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16943352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描是指用最简洁概括的笔墨,不加任何色彩的烘托渲染,进而描绘出生动鲜活形象的手法。它既强调线条的气韵生动,又注重形体的结构形象,同时又能体现出画者的思想、情感、观念。白描作为中国画的基础,无论是在柔和细腻的工笔画中,还是在肆意挥洒的写意绘画中,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底蕴都是不可代替的。不论国画艺术的发展方向、手法、造型是怎么样的,白描艺术始终都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通过探究白描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表现手法和笔法特点,分析白描在国画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关键词:白描艺术;线条;中国画
  一、白描艺术的发展脉络
  白描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中彩陶上的诸多美丽纹样,大都以简练古朴的线条来描绘物体,这便是当时人们表现物象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手段,以此达到装饰美化陶体的效果。秦汉时期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渐渐将书法中的运笔和毛笔展现的表现力引入绘画中。当时的帛画、墓室壁画等都极有力地表现出对用线造型的认识,例如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御龙图》与《人物龙凤图》,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白描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绘画技艺的发展和中国画理论的建立,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丰富,越来越多的画家更倾向于白描技法的运用,比如被谢赫评价“古画皆略,至始协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的西晋画家卫协,有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的顾恺之,有其画被誉为“曹家样”的曹仲达。此外,这一时期的绘画理论也开始得到初步建立,其中尤以谢赫《古画品录》等一系列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描画发展至唐宋时期,线条的样式与技法逐渐趋于成熟,此时的美术空前繁荣并散发出浓郁的世俗气息,出现了一大批不同形式、画风多样的画工。绘画艺术渐渐形成独立且完善的学科,大体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种门类。曾经作为赋彩工笔画基础的白描技法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白画”。唐代画家阎立本相较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更加注重根据物象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线条描绘。吴道子更是将中国画线条的运用方法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在其代表作品《天王送子图》中,用“莼菜描”来表现人物衣褶,使线条圆转多变而又具有飘逸的气势,强烈地表现出线条的流动感、运动感和节奏感,被称为“吴带当风”,成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对白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他吸收了前代的“白画”并加以发展,以单纯、洗练、朴素而又优雅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在其作品《五马图》、《龙眠山庄图》和《维摩诘像》中均有体现。元明清时期的白描作品开始从成熟时期走向沉淀阶段,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加丰富的面貌。元代赵孟■进一步明确了“以书入画”的理论,线条有了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明朝晚期的绘画艺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较深。陈洪绶、丁云鹏、恽寿平等一系列著名绘画大家都追求“齐古”的艺术形式,但是同时也更加注重线条的装饰美。清代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明代的绘画形式和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的用笔和用线的表现方法,由此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画派,如“海上画派”“扬州八怪”等等。其中黄慎以草书入画,使画面气势磅礴、别具一格,为后世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金农、高翔、汪士慎等画家,注重从金石书法中的似拙实巧、古朴自然,通过作品来表达思想情感。“海上画派”的任伯年线条最为流转多变,他将画面中线描韵律及书法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又把白描与西方素描相融合,使得线条造型更加生动、突出。总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白描都展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形态,为中国画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白描艺术的学习方法
