习的规律。毛泽东青年时在致湘生的一封信里提出: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③在延安时,毛泽东号召党员干部学习哲学,但对一些干部而言,哲学书籍晦涩难懂,而且相当多的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碍于时间因素、战争环境、工作因素,没有学习哲学的兴趣和习惯,毛泽东指出,可以先看一些简单的,从“小册子、短篇文章”着手,激活学习的兴趣和挑战的心力,然后再看一些“七八万字的”薄一点的书,最后“再看那个几十万字一本的书”。④
(二)广读博览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1、广读博览。毛泽东一生到底读了多少本书,无法给予确切的答案,目前只能从现有的文献和毛泽东自己的藏書中来统计。从藏书的角度来看,有近10万册。从文献的收集来看,通过毛泽东自己留下的文字记录、其他党员干部群众回忆录、图书馆借阅记录、党员干部学习计划等文献资料,出版了《毛泽东读书集成》,收录了1242种毛泽东阅读和欣赏的图书、文章、戏剧、书法。从具体类别看,毛泽东不仅阅读了众多的马列主义经典书籍,还读了众多的历史典籍、报纸杂志、工具书、丛书类等。从学科范围来看,基本涵盖所有的学科大类。从内容来看,范围涵盖古今中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2、重读经典。对党员干部而言,特别要善于读经典书籍,特别是马列主义经典理论文献,毛泽东也非常重视读经典,比如《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在这本书的引导下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之路。在1939年底,他对党内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⑤还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300多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毛泽东读过“一十七遍”。对经典的历史小说,比如《红楼梦》,毛泽东强调“要读5遍”⑥。这里毛泽东不是把《红楼梦》当作爱情小说来看,而是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看,特别是当作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来看,希望从历史中启发思想。
(三)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
毛泽东曾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⑦。读无字之书就是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就深入湖南长沙附近几个县乡,深入了解民情。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湖南深入农户,启发农民,组织农会,发展党组织,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到寻乌、兴国、长冈乡等地广泛进行调查,深入农户、商铺,甚至土财主家中,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士兵中间,也深入书本,写出了不少资料翔实的调查文章,其中最出名的是《寻乌调查》。但是毛泽东不满足于此,还从哲学高度分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探索革命道路,为此,毛泽东写出了《调查工作》(又名《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在这些调查文章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提出关于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思想。
在建设时期,毛泽东继续读“天下国家万事万物”——“无字之书”,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泽东深入机关、工厂、学校,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家里,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祖国大地。这一时期,毛泽东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和《论十大关系》。这两部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自主学习与注重研讨相结合 1、独立思考。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不唯苏联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提出“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总是寻找各种机会来获取各种书籍、报纸,通过读书,毛泽东主张灵活的应对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毛泽东还希望通过读书,缓解自己的“知识饥渴”,希望通过读书,加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也试图从书中寻找革命道路的理论依据,回应教条主义者的指责。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不迷信,不盲从,坚持独立思考,写出了《论持久战》,有力地指导了抗日战争。正是毛泽东读书时重视独立思考,所以创造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毛泽东思想,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
2、勤动笔墨。毛泽东认为如果只是读,而不写读书笔记,就无法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学习层次。所以,毛泽东每次阅读都善用批注,根据档案材料,毛泽东的批注文字密密麻麻,有的书页的上下两端边白中缝都是。不仅如此,还划有各种符号。有的书页圈点密集,杠道不断,圈内有圈,杠外划杠。⑧毛泽东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合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哲学书籍,毛泽东也写下批语12000多字,最长的批注文字有1200余字。毛泽东读外国哲学著作,勤写批注,读国内著名理论和历史文化著作时,也勤写批注,在读马克思主义学者李达写的《社会学大纲》时,毛泽东写了3500字的批注。
毛泽东不仅善于用批注,更重要的是毛泽东还善于理论创造,毛泽东著述众多,如《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还有国外日本学者竹内实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集》(10卷)以及《毛泽东集补卷》《毛泽东集别卷》等,还有各种专题性的著作,如军事、外交、民族、新闻、西藏工作等具体领域工作方面的文选,还有毛泽东本人的书信选集、毛泽东读哲学、文史古籍等书籍的批注集。这些理论成果,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3、虚心求教。在求学期间,湖南一师聚集了一批有学识有见地有担当的老师,毛泽东经常去向他们请教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甚愿日日趋前请教”。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在李大钊的推荐下,毛泽东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北大的新闻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结识陈独秀。这时,毛泽东得以认识众多名人学士,学习进步理论,也促使毛泽东走向信仰马列主义之路。对于李大钊,毛泽东评价很高,认为李大钊是“大好人”,并把他看作是自己“真正的老师”。⑨李大钊不仅帮助毛泽东解决了在北京的工作问题,还帮助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陈独秀,毛泽东在北大工作时,经常与陈独秀讨论自己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讨论时局,讨论未来中国社会的出路,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给毛泽东留下极深刻的影响,这都促使毛泽东走上马列主义之路,毛泽东说,陈独秀对自己的革命信仰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⑩
4、注重集体讨论。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毛泽东组织过新民学会,毛泽东与会员经常性的讨论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研究苏俄等地区的革命经验和发展道路。在长沙工作时,毛泽东协助创办长沙文化书社。在这些学会中,毛泽东注重通过讨论,确定学习计划和工作方针,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革命理论和道路。在延安,为了研究搞清楚抗日战争的战略策略以及国共合作方针等军事问题,毛泽东专门组织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研究会,采用的方法就是讨论的学习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也注重集体讨论,为此组织过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学习小组。正是在集体讨论学习中,毛泽东提出了独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一些直到现在仍有指导意义。
(五)实践导向与用活书本相结合
