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肯定了招商引资的确是地方政府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的情况下,主要对地方政府招商失范行为进行了评析,认为地方政府过度介入招商引资过程造成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导致公共权力滥用最终损害公共利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地方政府在从事招商引资工作时应该始终着力于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和推进法治建设是规范其行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招商引资;政府职能;公共服务;法治建设
一、政府行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事实告诉我们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既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当地市场的繁荣、企业的兴旺和资金的充足。招商引资可以同时实现政府追求可支配财政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和垄断租金最大化的目标。但市场会失灵,政府同样也会失灵,政府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和市场主体相比,虽然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但却同时增加了管理成本。市场不能获得的完备信息,政府也同样不能。更危险的是,政府行为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专制倾向。政府及其官员追求垄断租金最大化的行为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如官僚作风、权力滥用、低效率等。而且,这种招商引资往往在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中偏离了长期的公共利益目标。这种行为的后果往往带来极大的收益风险,并且很容易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发展。
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的失范行为
首先是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并存,政府职能错位表现为政府理念错位和角色错位。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主体,只能为市场的正常运转提供必需的制度和规则,充当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但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成为事实的市场主体。其次是招商引资扭曲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滥用公共权力,过度干预土地出让和税收优惠,导致“引资不引富”,招商引资的初衷难以实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以新建开发区为主要方式,借口上马所谓的“大项目”,掀起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再有是权力寻租、违约失信和形式主义相对严重,在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将公共权力推向市场,造成权力物化。一些地方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展现政绩的舞台,不考虑地方实际,大搞形式主义。最后是导致了各地区间的激烈竞争,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少跨国公司缩减了投资计划。面对这种形势,地方政府转而瞄准了国内项目。有的派人常驻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大中城市,寻找投资项目信息。有的制作了内资企业排名清单,逐个打探投资信息。还有实力雄厚的大城市,利用自身优势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投资项目。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地区间的激烈竞争。
三、失范行为的理论分析
笔者对失范行为的理论分析共有三点:首先是强迫机制致使招商引资行政化,在转型期,招商引资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被自上而下的科层体制行政化,在定人、定责、定时间以及在职务升降、工资续发、子女就业等一系列激励或压力下,一些非经济职能部门,如妇联、气象局、老干部局等,也将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上,从而引发了各种负面问题。其次是模仿机制与“囚徒困境”,转型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公共管理目标不够明晰。最后是政绩化与路径依赖,在当前的体制下,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间存在着纵向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委托人无法对代理人的努力程度进行客观、有效的监督与考核,只能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公共管理水平,并根据地方官员任期内招商引资企业数与资金额来判断其能力的高低。这种政绩化的官员考核方式还会继续深刻的影响着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
四、政府应该做什么
招商引资正是这样的关键领域,它能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应当受到政府的关注。政府必须根据市场和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决策,而不能通过招商引资直接乃至任意干预市场。地方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必须始终基于匡正市场失灵的理由。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要求政府着眼于提高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如政府管理水平、劳动力知识水平、行政制度等,以带动可移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这是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只要市场环境完善了,不论是资金还是人才都会很容易被吸引而来。法治建设需要政府大力推进私法和公法体系的完善,尤其要突出公法建设。 “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基础”。目前,在政府经济职能普遍加强的情况下,完善的公法体系是健康的市场发展所必需的,它为政府行为提供了准则和规范。
参 考 文 献
[1][美]曼瑟·奥尔森.苏长和译.权力与繁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
[2]石杰.政府直接招商引资的反思[J].对外经贸实务.2005
[3]李笑楠.招商引资的误区[J].侨园.2004
[4]吴旬.土地价格、地方政府竞争与政府失灵[J].中国土地科学.2004
【关键词】招商引资;政府职能;公共服务;法治建设
一、政府行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事实告诉我们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既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当地市场的繁荣、企业的兴旺和资金的充足。招商引资可以同时实现政府追求可支配财政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和垄断租金最大化的目标。但市场会失灵,政府同样也会失灵,政府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和市场主体相比,虽然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但却同时增加了管理成本。市场不能获得的完备信息,政府也同样不能。更危险的是,政府行为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专制倾向。政府及其官员追求垄断租金最大化的行为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如官僚作风、权力滥用、低效率等。而且,这种招商引资往往在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中偏离了长期的公共利益目标。这种行为的后果往往带来极大的收益风险,并且很容易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发展。
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的失范行为
首先是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并存,政府职能错位表现为政府理念错位和角色错位。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主体,只能为市场的正常运转提供必需的制度和规则,充当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但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成为事实的市场主体。其次是招商引资扭曲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滥用公共权力,过度干预土地出让和税收优惠,导致“引资不引富”,招商引资的初衷难以实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以新建开发区为主要方式,借口上马所谓的“大项目”,掀起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再有是权力寻租、违约失信和形式主义相对严重,在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将公共权力推向市场,造成权力物化。一些地方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展现政绩的舞台,不考虑地方实际,大搞形式主义。最后是导致了各地区间的激烈竞争,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少跨国公司缩减了投资计划。面对这种形势,地方政府转而瞄准了国内项目。有的派人常驻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大中城市,寻找投资项目信息。有的制作了内资企业排名清单,逐个打探投资信息。还有实力雄厚的大城市,利用自身优势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投资项目。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地区间的激烈竞争。
三、失范行为的理论分析
笔者对失范行为的理论分析共有三点:首先是强迫机制致使招商引资行政化,在转型期,招商引资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被自上而下的科层体制行政化,在定人、定责、定时间以及在职务升降、工资续发、子女就业等一系列激励或压力下,一些非经济职能部门,如妇联、气象局、老干部局等,也将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上,从而引发了各种负面问题。其次是模仿机制与“囚徒困境”,转型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公共管理目标不够明晰。最后是政绩化与路径依赖,在当前的体制下,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间存在着纵向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委托人无法对代理人的努力程度进行客观、有效的监督与考核,只能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公共管理水平,并根据地方官员任期内招商引资企业数与资金额来判断其能力的高低。这种政绩化的官员考核方式还会继续深刻的影响着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
四、政府应该做什么
招商引资正是这样的关键领域,它能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应当受到政府的关注。政府必须根据市场和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决策,而不能通过招商引资直接乃至任意干预市场。地方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必须始终基于匡正市场失灵的理由。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要求政府着眼于提高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如政府管理水平、劳动力知识水平、行政制度等,以带动可移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这是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只要市场环境完善了,不论是资金还是人才都会很容易被吸引而来。法治建设需要政府大力推进私法和公法体系的完善,尤其要突出公法建设。 “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基础”。目前,在政府经济职能普遍加强的情况下,完善的公法体系是健康的市场发展所必需的,它为政府行为提供了准则和规范。
参 考 文 献
[1][美]曼瑟·奥尔森.苏长和译.权力与繁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
[2]石杰.政府直接招商引资的反思[J].对外经贸实务.2005
[3]李笑楠.招商引资的误区[J].侨园.2004
[4]吴旬.土地价格、地方政府竞争与政府失灵[J].中国土地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