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丹毒病是一种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其病原体为猪丹毒杆菌,该病一般呈区域流行态势,常发生于老疫区,高温多雨季节多发。抚顺地理位置偏于辽宁东部,多丘陵山地,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一方面地域流行性传染病不易传播,另一方面老疫区往往反复发生。
关键词:猪丹毒;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1 猪丹毒病流行特点
猪丹毒病是一种交叉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数据库表明牛、马、羊、禽等家畜家禽均有病例报告,其中,猪易感性最高,牛、马、羊次之,禽感染病例较少。人也可以感染本病,称为“类丹毒”,易感性较高。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该病往往不呈现零星发病,多为成群发病,且发病急,事前常无发病预兆。高温多雨季节多发,有的地區有地方流行性发病史。抚顺地区位于辽宁东部,多丘陵山地,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近年来降雨量较少,气候较为干燥,故无猪丹毒病流行发生。
2 猪丹毒病临床症状及病理学特征
猪丹毒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个类别,但临床常见多为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不同类型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同,解剖学病理变化也不同。
2.1 最急性型
病猪往往毫无征兆发生猝死,病猪体表无任何变化,眼结膜水亮度较高,临床剖检也无明显变化,有的病例肾脏微肿,其他内脏器官无肉眼变化。
2.2 亚急性型
病猪体温高热,贪凉据食,但有渴感,体表呈典型菱形红色或暗红色疹块,多发生于病猪背部,眼结膜潮红。临床剖检内脏器官呈细菌性败血症变化,多器官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大到出血斑块,小到针尖大小出血点,有时肾脏严重肿胀,暗紫色,称“大紫肾”。
2.3 慢性型
多由亚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猪前期症状同亚急性型一样,病程2~3周后,逐步转变慢性型,有的病猪皮肤菱形疹块逐步坏死,继发皮肤坏死性坏疽;有的病猪后腿跗关节肿大,出现跛行。病猪同时常伴有心脏听诊杂音状况。临床剖检内脏器官多由早期充血转为淤血或水肿病变,特别是心脏内瓣呈纤维素性炎症,心瓣膜增生。
3 猪丹毒杆菌的检测方法
3.1 培养基制作及培养
培养基成分(牛肉膏0.03克、氯化钠0.01克、琼脂0.05克、20毫升灭菌用水等混合熬制),种植细菌培养27°C,12个小时。
3.2 猪丹毒杆菌镜检
观察培养基是否有菌落、菌斑生长。可利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判定,调菌、压片、干燥、染色、固定等,最后显微镜观察,细菌呈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呈蓝色为革兰氏阳性菌。猪丹毒杆菌镜检呈蓝色,可直接判定。
3.3 猪丹毒杆菌的药敏试验
通过以上对猪丹毒杆菌的培养、革兰氏定性等技术手段,对疑似猪丹毒杆菌可通过采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等作为治疗药物进行试验。
3.4 药敏试验的结果观察
疑似性细菌培养12小时后取出,按照已判定的疑似性细菌的性质,安置已经配制好的治疗性药物纸片,放置电子干燥箱27°C,12小时后观察,观察药敏片所产生的相应抑菌圈大小,判定疑似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4 猪丹毒病预防及治疗
在预防方面。当前,抚顺地区养猪户普遍采用在仔猪2~3月龄,注射猪丹毒灭火疫苗进行免疫,如免疫成功,免疫保护率达100%。在药理学上,猪丹毒杆菌对青霉素非常敏感,如患病猪群无伴发或继发其他传染性疾病,可单独应用青霉素进行治疗,用药方式可依据病情采用静脉给药或肌肉注射2种,用量按50公斤/青霉素160万IU计算,1天2次,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目前,兽药市场青霉素注射用剂多为青霉素钾制剂,应尽量不使用静脉给药方法,如养殖户用法不当可造成病猪应激性猝死。