1、读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读书。在外出求学时,毛泽东将立志求学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够学有所成。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毛泽东读书是为了寻求能够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真理,在青年时,毛泽东思想活跃,接受到不同的思想主张,有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观念,堪称思想的“大杂烩”,在经过种种实践和理论检视后,毛泽东最终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为国民革命出谋划策,亦主办编辑刊物,宣传革命思想;亦调查研究,阐释革命理论。在延安,毛泽东读书是为了总结革命经验教训,亦是为了指导新时期的战争,同时创造了新的理论成果,推动了全党的學习。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读书是为了创建建国方略,亦为了团结民主党派,壮大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读书,是为了防止党内出现骄傲自满情绪,加强党内的纪律教育,亦是为了学习苏联建设经验,提高建设新社会本领。1956年前后,毛泽东读书主要围绕反思苏联建设经验和模式,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来展开。在探索建设出现严重失误后,毛泽东率先意识到问题,并要求读书,希望通过读书,给全党“泼一些冷水”,使全党有一个清醒的头脑。60年代前期,毛泽东读书是为了纠正工作中的错误,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亦为了中苏论战和国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持马列主义,提升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2、把书本用“活”。毛泽东不仅自己读书,还注重通过读书提高全党的水平。从1945年党的七大开始,毛泽东先后四次向党内干部推荐马列著作,希望通过读书,建立中国共产党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队伍。毛泽东还积极向个人荐书,对林克,要求“广收博览”“多学理论”;对方志纯,要求“各种各样的书都要读一点”;对邵华,“要善于思考”;对毛岸英、毛岸青,提出“注意科学”;对许世友,《红楼梦》“要读5遍”等等。
二、毛泽东读书之道对当代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启示
就党员干部而言,怎么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新时代的读书学习,更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读书要把握正确方向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的学习与普通群众的学习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政党属性来看,党员干部的阅读学习首先要具有政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学习的航向,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局面下,站稳政治立场;才能在各种思想舆论斗争中,走在前列;才能在各种风险危机下,应对自如,转危为安。 同时,党员干部还要慎读书。对党员而言,更要有政治规矩和政治底线意识,一些党员因为没有慎读违反了党纪党规,对此要有理性的认识。理论忠诚的底线和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和利益观决定的。党员的理论忠诚首先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诚上。其次,这一要求与权利保护是一致的,按照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读书是个人自由权力,这种观点具有伪装性和欺骗性,自由不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专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倡导集体主义的,强调实践,人民中心和社会渐进发展,这更有利于保护个人权利。再次,党员首先具有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党章党纪党规对书籍认定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党员要时时刻刻遵守规范。
(二)要坚持系统全面的学习
对党员干部而言,必须系统全面的学习,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知识和本领。首先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其中的核心要义、观点方法。
除了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外,同时,还要阅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书籍,阅读本领域的理论、方针、路线、政策和专业技能方面的书籍,这是开展工作必须做的准备,也是重要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还要认真阅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历史,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要阅读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书籍,学习传统常规业务技能,学习钻研先进理念和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阅读各种文学书籍,启蒙心智,格物致知,提升自己的修养。
(三)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陷入困境。只有经过思考,经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能为自己所用。否则,再丰富的知识也发挥不了最優的作用。思考总是基于自己的知识背景、兴趣、工作需要,思考的基础是阅读。
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要有问题意识,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和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要抓住问题,用问题去激活学习,全面寻找问题,科学分析问题,辩证看待问题,正确解决问题。
(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主要有三点内容:学会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积极研究现状、研究历史;要善于加强彼此的联系。
读书还要善于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端正求真务实的作风,同时必须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另外,还要改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各种数量分析工作,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调查才能取得实效。
(五)读书有兴趣有恒心
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毛泽东是典范,毛泽东已经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党最重视学习,但同时一些党员干部读书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一些被动式学习、运动式学习、行政化的学习等。这种情况是要竭力避免的。因为通过行政的力量强制大家进行学习,让学习丧失了应有的乐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变成了完成一种任务,必然会变成一种装模作样的表演。被动学习的效果不好,但如果学习者不能悟到自己需要学习,那么除了给他们压力,强迫他们学习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通常也无法促进自主学习,如果没有弄清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调动人们学习的兴趣的。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习者主动去研究问题,还要尽可能的提供好服务。
读书要有恒心,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党发展壮大的经验。历史和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把读书作为终身的课题。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0-182.
②徐中远.毛泽东读书十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
③徐中远.毛泽东读书十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95.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96.
⑤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243.
⑥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199.
⑦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8.
⑧石仲泉.我观党史四集(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178.
⑨李新芝,郑明俊.毛泽东纪事(1893—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4.
⑩毛泽东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
?陈晋.毛泽东阅读史略(二)[J].中共党史研究,2013(07):9.
?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问题[N].学习时报,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