  白描作为单纯用线条来表现艺术形象的形式,无论是描绘人物形象、高山流水或是禽鸟走兽,大多使用长短、粗细、方圆、曲直不一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空间感、体积感和动态感,从而抒发画家心中的思想情感。在早期艺术中,美术以对人物的描绘为主。这些人物种类众多,如文人形象、帝王功臣、戏剧人物、圣贤人物、宫廷仕女,还有菩萨、罗汉、佛祖等释道人物,可以通过临摹这些人物形象来打好学习白描画的基础。在临摹这些人物形象时可以着重刻画这些人物的面部表情、行为动势等,以此来练习线条的曲折多变、圆转错落,从而彰显出白描线条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十八描作为我国绘画艺术的传统技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主要包括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减笔描、钉头鼠尾描等描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描法,力求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气质特点。针对人物衣服的不同质感,可以使用不同程度的软、硬、粗、细的线条,以此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服饰风格。在表现人物五官时要注意其样貌特点,男性的五官多强调线条的直、方、剛毅,可以体现青年男性的阳刚之气,女性五官可用细、长、圆润、轻柔的线来表现女子的阴柔之态。因为手部关节较多,手指较为灵活,所以手的刻画在人物画中属于较难把控的部位,但它却是表现人物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手部准确地传达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情态。男性手指适用方而直的线条来表现力度;女性手指,尤其是表现古代仕女的手时,应着重把握其纤细、优美、柔软的特点,掌握这些白描技法可以将手的姿势和人物的动作表现得恰到好处,既显得舒服自然,又能体现出仕女的柔美丰腴之态;老年人的手部则需要更多地表现其结构,可以适当地增加褶皱,体现苍老之感;描绘儿童的手部时则要突出强调稚嫩感,用线需要圆润可爱。由此中国画线条的品格得以实现。
  线条与绘画同生,不论是在书法艺术中还是在绘画创作中,线条的运用始终讲究一个“力”字,如有刚劲有力、高山坠石、力透纸背等说法。白描线条的力度深浅、粗细长短、舒缓疾徐等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律。中国画自古以来讲究“应物象形”的艺术手法,一根好的线条必须将质感、空间感和形象感融入画面,进而表现客体形象朝气蓬勃的精神意趣。画者应从现实生活出发,常常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类物质现象,了解其生存环境、运动状态、生长规律、生活习性等等,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收获自然所赋予的美感和个体情感上的共鸣,达到相由心生、情由心生的理想境界。在表现画面时从客体的结构出发,描绘物体生动的形象,并结合线条运用所产生的不同变化运笔用墨,最终表现客体的外在气质与内在神韵,达到“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意境。   三、白描艺术的表现手法及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白描以一种独立的姿态成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工笔画赋彩及写意画线条运用的基础内容,成为进一步提升国画造型观念和造型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历史和绘画艺术的发展,白描开始趋于成熟,其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风格流派都已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瑰宝。在艺术效果的表现上,通过平、圆、留、重、变传达出气势与韵律,流露出画者对于物象的理解以及内心丰富的情感。
  中国画以白描为基础,白描则以线条为首要。因此,在山水画中描绘山脉或是在花鸟画中描绘花鸟鱼虫的形体面貌,抑或是在人物画中表现人物动态及衣褶,都需要注重画面中每一根线条的起笔、行笔和收笔,需要用心去体会线条的变化、流动及韵律。在用笔的过程中也要时而缓慢轻柔,时而紧凑匆忙,时而潇洒流畅,时而提点按压,不同形式的线条会表现出不同物象的形态、体积、质感、量感和运动感。
  西洋画在平面画布上习惯运用光影关系及透视关系等艺术手法,用来调和画面之间的三维立体关系。白描画则较少关注体积空间,更加注重使用散点透视来表现装饰性的物体形象。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各类不同形式的线条排列组合、布局以及干湿浓淡,使画面变得丰富而精彩。在钱选的作品——《王羲之观鹅图卷》中,描绘了王羲之观鹅的场景,王羲之通过鹅颈的伸缩曲张得到启发,将鹅颈的曲线以及动态用于书法创作,笔法线条多变而有气势。线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中的线条气韵生动、疏密有致,是对白描线条灵活运用的完美诠释。
  从古至今,优秀杰出的绘画作品大都力求形神兼备,是“形似”与“神似”完美结合的产物。“形”是指大自然中各类物象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神”则是指描绘自然万物的真实面貌即为“传神”。纵观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原始阶段的艺术从模仿自然景观开始,将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等客体按照事物的表象特征加以描绘。之后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人们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出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使绘画技巧不断精进,写实能力更加成熟,主观能动性也逐渐增强,在“形神兼备”的绘画基础上演变出“具象與抽象”“似与不似”等诸多艺术形式。
  所谓“书画同源”是指中国的书法与绘画之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特别是在笔墨运用等形式上有着同样的规律性,这使得绘画与书法可以完美结合。我国古代早期的绘画作品是通过白描与书法相互贯通、融合构建而成的,后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白描与书法逐渐形成各自体系,但在使用工具和笔法的运用等多方面依旧保留着传统特点。讲究笔墨纸砚作画习字,强调绘画过程中的起笔、运笔及收笔,不添加任何色彩装饰表现,仅根据笔法的粗细、轻重和长短便能够体现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白描作品是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审美追求的结晶,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白描的传承与创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应树立“古为今用”的创作观,进而继承并发扬传统的白描艺术。
  参考文献:
  [1]喻竹,严颖.中国画白描语言发展脉络研究[J].大众文艺,2018(16):85-86.