猪丹毒病预防成本较低,治愈率较高,一旦发病却难以控制,治愈成本较高。尤其是参与治疗的兽医和养猪户感染,造成人身疾病伤害。有的病猪很容易形成隐性感染病例,病猪长期隐性带菌,如流通屠宰、市场环节,极易造成人类丹毒传播。因此,笔者认为猪丹毒病应以预防为主,如发生疑似猪丹毒病例后,应及时与当地畜牧兽医、卫生部门联系,尽早控制妥善处理。
关键词:猪丹毒;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1 猪丹毒病流行特点
猪丹毒病是一种交叉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数据库表明牛、马、羊、禽等家畜家禽均有病例报告,其中,猪易感性最高,牛、马、羊次之,禽感染病例较少。人也可以感染本病,称为“类丹毒”,易感性较高。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该病往往不呈现零星发病,多为成群发病,且发病急,事前常无发病预兆。高温多雨季节多发,有的地區有地方流行性发病史。抚顺地区位于辽宁东部,多丘陵山地,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近年来降雨量较少,气候较为干燥,故无猪丹毒病流行发生。
2 猪丹毒病临床症状及病理学特征
猪丹毒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个类别,但临床常见多为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不同类型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同,解剖学病理变化也不同。
2.1 最急性型
病猪往往毫无征兆发生猝死,病猪体表无任何变化,眼结膜水亮度较高,临床剖检也无明显变化,有的病例肾脏微肿,其他内脏器官无肉眼变化。
2.2 亚急性型
病猪体温高热,贪凉据食,但有渴感,体表呈典型菱形红色或暗红色疹块,多发生于病猪背部,眼结膜潮红。临床剖检内脏器官呈细菌性败血症变化,多器官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大到出血斑块,小到针尖大小出血点,有时肾脏严重肿胀,暗紫色,称“大紫肾”。
2.3 慢性型
多由亚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猪前期症状同亚急性型一样,病程2~3周后,逐步转变慢性型,有的病猪皮肤菱形疹块逐步坏死,继发皮肤坏死性坏疽;有的病猪后腿跗关节肿大,出现跛行。病猪同时常伴有心脏听诊杂音状况。临床剖检内脏器官多由早期充血转为淤血或水肿病变,特别是心脏内瓣呈纤维素性炎症,心瓣膜增生。
3 猪丹毒杆菌的检测方法
3.1 培养基制作及培养
培养基成分(牛肉膏0.03克、氯化钠0.01克、琼脂0.05克、20毫升灭菌用水等混合熬制),种植细菌培养27°C,12个小时。
3.2 猪丹毒杆菌镜检
观察培养基是否有菌落、菌斑生长。可利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判定,调菌、压片、干燥、染色、固定等,最后显微镜观察,细菌呈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呈蓝色为革兰氏阳性菌。猪丹毒杆菌镜检呈蓝色,可直接判定。
3.3 猪丹毒杆菌的药敏试验
通过以上对猪丹毒杆菌的培养、革兰氏定性等技术手段,对疑似猪丹毒杆菌可通过采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等作为治疗药物进行试验。
3.4 药敏试验的结果观察
疑似性细菌培养12小时后取出,按照已判定的疑似性细菌的性质,安置已经配制好的治疗性药物纸片,放置电子干燥箱27°C,12小时后观察,观察药敏片所产生的相应抑菌圈大小,判定疑似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4 猪丹毒病预防及治疗
在预防方面。当前,抚顺地区养猪户普遍采用在仔猪2~3月龄,注射猪丹毒灭火疫苗进行免疫,如免疫成功,免疫保护率达100%。在药理学上,猪丹毒杆菌对青霉素非常敏感,如患病猪群无伴发或继发其他传染性疾病,可单独应用青霉素进行治疗,用药方式可依据病情采用静脉给药或肌肉注射2种,用量按50公斤/青霉素160万IU计算,1天2次,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目前,兽药市场青霉素注射用剂多为青霉素钾制剂,应尽量不使用静脉给药方法,如养殖户用法不当可造成病猪应激性猝死。
猪丹毒病预防成本较低,治愈率较高,一旦发病却难以控制,治愈成本较高。尤其是参与治疗的兽医和养猪户感染,造成人身疾病伤害。有的病猪很容易形成隐性感染病例,病猪长期隐性带菌,如流通屠宰、市场环节,极易造成人类丹毒传播。因此,笔者认为猪丹毒病应以预防为主,如发生疑似猪丹毒病例后,应及时与当地畜牧兽医、卫生部门联系,尽早控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