  [2]邓佳炜.白描的写意性在中国花鸟画教学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中),2019(11):105-106.
  [3]祝金燕.论中国画造型之根基:白描[J].华夏星火,2005(8):29-31.
  [4]郭宏伟.试论中国画的白描艺术[J].美与时代(中),2014(3):35-36.
其他文献
摘 要:党内政治文化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基础力量,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也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重要着力点。探究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及其结构层次,是充分认识党内政治文化、从理论上厘清党内政治文化与其他事物间关系的逻辑前提,也凸显出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内涵以及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以此明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对党内政治文化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发现党内
摘 要:芬兰作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在防腐惩戒和反腐倡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尽管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短暂的腐败高发期,但贫富差距小、法律行政体系完善、社会氛围风清气正赋予了芬兰社会保持诚信自律、廉洁有序的基因,尤其在崇廉律己的廉政文化、健全严明的制度体系、防范权力过度集中的民主方式、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等方面颇具特色,形成了有效的防腐体系。芬兰廉政建设经验对我国反腐败工作的启示主要有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在艺术创作中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和对展示设计的重视,设计者面对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由数量满足向品质追求的转变,开始不断探索新
摘要:宋代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推动下,宋代成为中国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成就了中国绘画的高峰。宋代绘画丰富多样,多种绘画题材并存。其中,宋代风俗画能够直观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生活特点,是普通民众生活的缩影,对认识和研究宋代的社会背景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宋代;风俗画;繁荣;风格;现实  一、宋代风俗画之概况  风俗画,指以人们的真实生活、社会风俗为题材的绘画。风俗画
摘要:绘画是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艺术活动,画家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对色彩、线等元素进行组合,通过绘画表达个体情感及思想。绘画当中的线并非客观存在,而是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会合之处,是人们通过自身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艺术语言。在美术实践当中,线作为画家表现自身情感的造型语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能显示出极强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现代绘画;线;空间构成  绘画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明珠,线既是绘画中的重要
摘 要:碑刻是前人记载时人时事的手段之一,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宝贵资料。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碑刻的史料价值历来受到重视。在众多的碑刻中,有许多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的碑刻,其中既有私人性的民间碑刻,也有具有官方背景的公务性碑刻文书。这些碑刻中蕴含的信息,对当前廉政宣传和警示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要善于用大家“爱听的”语言讲述案例;要通过既发案例总结规律,实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线、规范
摘 要:当前高校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一方面廉政制度没有得到廉政文化的支撑,导致制度设计不科学,执行难以到位;另一方面廉政文化建设缺少制度保障,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廉政制度建设过程中师生参与度低、缺乏文化认同,廉政文化建设中制度约束不够、应付心态较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构建高校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的互促机制,形成以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廉政制度功效、以廉政制
审计文化是国家审计体系的软件系统,是国家审计体系的重要构件,对国家审计发展、稳定和运行具有重要功能.借鉴阿尔蒙德的政治文化研究,将大学生审计文化划分为审计认知取向、
摘 要:腐败在本质上是作为公共代理人的公权力承担者与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交换行为,是经济和市场原则在政治领域的错用,是公权力异化和被滥用的结果。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市场失灵会导致权力获得对稀缺资源的分配权,民众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会导致公权力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化,从而造成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失衡,进而引發权力委托代理关系失灵。当制度缺失、监管缺位时,腐败收益往往会高于腐败成本,政府官员
摘要:中国古典绘画是我国的国粹,不仅能表现我国文化精髓,更能让我们认识与了解古代风俗、历史、政治等。在现今跨界的视阈之下,通过对文化观念的整合与输出,用动画的方式将古典绘画艺术重新演绎,或将其与工业、商业等跨界融合,创作艺术衍生品是一种潮流。以中国古典绘画的转译与衍生为切入点,探讨传统之于当代的价值与意义。古典绘画艺术所蕴含的多元价值如何被整合与发掘,如何通过动画与艺术衍生品等方式再次被输出,使受